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道余烬 第九十六章 仁心(下)

小说:剑道余烬 作者:会摔跤的熊猫 更新时间:2025-01-22 12:44:35 源网站:2k小说网
  “哼……”

  这番阿谀奉承,褚果虽然面色好转了许多,但语气却未改变太多,依旧有着些许生硬:“谢大侠,您还是别谢我了,无功不受禄……说实话,你能醒过来,和我熬的药可没什么关系!”

  这姓谢的,第一日被背到村里,浑身是血。

  看上去就快要死了!

  第二日,血迹干涸,伤口结痂。

  第三日,直接就醒过来了,浑身痂壳脱落,伤口荡然无存!

  这得开什么神仙药方,才能做到这一步?

  谢玄衣笑眯眯道:“按你这个说法,那我接下来的药是不是不用喝了?”

  “那不行——”

  褚果瞪大双眼,没好气道:“你就算不为自己考虑,也得为侄儿和妹妹考虑,我这药多少还是有些作用的!”

  闻言,谢玄衣心中有些欣慰。

  这小子,在离国生长了十年,学了一身医术,除此之外,还算是有着一颗“仁心”。

  “不过这村子,倒是比我想象中太平。”

  谢玄衣叩了叩轮椅把手,轻声问道:“外面这么乱,村子里就没有人,为了这些粥食打起来?”

  沅州正值大饥之年。

  先前使团跋涉,途径之处,遍地都是遭人啃噬的骸骨。

  沅州荒郊,人吃人的现象尚且多见。

  为了一口吃食,分个你死我活,也该不少。

  “前阵子有……”

  褚果想了想,缓缓道:“有一对饿得要死的父子,喝了粥食不肯离去,非要抢别人的,硬生生打破了一个可怜女子的脑袋……”

  邓白漪问道:“后来呢?”

  褚果望着村外,平静道:“后来他们被打断了腿,逐出了桃源。”

  “圆光寺的大和尚‘法诚’乃是曾经接受过梵音寺点化教诲的外门弟子。”

  褚果沉声道:“这‘桃源’附近设了阵法,若是违了规矩,便要被逐出此地。想要在这里领取粥食,就要干活,不劳而获者,会被逐出,恶意伤人者,同样也不可避免。”

  大部分情况下,规矩只能约束有道德的人。

  对于饿殍而言,只要能够吃饱,道德算得了什么?

  这种时候,规矩就不再管用了。

  对他们,需要设下严厉的责罚!

  “……打断了腿,逐出村子?”

  密云下意识喃喃开口。

  他知道,在断腿的情况下被逐出去,多半会被饿死。

  “怎么?”

  褚果瞥了眼小家伙,幽幽开口道:“你觉得这样做不对?”

  密云张了张嘴,不知该怎么说。

  在梵音寺长大。

  一直以来,师父都告诉自己,出门在外,慈悲为怀,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

  桃源逐人的规矩,却似乎与师父的教诲不太符合。

  小家伙只得苦笑一声。

  立下这规矩的大和尚法诚,当真是梵音寺的弟子吗?

  “世道不公,礼法浑浊。”

  褚果垂眸道:“倘若要花费力气救人,就要救那些值得救的人。那对父子今日可以为了一碗粥打破可怜女子的头颅,明日就可以为了一袋米,杀死一个活人……若不严惩,明日又会有几人为了粥食大打出手?这桃源村,还能支撑多久?”

  “……你说得对。”

  密云想了很久,弱弱开口。

  的确。

  这一路出使,妙真师叔就常常对自己说,师父的“道”太过软弱,太过仁慈。

  佛门行事,不能只有菩萨心肠。

  还得有雷霆手段!

  救一人是救,救千万人也是救。

  道无大小,渡世渡人,却有大小。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越是乱世,越需要立清规矩。”

  褚果遗憾说道:“只可惜……这沅州支离破碎多年,也不知将来有没有人,能立下能够令人信服的‘规矩’……”

  谢玄衣默默看着褚果。

  这番话,让他开始重新审视这个小家伙了。

  虽有仁心,却不愚善。

  这很难得。

  “小楚大夫……”

  便在此时,一个柔柔弱弱的声音响起。

  远处,一位瘦瘦高高的年轻女子,捧着一沓叠放整齐的粗布麻衫前来,妇人面黄肌瘦,额头缠着白布。

  谢玄衣眯起双眼。

  如果没猜错,这就是前阵子被打破脑袋的可怜女子?

  “郑大夫,小楚大夫,多谢救治之恩。”

  可怜女子声音沙哑,满怀谢意:“这是宛儿提前织的厚布衫,今年过冬,可以穿上御寒。还请两位不要嫌弃,千万收下。”

  “过冬还早,暂且不急。”

  褚果摇了摇头,并没有收下布衫。他盯着女子面容看了看,认真问道:“这几日都在按时煎药么?还有头疼么?”

  “这几日按时服药,不曾头疼了。”女子小声恭敬道。

  “你也算是福祸相依。”

  褚果轻声道:“你不必知晓是什么缘故,只需要知晓,前阵子那场灾祸,恰好治了你多年头疾……好好养着,最多再过半年,就可轻松了。”

  “果真吗?”

  女子闻言,满眼都是掩不住的笑意,道:“郑大夫,您可真是教了个好弟子……”

  老郑来不及回应。

  这女子便将布衫摞在老郑膝上,欢天喜地走了。

  “神海常年淤塞,因为一朝破裂,淤血淌出,故而疼痛消解,因祸得福。”

  看着女子离去的背影,谢玄衣忽然开口。

  “不错……你也懂医术?”

  褚果和老郑都向谢玄衣这投去目光。

  “略懂一些。”

  谢玄衣伸出两根手指,轻轻揉搓了一下,关于江湖上的凡俗医术,他的确在莲花峰道藏里读过一些。

  民俗间常用的药草,他只能识出大概。

  至于修行者才能用到的那些“神珍”,反倒是尽数认识了。

  不过,对于修行到阴神境界的谢玄衣而言,凡俗口中的看病把脉,实在不是难事。

  根本无需搭手。

  他的神念只要一瞬,就找到了刚刚那女子的“病因”。

  这可怜女子,脑袋里不知为何生了一小块血瘤。

  前阵子的“血光之灾”,导致血瘤破开口子,不再成形。

  这,便是褚果所说的“福祸相依”。

  只是他并没有说对。

  此事,并不算是真正的因祸得福。

  这块血瘤破碎,看上去是把淤血化解了,实际上血瘤碎片仍在……头疼消散不了几年,便会变本加厉,倘若没有灵丹妙药,这女子也活不了多久。

  “这是个苦命人,听说是抱着孩子来到桃源的,孩子救不活了,只剩她自己。”

  老郑叹息一声,不忍接受这份厚厚的布衫,轻轻道:“这世上的苦命人,此生大多注定没有福缘,好不容易来到一片安身之乡,又遇到了开颅之灾。我让小楚开的‘药方’里,有止痛的草药,希望她这几年能不要受头疾困扰。”

  “……原来如此。”

  谢玄衣默默叹息一声,他算是明白这可怜女子为何头疾了。

  亲生骨肉死在怀里。

  这般痛苦,天下有几个父母能够忍受?

  原来这可怜女子的结局,两医师早就看到了。

  不过这年头,头疾,算得了什么?

  能够活到“头疾”发作,也算是寿终正寝了。

  “这桃源村,目前一共一百四十三人,除却‘圆光寺’的几位和尚师父,几乎人人有疾。”

  老郑仰起头来,轻声道:“这几日寇乱爆发,逃难者越来越多,我和小楚已经忙不过来……如若谢大侠……”

  “喊我小谢即可。”

  谢玄衣主动将态度放得极低,前世游历离国,他并没有这般经历,他也并不知道,沅州民生惨淡到了这个地步。

  “如若小谢先生愿意,不妨助我们一臂之力。”

  老郑笑了笑,温声说道:“在这里,最享受尊敬的便是‘医师’,每日除了粥食,我们还有肉,蛋可以食用。”

  “义妹,你觉得呢?”

  谢玄衣仰起头来,望着邓白漪。

  “我?”

  邓白漪眨了眨眼。

  她当然明白谢真的言外之意,缓缓说道:“能够留在这里,自然是极好的……”

  谢玄衣笑了笑,道:“既如此,便在这里留上几日。”

  邓白漪轻轻嗯了一声。

  其实她不太明白,为何谢真会做出如此选择。

  她知道,谢真早就修行到了“辟谷”境界,无需进食,只需要汲取天地灵气,便可维持身体状态。

  自然不是为了这些吃食。

  那么,便是为了“救人”?

  这就更荒唐了。

  自谢真玉珠镇苏醒以来,邓白漪便跟着他,两人经历了诸多波折……

  她很清楚。

  这黑衣少年,是不折不扣的杀胚。

  北海陵,谢真独自一人,杀完了游海王招揽的所有南疆邪修!

  除此之外。

  大褚王朝北狩,谢真更是在大月国杀了不知多少妖修,多少敌人!

  一个手中沾满鲜血的杀胚,忽然改了性子,要行医救人?

  邓白漪实在想不通。

  不过。

  她却是实实在在,感受到了谢真身上气质的变化……玉珠镇初见之时,谢真身上满是冰冷的杀意,一副生人莫近的凛冽气息,仿佛与之搭讪,多说几句话,就会被无情杀死。

  后来。

  两人慢慢相处,谢真身上的冷冽之意,逐渐消融了许多。

  邓白漪逐渐看清。

  谢真虽然是一个杀胚,却也有颗“仁心”,北海陵大开杀戒,是为了救下鲤潮城的十万生灵。

  杀生为护生。

  这究竟是恶人,还是善人?

  “你是要在此……修炼‘生之道则’么?”

  邓白漪默默送去一句传音。

  她大概猜到,谢真如此选择的原因了,在使团行路之时,谢真曾苦恼地问过,如何能将“生之道则”修炼到大成,钧山真人给出的答复是“救人”。

  如今这桃源,便是一处上好的修行场所。

  “说出来你可能不信……”

  谢玄衣自嘲笑了笑,传音道:“这一次,我确是动了善念,无关‘生之道则’的修行,我只是单纯想试一下,能不能多‘救’一些人。”

  一场意外,因果道则,带他来到了这里。

  他看到了这片桃源。

  也看到了这些挣扎于乱世之中的苦命人。

  上一世修行灭之道则,谢玄衣未曾看到过这样的世界,也没有“出手搭救”的机会。

  出剑,杀人。

  斩妖,除魔。

  谢玄衣奔波四境,忙着斩杀敌手。

  这一世,他跌落泥泞,才看到了凡尘俗世的真实一面。

  谢玄衣很清楚。

  生之道则的修行,并不会因为救下这些人而圆满。

  但是那又如何?

  一念既起,便由其行。

  ……

  ……

  接下来这几日,桃源树荫下,便多了两道形象鲜明的轮椅身影。

  谢玄衣和褚果师父郑逢生,在小村里摆了张桌子,替人把脉,开药,看病。

  郑逢生的确是个颇有本领的医师,号脉极准,药到病除。

  只不过……

  谢玄衣根本就不需要号脉。

  搭手只是做做样子。

  他的神念轻轻掠出,便可看清对方“病症”,至于医治则更简单,无需开药,无需治疗,只需要将生之道则分出极其轻微的一小缕,凡俗的疾病痛苦,立刻便会得到压制。

  几日之后,郑逢生的“生意”便少了许多,谢玄衣桌前几乎是排满了人。

  桃源已经传开了。

  新来的“小谢大夫”有仙师本领,修行过不得了的本事,在他那里看病,只要轻轻搭手号脉,便能感到一阵暖流,自身体之中流淌而过,再疼痛的病症,都会立刻得到消解……

  这消息一传十十传百,来尝试者,络绎不绝。

  人人皆是带着喜色离去。

  郑逢生看到这一幕,也忍不住欣喜,他没想到这小谢先生如此谦逊,口中所说的“略懂”,竟是懂到了这种程度!

  医者仁心,倘若这桃源当真没有病患,即便自己这医师没了用武之地,他也是万分乐意的。

  不过几日之后。

  郑逢生并没有迎来想象中的“彻底清闲”,反而变得更加忙碌起来。

  两张小桌,排队人数几乎变得一样多。

  很简单。

  所有在谢玄衣这里看过病的“患者”,都要去郑逢生那边,领药,开方。

  并不是谢玄衣不愿意动用“生之道则”,将这些人治好。

  一方面。

  自己的“生之道则”,还不能代替不死泉,直接生死人,肉白骨。

  另外一方面。

  这些苦命人,有些身缠数疾。

  即便是生之道则,也只能缓解痛苦,想要彻底治好,根本没有可能。

  ……

  ……

  (PS:没有水文,这些都是必要剧情。烦请大家多给些耐心,明天还会多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