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们所吹捧的,更多的还是销量。
而对于看过新一部内容的读者来说,《诡秘之主》最新故事的精彩程度,才是让他们最为兴奋的点。
就如张珩,作为陈麟风的忠实粉丝读者,他当然是第一时间就买到了《诡秘之主》第三本。
说是第三本,其实具体的名字应该叫《诡秘之主之无面人下》
之前第二本只是浅尝辄止的展现了贝克兰德的精彩之处,就戛然而止了。
张珩当时就暗骂过,怀疑陈麟风是不是也在起点断章班里进修过。
也就是断的太好,所以第三本书一上来,就有这么多人急着看,实在是等了一年,等不了了。
新书入手第一感觉就是厚,估摸着少说得有五十万字。
看来作者开始不太考虑字数,而是更在意剧情节奏。
这在以往几乎不可能出现,就实体书来说,往往字数限制是比较死的,到达一定字数,就够了。
有多余的内容,就得分开卖了。
因为内容过多,售价也高,一般人都会产生一些犹豫。
但前两部已经做好了铺垫,急着看新书的读者们才不会去关注这一点。
或许出版社和作者也考虑到了这一点。
张珩花了几乎一整天的时间看完全书。
新书给他的感觉,就一个字:“神!”
接着前作的内容,彻底的将整个世界观展开。
塔罗会真的被作者给玩出花了,每次看到克莱恩在会上**,都让他有种极度的爽感,以至于立马期待起下周的会议。
不仅如此,职业体系也初见端倪,主角在大众面前变戏法一样的**,让阅读变成了一件很爽的事,几乎令人欲罢不能。
张珩忍不住嘀咕,“艹,怎么感觉这人,比我们写网文的还懂怎么写爽文。”
但真的仔细去研究整本书的话,又能发现作者在设定和剧情上的巧思以及花的功夫。
这又符合实体书作者的习惯了,因为写作时间比较久,可以反复的修改,直至将作品修至近乎完美的程度。
“可能这就是天才吧。”张珩感叹道,“也怪不得能这么热卖。”
与他有着相同感叹的,大有人在。
网上,对于新书内容的探讨甚嚣尘上。
刚看完新书的读者们,看起来比前两部发售时还要激动的多。
之前可能有一些是看在陈麟风的面子上,觉得是他写的,顺便去支持一下。
到如今,则几乎都拜倒在的精彩剧情中。
“这个奥黛丽好可爱,想要……”
“克莱恩真是太会**了,每次塔罗会的剧情,我都爽到不能呼吸。”
“确实,我真没想到,开会的剧情能让我看入迷,之前两部还不算太明显,我当时还有点疑惑,写塔罗会有什么意义,现在我懂了,看着是真的爽啊。”
“之前《无限世界》系列,给我的感觉更多的是纯爽,再加上设定新奇,想象力丰富,但也就这样了。
可到了《诡秘之主》,真的感觉又上升一个台阶,文笔、世界观搭建、人物塑造都非常完美,剧情和设定更是不用说。
《诡秘之主》到现在,太完美了,有种当初看《夕阳》的感觉,真的哪哪都好,就挑不出毛病。”
“书是好看,但楼上倒也不必如此,哪有绝对完美的作品,小心别给《诡秘之主》招黑。”
“就是,陈麟风自己也不喜欢吹的太过,你看他那群娱乐圈粉丝就知道了。”
“但该说不说,确实好看,就没见过这种气质的,国内网文也发展好多年了,感觉还是被他一本书给碾压。”
“……”
互联网上,《诡秘之主》的新书讨论,如同病毒一样,肆意传播。
相比前两部时,读者们的热情多太多了。
最激动的还是欧美读者。
很多人此前并不了解华夏网文,陈麟风之前的《无限世界》,他们也没看过,毕竟华人主角和故事背景,还是相对小众一些。
但《诡秘之主》就不一样了,西幻类型的背景设定,里维多利亚时代的风情,无一不是吸引新读者的点。
欧美方面对于《诡秘之主》的看法和国内稍稍有些不同。
他们一开始以为《诡秘之主》会是悬疑,毕竟开头主角要追查原身死亡的原因。
剧情展开之后,读者们才发现,根本没有什么悬疑,这是一本说不清类别,带点蒸汽朋克和恐怖要素的西幻。
这种前后的反差感,让有些人很喜欢,但有一部分则因为开头就放弃了。
因而,欧美的社交媒体上,网友们说的最多的就是:
“不要被一开始的悬疑氛围给影响到了,本书要比你想象中的,还要精彩的多。”
这几乎成了《诡秘之主》在欧美社交平台刷的最多的一句话。
当然,陈麟风是知道《诡秘之主》开头的问题的,因而已经改了很多。
因而受到影响的读者并不算太多。
但尽管如此,忠实粉丝们仍不想其他读书爱好者,因为一点小原因就错失掉这本书。
尤其是新书发布后,看过第三本内容,很多人几乎要把《诡秘之主》爱到骨子里。
他们几乎能在任何地方向人推荐《诡秘之主》,区、影视区、学习区……乃至于**用品区。
谁知道这群人是什么脑回路。
但不管怎么说,这种疯狂的推荐,确实引起了很大一部分人的兴趣。
这里面也不乏出版商的推波助澜。
媒体的广泛讨论,病毒式的话题营销,网络社区和社交平台的口碑效应。
这使得《诡秘之主》在短时间内,掀起了一场巨大的波澜。
总之,《诡秘之主》破圈了。
不再局限于阅读爱好者和陈的娱乐圈粉丝,在大众层面,大家几乎都听到了这本的名字。
3天后,《诡秘之主:无面人下》销量达到了700万。
7天时间,销量超过800万。
这种销量曲线堪称恐怖。
首日销量中,大部分读者都是陈麟风的粉丝或者过往读者,500万的销量虽然亮眼,但是是可以预期的。
毕竟还有不少是预约销量。
然而之后的几天,就包含有大量的新读者了。
这从前两本这几天的销量也能看的出来,两本书几乎每一部都超过了300万。
也就说,新增的读者一买就是买三本。
舆论也波及到了陈麟风这边。
哪怕他现在在家照看着媳妇,当然外界记者并不知道这一点。
但首周的销量,实在是太夸张了,引得所有媒体都躁动起来。
当年《达芬奇密码》那么火爆,第一年也不过赶得上这一本书一周的销量。
当然,悬疑题材偏严肃是这样的,当初《诡秘之主》被怀疑是悬疑,也都有大量的欧美读者因之望而却步呢。
大家还是想着能看一些轻松简单易懂的。
首周刚出来,华纳那边实在激动都不行,光在电话里已经不足以表达情绪了。
亚历克斯特意从艾美丽肯赶了过来。
“陈,你怎么还能坐得住!”
一上来,亚历克斯表情夸张,手舞足蹈的,有种歇斯底里的感觉。
“别急,亚历克斯,来坐。”陈麟风一副风轻云淡的样子。
“你要知道,陈,《诡秘之主》当今的局势,让我想起了当初的《哈利波特》,它完全有可能达成甚至超越当年的记录。”
“这样吗?”陈麟风略有些惊讶。
“当然!”亚历克斯一**坐下来,“哦,谢谢你,cc。”
是茜茜给他倒了一杯茶。
陈麟风连忙道,“你别动,让我来。”
刘茜茜不满道,“都说了没事,你到底要我说几遍啊,再烦我我翻脸了啊。”
怀孕确实会影响到情绪,放在过去,茜茜是不可能说这话的。
陈麟风一点不在意,“行,听你的。”
这边,亚历克斯仰头一口气把水喝掉,然后继续道,“陈,按照目前的趋势,华纳方面的相关部门给出预测,
到今年底,新书销量有望追赶上前两部年中的两千万销量。
而总销量有望超过7000万。
到明年年中,系列销量有望破亿。”
1亿销量是个坎,只要迈过去,就完全不一样了。
要知道,《无限世界》也才刚刚破亿不久,这已经是十分顶级的成绩了。
而《诡秘之主》明显还能更进一步。
“这是什么概念,你才写了三本,我记得按照你的计划,目前的进度都还是前期吧?”
他看向对方。
陈麟风点点头,给出确定的回复。
“只是前期,销量就能破亿,之后每发售一本新书,对于前几部的老书,都会有提振效果,只要保持质量不下滑,最终系列销量超过《哈利波特》不是不可能。”
亚历克斯兴奋的挥动着手臂。
“那可是《哈利波特》,全球最火的系列,我本以为,永远不可能哪本书还能再超过它的。”
陈麟风陷入沉思。
其实到现在,他觉得情况有点奇怪,前世《诡秘之主》虽然大火,但在外国并没有引起这么大的波澜。
难道真是华纳创造奇迹?
亚历克斯那边还没停,“所以,在这种关键的时候,你怎么能在家里待着,我们需要宣传,需要进一步扩大这种趋势……”
陈麟风道,“华纳做的很好,我觉得你们可以这样继续下去啊。”
“但这需要花费大量的资源。”亚历克斯顿了顿,“华纳总部那边,目前已经有人产生不满了。”
屁的产生不满。
陈麟风心知肚明,这是眼看《诡秘之主》大火,觉得未来收益太大,盯上他的那一份了。
出版这块,没什么可说的,一切都是按照规矩来。
华纳看中的,应该是影视版权那块。
陈麟风和jk罗琳毕竟不同,他本身有导演身份,手下还有影视制作公司,甚至在宣传发行这块,还有迪士尼这个合作伙伴。
因而,当初签订合同的时候,影视版权方面,陈麟风是占据了大头的。
当然,因为想着让华纳下力气宣传,给他们留的份额也不少。
双方基本上是六四开。
但很明显,在《诡秘之主》很有希望,成为第二个《哈利波特》系列的当下。
华纳有点不甘心了。
陈麟风点了点亚历克斯,“宣发如果华纳实在觉得困难,我可以找迪士尼帮忙,相比他们应该会愿意。”
“千万别!”亚历克斯脱口而出。
说完他就后悔了,他不应该坐下,然后放松警惕的。
但没办法,迪士尼这个威胁是显而易见的。
尤其是最近才听说,陈已经和漫威达成了协议,双方的关系应该更进一步了。
“亚历克斯,契约就是契约。”
“但如今的份额,确实不足以让华纳继续冲锋陷阵了。”
亚历克斯没办法,只能实话实说。
“梅耶尔先生没有违背契约的意思,但公司内部确实有很多反对的声音,如此投入资源进行宣发,最终得到的却是一小份,有人认为有点不值。”
“不是不值,而是想要更多吧。”陈麟风嘲讽道。
“额,也可以这么说。”亚历克斯索性摆烂,“总有人见不得别人赚的更多,这是人性,不是么。”
这倒也是。
陈麟风当然是不想退让,但有了更进一步的可能,又不能不考虑更多。
今年华纳也确实卖力气,第三本书能有如此的成绩,脱不开华纳的加持。
知道前世情况的陈麟风,明白华纳的功劳。
只是也不能太便宜对方了,生意场上,你敢退,对方就敢得寸进尺。
“这样吧,我的底线是五五开,这多出来的10%可以卖给你们,作价2亿美元。”
这等于是把整个系列视为20亿的估值。
一本还没完本的,听起来有点夸张了。
但如果将其看作是可以比拟《哈利波特》的系列,那就一点不贵,甚至便宜的过分。
要知道,《哈利波特》的版权价值,是这个价格的10倍。
亚历克斯明白这一点,因此有些犹豫。
“当年,华纳花了1.25亿美元,买下了整个系列的电影版权,所有人都知道华纳赚大了,如今这个价格,就看华纳愿不愿意赌。”
陈麟风看他有些迟疑的样子,“要不然咱们就保持不变,我觉得这样其实更好一些。”
要不是怕华纳后续不上心,他才不想卖,又不是缺这点钱。
“陈,我无法决定,需要上报。”
亚历克斯想想,作价2亿美元,确实不好说是赚是赔。
要按照现在来说,肯定是不太值的,但考虑到未来,又有可能大赚。
从公司的角度来说,争取到更高的份额,可能可以拉高股价,这又是另一重考虑了。
实际上,现在《诡秘之主》的销量,已经对华纳股价产生了不小的增幅。
亚历克斯觉得总部应该会答应。
“陈,那关于宣传方面,”他苦口婆心起来,“你是真的不应该继续在家坐着了。”
“我会接受几家媒体的采访,更多的,你就不要想了,cc怀孕,我是不会离开的。”
“好吧,我能理解你的心情。”
亚历克斯没办法,这个理由陈与他说过多次,看起来很是坚决的样子,能同意出面接受采访,已经很不错了。
“行了,你先去请示梅耶尔吧,我只希望华纳对于《诡秘之主》的支持不要断。
另外,这是最后一次,之后无论多少钱,我都不会再出卖相应版权了。”
陈麟风神情严肃,“你知道,我其实并不缺钱,作品的发展才是我最重视的。”
亚历克斯表情讪讪,“我明白。”
2亿美元确实不多,华纳那边很爽快的就同意了。
这点钱,消息传出后,随随便便就会被拉升的公司股值给抵过去。
结果也不出所料。
媒体大肆宣扬华纳进一步获得了《诡秘之主》的消息,然后华纳的股价立马应声而涨。
得到好处的华纳,立即开足马力,继续给的的宣传加码。
这回,他们给自己打工,更上心了。
新一期的《时代周刊》,公布了关于《诡秘之主》销量的预测。
与华纳的预测比较近似,估计就是直接从华纳那拿到的数据。
当然,《时代周刊》这里,给自己留了更大的余量,毕竟当年是被陈麟风打过脸的。
“截止年底7000万的销量,只是最保守的预测,因为之后的圣诞节是个非常大的不确定因素。
按照如今的舆论热度,天知道口碑破圈的情况下,有多少家庭的父母,会将《诡秘之主》当做孩子的圣诞节礼物。
……据原作者,也就是陈透露,《诡秘之主》最终可能会有7-8卷内容,印刷成册的话,可能会超过10本。
如果的剧情精彩程度能够维持下去,我想《诡秘之主》系列的销量,会超过所有人的想象。”
不仅是《时代周刊》,在媒体报道了一轮之后,欧美大量的文学杂志都展开了对《诡秘之主》的报道。
他们这些专业杂志,就不只是谈及销量了,的内容也是他们评论的重点。
很显然,西方的文学读者们,对于剧情还是很欣赏的。
尤其是第三本上架发售之后。
“我不太喜欢悬疑类,因为大部分都很让人费解。
但是《诡秘之主》简单易懂,尤其是世界观和力量体系方面。
我最喜欢的还是那些配角,他们都有自己的性格特点,并不是那种扁平的路人形象。”
显然,漂亮国的《读者文摘》,对于《诡秘之主》定位还是存在误解,或许他们没看到网上那么多人的提醒。
因而,报道出来之后,网上出现了大量的相关吐槽。
“这是本异世界,带有强烈的哥特和蒸汽朋克色彩:迷雾、枪支、机械装置、咒语和隐秘组织,一切都在荣耀中相互交织。
可以想象一下十八世纪到二十世纪早期的欧洲那种阴郁的氛围。
世界背景设定非常详细,作者(以及译者)的描写完全让人身临其境,看得停不下来!
这绝对是本宝藏!”
《大西洋月刊》对于的评价,显然更细致一些。
这本最受漂亮国人尊敬的杂志,对《诡秘之主》的评价,让很多艾美丽肯的阅读爱好者,对进一步产生了兴趣。
此外,还有《纽约客》的评价:
“2010年之后,全世界最好的奇幻幻想!
好到以至于让人怀疑,陈能不能一直保持这样的水准将进行到完结。
把蒸汽朋克、洛氏恐怖(指美国恐怖作家洛夫克拉夫特,他开发出了克苏鲁神话体系)和幽默元素结合得很好。
节奏也很棒,或许我不该提及这一点,陈的写作风格一向如此,他总能把剧情写的让人移不开眼睛。
那些秘密场景半遮半掩,使得能够保持神秘和不确定性;但同时又让人觉得好像能抓住一些线索……”
几乎所有相关的文学刊物,都给出极高的评价。
这与去年的那本《五十度灰》形成鲜明对比。
当然,把两本放一块,本身就是一种侮辱。
社交媒体上,都把两部进行对比的人,说这两部都是2010年之后,销量破亿的系列。
然后被网友们喷个爽。
那种黄色废料也配和《诡秘之主》相比?
实际上,这几乎是所有读者们的看法。
哪怕喜欢看《五十度灰》的人,也是大概是相同的观点。
施法材料在施法过后,根本不值一提。
而质量优秀的则不同,那是能让人反复观看的。
实际上这也是读者们能毫不忌讳的向朋友们推广的原因,因为觉得《诡秘之主》的质量,值得他们推荐。
就算被推荐的人不喜欢,至少也不会觉得朋友给自己推荐了一坨。
这其实就是口碑扩散的关键了。
《时代周刊》给自己留的余量,确实是很有先见之明。
都不用到圣诞节,口碑扩散的速度,就远超最初的预期。
《诡秘之主》尤其受到初高中学生的喜欢,几乎已经成为潮流。
发售之后的一段时间里,甚至每次学校橄榄球、棒球比赛观赛的人都少了一大片。
被媒体们称为“神奇的10月空场现象”。
《哈利波特》系列俘获了小孩子,而《诡秘之主》则吸引了大孩子。
说起来,也不遑多让。
而对于看过新一部内容的读者来说,《诡秘之主》最新故事的精彩程度,才是让他们最为兴奋的点。
就如张珩,作为陈麟风的忠实粉丝读者,他当然是第一时间就买到了《诡秘之主》第三本。
说是第三本,其实具体的名字应该叫《诡秘之主之无面人下》
之前第二本只是浅尝辄止的展现了贝克兰德的精彩之处,就戛然而止了。
张珩当时就暗骂过,怀疑陈麟风是不是也在起点断章班里进修过。
也就是断的太好,所以第三本书一上来,就有这么多人急着看,实在是等了一年,等不了了。
新书入手第一感觉就是厚,估摸着少说得有五十万字。
看来作者开始不太考虑字数,而是更在意剧情节奏。
这在以往几乎不可能出现,就实体书来说,往往字数限制是比较死的,到达一定字数,就够了。
有多余的内容,就得分开卖了。
因为内容过多,售价也高,一般人都会产生一些犹豫。
但前两部已经做好了铺垫,急着看新书的读者们才不会去关注这一点。
或许出版社和作者也考虑到了这一点。
张珩花了几乎一整天的时间看完全书。
新书给他的感觉,就一个字:“神!”
接着前作的内容,彻底的将整个世界观展开。
塔罗会真的被作者给玩出花了,每次看到克莱恩在会上**,都让他有种极度的爽感,以至于立马期待起下周的会议。
不仅如此,职业体系也初见端倪,主角在大众面前变戏法一样的**,让阅读变成了一件很爽的事,几乎令人欲罢不能。
张珩忍不住嘀咕,“艹,怎么感觉这人,比我们写网文的还懂怎么写爽文。”
但真的仔细去研究整本书的话,又能发现作者在设定和剧情上的巧思以及花的功夫。
这又符合实体书作者的习惯了,因为写作时间比较久,可以反复的修改,直至将作品修至近乎完美的程度。
“可能这就是天才吧。”张珩感叹道,“也怪不得能这么热卖。”
与他有着相同感叹的,大有人在。
网上,对于新书内容的探讨甚嚣尘上。
刚看完新书的读者们,看起来比前两部发售时还要激动的多。
之前可能有一些是看在陈麟风的面子上,觉得是他写的,顺便去支持一下。
到如今,则几乎都拜倒在的精彩剧情中。
“这个奥黛丽好可爱,想要……”
“克莱恩真是太会**了,每次塔罗会的剧情,我都爽到不能呼吸。”
“确实,我真没想到,开会的剧情能让我看入迷,之前两部还不算太明显,我当时还有点疑惑,写塔罗会有什么意义,现在我懂了,看着是真的爽啊。”
“之前《无限世界》系列,给我的感觉更多的是纯爽,再加上设定新奇,想象力丰富,但也就这样了。
可到了《诡秘之主》,真的感觉又上升一个台阶,文笔、世界观搭建、人物塑造都非常完美,剧情和设定更是不用说。
《诡秘之主》到现在,太完美了,有种当初看《夕阳》的感觉,真的哪哪都好,就挑不出毛病。”
“书是好看,但楼上倒也不必如此,哪有绝对完美的作品,小心别给《诡秘之主》招黑。”
“就是,陈麟风自己也不喜欢吹的太过,你看他那群娱乐圈粉丝就知道了。”
“但该说不说,确实好看,就没见过这种气质的,国内网文也发展好多年了,感觉还是被他一本书给碾压。”
“……”
互联网上,《诡秘之主》的新书讨论,如同病毒一样,肆意传播。
相比前两部时,读者们的热情多太多了。
最激动的还是欧美读者。
很多人此前并不了解华夏网文,陈麟风之前的《无限世界》,他们也没看过,毕竟华人主角和故事背景,还是相对小众一些。
但《诡秘之主》就不一样了,西幻类型的背景设定,里维多利亚时代的风情,无一不是吸引新读者的点。
欧美方面对于《诡秘之主》的看法和国内稍稍有些不同。
他们一开始以为《诡秘之主》会是悬疑,毕竟开头主角要追查原身死亡的原因。
剧情展开之后,读者们才发现,根本没有什么悬疑,这是一本说不清类别,带点蒸汽朋克和恐怖要素的西幻。
这种前后的反差感,让有些人很喜欢,但有一部分则因为开头就放弃了。
因而,欧美的社交媒体上,网友们说的最多的就是:
“不要被一开始的悬疑氛围给影响到了,本书要比你想象中的,还要精彩的多。”
这几乎成了《诡秘之主》在欧美社交平台刷的最多的一句话。
当然,陈麟风是知道《诡秘之主》开头的问题的,因而已经改了很多。
因而受到影响的读者并不算太多。
但尽管如此,忠实粉丝们仍不想其他读书爱好者,因为一点小原因就错失掉这本书。
尤其是新书发布后,看过第三本内容,很多人几乎要把《诡秘之主》爱到骨子里。
他们几乎能在任何地方向人推荐《诡秘之主》,区、影视区、学习区……乃至于**用品区。
谁知道这群人是什么脑回路。
但不管怎么说,这种疯狂的推荐,确实引起了很大一部分人的兴趣。
这里面也不乏出版商的推波助澜。
媒体的广泛讨论,病毒式的话题营销,网络社区和社交平台的口碑效应。
这使得《诡秘之主》在短时间内,掀起了一场巨大的波澜。
总之,《诡秘之主》破圈了。
不再局限于阅读爱好者和陈的娱乐圈粉丝,在大众层面,大家几乎都听到了这本的名字。
3天后,《诡秘之主:无面人下》销量达到了700万。
7天时间,销量超过800万。
这种销量曲线堪称恐怖。
首日销量中,大部分读者都是陈麟风的粉丝或者过往读者,500万的销量虽然亮眼,但是是可以预期的。
毕竟还有不少是预约销量。
然而之后的几天,就包含有大量的新读者了。
这从前两本这几天的销量也能看的出来,两本书几乎每一部都超过了300万。
也就说,新增的读者一买就是买三本。
舆论也波及到了陈麟风这边。
哪怕他现在在家照看着媳妇,当然外界记者并不知道这一点。
但首周的销量,实在是太夸张了,引得所有媒体都躁动起来。
当年《达芬奇密码》那么火爆,第一年也不过赶得上这一本书一周的销量。
当然,悬疑题材偏严肃是这样的,当初《诡秘之主》被怀疑是悬疑,也都有大量的欧美读者因之望而却步呢。
大家还是想着能看一些轻松简单易懂的。
首周刚出来,华纳那边实在激动都不行,光在电话里已经不足以表达情绪了。
亚历克斯特意从艾美丽肯赶了过来。
“陈,你怎么还能坐得住!”
一上来,亚历克斯表情夸张,手舞足蹈的,有种歇斯底里的感觉。
“别急,亚历克斯,来坐。”陈麟风一副风轻云淡的样子。
“你要知道,陈,《诡秘之主》当今的局势,让我想起了当初的《哈利波特》,它完全有可能达成甚至超越当年的记录。”
“这样吗?”陈麟风略有些惊讶。
“当然!”亚历克斯一**坐下来,“哦,谢谢你,cc。”
是茜茜给他倒了一杯茶。
陈麟风连忙道,“你别动,让我来。”
刘茜茜不满道,“都说了没事,你到底要我说几遍啊,再烦我我翻脸了啊。”
怀孕确实会影响到情绪,放在过去,茜茜是不可能说这话的。
陈麟风一点不在意,“行,听你的。”
这边,亚历克斯仰头一口气把水喝掉,然后继续道,“陈,按照目前的趋势,华纳方面的相关部门给出预测,
到今年底,新书销量有望追赶上前两部年中的两千万销量。
而总销量有望超过7000万。
到明年年中,系列销量有望破亿。”
1亿销量是个坎,只要迈过去,就完全不一样了。
要知道,《无限世界》也才刚刚破亿不久,这已经是十分顶级的成绩了。
而《诡秘之主》明显还能更进一步。
“这是什么概念,你才写了三本,我记得按照你的计划,目前的进度都还是前期吧?”
他看向对方。
陈麟风点点头,给出确定的回复。
“只是前期,销量就能破亿,之后每发售一本新书,对于前几部的老书,都会有提振效果,只要保持质量不下滑,最终系列销量超过《哈利波特》不是不可能。”
亚历克斯兴奋的挥动着手臂。
“那可是《哈利波特》,全球最火的系列,我本以为,永远不可能哪本书还能再超过它的。”
陈麟风陷入沉思。
其实到现在,他觉得情况有点奇怪,前世《诡秘之主》虽然大火,但在外国并没有引起这么大的波澜。
难道真是华纳创造奇迹?
亚历克斯那边还没停,“所以,在这种关键的时候,你怎么能在家里待着,我们需要宣传,需要进一步扩大这种趋势……”
陈麟风道,“华纳做的很好,我觉得你们可以这样继续下去啊。”
“但这需要花费大量的资源。”亚历克斯顿了顿,“华纳总部那边,目前已经有人产生不满了。”
屁的产生不满。
陈麟风心知肚明,这是眼看《诡秘之主》大火,觉得未来收益太大,盯上他的那一份了。
出版这块,没什么可说的,一切都是按照规矩来。
华纳看中的,应该是影视版权那块。
陈麟风和jk罗琳毕竟不同,他本身有导演身份,手下还有影视制作公司,甚至在宣传发行这块,还有迪士尼这个合作伙伴。
因而,当初签订合同的时候,影视版权方面,陈麟风是占据了大头的。
当然,因为想着让华纳下力气宣传,给他们留的份额也不少。
双方基本上是六四开。
但很明显,在《诡秘之主》很有希望,成为第二个《哈利波特》系列的当下。
华纳有点不甘心了。
陈麟风点了点亚历克斯,“宣发如果华纳实在觉得困难,我可以找迪士尼帮忙,相比他们应该会愿意。”
“千万别!”亚历克斯脱口而出。
说完他就后悔了,他不应该坐下,然后放松警惕的。
但没办法,迪士尼这个威胁是显而易见的。
尤其是最近才听说,陈已经和漫威达成了协议,双方的关系应该更进一步了。
“亚历克斯,契约就是契约。”
“但如今的份额,确实不足以让华纳继续冲锋陷阵了。”
亚历克斯没办法,只能实话实说。
“梅耶尔先生没有违背契约的意思,但公司内部确实有很多反对的声音,如此投入资源进行宣发,最终得到的却是一小份,有人认为有点不值。”
“不是不值,而是想要更多吧。”陈麟风嘲讽道。
“额,也可以这么说。”亚历克斯索性摆烂,“总有人见不得别人赚的更多,这是人性,不是么。”
这倒也是。
陈麟风当然是不想退让,但有了更进一步的可能,又不能不考虑更多。
今年华纳也确实卖力气,第三本书能有如此的成绩,脱不开华纳的加持。
知道前世情况的陈麟风,明白华纳的功劳。
只是也不能太便宜对方了,生意场上,你敢退,对方就敢得寸进尺。
“这样吧,我的底线是五五开,这多出来的10%可以卖给你们,作价2亿美元。”
这等于是把整个系列视为20亿的估值。
一本还没完本的,听起来有点夸张了。
但如果将其看作是可以比拟《哈利波特》的系列,那就一点不贵,甚至便宜的过分。
要知道,《哈利波特》的版权价值,是这个价格的10倍。
亚历克斯明白这一点,因此有些犹豫。
“当年,华纳花了1.25亿美元,买下了整个系列的电影版权,所有人都知道华纳赚大了,如今这个价格,就看华纳愿不愿意赌。”
陈麟风看他有些迟疑的样子,“要不然咱们就保持不变,我觉得这样其实更好一些。”
要不是怕华纳后续不上心,他才不想卖,又不是缺这点钱。
“陈,我无法决定,需要上报。”
亚历克斯想想,作价2亿美元,确实不好说是赚是赔。
要按照现在来说,肯定是不太值的,但考虑到未来,又有可能大赚。
从公司的角度来说,争取到更高的份额,可能可以拉高股价,这又是另一重考虑了。
实际上,现在《诡秘之主》的销量,已经对华纳股价产生了不小的增幅。
亚历克斯觉得总部应该会答应。
“陈,那关于宣传方面,”他苦口婆心起来,“你是真的不应该继续在家坐着了。”
“我会接受几家媒体的采访,更多的,你就不要想了,cc怀孕,我是不会离开的。”
“好吧,我能理解你的心情。”
亚历克斯没办法,这个理由陈与他说过多次,看起来很是坚决的样子,能同意出面接受采访,已经很不错了。
“行了,你先去请示梅耶尔吧,我只希望华纳对于《诡秘之主》的支持不要断。
另外,这是最后一次,之后无论多少钱,我都不会再出卖相应版权了。”
陈麟风神情严肃,“你知道,我其实并不缺钱,作品的发展才是我最重视的。”
亚历克斯表情讪讪,“我明白。”
2亿美元确实不多,华纳那边很爽快的就同意了。
这点钱,消息传出后,随随便便就会被拉升的公司股值给抵过去。
结果也不出所料。
媒体大肆宣扬华纳进一步获得了《诡秘之主》的消息,然后华纳的股价立马应声而涨。
得到好处的华纳,立即开足马力,继续给的的宣传加码。
这回,他们给自己打工,更上心了。
新一期的《时代周刊》,公布了关于《诡秘之主》销量的预测。
与华纳的预测比较近似,估计就是直接从华纳那拿到的数据。
当然,《时代周刊》这里,给自己留了更大的余量,毕竟当年是被陈麟风打过脸的。
“截止年底7000万的销量,只是最保守的预测,因为之后的圣诞节是个非常大的不确定因素。
按照如今的舆论热度,天知道口碑破圈的情况下,有多少家庭的父母,会将《诡秘之主》当做孩子的圣诞节礼物。
……据原作者,也就是陈透露,《诡秘之主》最终可能会有7-8卷内容,印刷成册的话,可能会超过10本。
如果的剧情精彩程度能够维持下去,我想《诡秘之主》系列的销量,会超过所有人的想象。”
不仅是《时代周刊》,在媒体报道了一轮之后,欧美大量的文学杂志都展开了对《诡秘之主》的报道。
他们这些专业杂志,就不只是谈及销量了,的内容也是他们评论的重点。
很显然,西方的文学读者们,对于剧情还是很欣赏的。
尤其是第三本上架发售之后。
“我不太喜欢悬疑类,因为大部分都很让人费解。
但是《诡秘之主》简单易懂,尤其是世界观和力量体系方面。
我最喜欢的还是那些配角,他们都有自己的性格特点,并不是那种扁平的路人形象。”
显然,漂亮国的《读者文摘》,对于《诡秘之主》定位还是存在误解,或许他们没看到网上那么多人的提醒。
因而,报道出来之后,网上出现了大量的相关吐槽。
“这是本异世界,带有强烈的哥特和蒸汽朋克色彩:迷雾、枪支、机械装置、咒语和隐秘组织,一切都在荣耀中相互交织。
可以想象一下十八世纪到二十世纪早期的欧洲那种阴郁的氛围。
世界背景设定非常详细,作者(以及译者)的描写完全让人身临其境,看得停不下来!
这绝对是本宝藏!”
《大西洋月刊》对于的评价,显然更细致一些。
这本最受漂亮国人尊敬的杂志,对《诡秘之主》的评价,让很多艾美丽肯的阅读爱好者,对进一步产生了兴趣。
此外,还有《纽约客》的评价:
“2010年之后,全世界最好的奇幻幻想!
好到以至于让人怀疑,陈能不能一直保持这样的水准将进行到完结。
把蒸汽朋克、洛氏恐怖(指美国恐怖作家洛夫克拉夫特,他开发出了克苏鲁神话体系)和幽默元素结合得很好。
节奏也很棒,或许我不该提及这一点,陈的写作风格一向如此,他总能把剧情写的让人移不开眼睛。
那些秘密场景半遮半掩,使得能够保持神秘和不确定性;但同时又让人觉得好像能抓住一些线索……”
几乎所有相关的文学刊物,都给出极高的评价。
这与去年的那本《五十度灰》形成鲜明对比。
当然,把两本放一块,本身就是一种侮辱。
社交媒体上,都把两部进行对比的人,说这两部都是2010年之后,销量破亿的系列。
然后被网友们喷个爽。
那种黄色废料也配和《诡秘之主》相比?
实际上,这几乎是所有读者们的看法。
哪怕喜欢看《五十度灰》的人,也是大概是相同的观点。
施法材料在施法过后,根本不值一提。
而质量优秀的则不同,那是能让人反复观看的。
实际上这也是读者们能毫不忌讳的向朋友们推广的原因,因为觉得《诡秘之主》的质量,值得他们推荐。
就算被推荐的人不喜欢,至少也不会觉得朋友给自己推荐了一坨。
这其实就是口碑扩散的关键了。
《时代周刊》给自己留的余量,确实是很有先见之明。
都不用到圣诞节,口碑扩散的速度,就远超最初的预期。
《诡秘之主》尤其受到初高中学生的喜欢,几乎已经成为潮流。
发售之后的一段时间里,甚至每次学校橄榄球、棒球比赛观赛的人都少了一大片。
被媒体们称为“神奇的10月空场现象”。
《哈利波特》系列俘获了小孩子,而《诡秘之主》则吸引了大孩子。
说起来,也不遑多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