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甥心急?我先替他打江山 第325章

小说:外甥心急?我先替他打江山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25-04-12 22:24:35 源网站:2k小说网
  “我定叫他们吃的,一分不少的全吐出来!”

  “舅舅别生气,银子都在国库呢。”

  朱允熥见蓝太平动了真怒,于是忙起身递上一碗茶劝道。

  “陛下,您到底什么意思?”

  蓝太平听他说银子都在,人就有些懵了。

  “舅舅先喝茶,听外甥给您慢慢说。”

  蓝太平见状,也只好接过茶碗坐下来。

  “是这样,这些日子朝臣们都上奏折建言重新修建大运河。”

  “朕一直没答应,一方面是因为需要花费的银子实在太多了。”

  朱允熥也端起茶碗喝了一口,摇着头说道,“另一方面则是需要大量的徭役,朕于心不忍啊。”

  “毕初登大宝未曾恩泽天下,又怎能不顾黎民死活而榨取民力?”

  朱允熥略显稚嫩的面庞,此时却有了一丝忧国忧民之色。

  “陛下能有如此想法,那已是万民之福了。”

  蓝太平稍感欣慰,这外甥还是有当一代明君的觉悟。

  “但这辽东军饷一事,让朕想明白了。挖通运河,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好事。”

  朱允熥趁机说道。

  蓝太平闻言默然,他其实是不赞成修运河的。

  这大运河虽然早就有之,历朝历代也都挖淤泥堤岸不断维护。

  但直到元朝,这情况就有变了。

  元朝和其他朝代并不一样,他们并未真正的融入到汉文化中来。

  他们的统治者也不关心民生,也不懂得如何治理天下。

  只是把中原地区,当成一个更大的牧场而已。

  所以更不会维护大运河,他们认为有战**铁蹄就足够了。

  经历了百余年时间,大运河许多地方已经堵死。

  要想让这条大运河重新焕发生机,那涉及到清淤,引流,改道,拓宽等等。

  整个过程下来,所耗费的物力,人力,财力将是无法想象的。

  “陛下,重新挖通运河弊大于利。”

  蓝太平思虑片刻,还是说出了自己心中的真实想法。

  一缕失望之色从朱允熥脸上一闪而过。

  “舅舅,朕有些乏了。”

  “这件事明日朝堂再议,正好也可以听听百官的意见。”

  朱允熥说完打了个哈欠。

  “那臣就不打扰了,只是那辽东各卫所的军饷?”

  要知道,军饷是维持军队稳定的基石。

  如果士兵饭都吃不上,那不但士气低落,甚至会引起哗变。

  “让将士们再忍忍,等明日朝议出结果再说吧。”

  “这么些日子都等了,也不差这一两天。”

  说罢朱允熥起身往后殿走去。

  蓝太平摇了摇头,心中不禁暗道,“允熥这孩子,不知边塞将士的疾苦啊。”

  第二日奉天殿,蓝太平位列武臣之首。

  身后站的则是哈欠连天的常升,他眯着熊猫眼问我,“威国公大人,今天怎么有闲情逸致来上朝?“

  面对他的调侃,蓝太平忍不住骂道,“老子再不来,你们被人卖了都不知道。”

  他的声音很大,许多文官也都朝这边望了过来。

  蓝太平面挂冷霜,阴冷的目光令那群文官纷纷低下头不敢再看。

  “皇上驾到“

  随着殿前太监尖尖的声音响起,朱允熥进入大殿。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一众大臣都跪下行礼。

  “众爱卿平身。“

  “谢陛下”

  朱允熥扫了一眼,看蓝太平也来了。

  于是他开口说道,“关于挖通大运河一事,诸位大臣有何意见可以畅所欲言。”

  朱允熥话音刚落,户部尚书赵勉就出列。

  “陛下,老臣以为挖通大运河乃是我朝首要大事。”

  “只要大运河挖通,那便可贯通南北,从而更好的掌控北方。“

  赵勉的话,得到大部分朝臣的认可。

  就连一旁的常升,也忍不住点头称是。

  “陛下,臣以为赵尚书所言极是。”

  兵部主事齐泰也站出来附和,他还补充道,“如果大运河开通,再也不会出现北方卫所无法按时拨送军饷一事。”

  朱允熥听闻他这么说,也点了点头问道,“其他爱卿,可还有话要说?”

  说话时,眼睛还瞟着蓝太平。

  “回陛下,臣有话要说。”

  蓝太平于是出列应声道。

  文官们皆是从后面望向他,他们好奇这威国公到底是什么想法。

  毕竟这家伙轻易不上朝,一旦来了那肯定有事。

  “陛下,臣反对现在开挖大运河。”

  此言一出,大臣们纷纷交头接耳的议论起来。

  “此等利国利民的大事,不知威国公因何要反对?”

  齐泰忍不住开始跟他对线。

  “利国利民?”

  蓝太平斜视他问道。

  “那是自然,开通运河那可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好事。”

  齐泰眉毛一挑说道。

  “哼,本国公看你是在放屁。”

  “轰”

  此话一出,整个奉天殿彻底炸锅了。

  蓝太平竟然当着皇上,当着文武大臣的面,公然对朝中大臣爆粗口。

  “这威国公太狂妄了。”

  “不愧是个武夫,有辱斯文。”

  “嘘,你不要命了?”

  就在文武大臣议论纷纷之时,朱允熥忍不住一拍御案,“都给朕闭嘴,把这当什么地了?”

  “菜市场吗?”

  面对小皇帝的怒火,众臣都识趣的闭上嘴巴。

  看着都不说话了,朱允熥这才铁青着脸看向蓝太平,“威国公,你说说反对的理由。”

  “那臣就直说了,挖通大运河固然可以提高运输效率,降低运输成本从而缓解北方粮食不足的问题。”

  “但是,陛下可知要重新让这千里大运河要多少耗费多少银两?要征发多少劳役?给朝廷增加多少负担?“

  “现在北方边境未定,朝廷又刚平定了晋燕之乱,正是需要休养生息的时候。“

  “若在此时重新挖通大运河,陛下可知那强盛一时的大隋就躺在这大运河的河底呢!“

  “那隋炀帝杨广若不是开凿大运河,隋朝也不至于亡在他的手里。”

  蓝太平的话,令满朝文武噤若寒蝉。

  文武百官内心都在戚戚,这也太敢说了吧。

  常升也清醒过来了,他忍不住在心里吐槽,“亲舅也不敢这么跟皇上说,你个表舅竟然敢说。”

  “大胆,威国公竟然敢拿亡国之君杨广来比喻当今陛下。”

  吏部尚书詹微突然站出来指责他。

  蓝太平冷笑一声,他当然知道这群文官为何要重新挖通大运河。

  光是要挖通这条运河,他们就可以从中间捞无数的油水。

  等待大运河开通后,他们南方的粮食和产品就可以运输到北方。

  要知道这些官员身后,可都站着江南的士绅望族。

  开通这条运河朝廷付出巨大,但是从获益的角度来说朝廷就未必是最大的受益者。

  “哼,陛下自然不是亡国之君。”

  “但尔等却是亡国之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