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侯 第一千一百零四十六章 清野

小说:封侯 作者:高月 更新时间:2024-08-04 05:51:18 源网站:2k小说网
  进入十一月后,中原地区也下了一场中雪,虽然没有关中一片白雪皑皑那么夸张,但树木、山丘和房屋也是银装素裹,白雪和黄土交错相间,大地一片斑驳,但随着风雪的到来,黄河也开始结冰了。

  沿途官府开始动员黄河边的百姓,防止金兵铁马渡河,冬季偷袭掠夺,要求他们离开家园,迁徙到中原腹地。

  在官府一次又一次的动员下,百姓纷纷收拾物品离开了家园,挑着担,赶着驴车,扶老携幼,浩浩荡荡向开封府以及中原各州撤去。

  归德府楚丘县靠近新黄河不远处有座小村子叫做德庄,约有上百户人家,建炎二年,黄河决堤,滔滔洪水冲来,近一半百姓被洪水卷走,另一半百姓逃跑及时,得以幸存。

  数年后,新黄河稳定下来,德庄变成了黄泛区,逃亡的百姓又陆续回到家乡,重建家园,但黄泛区土地变得十分贫瘠,亩产小麦还不到百斤,被生计所迫,返回的百姓又再度背井离乡,陆陆续续走了。

  目前德庄只剩下十余户人家还在苦苦煎熬,德庄其实就是黄泛区的一个缩影,几乎所有的村庄都和他们一样,三年前,百万流民从商州和陕州两条线逃亡关中,一半以上都是黄泛区的百姓。

  德庄的村东头有一户人家,一对夫妻带着两个儿子,儿子都还年幼,一個五岁,一个七岁,男主人姓阮,叫做阮德,底层百姓男子的名字都很简单,都是平、顺、富、德、安、小二、小三、小乙等等,阮德就是德庄出生的意思。

  阮德年约二十五六岁,身高足有一米九,体格极为强壮,力大无穷,他家原本是村中大户,颇有钱财,父亲也传给他一身好武艺,但洪水过后,家产悉数湮灭,他只得做铁匠谋生,妻子王氏比他小三岁。

  这天上午,楚丘县的官员来德庄催促十几户百姓赶紧迁走。

  十三户百姓都来到阮德家的院子商议去处,阮德以他强壮的体质和宽厚的性格,使他成为了德庄十几户百姓的首领。

  阮德一摆手,吵嚷的院子里顿时安静下来,阮德高声道:“各位乡亲,我觉得不管去哪里,我们最好一起走,一起安顿下来,抱成团,外人不敢欺负我们,哪家有困难,大家一起帮助,大家觉得我的意见如何?”

  众人纷纷叫好,这也是所有人的想法。

  有老人道:“我们世代都住在一起,都沾亲带故,为什么不一起走?”

  十几个后生纷纷大喊:“德哥,我们听你的,你说吧!我们迁去哪里?”

  “这几天我一直在想,咱们迁出后没有了土地,当佃户太辛苦,也养不了家,最好有一技之长,我父亲是铁匠,我岳父会酿酒,也教会我酿酒,我记得好多人家都会酿酒,对不对?”

  众人纷纷道:“对啊!以前我们这里生产柿子和梨,我们酿柿子酒,酿梨酒,在城里卖得不错,后来果林被金兵砍光了,才没有再酿酒。”

  阮德点点头,“去年我在归德府遇到一个酒商,他说开封府尉迟县以酿酒出名,我反复考虑,不如我们去尉迟县,那边一定能让我们生存下来。”

  一名德高望重的老者起身道:“我在宣和年间去过尉迟县,那里确实以酿酒出名,很适合我们,我支持阿德的意见,我们去尉迟县。”

  全村达成一致,集体去尉迟县谋生。

  两天后,十八户人家赶着三辆牛车和驴车,老人和孩子坐车,破旧家具都丢弃了,只带着必须的日常用品,洒泪离开家乡出发了。

  .........

  尉迟县也是官方公布的四十个安顿移民的县之一,清野方案开始实施后,已有近千名黄泛区的百姓拖家携口来到尉迟县,他们大部分都选择了下乡安居,继续种田为生,主要是租种官田,这是安抚使司做出的决定,内迁者可以租种官田,前三年免田租,后两年减半收租。

  这实际上也显示了内迁的真实意图,不仅仅是对付金兵的袭扰,更重要是把人口从贫瘠的黄泛区迁出来,让他们来土地较多,同时又缺乏劳力的腹地,不仅促进社会繁荣,同时也改善了黄泛区百姓的生活。

  没有了人类的干扰,黄泛区的生态将得以慢慢恢复,数十年过去后,黄泛区的土地就能渐渐肥沃起来。

  尉迟县负责移民的官员正是县尉余寿,他上任近半年了,也渐渐适应了新的环境,做得也很不错,由于河南路安抚使张晓派人给他送一些书籍,后来又派人给他送来几筐橘子,使得尉迟县官绅都在猜测他的后台。

  知县马厚文对他也颇为客气,没有干涉他的权力,把县里的治安权交给了他,数十名弓手和正副都头都交给他来统领。

  这次安置移民,河南路安抚使司要求知县必须亲自经办,马厚文便担任的安置主官,安置副职便是余寿。

  实际上,知县只是过问,真正做事情的是副职。

  在尉迟县东城门官道旁边搭建了上百顶大帐篷,移民就在帐篷内安置两天,登记后进行分流,乡下一些废弃的房屋也被修葺过了,重新换屋顶的瓦,安装了门窗,垒了院墙,看起来很不错,用来安置移民。

  在最大的一顶帐篷前摆放了几排桌子,由押司徐沛带领五六名文吏负责登记并安置移民,徐沛也混得不错,因为余寿的关系,他得到了掌管钱谷的肥差,全县就只有他知道,余寿实际上是和雍王殿下有关系,包括他自己,也是雍王殿下特批调到尉迟县。。

  徐沛情商很高,抱紧了余寿这条大腿,做事颇为卖力,闲暇时间也拼命读书,准备后年再去考明经科,只要他考过明经科,资历也够了,一旦余寿升为知州,他就能推荐自己出任县尉或者主薄,他也能从吏升为官了。

  这是雍王的规定,凡出任县衙文吏十年以上,且任押司一职不低于五年,具有明经士资格,五十岁以下,德才兼备者可推荐为县官。

  这里面有四个硬指标,第一,出任县衙文吏十年;第二,担任押司不低于五年;第三,具有明经士资格;第四,五十岁以下。

  还有两个软指标,第一、德才兼备;第二、得到推荐。

  这个六个指标缺一不可,四个硬指标,徐沛已经有了两个,担任押司五年只是时间问题,关键是要考过明经科,至于两个软指标,他只要抱紧余寿的大腿就能解决了。

  况且他现在只有三十出头,所以徐沛有了当官的梦想,他格外卖力。

  这天上午,余寿骑马来到大帐前,笑问道:“今天可有买卖上门?”

  众人都笑起来,徐沛也笑道:“县尉,有两家十口人,从徐州过来的,卑职安排两顶大帐,他们也吃过了,正在收拾东西。”

  “登记了吗?”

  “下午登记,他们想下乡务农。”

  余寿点点头,这次移民几乎都是农民,所以七成以上都要求下乡种地。

  忽然,有弓手指着远处喊道:“余县尉,好像买卖又上门了。”

  余寿连忙搭手帘向东面眺望,只见远处官道上浩浩荡荡来一队百姓,浩浩荡荡足够一百余人。

  “哎哟!今天怎么一下子来了这么多?”

  徐沛有经验,呵呵笑道:“县尉,估计他们是一个村的人!”

  他连忙带着手下迎了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