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昭姬终于明白了,之前董顺说,有一件礼物要送给她。

  原来这件生辰礼,就是《相思》!

  师弟心意一片赤诚,但这份礼物太贵重了,我不能收。

  陈群感慨道:“昭姬姑娘确实不凡,而蔡公也不愧是当世大儒,把女儿教得这么好,此诗一传出去,人人都会称颂蔡公的!”

  司马懿笑道:“我家兄弟众多,只怕连我爹也要向蔡公请教请教如何培养年轻人。”

  杨修道:“让蔡公扬名是好事!蔡公名气越大,董卓就越不敢对他呼来喝去。”

  司马懿连忙道:“德祖慎言,董相国与蔡公乃是好友,何来使唤?”

  蔡昭姬心里咯噔一下——如果接受董顺的相思,对父亲有好处!

  父亲年纪大了,从来都是默默付出,而我拿什么回报给他呢?

  她想起了之前流落南方,那种一路漂泊的苦楚,她再也不愿让父亲品尝!

  我能不能做一件事,让父亲可以在他的圈子里吹嘘一下的?

  众人言语声中,起风了。

  这一路走走停停,顺着老年漂流的痕迹……

  而洛阳的天,依旧那么暖,邕吹(嘘)起了从前。

  蔡昭姬看了董顺一眼,董顺露出鼓励的微笑,点了点头。

  蔡昭姬做了个深呼吸,才道:“三位谬赞,蔡琰愧不敢当,这诗乃是妙手偶得,超出了琰的水准。”

  司马懿点了点头,蔡昭姬承认了,他可以回去向支谦和尚交差了。

  杨修却追问道:“昭姬姑娘,你如此才情,我是佩服的,但你之前为什么不承认呢?”

  蔡昭姬心里咯噔一下,她从小没说过瞎话,这时该怎么圆?

  董顺解围道:“我向师姐买诗,师姐信守承诺,当然不会承认。”

  顾雍恍然:“难怪你们偷偷摸摸,原来两人的秘密就是这个!”

  弄清楚“真相”之后,杨修三人再无与董顺交谈的兴趣,只是和蔡昭姬探讨文学,董顺也乐得清闲。

  蔡昭姬不时望向董顺,心中感慨万千:相思这样的传世之作,师弟送给我,竟没有半点犹豫!

  师弟如此不慕虚名,也不在乎别人的诽谤,就如道家的先贤一般淡泊,就如山林的隐士一般高洁,这世上又有几人能做到?

  辞别蔡府后,杨修三人坐上马车,返回玄道寺。

  马车中的司马懿突然开口道:“德祖,我只是猜测——你说有没有一种可能,那诗其实是董素卿写的,让给蔡昭姬?”

  杨修摇头:“绝无可能。”

  “我总觉得有点不对劲,当然我也知道董素卿向来以纨绔败家闻名……”

  杨修哈哈一笑,打断了司马懿:“仲达,我有证据。”

  司马懿很意外:“什么证据?”

  杨修从袖中掏出一张信笺:“这是董顺写的字,我偷偷从案几上拿的,这是他的随堂练习,做不得假。”

  司马懿瞥了一下,那书法,简直辣眼睛!

  “明白了吧?”杨修得意洋洋。

  司马懿终于老实了:“明白了,这董顺连文学的门槛都没入,不可能会写诗。”

  陈群也道:“那顾元叹,我知道这个人,他说董顺和蔡昭姬有秘密,说的就是卖诗之事。”

  司马懿道:“我们这算不算搅黄了别人的生意?”

  杨修冷笑:“从那商人被拆穿开始,这门生意就没了!”

  最纳闷的是顾雍,他想破脑袋也想不明白,他生辰礼也送了,为什么师姐还是不看他一眼,只和董顺谈笑。

  总不可能是因为董顺的礼物比我的更贵重吧?

  他也没送什么啊!

  董顺没有急于求成,而是一如往常,反而让蔡昭姬另眼相看。

  顺便一提,马国成那五万钱,董顺并没有退,因为最近把董卓给气狠了,他不知道董胖还会不会给他钱。

  文会的事情搞砸了,甚至是弄巧成拙,最大输家马建竟然也没向董顺讨要那五万钱。

  他有生意人的眼光,董顺能作出《相思》这样的诗,必然是不凡的,这五万钱,就算是提前给董顺的贿赂了。

  ……

  这一日,和蔡昭姬结束完功课之后,董顺往城郊而去。

  之前和流民们约定,每过十天去看望一趟,看是否有人搅扰小白菜的种植。

  若是真有不长眼的家伙,董顺绝不轻饶!

  然而在途中,他见到一对奇妙的组合,竟是贾诩和马建同行。

  “文和,国成!”

  马建转头一看:“素卿,你怎么在这儿?”

  “散散心,天天读书闷死了——我还想问呢!你们来城郊干什么?”

  贾诩马上明白“素卿”是董顺的表字:“恭喜少爷获蔡翁赐字。”

  董顺笑道:“文和,这里都是自己朋友,没必要这么拘束。”

  贾诩眼珠子一转:“那……诩已经十天没喝过可乐了。”

  马建不解:“可乐是什么?”

  董顺甩手丢出一个罐子,贾诩毕竟是个校尉,伸手一探就轻松抓住,然而娴熟地拉开,开始喝了起来。

  见贾诩眼睛微眯,非常享受的样子,马建叫嚷起来:“我也要喝!”

  董顺双手一摊:“没了。”

  其实储物空间里还有很多可乐,但董顺之前打出了“可乐是仙人饮品”的口号,此时必须作出区别对待,贾诩才会觉得可乐珍贵,一般人无福享受。

  “国成,上次在清峻亭给你的臭豆腐,文和也没吃过,你有什么不平衡的?”董顺道。

  马建也知道自己跟贾诩比不了,只得作罢。

  董顺问道:“你们俩为何在一起?”

  贾诩一边喝可乐,一边解释。

  原来洛阳城北出了个仙人,相国非常重视,让牛辅去调查,但又怕牛辅中路军事情多,调查得不够细致,便又让牛辅部下的校尉贾诩协助。

  贾诩心思细致,怕城北流民的一面之辞难以取信,便喊了马建随行,马建认识城西马家村的村民,或许有用。

  董顺奇道:“调查这种事,难道不是洛阳北部尉的工作,怎么轮到你们校尉出动?”

  “素卿少爷有所不知,洛阳北部尉年事已高,马上就要荣退了,他管不了事。”

  董顺道:“那也得轮到洛阳令……”

  (注:洛阳令是洛阳的县官,京兆尹是长安那边的。)

  说到一半,董顺明白了,洛阳令是士族的人,董卓不太信任他们。

  贾诩道:“素卿少爷既然无事,不如陪我们一起查明仙人之事?”

  董顺摆了摆手:“不用查了,我就是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