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70,弥补老婆和女儿 第74章 糊涂!

小说:重生70,弥补老婆和女儿 作者:房车齐全 更新时间:2025-04-01 23:56:41 源网站:2k小说网
  “你还真想让我给你在银行安排工作。”黄玉凤鼻孔朝天,“我儿子想的都没有你这个女婿美。”

  她压根就不信陈浩能有多少钱,少不多,经她手存进银行完全没用。

  “晚上就在酒厂住着,明天再走。”黄玉凤看着童倩。

  “我听我男人的。”童倩回答的很干脆。

  “后面有机会再住吧,今天就不住了,本就是过来看看你二老,既然看过了,吃完饭我们就走。”陈浩道,“县里跟市里的客车一天就2趟,得抓紧着点,要不然没回去的车了。”

  错过了县市的客车,就只能徒步回去,或者在市里住一宿。

  交通不便,出行很麻烦对农民来说更是如此,没有介绍信,被抓起来,轻则罚款,重则是一顿打,加上劳教。

  “死心眼,你爸打算在酒厂给你找份工作,这么好的事,你都不知道珍惜。”黄玉凤气道。

  她盯着大女儿,“听你男人的,将来一辈子就窝在农村,没出息!”

  “我愿意。”童倩抬头,看着黄玉凤,“妈,你虽然是长辈,但也不能这么说我男人。”

  “我男人以前的确是不行,但现在他行了,他是家里的顶梁柱,是我丈夫,是妮妮和小朵的爸爸,你不尊重他,看不起他,就是看不起我们一家人。”

  黄玉凤被说的一愣一愣的。

  “不敢说自己亲儿子,就知道说女婿,女婿又不欠你的,又没沾你的光,是儿子和儿媳妇沾了你们的光,受了你们的好。”一旁,童漫也跟着说道。

  她嘴巴也挺利索,说话诛心的厉害,“拿人手短,吃人嘴软,姐和姐夫没受你们的好,就要被你们这么说,真要受了你们的好,不得被天天挂在嘴边嘀咕?”

  “有脾气,冲着你儿子和儿媳妇去啊。”

  两个女儿都不站她这边。

  黄玉凤气的胸口起伏不定,“我是你们妈,你们学谁的,非得把我给气死吗?”

  在家受儿媳妇的气,不敢得罪了程慧,这会儿连两个女儿也不听话了。

  黄玉凤心里堵的厉害。

  “我们走吧,早点去汽车站,就一趟回县里的车了,早点过去候着。”陈浩道。

  “好。”

  “是得早点回县里。”

  童倩和童漫站起来,也都要走。

  “妈,那我们走了,你要有空可以去乡下看看,今年家里打算把房子修一修,到时你过去肯定有地方睡。”陈浩跟丈母娘打了声招呼,抱起小朵,出了酒楼。

  童倩牵着妮妮,和童漫一起,也跟着出了酒楼。

  “白养了,两个姑娘真是白养了。”黄玉凤嘴里碎碎念。

  她转身上了楼。

  楼上孙子10岁的酒席,一众人吃的也差不多了。

  “小倩呢,他们还没吃完?”童永昌问道。

  “走了,都走了。”黄玉凤道。

  “都走了?你没跟他们说,我准备在酒厂找找关系,跟领导说说,给她在酒厂安排份工作吗?”童永昌低声的问道。

  “说了,她倒是有想法,可一听不能给陈浩安排城里的工作,就不愿意了。”黄玉凤道,“还说村里的生活挺好。”

  城里的工作都不要?

  童永昌听了这个话,很惊讶,工作这么些年,就没遇到这种情况。

  市酒厂算不得多好的单位,可绝对不差了,是铁饭碗,工资收入有保障,吃商品粮,还有机会分房。

  多少人削尖了脑袋想进酒厂,多少领导想安排亲朋进酒厂,都得拉扯,得排队,得请客吃饭说好话。

  他松了口,准备操作操作,结果大姑娘不稀罕?

  “糊涂!”童永昌心里也起了火气,“真当酒厂是我家的?给她安排工作不满意,还要给陈浩安排才行?”

  “农村要真那么好,那么多人削尖脑袋往城里跑,求爷爷告奶奶,都是**?”

  他跟黄玉凤想的一样,认为童倩说的是气话,想逼着给陈浩在城里也找份工作。

  “陈浩还让我去乡下,去他家,说是今年准备盖房子,有地方住。”黄玉凤又道。

  “农村房子有什么好住的,要啥没啥,哪有城里方便?”童永昌摇摇头。

  他沉吟了一会儿,又说道,“过段日子吧,现在不行,我才当上业务科科长的职务,走不开,等稳定下来,手上的事捋顺了,一起去小倩那看看。”

  “不住,乡下要吃的没吃的,要喝的没喝的,就是再劝劝她,省的老说我们偏心。”

  陈浩一家到县里的时候,时间还早,五点多钟。

  “去饭店看看?”出了汽车站,陈浩说道。

  童倩一次都还没去过花山饭店。

  “好,过去看看。”童倩点头。

  她也想知道饭店的生意到底怎么样。

  平日里,陈浩在被窝里跟她提过花山饭店的生意,可具体情况,肯定亲眼瞧瞧更清楚。

  “小漫也一起过去?”陈浩转头看着小姨子。

  “好。”童漫点头,“田地里的活多了,好多学生被组织起来,到公社去劳作,教学任务没那么重。”

  小学毕业、初中毕业的学生,大部分插队下乡,而在校的学生,学习也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学校会组织学生下公社干活,帮助农业生产。

  整个国家的教学秩序,在这些年中都受到极大的破坏。

  大队,公社,包括城里街道,看似办的学校多了,但教学质量很差。

  “这种情况肯定会改变。”陈浩道,“在这方面你自己得要有清醒的认知,学生的任务,肯定是以学习为重。”

  “现阶段的农业生产只是暂时的,要不了多久,学校的教学秩序肯定会得到恢复,学生会回归教室,回归课本。”

  “而老师的任务,也会恢复到以传授书本知识为重,对老师的教学水平,乃至是文化水平,都会提出要求。”

  他停下脚步,看着小姨子,“你站队的校领导,如果也是这么想的,可以跟她透露下类似的想法。”

  “如果不是这么想的,这些想法就不要表露出来,但自己得要有心理准备。”

  每一次的变革,对于部分人而言是灾难,但对于另外一部分人而言,则是机会。

  “胡校长跟我提过几嘴,对如今的教学情况表示了担忧,她跟姐夫好像是一样的想法,认为学生还是应该以学习为重。”童漫道。

  “只不过我担心谈论这个会涉及到**问题,可能会引火烧身,就没敢搭她的话,只是听着。”

  老百姓其实不想参与**,但这些年,不少问题都是**挂帅。

  很多人吃过这方面的亏,会特别小心谨慎。

  “她可能在试探你的教学理念。”陈浩道,“下次胡校长再谈及这方面的问题,你可以适当的顺着她的话说。”

  “身体要站队,理念最好也要站队。”

  “甚至在一些会议上,如果有人跟胡校长提出不同的教学理念,你有发言的机会,可以明确表示对她教学理念的支持。”

  “学生该以教学为重,教师的整体水平也该得到提升,教学秩序应该恢复。”

  他看着童漫,“按照我说的来,你调到市里去的机会能增大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