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蕃军队很长一段时间都是唐朝的心腹大患,唐朝在最强盛的天宝初年都只能和吐蕃军势均力敌,到了安史之乱后,唐朝迅速衰弱,吐蕃军不断侵略唐朝,掠夺走大量人口和财务,原本富庶的陇右也为之一空,唐朝朝廷畏之如虎,谈吐蕃而色变。</p>
尽管吐蕃此时国力衰弱,但吐蕃士兵的强悍程度并没有降低,会死战到底,绝不轻言投降,唐军在大斗拔谷虽然大败吐蕃军,但那是因为大斗拔谷的吐蕃军以吐谷浑人为主,和眼前这支吐蕃军完全不是一回事。</p>
三千长矛步兵甚至敌不过三千吐蕃剑盾兵,被杀得节节败退,郭宋不得不将原计划用来拦截吐蕃败兵的第一营两千骑兵紧急调回,从后方对吐蕃步兵发动进攻,才扭转了唐军步兵的不利局面。</p>
此时天色已渐渐黑了,经历了多次夜间实战训练的唐军士兵完全占据了上风,杀得吐蕃军队死尸枕籍,血流漂杵,在唐军重甲步兵面前更是尸块堆积如山,所有尸体都支离破碎,血腥残酷之极。</p>
尽管吐蕃士兵拼死抵抗,但主将论利陀看出唐军明显进行过夜间训练,他便知道大势已去,他高声大喊道:“全军向西突围!”</p>
南面是重甲步兵队,他们突破不过去,东面隐隐约约有军队,他不知道那是医疗救护队,还以为是唐军埋伏的一支军队,而北面敌军更多,只有向西或许才有机会。</p>
五千骑兵已经阵亡大半,剩下不到两千人集中兵力向西突围,郭宋也看出敌军有向西突围迹象,当即下令道:“通知第一营和第五营火速去西面防御,堵住敌军突围。”</p>
夜幕降临,唐军长矛步兵就算没有骑兵相助也能战胜对方,梁武得到命令,立刻大喊:“骑兵跟我来!”</p>
第一营近两千骑兵跟随着梁武向西面奔去,加入到堵截吐蕃骑兵突围的阵营中,郭宋随即又令一千重甲步兵的协从军前往北面支援长矛步兵,这一千士兵是刀盾军步兵,训练有素,他们从后面杀向敌军背部,而三千吐蕃步兵伤亡更加惨重,已经只剩下六七百人,依旧在顽抗死战。</p>
这一场战争从下午一直打到深夜,足足打了近五个时辰,除了十几名吐蕃骑兵突围成功外,八千精锐吐蕃军最终被唐军全歼,至此,入侵沙州的一万五千吐蕃军全军覆灭。</p>
但唐军的伤亡也超过了四千余人,连重甲步兵也有近百人伤亡,这才是杀敌三千,自损八百,唐军士兵和战马已累到极点,伤兵都运回敦煌城内,没有受伤的士兵们都累瘫在地上,也战场也顾不上打扫,数百名士兵在翻看吐蕃军士兵,将受伤未死的敌军一一处死。</p>
一名士兵翻过一具尸体,忽然大喊道:“我找到了!”</p>
几名唐军士兵纷纷围拢上来,只见这具尸体是一名吐蕃将领,和别的吐蕃将领不同,他腰间挂着一枚金印,另一名认识吐蕃文字的唐军校尉上前扯下他的腰牌,在火光下细看,只见上面刻着‘前军都督论利陀’。</p>
“就是他,吐蕃主将!”</p>
论利陀尸体被找到了,他怎么死的已经无从考据,只能说他死在乱军之中。</p>
郭宋得到消息,急催马上前,“敌军主将在哪里?”</p>
校尉连忙上前禀报,“启禀都督,那张席子里就是!”</p>
郭宋见旁边一张破席子里放着一具吐蕃将领尸体,身上血肉模糊,应该是在突围时被乱矛刺杀,这名吐蕃身穿锁子甲,头戴银盔,一看便是个高级将领。</p>
校尉又将一只皮囊呈上,“这里面是他的军牌、金印、金令箭和战剑,请都督过目。”</p>
郭宋接过皮囊问道:“可是论利陀?”</p>
“正是他,他的官职是前军都督。”</p>
这个职位可不低,相当于唐朝的大将军了,由此可见此人在吐蕃军中地位也很高,他虽然杀死了主将论泽,但吐蕃将领都不敢质疑他的领导地位。</p>
郭宋随即令道:“把所有吐蕃将领的身份腰牌和战剑都收集起来,一并送去朝廷。”</p>
普通吐蕃士兵没有腰牌,甚至连姓名都没有,只有将数百名吐蕃将领的腰牌和身份证明都收集起来,送往朝廷,朝廷才会相信他们真的歼灭一支上万人的吐蕃精锐之军。</p>
天终于亮了,唐军开始清扫战场,将所有吐蕃士兵的尸体堆积起来焚烧,然后再挖深坑掩埋,又将两千三百余名唐军阵亡士兵尸体火化,骨殖装入罐中,将送回他们各自家乡。</p>
大军回到敦煌城已经是中午时分,此时敦煌城的沙州大街上扎满临时帐篷,里面住满了一千九百余名伤兵,数千名敦煌百姓主动担负起照顾他们的重任。</p>
司马刘梓上前道:“还是有四百二十名将士重伤不治身亡,郎将董学清受伤太重,也不幸阵亡。”</p>
河西军阵亡的最高将领便是郎将董学清,他是李冰的副将,在激战中被吐蕃军的一支短矛刺穿了腹部,另外还有三名校尉和八名旅帅阵亡。</p>
郭宋点点头问道:“董学清家里有什么人?”</p>
“他还没有成婚,父母都已病逝,有个兄长在原州。”</p>
郭宋沉吟一下道:“就把他安葬在沙州,其他没有家属的阵亡士兵也一并安葬在沙州。”</p>
“遵令!”</p>
刘梓匆匆去了。</p>
郭宋回到州衙,尽管他也精疲力尽,但他还要强打精神写两封信,一封是给家人的报平安信,另一份是稍微详细的军报,派人送去张掖,让河西节度府安排八百里加急快报送往长安。</p>
忙完了信件,郭宋终于疲惫不堪,一头倒下,沉沉睡去。</p>
........</p>
八百里加急快报最快也要六天才能抵达长安,但报捷鹰信却在三天后抵达了长安,河西唐军收复沙州,全歼一万两千吐蕃军的消息立刻传遍全城,长安城内顿时一片欢腾,数万百姓走出家门,无数人敲锣打鼓,欢庆唐军收复河西走廊,虽然河西走廊还有瓜州没有收复,但这已经不重要了。</p>
丢失安西北庭,失去大半河西走廊,一直是唐朝百姓心中难以言述的耻辱,所以收复河西走廊又唤醒了长安百姓心中对大唐盛世的回忆,同时也满足了大家失去已久的一点点大国尊严。</p>
郭宋这个名字再一次在长安家喻户晓,以至于郭子仪府前挤满了前来恭贺的长安百姓,很多小道消息都在传播,郭宋就是郭子仪的孙子,尽管都是小道消息,但长安百姓却深信不疑,郭府再三解释也没有用,郭子仪不得不让几个儿子出面感谢长安百姓的厚爱。</p>
郭府后堂,郭子仪长子郭曜对父亲道:“民间对收复沙州欢欣鼓舞,朝廷却很沉默,很多人认为郭宋太鲁莽,打破了大唐和吐蕃之间的平衡,他们担心唐朝和吐蕃之间会爆发战争,担心吐蕃会大举入侵陇右和西川。”</p>
郭曜也年近六旬,官任从三品太子詹事,太子少保,是东宫最高官员。</p>
郭子仪看了一眼郭曜,缓缓问道:“你说的这个情况是朝廷个别官员的想法,还是普遍都这样想的?”</p>
“孩儿不敢说所有官员都这样想,但至少有七成官员是心怀忧虑,在此之前,收复河西走廊还一度是朝廷的禁忌,在元载和常衮当政时,谁也不敢在公开场合谈论收复河西走廊的话题,直到郭宋收复肃州得到天子支持,才有人会偶然提及沙州,但也只是极少数人,绝大部分官员都不赞成打破平衡。”</p>
郭子仪沉默片刻道:“你的意思说,郭宋收复沙州,虽然在民间得到很高的声誉,但朝廷却不见待,是这个意思吧!”</p>
“正是如此,孩子觉得他会在仕途上失分,可以说他在这件事上得罪了整个文官集团。”</p>
“没有那么严重吧!我听说韩滉和李泌支持他收复沙州。”</p>
“父亲,韩滉的相位恐怕已经不久了。”</p>
郭子仪一怔,“你这话是什么意思?”</p>
</p>123xyq/read/1/1377/ )
尽管吐蕃此时国力衰弱,但吐蕃士兵的强悍程度并没有降低,会死战到底,绝不轻言投降,唐军在大斗拔谷虽然大败吐蕃军,但那是因为大斗拔谷的吐蕃军以吐谷浑人为主,和眼前这支吐蕃军完全不是一回事。</p>
三千长矛步兵甚至敌不过三千吐蕃剑盾兵,被杀得节节败退,郭宋不得不将原计划用来拦截吐蕃败兵的第一营两千骑兵紧急调回,从后方对吐蕃步兵发动进攻,才扭转了唐军步兵的不利局面。</p>
此时天色已渐渐黑了,经历了多次夜间实战训练的唐军士兵完全占据了上风,杀得吐蕃军队死尸枕籍,血流漂杵,在唐军重甲步兵面前更是尸块堆积如山,所有尸体都支离破碎,血腥残酷之极。</p>
尽管吐蕃士兵拼死抵抗,但主将论利陀看出唐军明显进行过夜间训练,他便知道大势已去,他高声大喊道:“全军向西突围!”</p>
南面是重甲步兵队,他们突破不过去,东面隐隐约约有军队,他不知道那是医疗救护队,还以为是唐军埋伏的一支军队,而北面敌军更多,只有向西或许才有机会。</p>
五千骑兵已经阵亡大半,剩下不到两千人集中兵力向西突围,郭宋也看出敌军有向西突围迹象,当即下令道:“通知第一营和第五营火速去西面防御,堵住敌军突围。”</p>
夜幕降临,唐军长矛步兵就算没有骑兵相助也能战胜对方,梁武得到命令,立刻大喊:“骑兵跟我来!”</p>
第一营近两千骑兵跟随着梁武向西面奔去,加入到堵截吐蕃骑兵突围的阵营中,郭宋随即又令一千重甲步兵的协从军前往北面支援长矛步兵,这一千士兵是刀盾军步兵,训练有素,他们从后面杀向敌军背部,而三千吐蕃步兵伤亡更加惨重,已经只剩下六七百人,依旧在顽抗死战。</p>
这一场战争从下午一直打到深夜,足足打了近五个时辰,除了十几名吐蕃骑兵突围成功外,八千精锐吐蕃军最终被唐军全歼,至此,入侵沙州的一万五千吐蕃军全军覆灭。</p>
但唐军的伤亡也超过了四千余人,连重甲步兵也有近百人伤亡,这才是杀敌三千,自损八百,唐军士兵和战马已累到极点,伤兵都运回敦煌城内,没有受伤的士兵们都累瘫在地上,也战场也顾不上打扫,数百名士兵在翻看吐蕃军士兵,将受伤未死的敌军一一处死。</p>
一名士兵翻过一具尸体,忽然大喊道:“我找到了!”</p>
几名唐军士兵纷纷围拢上来,只见这具尸体是一名吐蕃将领,和别的吐蕃将领不同,他腰间挂着一枚金印,另一名认识吐蕃文字的唐军校尉上前扯下他的腰牌,在火光下细看,只见上面刻着‘前军都督论利陀’。</p>
“就是他,吐蕃主将!”</p>
论利陀尸体被找到了,他怎么死的已经无从考据,只能说他死在乱军之中。</p>
郭宋得到消息,急催马上前,“敌军主将在哪里?”</p>
校尉连忙上前禀报,“启禀都督,那张席子里就是!”</p>
郭宋见旁边一张破席子里放着一具吐蕃将领尸体,身上血肉模糊,应该是在突围时被乱矛刺杀,这名吐蕃身穿锁子甲,头戴银盔,一看便是个高级将领。</p>
校尉又将一只皮囊呈上,“这里面是他的军牌、金印、金令箭和战剑,请都督过目。”</p>
郭宋接过皮囊问道:“可是论利陀?”</p>
“正是他,他的官职是前军都督。”</p>
这个职位可不低,相当于唐朝的大将军了,由此可见此人在吐蕃军中地位也很高,他虽然杀死了主将论泽,但吐蕃将领都不敢质疑他的领导地位。</p>
郭宋随即令道:“把所有吐蕃将领的身份腰牌和战剑都收集起来,一并送去朝廷。”</p>
普通吐蕃士兵没有腰牌,甚至连姓名都没有,只有将数百名吐蕃将领的腰牌和身份证明都收集起来,送往朝廷,朝廷才会相信他们真的歼灭一支上万人的吐蕃精锐之军。</p>
天终于亮了,唐军开始清扫战场,将所有吐蕃士兵的尸体堆积起来焚烧,然后再挖深坑掩埋,又将两千三百余名唐军阵亡士兵尸体火化,骨殖装入罐中,将送回他们各自家乡。</p>
大军回到敦煌城已经是中午时分,此时敦煌城的沙州大街上扎满临时帐篷,里面住满了一千九百余名伤兵,数千名敦煌百姓主动担负起照顾他们的重任。</p>
司马刘梓上前道:“还是有四百二十名将士重伤不治身亡,郎将董学清受伤太重,也不幸阵亡。”</p>
河西军阵亡的最高将领便是郎将董学清,他是李冰的副将,在激战中被吐蕃军的一支短矛刺穿了腹部,另外还有三名校尉和八名旅帅阵亡。</p>
郭宋点点头问道:“董学清家里有什么人?”</p>
“他还没有成婚,父母都已病逝,有个兄长在原州。”</p>
郭宋沉吟一下道:“就把他安葬在沙州,其他没有家属的阵亡士兵也一并安葬在沙州。”</p>
“遵令!”</p>
刘梓匆匆去了。</p>
郭宋回到州衙,尽管他也精疲力尽,但他还要强打精神写两封信,一封是给家人的报平安信,另一份是稍微详细的军报,派人送去张掖,让河西节度府安排八百里加急快报送往长安。</p>
忙完了信件,郭宋终于疲惫不堪,一头倒下,沉沉睡去。</p>
........</p>
八百里加急快报最快也要六天才能抵达长安,但报捷鹰信却在三天后抵达了长安,河西唐军收复沙州,全歼一万两千吐蕃军的消息立刻传遍全城,长安城内顿时一片欢腾,数万百姓走出家门,无数人敲锣打鼓,欢庆唐军收复河西走廊,虽然河西走廊还有瓜州没有收复,但这已经不重要了。</p>
丢失安西北庭,失去大半河西走廊,一直是唐朝百姓心中难以言述的耻辱,所以收复河西走廊又唤醒了长安百姓心中对大唐盛世的回忆,同时也满足了大家失去已久的一点点大国尊严。</p>
郭宋这个名字再一次在长安家喻户晓,以至于郭子仪府前挤满了前来恭贺的长安百姓,很多小道消息都在传播,郭宋就是郭子仪的孙子,尽管都是小道消息,但长安百姓却深信不疑,郭府再三解释也没有用,郭子仪不得不让几个儿子出面感谢长安百姓的厚爱。</p>
郭府后堂,郭子仪长子郭曜对父亲道:“民间对收复沙州欢欣鼓舞,朝廷却很沉默,很多人认为郭宋太鲁莽,打破了大唐和吐蕃之间的平衡,他们担心唐朝和吐蕃之间会爆发战争,担心吐蕃会大举入侵陇右和西川。”</p>
郭曜也年近六旬,官任从三品太子詹事,太子少保,是东宫最高官员。</p>
郭子仪看了一眼郭曜,缓缓问道:“你说的这个情况是朝廷个别官员的想法,还是普遍都这样想的?”</p>
“孩儿不敢说所有官员都这样想,但至少有七成官员是心怀忧虑,在此之前,收复河西走廊还一度是朝廷的禁忌,在元载和常衮当政时,谁也不敢在公开场合谈论收复河西走廊的话题,直到郭宋收复肃州得到天子支持,才有人会偶然提及沙州,但也只是极少数人,绝大部分官员都不赞成打破平衡。”</p>
郭子仪沉默片刻道:“你的意思说,郭宋收复沙州,虽然在民间得到很高的声誉,但朝廷却不见待,是这个意思吧!”</p>
“正是如此,孩子觉得他会在仕途上失分,可以说他在这件事上得罪了整个文官集团。”</p>
“没有那么严重吧!我听说韩滉和李泌支持他收复沙州。”</p>
“父亲,韩滉的相位恐怕已经不久了。”</p>
郭子仪一怔,“你这话是什么意思?”</p>
</p>123xyq/read/1/137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