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今天的事情后,班长方言过目不忘的事儿,就在班上传开了。

  甚至其他班上的人都知道了这个事儿。

  国际班那边的霍苏埃还专门来确认了这个事儿。

  为此他带了好几本书。

  想确认方言是不是真的能够过目不忘。

  当然了为了这事儿,霍苏埃又请了方言和寝室的杜衡和严一帆一起,吃了一顿中午饭,作陪的还有他们班上其他的学生。

  其中有东德人,也有波兰人,捷克斯洛伐克人,以及南斯拉夫人。

  这些都是霍苏埃在班上关系好的同学。

  他们这些人都是从小学习过的中文的人,虽然不标准,但是都在能够交流的范围,一群老外围着方言他们三个人说中文,也就只有在这里能看到了。

  平常的时候,他们更多还是喜欢用自己国家的语言和自己人交流。

  对于方言是否能够过目不忘,这群人和霍苏埃一样感兴趣。

  一边吃饭一边聊天,等到吃完饭后,霍苏埃才拿出他带着的杂志,让方言看看,以便记忆里面的内容。

  方言一看,几本书居然是《人民文学》。

  而且还是小老弟开始发《白桦林》的几期。

  方言询问霍苏埃后,他果然确认了方言的猜测。

  “朋友,这是你们年轻人里最火的书,我当然要学习了。”

  “里面的《白桦林》我很喜欢,这让我认识到了你们国家年轻人的生活,给了我一个新的视角,而且故事非常精彩,我已经迫不及待的想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了。”

  方言对着霍苏埃问道:

  “那你是打算让我记里面的内容?”

  霍苏埃点点头说道:

  “当然了,我知道你大概率是看过的,不过没关系,我们也看过,但是没人会记住全部内容,你只需要随便说一段的内容,能够对号,那说明你就是过目不忘的。”

  方言说道:

  “行,那我就每本书说一段。”

  然后方言也没有废话,直接就开始说了起来。

  从第一本第几页,然后写了什么内容,方言都讲的清清楚楚一字不差,直接给霍苏埃都听傻了。

  他之前其实并不是特别相信,有人的记忆力能够好的像是人肉照相机一样,直到方言现场给他展示过后,霍苏埃才相信。

  他对着方言说道:

  “朋友,你真是太棒了!怪不得他们说你是未来的人类。”

  其实霍苏埃想说的是人类进化的方向,不过词不达意就说成了未来的人类。

  这给了方言听得心里咯噔一下。

  等到霍苏埃解释清楚后,方言才明白他是什么意思。

  给自己搞得紧张兮兮的。

  随后霍苏埃又向班级其他人炫耀了一番,这些老外们的高官子弟们,也一个个对着方言投来了尊敬又羡慕的眼神。

  他们其中有人笑着说道:

  “这个能力只在我小时候幻想里出现过,我当时为了背中文,就想着为什么我不能有一个把知识直接从书上捧起来,然后塞进脑子里的能力呢?”

  这话一出,另外一个人也说道:

  “哈哈哈,我当时也想过,我甚至想过把内容写在纸上,然后吃下去,看看能不能把让知识吸收进我的身体。”

  这些外国佬以后回国很可能都是他们医疗行业的高官,方言想要加强中医的影响力,或者得到他们一些人脉上的支持,与其交好也是相当有必要的。

  于是就和他们一个个借着这个机会聊了起来。

  然后他们发现,方言对他们国家的文化也相当的了解,甚至一些他们国家的俚语习俗也都说的头头是道。

  这下可让这群老外兴奋了起来,他们还没遇到过这么了解他们的人,顿时一个个也想要和方言交朋友。

  纷纷开始介绍起自己的详细情况。

  东德的这个叫卡尔·施耐德,他父亲是东德卫生部医疗器械司司长,母亲为柏林洪堡大学药理学教授。

  家族掌握着东德70%的医用显微镜生产配额。

  曾目睹祖父用针灸缓解柏林墙执勤士兵的冻疮,现秘密研究“经络与微循环系统关联性“,计划将中医理论引入东德基层医疗站。

  他说自己带着莱卡显微镜,常对比观察舌苔细胞与《舌鉴》图谱。

  有种德国人特有的严谨。

  作为交换他还送给了方言一个笔记本。

  笔记本封皮印有“VEB Carl Zeiss Jena”,方言知道这是东德国营蔡司工厂标志。

  波兰的是个女生,叫安娜·科瓦尔斯基,金发间别着琥珀发卡,据说是她母亲送给她的,说是相信“古老树脂封存的自然能量与中药陈化理论相通”。

  方言也不是太理解他们外国人的脑回路。

  不过她叔叔是波兰统一工人**委员,主管农业合作社改革,母亲为华沙医学院副院长,在主导学习中医草药替代抗生素的国家项目。

  她家族在克拉科夫郊外拥有百亩洋甘菊种植园,并且试图将《本草纲目》的炮制方法与波兰传统草药浴结合。

  在看到方言的《中药炮制学》后,她有了更多的启发,想约方言去私下交流。

  不过方言同志因为已经结婚了,所以表示约不了一点。

  不过她还是送了方言一个怀表,也是几个人里出手最阔绰的。

  捷克斯洛伐克的叫扬·诺瓦克,他父亲是斯柯达汽车厂医疗室主任,叔父为布拉格之春后流亡瑞士的中医爱好者,通过地下渠道向其寄送《针灸大成》影印本,这位小兄弟看到其他人都在送东西,把自己的钢笔送给了方言。

  最后一个是南斯拉夫的叫米洛什·波波维奇,他祖父是铁托私人保健医生团队成员,母亲任职于贝尔格莱德军事医学院,负责研究游击战环境下的战地急救。

  他随身携带铁托赠予其祖父的银制针盒,那上面刻有南斯拉夫人民军徽章。

  目前他自己正在撰写《针刺止血在山地游击战中的应用前景》,中医水平应该是几个人里最高的,一切都奔着实际出发,学习热情也是最高的,甚至表示想和方言一起研究战场使用的急救类丸散膏丹。

  他送了方言一张精致的手帕,说是他母亲花时间编制的。

  此刻的杜衡和严一帆也羡慕的看着方言。

  方哥果然是人才啊,不管走到哪里,都这么受欢迎。

  ……

  时间转眼到了下午。

  经过午饭时间的交流后,方言现在,在一年级的两个中医班都成了热门话题人物。

  下午最后一节课,方言他们正在主楼101教室,学习**课《卫生思想》,突然班主任方药中走了进来,通知了一件事。

  “根据校领导研究决定,为了更好的完成学习任务,我们班级将会再次拆分成三个班,根据不同人员的学习进度,使用小班教学制度,今晚晚自习分班,到时候每个人都必须到场。”

  此话一出,全场哗然。

  有些人明显有些慌,就比如说是丙组的人。

  而高兴的人更多,本来有底子的人,实在不适应现在这种要照顾菜鸟的教学方式,学的大部分都是一些已经学过的东西,现在好了,终于要分班了。

  而方言在之前就猜到,肯定会有这么一天。

  只不过没想到来的这么快。

  自己这个班长都还没当热乎呢,现在就算是原地下岗了。

  也不知道自己去新班级,会分到哪些人?

  PS:更完这章还欠大家53000字。

  今天冇了,明天请早。

  老凤努力码明天的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