>
桓玄的双目如炬,直刺刘裕,但他的话却引起了刘裕的沉思,这是他一直没有弄明白的问题,如果说桓温北伐是为了求取功名,为自己的称帝篡位争取政治资本,可是祖逖却是没有任何私心的大英雄,他收复河南之地后,仍然是屯田中原,积累力量,而不是马上选择收复河北或者是关中,自己以前一直不明白他为何这样做,听到桓玄这番话,倒是有些渐渐地明白了。
桓玄看着刘裕,冷笑道:“怎么样,现在知道了吧,北伐从来不是军事就能决定的,更重要的是人心,你在长安这两年应该也知道,只有收服了人心,才可能真正地统治此处。西燕军之所以不太可能在关中久留,就是因为他们跟这里的汉人,羌人的生活习性相差太大,自己都没有把握立足,军力不可能永远压制一地的百姓,你觉得如果大晋现在来了关中,能让这里的人心向王师吗?”
刘裕咬了咬牙:“为何不可。这里毕竟是汉人居多,跟我们是同族!又不是跟那些鲜卑人,有千差万别。”
桓玄哈哈一笑:“汉人是什么?江南的,荆州的,关中的,你确定同为汉人,习俗一样?你确定吃惯了稻米的北府将士,会习惯天天在这里吃饽饽,啃馒头,喝面片儿汤?”
刘裕一时语塞,确实,自己到现在都不太习惯这些北方食品,更不用说那些几乎没到过北地的吴地士兵了。尽管同属汉人,但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更不用说远隔千山万水,说到水土不服,那还真是没半点错的。
桓玄看着刘裕,笑道:“所以我并不看好你们这回出征河北,据我现在的情报,北府军还没有出征中原,仍然在集结准备之中,中原州郡,多半是以前秦国的守军和官员易帜独立,并不是在北府军的控制之下,但如果谢家真的想要北伐,那这水土不服,就很难解决,如果深入河北,跟慕容垂大战,你觉得能有几成胜算?”
刘裕哈哈一笑:“桓公子,你快要说服我了,只可惜你忘了一点,当年你先父大人不也有同样的问题么?北府军水土不服,难道你家桓氏的荆州兵马就服了?可是这些阻止了你们的北伐河北吗?虽然没打过黄河,但起码也进行了尝试,怎么,你先父大人可以试试,我们就不行吗?”
桓玄脸色一变,转而挤出一丝笑容:“当然可以啊,只不过,我刚才说过,建康的世家在前一段的北伐中没得到好处,打下来的新地方他们圈不了地,占不了荫户,反而要继续地为驻军提供军粮,要出丁去运输,现在他们已经很有怨气了,只不过因为北伐是不可辩驳的国家首要之事,只要皇帝不公开反对,他们也不敢在这时候撂挑子,但是,明着不来,暗中在后面使绊子,那是一定的。”
刘裕的眉头一皱:“地方毕竟打下来了,只是需要点时间巩固而已,以后难道会没有好处吗?就象我们这些军汉,难道从军的时候就知道战胜后会有这么多封赏和乡镇里的民爵,基层吏职?这些世家再怎么也不至于比庄稼汉的目光更短浅吧。”>
桓玄冷笑道:“你们如果不当兵,只种田,那就一无所有,当然愿意搏个富贵。可是这些中小世家,他们本就是在江南有大片的庄园,人口,土地,何必还要费力折腾北伐呢?就算上次建康城的拍卖,一时哄得他们以为有利可图,但现在这个梦已经破碎了,谁都知道如果继续打下去,又要花钱,又要费人力,却得不到多少回报。那他们就会转而从支持变为反对,在后面做点手脚,有何难事?”
刘裕咬了咬牙:“可是你说过,如果皇帝支持,他们不好公开反对,只要加强监管,必要时惩罚几个暗中坏事的,再适当地给些好处,比如再来些俘虏拍卖,或者是在这些新占区让他们有些未来的地盘,产业,我不相信他们会坏事!”
桓玄哈哈一笑:“问题就在这里啊,你觉得皇帝会一直支持谢家北伐吗?”
刘裕的脸色一变,桓玄说到了他最担心的事,他的眉头深锁:“我们毕竟是在帮他收复江山,他为何不支持?”
桓玄冷冷地说道:“收复江山?收复哪家的江山?司马家的还是谢家的?他司马氏当年是怎么取得天下的?伐吴灭蜀,都是对曹魏的大功,但也让司马氏这样一步步地控制了军权,最后代魏建晋,谢家不就是走一百年前司马氏的老路吗?只怕是他们一统河北,关中,陇右,收复大晋全部江山之时,就是改朝换代之日了,你可以不信这些,但无法阻止皇帝去想这个。”
刘裕沉声道:“就算他对此有了猜忌,但也不可能公开地反对北伐,现在大军已经在集结,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不管以后会怎么样,起码这回我一定会参与到收复河北的行动,而这块玉玺,我相信可以作为谢家对大晋忠诚的保证,献给大晋皇室。”
桓玄摇了摇头:“不用费这心思了,皇位只有一个,谢家早就盯上了,皇帝也清楚这一点,所以早就暗中让王国宝联络其他的世家,与谢家抗衡,这些人巴不得谢家的北伐失败,这样他们才有机会扳倒谢家,自己上位,你带回玉玺,自以为可以让谢家向皇帝证明自己的忠诚和能力,可越是这样,皇帝越是警惕,以前只是朝中专权,北伐之后开始拥有自己的军队和地盘,到这时候更是有里通外国的能力了,换了你是皇帝,是会高兴还是害怕?”
刘裕听得冷汗直冒,心中的阴影开始无限地放大,而王国宝那张带着冷笑的脸,连同着刁家兄弟的不怀好意的笑声,在他的眼前浮现,耳边回荡起来。
桓玄看着刘裕,深深地吸了一口气:“还是多年前寿春的时候,我跟你说的那句话,只有我们桓家,是真心想要北伐的,你助谢家不如助我,以后我们如果取得天下,你必是头号功臣,我知道你这个人不图名利,只求青史留名,这点,我一定会给你的!”
桓玄的双目如炬,直刺刘裕,但他的话却引起了刘裕的沉思,这是他一直没有弄明白的问题,如果说桓温北伐是为了求取功名,为自己的称帝篡位争取政治资本,可是祖逖却是没有任何私心的大英雄,他收复河南之地后,仍然是屯田中原,积累力量,而不是马上选择收复河北或者是关中,自己以前一直不明白他为何这样做,听到桓玄这番话,倒是有些渐渐地明白了。
桓玄看着刘裕,冷笑道:“怎么样,现在知道了吧,北伐从来不是军事就能决定的,更重要的是人心,你在长安这两年应该也知道,只有收服了人心,才可能真正地统治此处。西燕军之所以不太可能在关中久留,就是因为他们跟这里的汉人,羌人的生活习性相差太大,自己都没有把握立足,军力不可能永远压制一地的百姓,你觉得如果大晋现在来了关中,能让这里的人心向王师吗?”
刘裕咬了咬牙:“为何不可。这里毕竟是汉人居多,跟我们是同族!又不是跟那些鲜卑人,有千差万别。”
桓玄哈哈一笑:“汉人是什么?江南的,荆州的,关中的,你确定同为汉人,习俗一样?你确定吃惯了稻米的北府将士,会习惯天天在这里吃饽饽,啃馒头,喝面片儿汤?”
刘裕一时语塞,确实,自己到现在都不太习惯这些北方食品,更不用说那些几乎没到过北地的吴地士兵了。尽管同属汉人,但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更不用说远隔千山万水,说到水土不服,那还真是没半点错的。
桓玄看着刘裕,笑道:“所以我并不看好你们这回出征河北,据我现在的情报,北府军还没有出征中原,仍然在集结准备之中,中原州郡,多半是以前秦国的守军和官员易帜独立,并不是在北府军的控制之下,但如果谢家真的想要北伐,那这水土不服,就很难解决,如果深入河北,跟慕容垂大战,你觉得能有几成胜算?”
刘裕哈哈一笑:“桓公子,你快要说服我了,只可惜你忘了一点,当年你先父大人不也有同样的问题么?北府军水土不服,难道你家桓氏的荆州兵马就服了?可是这些阻止了你们的北伐河北吗?虽然没打过黄河,但起码也进行了尝试,怎么,你先父大人可以试试,我们就不行吗?”
桓玄脸色一变,转而挤出一丝笑容:“当然可以啊,只不过,我刚才说过,建康的世家在前一段的北伐中没得到好处,打下来的新地方他们圈不了地,占不了荫户,反而要继续地为驻军提供军粮,要出丁去运输,现在他们已经很有怨气了,只不过因为北伐是不可辩驳的国家首要之事,只要皇帝不公开反对,他们也不敢在这时候撂挑子,但是,明着不来,暗中在后面使绊子,那是一定的。”
刘裕的眉头一皱:“地方毕竟打下来了,只是需要点时间巩固而已,以后难道会没有好处吗?就象我们这些军汉,难道从军的时候就知道战胜后会有这么多封赏和乡镇里的民爵,基层吏职?这些世家再怎么也不至于比庄稼汉的目光更短浅吧。”>
桓玄冷笑道:“你们如果不当兵,只种田,那就一无所有,当然愿意搏个富贵。可是这些中小世家,他们本就是在江南有大片的庄园,人口,土地,何必还要费力折腾北伐呢?就算上次建康城的拍卖,一时哄得他们以为有利可图,但现在这个梦已经破碎了,谁都知道如果继续打下去,又要花钱,又要费人力,却得不到多少回报。那他们就会转而从支持变为反对,在后面做点手脚,有何难事?”
刘裕咬了咬牙:“可是你说过,如果皇帝支持,他们不好公开反对,只要加强监管,必要时惩罚几个暗中坏事的,再适当地给些好处,比如再来些俘虏拍卖,或者是在这些新占区让他们有些未来的地盘,产业,我不相信他们会坏事!”
桓玄哈哈一笑:“问题就在这里啊,你觉得皇帝会一直支持谢家北伐吗?”
刘裕的脸色一变,桓玄说到了他最担心的事,他的眉头深锁:“我们毕竟是在帮他收复江山,他为何不支持?”
桓玄冷冷地说道:“收复江山?收复哪家的江山?司马家的还是谢家的?他司马氏当年是怎么取得天下的?伐吴灭蜀,都是对曹魏的大功,但也让司马氏这样一步步地控制了军权,最后代魏建晋,谢家不就是走一百年前司马氏的老路吗?只怕是他们一统河北,关中,陇右,收复大晋全部江山之时,就是改朝换代之日了,你可以不信这些,但无法阻止皇帝去想这个。”
刘裕沉声道:“就算他对此有了猜忌,但也不可能公开地反对北伐,现在大军已经在集结,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不管以后会怎么样,起码这回我一定会参与到收复河北的行动,而这块玉玺,我相信可以作为谢家对大晋忠诚的保证,献给大晋皇室。”
桓玄摇了摇头:“不用费这心思了,皇位只有一个,谢家早就盯上了,皇帝也清楚这一点,所以早就暗中让王国宝联络其他的世家,与谢家抗衡,这些人巴不得谢家的北伐失败,这样他们才有机会扳倒谢家,自己上位,你带回玉玺,自以为可以让谢家向皇帝证明自己的忠诚和能力,可越是这样,皇帝越是警惕,以前只是朝中专权,北伐之后开始拥有自己的军队和地盘,到这时候更是有里通外国的能力了,换了你是皇帝,是会高兴还是害怕?”
刘裕听得冷汗直冒,心中的阴影开始无限地放大,而王国宝那张带着冷笑的脸,连同着刁家兄弟的不怀好意的笑声,在他的眼前浮现,耳边回荡起来。
桓玄看着刘裕,深深地吸了一口气:“还是多年前寿春的时候,我跟你说的那句话,只有我们桓家,是真心想要北伐的,你助谢家不如助我,以后我们如果取得天下,你必是头号功臣,我知道你这个人不图名利,只求青史留名,这点,我一定会给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