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08:从山寨机开始崛起 第四百五十四章 万物皆可

小说:重生08:从山寨机开始崛起 作者:雨天下雨 更新时间:2025-04-13 00:44:14 源网站:2k小说网
  在顾之明率领的智云集团的供应链团队的保障下,在其他上百家供应商的配合下,智云集团里的智能机器人产能才能持续增长。

  从去年年初阶段的年产不足二十万台,一路飙升到现在的接近七八十万台,同时还在持续扩产,力争明年达到一百五十万台的产能。

  在这样的充足产能下,智云集团才能够谈得上展望机器人业务的未来,而不仅仅是现在这样,看似营收也不低,但是成本巨大,导致毛利润很低,而净利润更别提了。

  几百亿美元的业务,一年做下来净利润才那么十来亿美元,说出去都容易让人笑话……毕竟这可是智云集团啊,他们的产品是出了名的高溢价,毛利润极高的。

  但是在机器人领域里,这一特性却是被打破了。

  连带着一大票供应处厂商现在也是跟在智云集团**后头,继续咬牙死撑……现在别说赚钱了,不亏本都得感谢老天爷了。

  这些情况徐申学也非常清楚,甚至这种情况就是他亲自推动的……不这么干,机器人的成本就会太高,根本卖不出去,前期市场培育太缓慢,太难。

  上百万的智能机器人,再好那也只是个少数富人才能消费得起的玩具,没有太大意义,也无法支撑起来足够大的市场。

  智能机器人的价格必须打下来,这样才能够进入千家万户,成为普通中等收入家庭的生活、工作的帮手,成为家庭必须购买的大件消费品,就和汽车、房子一样。

  如此,才能够支撑起来数千亿美元甚至未来上万亿美元级别的庞大市场……而这种市场才是智云集团的追求目标。

  为了维持低成本,持续的技术进步,所以有时候徐申学也会出面安抚一些供应链厂商,同时必要时候也会给供应链厂商提供一些技术、资金以及其他方面的支持。

  现在的智能机器人业务的供应链厂商,日子也不是很好过:技术研发压力太大了……

  ——————

  相对于智能机器人业务的未来庞大潜力以及目前所面临的诸多困难,AI眼镜,也就是Yun AIG的情况就简单多了。

  自从在发布会正式发布该产品后,Yun AIG也迅速引起了全球范围科技行业乃至普通人的注意。

  诸多短视频平台里出现了大量的Yun AIG的宣传视频,其中的翻译功能更是被作为主要的宣传功能,至于其他功能也会宣传,但是在缺乏一定的实用性的情况下宣传效果也就一般般。

  不过即便如此,Yun AIG也迅速引起了全球范围内针对AI眼镜的大讨论,进而转化为前期的订单。

  一月初,Yun AIG在全球范围内除了美国外上市,当天销量就达到了五十万台,一周内销量突破一百五十万台。

  尽管这个销量不能作为常规销量,但是依旧证明了这款产品的巨大市场潜力。

  Yun AIG的前期用户,其实都是各种科技博主、科技爱好者以及智云集团产品忠实用户,还有部分有翻译需求的人士。

  普通用户其实很少的……毕竟对普通人而言,这东西也就看个稀奇,但是真让他们花四五千块买这东西,多少还是舍不得的,毕竟AI眼镜和手机不一样。

  手机是必需品,而AI眼镜的话,其生态定位和智能手表有点类似,有些人需要,但是大部分人群其实不需要。

  考虑到该产品的独创性,再加上部分小众群体的需求,还有智云集团的巨大品牌号召力。

  众多第三方分析机构给出来的预测数据是,Yun AIG的首年销量预计能够达到八百万台左右,明年的销量有望增长到一千二百万台左右,长远来看,其销量在未来有望达到两千万台左右。

  这个销量预测,业内人士一看,就知道比较大程度的参考了智云集团的其他智能终端生态类产品的销量数据。

  尤其是同为穿戴类智能设备的智能手表。

  智云集团的智能手表自从推出市场后,销量逐步增长,从开始的千万台到一千五百万,再到去年的一千八百万台,今年,有人预测智云集团的智能手表业务有望达到两千万台的销量,成为业内龙头老大。

  其销量大幅度超过了水果以及四星还有威酷电子的智能手表。

  没错,这里头还有个威酷电子!

  和智云、水果以及四星的智能手表定位于运动、科技时尚这些不一样,威酷电子的智能手表主打儿童以及青少年市场,玩的是儿童安全、儿童社交这些东西,是一种儿童手表。

  虽然均价低,利润也低一些,但是由于一开始就定位未成年市场,已经在国内的儿童,青少年群体里形成了一定的浪潮……小学生们也有加好友进行社交的需求啊,当无法使用手机的情况下,智能手表就成为了代替品。

  有同学要加你手表好友,你不也得买一台威酷电子的儿童手表啊,然后看到别的小朋友有了,其他小朋友也会想要的……所以很容易出现这么一种情况:班上的一个同学先购买使用了威酷电子的儿童手表后,往往会带动班上大量的孩子们也会想要这种手表,等父母购买后就形成了班上的大部分都在用同一款手表的情况。

  而对于家长而言,这种儿童手表能和手机进行双向通话,还能在手机上查看定位等安全功能,也是很适合的。

  家长购买儿童手表,是为了孩子安全;孩子想要这手表,是为了和朋友聊天以及跟风……

  这种产品定位,直接打通了家长以及孩子的双重需求,如此导致了相当庞大的销量。

  就是售价低了点,利润也不高……价格太贵的话,普通家庭的家长也承担不起这个费用。

  毕竟大部分家庭还是普通家庭,收入有限,日子过得紧巴巴的,花几百块买这东西问题不大,但是几千块的话就很为难了。

  尽管单价低,利润低,但是毛利率却不低,儿童手表产品算是威酷电子的智能生态业务里做的比较成功的一款产品了,赚钱能力比他们的智能电视机,笔记本,平板电脑之类的强多了。

  别看威酷电子里什么智能终端产品都有,但是很多卖的也不怎么样。

  如商务笔记本系列,推出时间也很早了,甚至在国内市场也算是第二梯队里的主要电脑品牌,人们购买超薄本的时候,第一选项是智云笔记本,第二选项就是从传统电脑厂商以及威酷,四星等品牌里选择了。

  但是销量一直不温不火,年销量一直在百万台徘徊,而且因为主打性价比,硬件配置比较高,这固然带来了还算可以的销量,但是也导致了毛利润非常低……

  一年从头忙到尾,看似电脑卖了不少,但是钱没赚几个,最后只能美曰其名自我安慰:这是为了建设、完善威酷智能生态!

  倒是不起眼的儿童智能手表业务,给威酷电子带来了不小的的营收。

  以上这些是智能手表市场。

  而作为同样的穿戴类智能设备,很多投资者以及分析师们,在分析AI眼镜市场的时候,不可避免的会参考智能手表的市场情况。

  所以很多投资者以及分析师们给出来了一个首年八百万台,次年一千万台出头,未来有望达到两千万台左右的规模。

  这个结果,对于智云集团而言也算是可以了,第一年就能卖出去大几百万台,创造几十亿美元的营收,毛利润也算不错。

  对智云集团的大局影响不大,进行营收统计的时候被列为“其他智能终端产品”分类里。

  但是这是对于家大业大,一年四千多亿美元营收的智云集团而言。

  但凡换成其他企业,第一年就能创造几十亿美元营收的产品,那已经是超级爆款了。

  因此AI眼镜也迅速引起了大量的高科技厂商甚至小作坊们的跟风。

  谁让这东西比较特殊啊……要说技术含量很高吧,它的确高,但是其主要的技术含量在于搭载的Yun AI人工智能接口以及芯片。

  而很不巧,这两种核心技术智云集团都对外提供……所有企业甚至个人用户都能够花钱购买Yun AI的API接口。

  有实力的企业也可以自行部署GTAI2并接入AI眼镜,而GTAI2开源啊,不管什么企业都可以随便用!

  而芯片嘛,其LC1轻量化算力芯片以及早期为穿戴市场提供的W805芯片也是对外供应的。

  说白了,两个技术最难的部分,其实智云集团都已经给广大企业准备好了,这些企业要做的就是做好操作系统优化以及设计,再搞一搞生态内容,然后做好其他硬件设计部分。

  虽然其他的软件以及硬件部分想要做好技术难度也不小,但是也没谁说非要做的和智云集团的Yun AIG一样好啊,随便弄个AR眼镜改一改,也不是不能用啊。

  这不,一个月时间还没到呢,华强南市场上就已经出现了十多款所谓的AI眼镜了。

  基本上都是拿以前的AR眼镜,直接内置一个Yun AI接口就拿出来用了!

  还别说,这也卖得很好呢。

  毕竟人家便宜啊!

  Yun AIG多贵啊,单独一个眼镜就要四五千,如果要搭配一个微型便携主机还需要再加两千,这个价格很多人是舍不得的,但是又想体验一番AI眼镜的感觉。

  那么这些华强南市场的AI眼镜就成为了很好的选择,价格从几百块到一千多不等,便宜又实惠。

  至于显示模块不行……反正也没多少人能分辨的出来。

  反正一说都是AI眼镜,搭载了人工智能Yun AI,有的还说自己的是衍射光波导技术……但是人家也不会说自己的是单色衍射光波导啊。

  反正宣传口径都是只采用‘衍射光波导’技术,智云Yun AIG的是衍射光波导,我的也是衍射光波导。

  至于具体的技术细节,他们不会去提及,而大部分消费者其实也搞不懂……

  甚至很多人根本就不知道智云集团的Yun AIG的显示模块是“MicroLED加全彩衍射光波导技术。”

  而不管怎么说,新冒出来的这些华强南的AI眼镜,还真的引起了一番浪潮……因为推出的非常及时,吃下了最肥的一口肉,可没少赚。

  而其他小作坊一看,就更忍不了了:大家都是混华强南的小厂商,他们行,我也行啊……

  于是乎一窝蜂跟着去搞了。

  不过也不都是**眼镜,有些人还是眼光比较高,脑子比较灵活的!

  这老套,本来都没啥市场的AR眼镜内置一个Yun AI接口,就摇身一变成为了AI眼镜,那么其他智能终端是不是也能这么搞?

  比如蓝牙耳机加个语音控制,是不是也可以称之为AI耳机?

  比如智能手表,智能手环,智能戒指等运动,健康领域的产品,加个语音控制,接入Yun AI,是不是也可以称之为AI产品?

  就算是人工智能眼镜,也不是非要在眼镜里内置Yun AI以及芯片,算法啊……完全可以充当蓝牙连接的显示器用,其他功能都放在手机里嘛,这种做起来技术难度就很低了,随便来个小作坊都能搞。

  ——————

  万物皆可AI!

  这是最近华强南市场上的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特点!

  甚至严格来说,并不是最近才出现,实际上去年下半年开始就陆续出现了这些搭载了Yun AI接口的一些所谓AI产品,只不过还没有形成浪潮而已。

  真正引起浪潮的还是智云集团推出了Yun AIG,引爆了人工智能眼镜市场后,又延伸到了其他人工智能终端产品里。

  所以,最近一个月里,华强南里的诸多档口纷纷摇身一变,成为了主卖各种人工智能产品的商家。

  各种打着AI名头的硬件产品琳琅满目,让人看了都震惊……当然,实际上这些东西都很鸡肋。

  目前人工智能终端硬件市场上,唯一比较靠谱的还是人工智能眼镜。

  毕竟前头已经有智云集团打样了,市场浪潮已经起来了,他们要做的就是跟在后喝上那么一口汤。

  上述这些是一些中小企业,尤其是常年混迹于华强南市场的企业们的做法。

  而众多大型企业的路子又不太一样。

  他们自然也是高度重视人工智能应用这一块,但是也不能和那些小公司们一样挂羊头卖狗肉,随便弄个语音控制上去就说自己是人工智能产品了,他们多少还是有些追求的。

  人工智能终端产品是最新的风口,不管最后能不能成功,现在都必须杀进去。

  只是不同企业根据自身的定位不同,核心产品不同而进行了不同的变化。

  世界第四大智能终端厂商威酷电子,很快就对外宣布,他们正在研发一款划时代的人工智能眼镜,预计采用顶级芯片,顶级显示技术,性能一流并搭载顶级人工智能模型,最迟半年时间就能和大家见面。

  说白了,就是找华星科技采购MicroLED屏幕,然后又找国内的供应链厂商订购单色衍射光波导硬件,至于全彩衍射光波导,这是智云集团的独家技术,暂时不对外供应,哪怕威酷电子是兄弟厂商也没办法获得。

  然后威酷电子再找智云半导体订购LC1芯片,再弄点电池,其他的乱七八糟的硬件一组装,然后再接入Yun AI接口,这东西就成了嘛!

  说简单其实也挺简单的!

  紧接着,第一梯队里的智能终端厂商大米,也迅速宣布了他们的人工智能眼镜计划……路子和威酷电子不说一摸一样吧,但是也是大差不差,甚至连供应商都是同一套。

  业内一些知情的人看了这两家公司的计划,也是挺无语的,到时候这两家做出来的人工智能眼镜产品,估计也就只有外观以及LOGO不一样……其他核心的东西都是一模一样的。

  此外最近几年也在智能生态领域里逐步发力,但是更注重于中高端发展的华威,也是宣布了自己的人工智能眼镜计划,只不过他们的计划要更深入一些,准备自研或者拉着供应商一起搞诸多核心技术,包括芯片以及衍全彩射光波导技术,同时也准备采用他们自行部署的GTAI2人工智能大模型。

  但是这么搞的话,那么想要做出来产品就很难了。

  但是难也要搞,毕竟他们的主要竞争力就是一些自研的关键技术,在技术领域里虽然远不如智云集团,但是也算是国内第二了,他们还是有这个底气搞自研的。

  尤其是在芯片设计领域里,他们也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其技术还是很不错的,他们的手机很多都是采用自研的SOC芯片以及通讯基带呢。

  甚至他们都还在尝试搞服务器GPU算力芯片,但是这个难度更大,他们一时半会的想要做出来也不容易。

  但是只要设计问题搞定了,哪怕生态不行也可以自用啊……智云集团的算力芯片卖的太黑了,一万多元成本的APO4600显卡,竟然卖十五万!

  如果华威那边能够自己搞出来算力卡,这样就能够在未来的人工智能训练以及部署上节省一大笔资金。

  而且自研芯片,也不用担心被卡代工……国内就有个智云微电子呢,虽然该晶圆厂也是智云集团旗下企业,但是一向来还是很遵守商业规则的,其代工业务是常开了面向全球客户。

  其客户是遍布全球各地的,哪怕是AMD都是智云微电子的客户之一,而华威更是智云微电子代工业务的核心客户之一。

  华威的历代手机SOC芯片以及通讯基带芯片,都是智云微电子代工生产的。

  基本上,智云微电子的先进工艺的稀缺产能里,除了满足集团自用先进芯片外,排在第二有限序列的就是华威了。

  如等效十纳米工艺这种目前最顶级的先进工艺,智云微电子这边的产能很稀缺,前期主要满足集团自用的S803芯片的生产需求。

  但是在一月份开始,随着S系列手机的销量逐步平稳,芯片需求逐步减缓后,智云微电子这边已经开始小批量生产智云半导体专门外销,为威酷电子以及大米,OV,LG等客户提供的W1006芯片。

  同时也为华威代工生产他们自研的旗舰芯片。

  其进度,并不会比高通找四星代工的等效十纳米芯片830更慢。

  不出意外的话,今年春天开始,将会陆续有新的安卓旗舰机型,搭载智云半导体的W1006芯片或高通的830芯片以及华威的同级别芯片的,并上市销售。

  而高峰期,预计会是今年秋天……理由也很简单,秋天的时候智云微电子这边的等效十纳米工艺产能会因为S803芯片的大幅度减产,而腾出来足够多的产能用于生产W1006以及华威的自研芯片。

  而四星那边的等效十纳米工艺的产能,预计也会从现在的小规模试生产阶段逐步加大产能,在五六月份的时候提升到比较大的产能,最后满足骁龙830芯片以及四星自研芯片的需求。

  只不过到那个时候,智云的手机和水果的手机,已经开始用上等效七纳米工艺的芯片了。

  目前的智云微电子以及隔壁的台积电,都在奋力解决等效七纳米工艺的良率以及产能问题。

  甚至具体来说,智云微电子在等效七纳米工艺的技术推进上,还领先了台积电不少。

  在等效七纳米工艺的技术认证时间上,智云微电子至少领先了台积电三个月,这三个月的时间差距可不是那么容易缩减的。

  按照双方公布的时间进度表,智云微电子最迟在五月份的时候就能够大批量交付S903芯片,这些芯片将会用于全新一代的S18系列手机的生产,让S18系列手机能够在预期的八月份里顺利召开发布会并上市销售。

  台积电那边呢,因为进度落后,最近一大群技术人员进入了疯狂加班的模式,就是为了确保不耽误水果公司的九月份的新产品发布会。

  在等效七纳米工艺上的竞争上,双方还是比较激烈的,不激烈也不行啊,这背后影响的可是双方各自的旗舰产品的销售呢。

  智云集团想要继续把水果压下去,进一步挤压其他海外市场上水果手机的生存空间,而水果也不敢坐以待毙,正在奋力防守乃至反击。

  ——————

  在人工智能领域里的剧烈波澜以及芯片工艺激烈竞争的大环境下,其他领域所引起的关注就不大了。

  智云集团其实还在一月份召开了新产品发布会,发布了新一代的CPU芯片以及全新一代的的Yun Book,但是这些都是基于正常更新换代的结果,并没有引起太大的波澜。

  甚至18年款的Yun Book在外观上和之前的17年款都没啥区别……而CPU芯片的性能提升也不大,因为这一年智云集团的推出的一系列CPU产品,依旧是采用十二纳米工艺,性能有所提升,但是不大。

  这一方面是等效十纳米工艺的产能紧张,另外一方面是CPU领域里的主要竞争对手英特尔以及AMD,他们也还停留在12/14工艺节点上,也没用上等效十纳米工艺。

  竞争对手都摆烂了,智云集团自然不会花费巨大的成本再搞一个注定是过渡工艺的等效十纳米工艺的CPU芯片……性价比太低了,没必要。

  所以这一年的CPU产品发布以及新的Yun Book的发布,并没有引起太大的波澜……不过这并不影响Yun Book的销量。

  发展到现在的Yun Book已经是世界一流的商务本品牌,很多人购买智云的十三寸以及十四寸的笔记本都不是奔着性能,性价比这些因素来的……而是奔着品牌,质量做工,便携,超长续航,时尚外观等因素来的。

  只要在性能上维持一个主流水平,那么智云集团的Yun Book13/14就不愁销量……当然受限于大市场的容量,也很难再大幅度增加销量了。

  智云集团里的PC产品,已经和手机,平板,智能手表产品一样进入了比较稳定的时期……说白了智云集团的传统智能终端业务,基本上已经到天花板了,接下来的主要精力并不是追求继续突破销量,而是追求稳住销量为主。

  传统智能终端业务到了天花板,传统半导体业务也差不多到了天花板。

  这也是最近两年,智云集团费尽心思要在人工智能领域里进行突破,然后搞机器人,搞算力芯片的缘故……

  寻求新的营收以及利润增长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