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一出来,周围人好奇了。
对啊!
何休都去世这么多年了,没有人教方言,他居然就把里面的手法给学会了?
这简直不可思议。
他们哪里知道,方言学过道医推拿术,学过正骨术,学过武,这些东西加起来,足够让他在文字的基础上解析出来实际用法了。
不过方言也没想给他们解释。
今天过来是给他们展示自己继承的东西的,不是给他们解密的。
其实只要他们承认自己用的老何家的手段就行了。
一旁的王鹏飞老爷子也反应过来,都不用方言说话,他就对着杨艺农说道:
“这个是人家的事儿,你管他是怎么学的?”
杨艺农也不生气,说道:
“我这不是好奇嘛,老何走这么多年了,难道还能托梦给他外孙?”
一旁的祝伯权提醒道:
“你可别忘了人家是什么人。”
他的意思很清楚,人家方言可是天才人物,你用自己的思维来猜测他,当然猜不出来了。
杨艺农听到这里,顿时恍然大悟。
笑着点点头:
“哦,对!差点把他当成普通后辈儿了。”
“他现在可是在协和里帮着中侨办干活,已经不是一般人了。”
这话说出来后,立马就让三个年轻后辈表情精彩起来。
佩服的人依旧佩服,不服的人和跃跃欲试的人,反倒是冷静了不少。
他们想和方言比,确实该想一想自己几斤几两。
就在这时候方言已经让患者父母抱着孩子去一旁等着,等留针时间结束,就可以拿药走人了。
“下一个!”
因为有了之前同仁堂坐诊的经验,所以方言在这种小诊所里面,不知不觉的效率都提升了起来。
很快下一个孩子就被父母带了上来。
这是一个大孩子了,今年看起来应该至少十一二岁的样子,身材矮小,发育不良,头发枯黄。
“方大夫好!”对方父亲先对着方言打了个招呼。
然后带着孩子坐下后,就对着方言说道:
“我们家孩子十年前不小心掉入水中,被他爷爷救上岸后,从那以后就留下了后遗症,他会惊恐害怕地大声呼喊,紧接着全身开始抽搐,过了很久才停止,这种情况经常发作,每次发作都会惊叫并抽搐,意识丧失不省人事,手脚蜷缩起来,口中吐出白沫,过了一会儿,喉间发出尖叫声后才清醒过来,我们也到城里一家精神病院进行检查,当时被诊断为癫痫。”
说完他从兜里掏出一个药盒子,放到方言面前,并说道:
“使用了这个……苯妥英钠,但是效果也不太理想。”
方言微微皱起眉头,苯妥英钠是一种常用的抗癫痫药物,不良反应是恶心、呕吐、食欲减退,也可能出现头晕、头痛、眩晕、失眠、精神紧张等症状,严重时可出现眼球震颤、共济失调、意识模糊等。
长期使用还可能引起骨质疏松、低血钙症等。
如果十年前就在使用,那这孩子恐怕实际年龄应该看到的要大。
于是方言问道:
“他今年多大了?”
“十五。”患者父亲回应道。
方言无语了,这么久时间才带过来,现在孩子发育都已经受到严重影响了。
不过治还是需要治的。
方言对着孩子说道:
“张开嘴让我看看舌头。”
孩子听话的张开嘴,方言看到舌苔灰腻,舌暗淡。
倒是和他外在的表现差不多。
欢迎接着又对着患者说道:
“把你手拿上来,我把把脉。”
男孩子听话的伸出手,方言将左右手的脉都摸了后,发现是脉沉细。
癫痫羊癫疯在中医里的病名叫痫证。
他这是十年前溺水惊恐伤及心肾,致心阳不振、肾气不固,而后痰浊内生,病程十年,长期服用苯妥英钠损伤脾胃,运化失司,痰湿积聚,《黄帝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说过:“诸风掉眩,皆属于肝“,抽搐、意识丧失为肝风挟痰上扰清窍。
舌脉也佐证了这点,舌暗淡、苔灰腻是阳虚痰湿,脉沉细是阳气不足,痰浊阻滞。
一般来说,此类顽固性痫证需坚持治疗很长一段时间。
但是之前外公医案里有个类似的情况,他只用了两个月的样子,就将人给治愈了,不过那个方子并不是何家的秘方,而是用的清代道医,恒阳子、天都钟龄道人,程钟龄的方子。
程钟龄出生于1662年,卒于1735年,安徽歙县人。
他自幼体弱多病,便立志学医,发奋研读《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以及金元四大家等医学书籍,汲取古医精华,逐渐成为康熙、雍正时期的医界新星。
中年时因祖坟与土豪家纠纷,为不累及乡民投案自首,被判死罪入狱,后因治好了巡抚母亲的病,在巡抚母亲的帮助下出家修行才逃过一劫。
《医学心悟》是程钟龄的代表作,成书于其狱中及出狱修行期间。
书中内容丰富,涉及内科、妇科、儿科等多个领域,详细阐述了他对疾病的认识、诊断方法、治疗原则以及药物的使用等,还提出了著名的“医门八法”,即汗、吐、下、和、温、清、消、补。
外公何休留下过一本他自己写的《医学心悟注解》,被方言大表哥找到后,100美元卖到了方言手里。
那个医案里的方子是仿程钟龄化痰定痫法,制作的丸药服用。
于是方言当即就快速的将的自己的辨证写了出来。
辨证为:脾虚生湿,湿生痰,痰热生风,痰气上逆,内扰神明。
治法:用外公何休医案记载化痰定痫法,作丸药服之。
接着他写起了处方:
天麻 30g、川贝 30g、胆南星 15g、丹参 60g、麦冬 60g、石菖蒲 15g、远志 20g、法夏 30g、全蝎 15g、陈皮 20g、僵蚕 15g、茯苓 30g、琥珀 15g、茯神 30g、辰砂 9g、薄荷 6g。
**法:上药研末,用竹沥 1小碗,姜汁 1杯,再用甘草 4两熬膏和药为丸如梧子大,辰砂衣,每服 2g,每日 3次。
方言写好后,周围几个人都皱起眉头看着他的方子。
他们倒是完全没想到还能这么治。
直接搓丸子让人家回去吃。
“果然是怪方何的风格。”王鹏飞老爷子第一个点点头说道。
他这一带头,其他人也纷纷点头。
“确实,这还真是他的风格。”
“要是我就用涤痰汤和右归丸加减,他倒是好,直接来了个省事儿的。”
“要不说还是他怪呢……”
周围几个后生,面面相觑,他们根本不会想到这么干,肯定是开了药先试试,然后隔段时间来检查一下,方言这个直接就没这一步。
他这个方子的丸子一搓,就能吃好久了。
方言写好后,对着患者家属说道:
“忌羊肉、韭菜等发物防肝风复动,另外苯妥英钠也别吃了,吃多了副作用多,现在还有几年时间发育,趁着这段时间多吃点东西,争取多长点个子。”
“好好!”患者家属连连点头。
“行了,拿着方子让柜台去制药吧。”方言将处方递给对方。
对方拿到后连连点头,他们虽然还没试过方言的药,但是毕竟方言名声在外。
就没听说他治不好的,所以拿到药方后,表现的也是相当激动。
他们可是听过方言,只要是开的药,那就必然能治好的传说。
方言也没废话,对着下一个喊道:
“继续,下一位!”
结合一个年轻的母亲抱着襁褓中的孩子走了上来,她一见面就急急忙忙的对着方言说道:
“方大夫,我们家孩子一岁,她在两个月之前开始发病,呼吸急促困难,咳嗽并且有痰液,身体发热,口渴,坐立不安,不停地哭闹喊叫,连续几个夜晚都无法入睡,也不愿意进食,她还不能平躺着,一躺着就开始闹腾,我们和她爸只能交替的抱着睡。”
“现在眼看着身体逐渐消瘦,大便又出现泄泻的情况,小便的次数也增多了,但每次的量比较少,而且颜色发黄,我们就想找您看一看……这情况到底能不能治好?”
“你说病了两个月了?”方言有些错愕,今天这都是啥情况啊,刚才是十年的,这会儿还是两个月的,他们都是攒着等自己来治疗吗?
患者母亲像是看出了方言的疑惑,赶忙解释道:
“嗯,之前找大夫看过,但是没太大的效果。”
方言点点头:
“行,我现在先检查检查。”
接着他离开诊台,到了患儿身边。
检查后发现,患儿舌苔呈现白色,小儿指纹又粗又大,颜色发紫发黑,已经延伸到了命关部位。
这情况在中医里为病情危重的征兆。
方言赶忙检查患儿的鼻翼和肋间,这时候如果出现鼻翼煽动、肋间隙凹陷,就表示转为“马脾风“也就是西医里的重症肺炎了。
还好,没有出现这情况,方言略微松了一口气。
接着他赶忙开药,穴位贴敷:白芥子1g、甘遂0.5g、细辛0.5g共研细末,生姜汁调糊,敷贴肺俞、膻中穴。
每日一次,一次一小时,皮肤发红即去。
看完后他递给老邓头说道:
“邓老帮忙弄一下,我给孩子做推拿!”
老邓头不以为忤,点点头就接过处方,快步去帮着方言调药去了,他是老中药师干这些活儿那是手拿把掐。
方言这边则是用上了小儿推拿。
将孩子从她妈妈手里接过,然后开始推拿起来,手法是无名指掌面从指根推向指尖,这是清肺经,要做200次。
然后是揉掌小横纹100次,也就是掌面小指根下尺侧纹头,揉这里。
接着运内八卦100次,也就是在孩子掌心顺时针划圆,两只手分别做100次。
最后是捏脊6遍,从长强至大椎。
其他人都看着方言一步步的做,明显能感觉到孩子的喘息声,随着方言的推拿平息了下来。
接着老邓头那边的药也弄好了,方言给孩子穴位上贴上。
然后对着患者母亲说道:
“接下来你就带着孩子去内堂待着,让她躺一个小时,到时候药差不多也熬好了,到时候你让孩子喝了再走。”
患者母亲对方言说:
“这……她躺着睡不着呀,还会哭闹。”
方言说道:
“没事儿,这会儿能睡得着了。”
说完他将孩子放平,果然没有闹腾,而是昏昏欲睡。
孩子母亲顿感神奇,连忙接过,然后抱着孩子去了内堂。
这边弄完后,之前的那个针灸留针也结束了,方言给他们取了针,告诉他们现在就可以回家了。
患者父母对这方言一顿感谢,然后拿着药就去划了价,给完钱就离开了这里。
而方言则是继续治疗。
接下来是一大家子,患者是家里七岁的孩子,这孩子已经发热了好几天,突然就昏迷过去,意识不清醒,眼睛紧紧闭着无法睁开,两只手急促地**,四肢冰冷,牙齿紧紧咬合,身体像弓一样向后反张,大便和小便都不通畅、难以排出。
本来是打算来找王鹏飞老爷子的,但是没想到方言也在这里。
他们也是听过方言的名字的,知道这位名声在外,当即就请方言赶紧救治。
方言诊断检查时发现孩子脉搏隐匿,摸不到明显的脉象,嘴巴紧紧闭着,舌头没办法查看,脸色暗沉没有光泽,用手按压他的腹部,他身体反张的情况就更加严重了。
由此推断他的腹部肯定疼痛。
外公何休的医案之前写过:
‘小儿口噤肢冷,目合面晦,脉不应指,似为阴寒所袭。通过手触其腹,反张更甚,二便秘涩,断定为“热盛于中”之征。’
翻译过来的意思就是:
小孩子嘴巴紧紧闭合张不开,四肢冰冷,眼睛闭合着,面色晦暗,脉搏摸不到明显的跳动,看上去好像是被阴寒之气侵袭了。通过用手触摸他的腹部,发现他身体向后反张得更加厉害,大便和小便都不通畅,由此判定这是体内热邪非常旺盛的表现。
根据家长描述,方言断定了刚好符合外公医案里所写,他那段时间治疗的各种病症实在是太多了,总是有能够对上号的。
方言只要记得清楚,完全可以拿出来照抄答案。
这种情况治疗意见就是,用急下存阴法。
药方也非常的简单。
炒枳实 5g、制厚朴 5g、锦纹大黄(泡)10g、玄明粉(泡)10g。
只不过药方开出来容易,但是孩子的嘴巴闭的可严实了。
老爷子当初的医案里也没写,到底怎么弄开的孩子嘴巴。
这下倒是然方言有些犯难了。
成年人方言可以直接物理方法伺候,或者在大医院里,直接插鼻管。
但是这是孩子,而且这也是个小小的药店。
所以就只剩下最后两种办法了,第一就是灌肠,口服困难可以考虑通过直肠给药,这也是在古代的时候用过的。
另外就是通过穴位刺激,帮助松弛咬肌,使口腔稍微张开。
方言想一想,然后直接先让老邓头帮忙去把药弄出来,接着他就开始了操作。
最终没有选择灌肠,而是使用自己比较拿手的穴位刺激。
底部先按压人中用拇指指甲垂直下恰大概三秒左右,间隔两秒后,再掐重复三次。
很快,刺激强度就让患儿出现了皱眉和肢体**。
然后方言拿出银针,直接刺在手背虎口处的合谷穴,快速刺入5mm左右,用捻转泻法,每秒转动两圈,快速振动下,大概30秒的样子,患儿的嘴就张开了一厘米的缝隙。
“这就开了?!”患者家属也是第一次看到这种手法,惊讶异常。
刚才他们还以为方言要直接撬开孩子的嘴呢。
结果没想到只在嘴唇上掐了两下,然后在手背上下针,自己家孩子紧闭的嘴直接就打开了。
周围几个围观的老前辈,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换做他们肯定不这么干,灌肠就完事儿了,方言这么还是有风险的,不是患儿的风险而是方言他自己的风险,要是下针手法差点,保准孩子张不开嘴。
这里这么多人看着呢,他敢直接一点犹豫都没有,便开始施针,很显然是对自己的针灸手法有很强的信心。
何休当年的针灸技术只能说一般,没想到这外孙,反倒是青出于蓝了。
一旁早就打听过方言消息的王鹏飞老爷子,对着老伙计们透露到:
“你们还不知道吧,他跟着程莘农学了针灸,还是华夏研究院针灸研究所的顾问。”
顿时其余三人和他们背后的年轻一辈儿都惊呆了。
有些不敢相信的,对王鹏飞问道:
“啊?程莘农?不是我想的那个吧?”
“就是你想的那个!”王老点点头。
“他……他还是顾问?”杨艺农指着方言。
王鹏飞说道:
“我骗你干啥,人家厉害着呢,早在去协和之前就在那边搞研究了。”
祝伯权赞叹到:
“好家伙……老何家的祖坟是冒火星子出来了!”
“……”宋祚民瞳孔地震中,一时间说不出话来。
其余三个后辈儿,这会儿也一个个陷入呆滞。
这家伙以后是他们的同班同学?
这种怪物在身边,这还怎么玩?
另外一边老邓头很快就将药弄了出来,然后给孩子服了下去。
还好孩子虽然意识不清醒,眼睛紧紧闭着无法睁开,两只手急促地**,但是吞咽动作还能够下意识的做出来,随着药进入嘴里,他下意识的就吞咽了下去。
方言看到这里也松了一口气,果然外公没搞错,确实可以在这种状态下给孩子把药喂进去。
连着灌入好几口药进去后,孩子开始躁动不安起来。
肚子里开咕噜咕噜的叫。
方言见状,让他们去后院准备给孩子排便。
家长赶忙照做,店里的工作人员带着他们去了后院。
过了也就几分钟的样子。
一个工作人员从后院跑了出来,对着方言说:
“方大夫,孩子拉出来了!”
他有些紧张的补充道:
“有……有血!”
“不要慌。”方言说了一句,然后站起身就走了过去。
其他人也紧随其后。
这种情况要么是方言把人治好了,要么就是方言把人治出毛病了。
大家各怀心思跟在方言身后一起来到后院。
很快他们就看到了孩子的排泄物。
那是大量夹杂着血液的黏腻溏软的粪便。
宋祚民对着一旁的杨艺农问道:
“老杨,你怎么说?”
杨艺农微微皱起眉头压低,声音说道:
“孩子抽搐停止了,应该是好事儿。”
说完他又补充一句:
“不过还是没醒,这事儿说不准。”
就在这个时候,方言已经对着一旁的老邓头说道:
“四肢冰冷的情况有所好转,邓老再来几口药。”
“好!”老邓头和方言也算是老搭档了,对方言做事儿的风格那是一清二楚,当即也不废话,直接就去弄药去了。
方言的镇定也让孩子家属吃了一颗定心丸,刚才孩子拉了那么多血出来,他们都吓死了。
“他为什么会拉血呢?”这时候宋祚民背后的年轻人,终于忍不住问道。
他这话一出,周围人全都看向了他。
这人和宋祚民长得有七八分相识应该是他的孙儿。
此人也是刚才唯一一个,对方言露出佩服之色的人,见到所有人在看他,他也坦然,说道:
“我确实不懂,所以想问问。”
方言听到对方的问题后,接过话才说:
“患儿体内热邪壅盛,燥屎与热毒搏结于肠道,导致肠络损伤,血便颜色暗红、混杂黏液,证实这是为热毒灼伤血络所致,“阳明温病,下利谵语,脉不实者,热结旁流也“,意思是属于阳明经的温热病,出现腹泻而且伴有胡言乱语的症状,如果脉象按起来不坚实有力,这就是热结旁流的病症。”
“强力通腑后,蓄积的燥屎裹挟瘀血排出,类似“蓄血证“的排病反应,这出自《伤寒论》106条:“太阳病不解,热结膀胱,其人如狂,血自下,下者愈“,血便量逐渐减少,提示着热毒随瘀血外泄,肠道损伤修复,而四肢持续转暖证实阳气通达,热厥转阳。”
“只要不是喷射状鲜血便,就说明没问题,只有看到喷射状鲜血便才有可能是肠穿孔导致,只要仔细观察就能够分辨出来。”
“此例血便属“热结旁流“的治疗反应,是峻下热结的正常病理过程。需动态观察排血量及生命体征变化,结合中医“效不更方“与“中病即止“原则灵活调整治疗。”
方言解释完毕后,宋祚民的孙儿恍然,点点头:
“原来如此!”
随后还对着方言笑着拱了拱手:
“感谢方兄指点!”
方言摆摆手,让他不用在意这个。
说完方言还害怕一旁患者家属听不懂,转过头来对着他们解释:
“孩子排出的血便,是体内积存的热毒与燥屎被药物攻下时带出的瘀血。就像疏通堵塞的河道时翻起淤泥,这是治疗见效的表现。只要孩子抽搐停止、手脚变暖,说明热毒正在排出。接下来我们会密切观察排便颜色变化,并调整药物加强凉血保护肠道就行了。”
听到方言解释过后,他们才明白过来。
对着方言连连感谢。
至于在场其他两位同龄人,这时候已经彻底老实了。
换做他们来,已经开始抓瞎了,这点他们还是心里有数的。
PS:月票又多了100,再欠大家2000字。
总共欠大家82,000字。
6000字基本章,更新完毕。
晚点还有哟。
对啊!
何休都去世这么多年了,没有人教方言,他居然就把里面的手法给学会了?
这简直不可思议。
他们哪里知道,方言学过道医推拿术,学过正骨术,学过武,这些东西加起来,足够让他在文字的基础上解析出来实际用法了。
不过方言也没想给他们解释。
今天过来是给他们展示自己继承的东西的,不是给他们解密的。
其实只要他们承认自己用的老何家的手段就行了。
一旁的王鹏飞老爷子也反应过来,都不用方言说话,他就对着杨艺农说道:
“这个是人家的事儿,你管他是怎么学的?”
杨艺农也不生气,说道:
“我这不是好奇嘛,老何走这么多年了,难道还能托梦给他外孙?”
一旁的祝伯权提醒道:
“你可别忘了人家是什么人。”
他的意思很清楚,人家方言可是天才人物,你用自己的思维来猜测他,当然猜不出来了。
杨艺农听到这里,顿时恍然大悟。
笑着点点头:
“哦,对!差点把他当成普通后辈儿了。”
“他现在可是在协和里帮着中侨办干活,已经不是一般人了。”
这话说出来后,立马就让三个年轻后辈表情精彩起来。
佩服的人依旧佩服,不服的人和跃跃欲试的人,反倒是冷静了不少。
他们想和方言比,确实该想一想自己几斤几两。
就在这时候方言已经让患者父母抱着孩子去一旁等着,等留针时间结束,就可以拿药走人了。
“下一个!”
因为有了之前同仁堂坐诊的经验,所以方言在这种小诊所里面,不知不觉的效率都提升了起来。
很快下一个孩子就被父母带了上来。
这是一个大孩子了,今年看起来应该至少十一二岁的样子,身材矮小,发育不良,头发枯黄。
“方大夫好!”对方父亲先对着方言打了个招呼。
然后带着孩子坐下后,就对着方言说道:
“我们家孩子十年前不小心掉入水中,被他爷爷救上岸后,从那以后就留下了后遗症,他会惊恐害怕地大声呼喊,紧接着全身开始抽搐,过了很久才停止,这种情况经常发作,每次发作都会惊叫并抽搐,意识丧失不省人事,手脚蜷缩起来,口中吐出白沫,过了一会儿,喉间发出尖叫声后才清醒过来,我们也到城里一家精神病院进行检查,当时被诊断为癫痫。”
说完他从兜里掏出一个药盒子,放到方言面前,并说道:
“使用了这个……苯妥英钠,但是效果也不太理想。”
方言微微皱起眉头,苯妥英钠是一种常用的抗癫痫药物,不良反应是恶心、呕吐、食欲减退,也可能出现头晕、头痛、眩晕、失眠、精神紧张等症状,严重时可出现眼球震颤、共济失调、意识模糊等。
长期使用还可能引起骨质疏松、低血钙症等。
如果十年前就在使用,那这孩子恐怕实际年龄应该看到的要大。
于是方言问道:
“他今年多大了?”
“十五。”患者父亲回应道。
方言无语了,这么久时间才带过来,现在孩子发育都已经受到严重影响了。
不过治还是需要治的。
方言对着孩子说道:
“张开嘴让我看看舌头。”
孩子听话的张开嘴,方言看到舌苔灰腻,舌暗淡。
倒是和他外在的表现差不多。
欢迎接着又对着患者说道:
“把你手拿上来,我把把脉。”
男孩子听话的伸出手,方言将左右手的脉都摸了后,发现是脉沉细。
癫痫羊癫疯在中医里的病名叫痫证。
他这是十年前溺水惊恐伤及心肾,致心阳不振、肾气不固,而后痰浊内生,病程十年,长期服用苯妥英钠损伤脾胃,运化失司,痰湿积聚,《黄帝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说过:“诸风掉眩,皆属于肝“,抽搐、意识丧失为肝风挟痰上扰清窍。
舌脉也佐证了这点,舌暗淡、苔灰腻是阳虚痰湿,脉沉细是阳气不足,痰浊阻滞。
一般来说,此类顽固性痫证需坚持治疗很长一段时间。
但是之前外公医案里有个类似的情况,他只用了两个月的样子,就将人给治愈了,不过那个方子并不是何家的秘方,而是用的清代道医,恒阳子、天都钟龄道人,程钟龄的方子。
程钟龄出生于1662年,卒于1735年,安徽歙县人。
他自幼体弱多病,便立志学医,发奋研读《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以及金元四大家等医学书籍,汲取古医精华,逐渐成为康熙、雍正时期的医界新星。
中年时因祖坟与土豪家纠纷,为不累及乡民投案自首,被判死罪入狱,后因治好了巡抚母亲的病,在巡抚母亲的帮助下出家修行才逃过一劫。
《医学心悟》是程钟龄的代表作,成书于其狱中及出狱修行期间。
书中内容丰富,涉及内科、妇科、儿科等多个领域,详细阐述了他对疾病的认识、诊断方法、治疗原则以及药物的使用等,还提出了著名的“医门八法”,即汗、吐、下、和、温、清、消、补。
外公何休留下过一本他自己写的《医学心悟注解》,被方言大表哥找到后,100美元卖到了方言手里。
那个医案里的方子是仿程钟龄化痰定痫法,制作的丸药服用。
于是方言当即就快速的将的自己的辨证写了出来。
辨证为:脾虚生湿,湿生痰,痰热生风,痰气上逆,内扰神明。
治法:用外公何休医案记载化痰定痫法,作丸药服之。
接着他写起了处方:
天麻 30g、川贝 30g、胆南星 15g、丹参 60g、麦冬 60g、石菖蒲 15g、远志 20g、法夏 30g、全蝎 15g、陈皮 20g、僵蚕 15g、茯苓 30g、琥珀 15g、茯神 30g、辰砂 9g、薄荷 6g。
**法:上药研末,用竹沥 1小碗,姜汁 1杯,再用甘草 4两熬膏和药为丸如梧子大,辰砂衣,每服 2g,每日 3次。
方言写好后,周围几个人都皱起眉头看着他的方子。
他们倒是完全没想到还能这么治。
直接搓丸子让人家回去吃。
“果然是怪方何的风格。”王鹏飞老爷子第一个点点头说道。
他这一带头,其他人也纷纷点头。
“确实,这还真是他的风格。”
“要是我就用涤痰汤和右归丸加减,他倒是好,直接来了个省事儿的。”
“要不说还是他怪呢……”
周围几个后生,面面相觑,他们根本不会想到这么干,肯定是开了药先试试,然后隔段时间来检查一下,方言这个直接就没这一步。
他这个方子的丸子一搓,就能吃好久了。
方言写好后,对着患者家属说道:
“忌羊肉、韭菜等发物防肝风复动,另外苯妥英钠也别吃了,吃多了副作用多,现在还有几年时间发育,趁着这段时间多吃点东西,争取多长点个子。”
“好好!”患者家属连连点头。
“行了,拿着方子让柜台去制药吧。”方言将处方递给对方。
对方拿到后连连点头,他们虽然还没试过方言的药,但是毕竟方言名声在外。
就没听说他治不好的,所以拿到药方后,表现的也是相当激动。
他们可是听过方言,只要是开的药,那就必然能治好的传说。
方言也没废话,对着下一个喊道:
“继续,下一位!”
结合一个年轻的母亲抱着襁褓中的孩子走了上来,她一见面就急急忙忙的对着方言说道:
“方大夫,我们家孩子一岁,她在两个月之前开始发病,呼吸急促困难,咳嗽并且有痰液,身体发热,口渴,坐立不安,不停地哭闹喊叫,连续几个夜晚都无法入睡,也不愿意进食,她还不能平躺着,一躺着就开始闹腾,我们和她爸只能交替的抱着睡。”
“现在眼看着身体逐渐消瘦,大便又出现泄泻的情况,小便的次数也增多了,但每次的量比较少,而且颜色发黄,我们就想找您看一看……这情况到底能不能治好?”
“你说病了两个月了?”方言有些错愕,今天这都是啥情况啊,刚才是十年的,这会儿还是两个月的,他们都是攒着等自己来治疗吗?
患者母亲像是看出了方言的疑惑,赶忙解释道:
“嗯,之前找大夫看过,但是没太大的效果。”
方言点点头:
“行,我现在先检查检查。”
接着他离开诊台,到了患儿身边。
检查后发现,患儿舌苔呈现白色,小儿指纹又粗又大,颜色发紫发黑,已经延伸到了命关部位。
这情况在中医里为病情危重的征兆。
方言赶忙检查患儿的鼻翼和肋间,这时候如果出现鼻翼煽动、肋间隙凹陷,就表示转为“马脾风“也就是西医里的重症肺炎了。
还好,没有出现这情况,方言略微松了一口气。
接着他赶忙开药,穴位贴敷:白芥子1g、甘遂0.5g、细辛0.5g共研细末,生姜汁调糊,敷贴肺俞、膻中穴。
每日一次,一次一小时,皮肤发红即去。
看完后他递给老邓头说道:
“邓老帮忙弄一下,我给孩子做推拿!”
老邓头不以为忤,点点头就接过处方,快步去帮着方言调药去了,他是老中药师干这些活儿那是手拿把掐。
方言这边则是用上了小儿推拿。
将孩子从她妈妈手里接过,然后开始推拿起来,手法是无名指掌面从指根推向指尖,这是清肺经,要做200次。
然后是揉掌小横纹100次,也就是掌面小指根下尺侧纹头,揉这里。
接着运内八卦100次,也就是在孩子掌心顺时针划圆,两只手分别做100次。
最后是捏脊6遍,从长强至大椎。
其他人都看着方言一步步的做,明显能感觉到孩子的喘息声,随着方言的推拿平息了下来。
接着老邓头那边的药也弄好了,方言给孩子穴位上贴上。
然后对着患者母亲说道:
“接下来你就带着孩子去内堂待着,让她躺一个小时,到时候药差不多也熬好了,到时候你让孩子喝了再走。”
患者母亲对方言说:
“这……她躺着睡不着呀,还会哭闹。”
方言说道:
“没事儿,这会儿能睡得着了。”
说完他将孩子放平,果然没有闹腾,而是昏昏欲睡。
孩子母亲顿感神奇,连忙接过,然后抱着孩子去了内堂。
这边弄完后,之前的那个针灸留针也结束了,方言给他们取了针,告诉他们现在就可以回家了。
患者父母对这方言一顿感谢,然后拿着药就去划了价,给完钱就离开了这里。
而方言则是继续治疗。
接下来是一大家子,患者是家里七岁的孩子,这孩子已经发热了好几天,突然就昏迷过去,意识不清醒,眼睛紧紧闭着无法睁开,两只手急促地**,四肢冰冷,牙齿紧紧咬合,身体像弓一样向后反张,大便和小便都不通畅、难以排出。
本来是打算来找王鹏飞老爷子的,但是没想到方言也在这里。
他们也是听过方言的名字的,知道这位名声在外,当即就请方言赶紧救治。
方言诊断检查时发现孩子脉搏隐匿,摸不到明显的脉象,嘴巴紧紧闭着,舌头没办法查看,脸色暗沉没有光泽,用手按压他的腹部,他身体反张的情况就更加严重了。
由此推断他的腹部肯定疼痛。
外公何休的医案之前写过:
‘小儿口噤肢冷,目合面晦,脉不应指,似为阴寒所袭。通过手触其腹,反张更甚,二便秘涩,断定为“热盛于中”之征。’
翻译过来的意思就是:
小孩子嘴巴紧紧闭合张不开,四肢冰冷,眼睛闭合着,面色晦暗,脉搏摸不到明显的跳动,看上去好像是被阴寒之气侵袭了。通过用手触摸他的腹部,发现他身体向后反张得更加厉害,大便和小便都不通畅,由此判定这是体内热邪非常旺盛的表现。
根据家长描述,方言断定了刚好符合外公医案里所写,他那段时间治疗的各种病症实在是太多了,总是有能够对上号的。
方言只要记得清楚,完全可以拿出来照抄答案。
这种情况治疗意见就是,用急下存阴法。
药方也非常的简单。
炒枳实 5g、制厚朴 5g、锦纹大黄(泡)10g、玄明粉(泡)10g。
只不过药方开出来容易,但是孩子的嘴巴闭的可严实了。
老爷子当初的医案里也没写,到底怎么弄开的孩子嘴巴。
这下倒是然方言有些犯难了。
成年人方言可以直接物理方法伺候,或者在大医院里,直接插鼻管。
但是这是孩子,而且这也是个小小的药店。
所以就只剩下最后两种办法了,第一就是灌肠,口服困难可以考虑通过直肠给药,这也是在古代的时候用过的。
另外就是通过穴位刺激,帮助松弛咬肌,使口腔稍微张开。
方言想一想,然后直接先让老邓头帮忙去把药弄出来,接着他就开始了操作。
最终没有选择灌肠,而是使用自己比较拿手的穴位刺激。
底部先按压人中用拇指指甲垂直下恰大概三秒左右,间隔两秒后,再掐重复三次。
很快,刺激强度就让患儿出现了皱眉和肢体**。
然后方言拿出银针,直接刺在手背虎口处的合谷穴,快速刺入5mm左右,用捻转泻法,每秒转动两圈,快速振动下,大概30秒的样子,患儿的嘴就张开了一厘米的缝隙。
“这就开了?!”患者家属也是第一次看到这种手法,惊讶异常。
刚才他们还以为方言要直接撬开孩子的嘴呢。
结果没想到只在嘴唇上掐了两下,然后在手背上下针,自己家孩子紧闭的嘴直接就打开了。
周围几个围观的老前辈,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换做他们肯定不这么干,灌肠就完事儿了,方言这么还是有风险的,不是患儿的风险而是方言他自己的风险,要是下针手法差点,保准孩子张不开嘴。
这里这么多人看着呢,他敢直接一点犹豫都没有,便开始施针,很显然是对自己的针灸手法有很强的信心。
何休当年的针灸技术只能说一般,没想到这外孙,反倒是青出于蓝了。
一旁早就打听过方言消息的王鹏飞老爷子,对着老伙计们透露到:
“你们还不知道吧,他跟着程莘农学了针灸,还是华夏研究院针灸研究所的顾问。”
顿时其余三人和他们背后的年轻一辈儿都惊呆了。
有些不敢相信的,对王鹏飞问道:
“啊?程莘农?不是我想的那个吧?”
“就是你想的那个!”王老点点头。
“他……他还是顾问?”杨艺农指着方言。
王鹏飞说道:
“我骗你干啥,人家厉害着呢,早在去协和之前就在那边搞研究了。”
祝伯权赞叹到:
“好家伙……老何家的祖坟是冒火星子出来了!”
“……”宋祚民瞳孔地震中,一时间说不出话来。
其余三个后辈儿,这会儿也一个个陷入呆滞。
这家伙以后是他们的同班同学?
这种怪物在身边,这还怎么玩?
另外一边老邓头很快就将药弄了出来,然后给孩子服了下去。
还好孩子虽然意识不清醒,眼睛紧紧闭着无法睁开,两只手急促地**,但是吞咽动作还能够下意识的做出来,随着药进入嘴里,他下意识的就吞咽了下去。
方言看到这里也松了一口气,果然外公没搞错,确实可以在这种状态下给孩子把药喂进去。
连着灌入好几口药进去后,孩子开始躁动不安起来。
肚子里开咕噜咕噜的叫。
方言见状,让他们去后院准备给孩子排便。
家长赶忙照做,店里的工作人员带着他们去了后院。
过了也就几分钟的样子。
一个工作人员从后院跑了出来,对着方言说:
“方大夫,孩子拉出来了!”
他有些紧张的补充道:
“有……有血!”
“不要慌。”方言说了一句,然后站起身就走了过去。
其他人也紧随其后。
这种情况要么是方言把人治好了,要么就是方言把人治出毛病了。
大家各怀心思跟在方言身后一起来到后院。
很快他们就看到了孩子的排泄物。
那是大量夹杂着血液的黏腻溏软的粪便。
宋祚民对着一旁的杨艺农问道:
“老杨,你怎么说?”
杨艺农微微皱起眉头压低,声音说道:
“孩子抽搐停止了,应该是好事儿。”
说完他又补充一句:
“不过还是没醒,这事儿说不准。”
就在这个时候,方言已经对着一旁的老邓头说道:
“四肢冰冷的情况有所好转,邓老再来几口药。”
“好!”老邓头和方言也算是老搭档了,对方言做事儿的风格那是一清二楚,当即也不废话,直接就去弄药去了。
方言的镇定也让孩子家属吃了一颗定心丸,刚才孩子拉了那么多血出来,他们都吓死了。
“他为什么会拉血呢?”这时候宋祚民背后的年轻人,终于忍不住问道。
他这话一出,周围人全都看向了他。
这人和宋祚民长得有七八分相识应该是他的孙儿。
此人也是刚才唯一一个,对方言露出佩服之色的人,见到所有人在看他,他也坦然,说道:
“我确实不懂,所以想问问。”
方言听到对方的问题后,接过话才说:
“患儿体内热邪壅盛,燥屎与热毒搏结于肠道,导致肠络损伤,血便颜色暗红、混杂黏液,证实这是为热毒灼伤血络所致,“阳明温病,下利谵语,脉不实者,热结旁流也“,意思是属于阳明经的温热病,出现腹泻而且伴有胡言乱语的症状,如果脉象按起来不坚实有力,这就是热结旁流的病症。”
“强力通腑后,蓄积的燥屎裹挟瘀血排出,类似“蓄血证“的排病反应,这出自《伤寒论》106条:“太阳病不解,热结膀胱,其人如狂,血自下,下者愈“,血便量逐渐减少,提示着热毒随瘀血外泄,肠道损伤修复,而四肢持续转暖证实阳气通达,热厥转阳。”
“只要不是喷射状鲜血便,就说明没问题,只有看到喷射状鲜血便才有可能是肠穿孔导致,只要仔细观察就能够分辨出来。”
“此例血便属“热结旁流“的治疗反应,是峻下热结的正常病理过程。需动态观察排血量及生命体征变化,结合中医“效不更方“与“中病即止“原则灵活调整治疗。”
方言解释完毕后,宋祚民的孙儿恍然,点点头:
“原来如此!”
随后还对着方言笑着拱了拱手:
“感谢方兄指点!”
方言摆摆手,让他不用在意这个。
说完方言还害怕一旁患者家属听不懂,转过头来对着他们解释:
“孩子排出的血便,是体内积存的热毒与燥屎被药物攻下时带出的瘀血。就像疏通堵塞的河道时翻起淤泥,这是治疗见效的表现。只要孩子抽搐停止、手脚变暖,说明热毒正在排出。接下来我们会密切观察排便颜色变化,并调整药物加强凉血保护肠道就行了。”
听到方言解释过后,他们才明白过来。
对着方言连连感谢。
至于在场其他两位同龄人,这时候已经彻底老实了。
换做他们来,已经开始抓瞎了,这点他们还是心里有数的。
PS:月票又多了100,再欠大家2000字。
总共欠大家82,000字。
6000字基本章,更新完毕。
晚点还有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