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坐拥天下,大周兵马还配备火统、铁炮。

  对于明教。

  皇帝翻手便能灭之。

  而他却下了一道圣旨,将明教诏安。

  为大周所用。

  这是一个盛世明君,才能做到的事情。

  “恭喜阳大人,加入六扇门,成为六扇门副指挥使。”

  “多谢多谢。”

  如今的阳顶天,担任了六扇门副指挥使。

  明教已经不复存在。

  而其麾下的光明左右二使、四大法王、五散人等众多高手,尽数加入了六扇门。

  至于五行旗,则是被收编入大周兵马之中。

  五行旗中的好手,对于大周将士也有许多启发。

  他们训练有素,在作战中更胜一般的兵士。

  其中。

  锐金旗,每人一套弓箭、一杆长标枪、一把短飞斧,百发百中。

  巨木旗,每十人抬一根千斤巨木,巨木上都有铁钩,挽着铁钩,将巨木扔出,可砸死一片敌军。

  洪水旗,用的武器则是带有强酸的喷水器,只是沾上一滴,皮肤立即溃烂不止。

  烈火旗,则是使用喷射器,喷出黑火油,再将黑火油点燃。

  这与三河关韩信,用木桶浇灌黑火油,再以火把点燃,火烧突厥铁骑的计谋,有异曲同工之妙。

  至于后土旗,非常善于挖地道,可以达到出其不意的效果。

  也难怪,云州总兵李广利,拿曾经的明教没有办法。

  现在姬昊只是一道圣旨,不费一兵一卒,便将明教众人收为己用。

  而明教也因为被尽数诏安,已经不复存在。

  六扇门如今已是人才济济。

  如今大周改革税赋。

  在田赋、徭役中,采用一条鞭法。

  使得天下百姓不至于没有土地,而交不起税,成为流民。

  而对拥有土地的人征税。

  还大大提高了国库的收入。

  再加上姬昊又凭借降低商税,征收个税的方法。

  使得商业大兴。

  虽然看似是降低了税收,实则由于降低商税,让商业充满活力。

  国库收入,也因为降低商税,得到极大的提高。

  只是一个月的税收,便达到了六百万两!

  比之当初姬昊刚刚坐上皇位时,大周国库一年的收入还多。

  加上惩治贪官污吏。

  即便姬昊兴办场司,募集兵士,打造最强大周水师,调兵遣将,吞并西厦、吐蕃、倭国!

  这国库的银子依旧多得花不完。

  然而姬昊知道。

  想要让大周变得更强大,就必须发展工业。

  现如今,大周的工业,还都是手工业。

  与姬昊心中的现代流水线工业,毫无关系。

  想要让大周从农业国,成为工业国,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改革教育体制,被姬昊提上了议程。

  过去的教育模式,穷人读不起书。

  想要读书,就要去读私塾。

  请私塾先生对于没有土地的穷人而言,那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

  再不济,也要家中拥有几亩薄田的寒门,靠着省吃俭用,才能将儿子送入私塾之中。

  在这种情况下,大周子民,百分之九十五的人,是目不识丁的文盲。

  而姬昊想要的,是普及教育!

  让那些没有土地的人,也能有书读,能认得字。

  然而,普及教育,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

  纵然现在国库充盈。

  可是姬昊觉得,以目前来看,最多是可以普及三年教育。

  让人人都读得起书,人人都认识字。

  改革教育,任重而道远,见效慢。

  可一旦坚持下去,大周的国力,将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这就是姬昊对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理解!

  至于教材。

  他知道,只能凭借他的记忆来写这教材雏形。

  再由宰相李斯与六部加以完善。

  平日里,他得了空闲,已经将教材都写了出来。

  分为《语文》、《数学》、《思想品德》三种。

  简单易懂。

  语文都是一些古诗词,以及小故事。

  用意是可以让大周百姓,摆脱文盲身份,可以认识大部分常用字。

  至于这些古诗词,都是姬昊所写。

  上官婉儿饱读诗书。

  可拜读了姬昊所写的《语文》教材之后。

  被姬昊所深深震撼。

  姬昊一问才知道。

  原来大周历代文人中,根本没有一人写过这些古诗词。

  也就是说,上官婉儿认为这些古诗词,都是大周皇帝自己所写。

  想起这个,姬昊就很想笑。

  宁妃王语嫣,当日,之所以驻足于清韵小筑的楼台之下。

  也是被姬昊的一手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所震撼!

  至于《数学》,则是从加减乘除表开始学起。

  也算是比较简单容易懂的了。

  而《思想品德》,更是一些人物小记。

  还有如《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等简单易懂的课外读物。

  先是让上官婉儿读了。

  姬昊终于明白了。

  他所写的这些东西,在大周根本是没有的。

  上官婉儿惊叹之下,更是亲手抄写了很多。

  “宣李相、六部尚书,来宣教殿见朕!”

  “遵旨!”

  王振领了旨意,这便去通知李相以及六部尚书。

  “臣等参见皇上。”

  “诸位爱卿,免礼平身。”

  “谢皇上。”

  “朕这次让你们来,是想跟你们说一下,朕之前所说的兴办学舍,普及三年义务教育的教材,已经出来了,诸位爱卿请过目。”

  刘瑾与王振,则是将上官婉儿手抄的七份教材,分别发给了李斯与六部尚书每人一份。

  李斯与六部尚书接过之后,便开始翻阅起来。

  他们越看越是震惊!

  越看越是投入!

  几乎都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过了小半日之后,李斯与六部尚书,才恋恋不舍的就姬昊所写教材合上。

  李斯捧着教材,恭声道:“皇上,不知这教材是何人所著,臣想拜他为师!”

  姬昊微微一愣,说道:“李相要拜师?”

  李斯赞叹道:“此人必是大学之士,老臣自愧不如,这才产生了拜师的想法,不知皇上,能否为老臣引荐。”

  而其他六部尚书,也对李相之言,深感赞同,齐声道:“皇上,臣等也想见一见这位大学之士,臣等不求能拜此人为师,只求能与之相识。”

  “诸位爱卿,你们真的都是这么想的么?”

  “臣等断然不敢欺君!”

  “你们已经见到他了。”

  “陛下,这位大学之士在哪?”

  姬昊终究是少年心性,见此不由笑道:“自然就是朕了,诸位爱卿,还不快快拜师。”

  李斯与六部尚书闻言,目光中充满了震撼与兴奋!

  大周皇帝文武全才,堪称冠古绝今!

  朝堂上。

  有人赞成,就有人反对。

  赞同者认为,此举利国利民。

  礼部尚书王守仁更是拿出圣武仁皇帝姬坚,创办科举制度的先例,来支持张居正所提出的教育改革。

  科举制度。

  从天下苦学之士中,选用良才。

  再加上与举荐制相互结合。

  这一制度。

  打破了过去,这满朝文武百官,均被士族豪门垄断的局面。

  使得天下苦学之士,有了出人头地的机会。

  使得皇权进一步加固。

  反对者认为,穷人没有任何识字的必要,若是让他们识了字,谁来种田。

  更是有大臣险恶的认为,若是让穷人识字,势必会动摇大周根基。

  出此言者,危言耸听。

  被姬昊满门抄斩!

  一时间,鸦雀无声。

  再无人敢反驳!

  李斯直言,说道:“难道识字者,便不能种田了么?难道识字的权利,只能被士族豪门、寒门掌控么?没有土地的人,就没有识字的权利了么?老臣以为,张居正所提普及三年义务教育,应当在长安城展开试点,取得成效后,再普及天下。”

  姬昊坐在龙椅上,满脸都是帝王色,俯视文武百官,说道:“诸位爱卿,还有谁有异议?”

  “臣等无异议!”

  “臣等无异议!”

  ……

  兴办学舍、普及三年义务教育的工作,在长安城展开。

  至于兴办学舍,以及印刷教材、纸张的费用。

  则从国库中播银。

  然而。

  想要为大周培养出栋梁之才。

  三年义务教育,只是一个开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