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轰——”
洪永望扑过去将萧淮景推开的瞬间,一根巨大的横梁掉下来,溅起巨大的灰尘。
“灾星又来了!”
“连陛下也压不住这灾星!”
“再不跑我们都要死在这里!”
匠人们的恐惧的情绪在横梁再次砸下来的时候,到达了顶点。
萧淮景倒在地上,再次听见了那种“沙沙”的声音。
“拿剑来!”
萧淮景从赶来的侍卫手中拿到剑,一剑斩开断掉的横梁。
密密麻麻的虫子从木头里四散开来。
“这……这是什么!”
洪永望吓得连连后退。
“别让这些虫子跑了。”
萧淮景让侍卫将这种黑色的虫子收集起来。
他大概猜到这些横梁为何会断。
横梁接连断裂的声音以及工匠们的出逃,都不可能瞒得住。
不过一夜的功夫,城内就传遍了!
灾星现世,大昭将亡!
所有人都人心惶惶,甚至连一些朝中的大臣都收拾细软准备离开。
“陛下,城中的谣言若再不平息,恐怕会引起暴乱啊!”
周忠住在宫外,也听了不少传言,他虽然不信,但架不住大多数人都信啊!
“拿到粮食时俸其为神明,修建庙宇出一点小问题便污蔑其为灾星!”
萧淮景替神明心寒!
周忠还想劝几句,但却想不出更好的说辞。
人性向来如此……
“陛下!城外聚集了许多百姓,说您包庇灾星,是大昭……之祸!”
报信的侍卫硬着头皮禀报情况。
“朕倒要看看他们打算做什么!”
萧淮景命人将抓到的黑色虫子一起带着,站在城墙上看着手持锄头木棍的众人。
“陛下庇护灾星!不拿我们的命当命!我们要活!就要自己争取!”
“对!我们要活!就要自己争取!”
“保不齐是要将我们献给那灾星,换取他自己的荣华富贵!”
在有心人的煽动下,原本还有些犹豫的百姓也加入其中。
讨伐的声音越来越多,周忠想派人下去拦着。
萧淮景却开口淡淡吩咐。
“将虫子丢下去。”
几百只黑褐色的小虫子落在人群中,所有人都被吓了一跳,四散开来。
“这是什么毒物?”
“落在我身上了!快救我……快……”
众人嚷了一会儿,发现这些虫子即便是落在人的身上,也会迅速爬开。
它们仿佛有计划一般,纷纷朝着锄头和木棍爬过去。
“沙沙”的声音响起,不到一刻钟,那些木棍就被咬碎。
“这些虫子是专门吃木头的?”
有人半信半疑靠近,发现这些黑褐色的虫子真的只啃食木头。
“这种虫子是在断掉的横梁中发现的,不存在灾星一说,只是有心之人放在其中诬陷神明!”
“神明让暴雨停歇,让洪水退去,赠予粮食和衣裳,让所有人实现温饱。”
“你们却随便轻信谣言,神明知晓后定不会再庇护尔等!”
萧淮景听着他们诋毁神明的话,心中异常愤怒,不复往日的冷静。
这一声声质问,让众人都羞愧地低下头,跪在地上祈求神明原谅。
萧淮景不知神明会不会原谅,但他却依旧想为神明出口气。
“将刚刚那几个带头挑事的人带走!”
“明日午时斩首!以儆效尤!”
神明的权威无人能挑衅!
“陛下饶命啊!我们没胆子敢污蔑神明,都是国师让我们这么做的!”
“求陛下开恩啊!”
几人听见要砍头,立刻求饶。
但已经没用了,现在就算萧淮景松口,周围的百姓也不会放过他们。
“陛下,虽然要惩戒,但当着百姓的面……是否过于严苛了?”
周忠小心试探着。
他担心宽厚仁善的陛下,会走向先帝的老路,变得好战残暴。
“那几人是国师的耳目,是敌人!不是大昭子民!”
萧淮景眸光中闪过一丝决然。
“对敌人仁慈,来**们会化作利剑刺向我们!”
萧淮景有仁善之心,但他并非存有要拯救世间所有人的妄念。
对待敌人他不会心慈手软,对待子民他也不会残暴不仁。
“陛下,是臣愚钝。”
周忠觉得自己年纪大了,竟然变得这般心软。
但他庆幸的是,大昭有陛下这样果决的明君。
林悠悠不知萧淮景对自己的维护,但她同样以自己的方式维护萧淮景。
林悠悠捐赠的青铜兽面纹簋确实起了作用。
她被邀请参加大昭遗址学术分享会,是除了阎修筳之外唯一一个受邀者。
她满怀期待来参加,但听着台上之人高谈阔论,却频频皱眉。
“这次出土的史料,再一次证明了我之前的观点。”
“大昭的皇帝基因中都带着残暴,视人命如草芥!”
“当初城中百姓不过是对他口中所谓的神明提出异议,就遭到他的打杀,甚至还特意在闹市将百姓斩首!”
“有这样的皇帝,难怪大昭会灭国!”
“众多的文物和技术也失传了,他不仅是大昭的罪人,更是史学界的罪人!”
李裘在台上毫不掩饰地贬低大昭皇帝。
林悠悠听着他将所有的原因都归结在萧淮景身上,实在忍不住。
“李教授,您未免太以偏概全了!”
“我这个外行人尚且知道大昭灭国并非是一个人的过错,您作为内行人,又为何要如此言之凿凿?”
李裘见有人敢公开反驳自己,原本还有些怵。
但看见是个黄毛丫头,安心不少。
“你既然知道自己是外行人,那就应该明白,历史这个东西,不是你能评价的!”
李裘的傲慢众人都见怪不怪。
他确实有几分本事,在他的努力下破译了不少古文字,给考古工作提供了许多帮助。
但大昭的文字自成一脉,基本上没人了解,包括精通各种古文字的李裘。
大昭的文物本就少见,加上一直没有史料参考,大昭的文字也很难被破译。
这次一共出土了十余件文物,其中不少都是礼器,上面的铭文记录了许多真实发生的事件。
李裘确实读懂了一部分,但也只是一知半解。
但这并不耽误他以此来博得名声。
大昭的铭文一直以来都是空白领域,没人研究。
只要他先开始并提出主张,往后就没人能越得过自己!
这个不知死活的丫头居然敢拦自己的路!
那正好可以拿她做筏子!
洪永望扑过去将萧淮景推开的瞬间,一根巨大的横梁掉下来,溅起巨大的灰尘。
“灾星又来了!”
“连陛下也压不住这灾星!”
“再不跑我们都要死在这里!”
匠人们的恐惧的情绪在横梁再次砸下来的时候,到达了顶点。
萧淮景倒在地上,再次听见了那种“沙沙”的声音。
“拿剑来!”
萧淮景从赶来的侍卫手中拿到剑,一剑斩开断掉的横梁。
密密麻麻的虫子从木头里四散开来。
“这……这是什么!”
洪永望吓得连连后退。
“别让这些虫子跑了。”
萧淮景让侍卫将这种黑色的虫子收集起来。
他大概猜到这些横梁为何会断。
横梁接连断裂的声音以及工匠们的出逃,都不可能瞒得住。
不过一夜的功夫,城内就传遍了!
灾星现世,大昭将亡!
所有人都人心惶惶,甚至连一些朝中的大臣都收拾细软准备离开。
“陛下,城中的谣言若再不平息,恐怕会引起暴乱啊!”
周忠住在宫外,也听了不少传言,他虽然不信,但架不住大多数人都信啊!
“拿到粮食时俸其为神明,修建庙宇出一点小问题便污蔑其为灾星!”
萧淮景替神明心寒!
周忠还想劝几句,但却想不出更好的说辞。
人性向来如此……
“陛下!城外聚集了许多百姓,说您包庇灾星,是大昭……之祸!”
报信的侍卫硬着头皮禀报情况。
“朕倒要看看他们打算做什么!”
萧淮景命人将抓到的黑色虫子一起带着,站在城墙上看着手持锄头木棍的众人。
“陛下庇护灾星!不拿我们的命当命!我们要活!就要自己争取!”
“对!我们要活!就要自己争取!”
“保不齐是要将我们献给那灾星,换取他自己的荣华富贵!”
在有心人的煽动下,原本还有些犹豫的百姓也加入其中。
讨伐的声音越来越多,周忠想派人下去拦着。
萧淮景却开口淡淡吩咐。
“将虫子丢下去。”
几百只黑褐色的小虫子落在人群中,所有人都被吓了一跳,四散开来。
“这是什么毒物?”
“落在我身上了!快救我……快……”
众人嚷了一会儿,发现这些虫子即便是落在人的身上,也会迅速爬开。
它们仿佛有计划一般,纷纷朝着锄头和木棍爬过去。
“沙沙”的声音响起,不到一刻钟,那些木棍就被咬碎。
“这些虫子是专门吃木头的?”
有人半信半疑靠近,发现这些黑褐色的虫子真的只啃食木头。
“这种虫子是在断掉的横梁中发现的,不存在灾星一说,只是有心之人放在其中诬陷神明!”
“神明让暴雨停歇,让洪水退去,赠予粮食和衣裳,让所有人实现温饱。”
“你们却随便轻信谣言,神明知晓后定不会再庇护尔等!”
萧淮景听着他们诋毁神明的话,心中异常愤怒,不复往日的冷静。
这一声声质问,让众人都羞愧地低下头,跪在地上祈求神明原谅。
萧淮景不知神明会不会原谅,但他却依旧想为神明出口气。
“将刚刚那几个带头挑事的人带走!”
“明日午时斩首!以儆效尤!”
神明的权威无人能挑衅!
“陛下饶命啊!我们没胆子敢污蔑神明,都是国师让我们这么做的!”
“求陛下开恩啊!”
几人听见要砍头,立刻求饶。
但已经没用了,现在就算萧淮景松口,周围的百姓也不会放过他们。
“陛下,虽然要惩戒,但当着百姓的面……是否过于严苛了?”
周忠小心试探着。
他担心宽厚仁善的陛下,会走向先帝的老路,变得好战残暴。
“那几人是国师的耳目,是敌人!不是大昭子民!”
萧淮景眸光中闪过一丝决然。
“对敌人仁慈,来**们会化作利剑刺向我们!”
萧淮景有仁善之心,但他并非存有要拯救世间所有人的妄念。
对待敌人他不会心慈手软,对待子民他也不会残暴不仁。
“陛下,是臣愚钝。”
周忠觉得自己年纪大了,竟然变得这般心软。
但他庆幸的是,大昭有陛下这样果决的明君。
林悠悠不知萧淮景对自己的维护,但她同样以自己的方式维护萧淮景。
林悠悠捐赠的青铜兽面纹簋确实起了作用。
她被邀请参加大昭遗址学术分享会,是除了阎修筳之外唯一一个受邀者。
她满怀期待来参加,但听着台上之人高谈阔论,却频频皱眉。
“这次出土的史料,再一次证明了我之前的观点。”
“大昭的皇帝基因中都带着残暴,视人命如草芥!”
“当初城中百姓不过是对他口中所谓的神明提出异议,就遭到他的打杀,甚至还特意在闹市将百姓斩首!”
“有这样的皇帝,难怪大昭会灭国!”
“众多的文物和技术也失传了,他不仅是大昭的罪人,更是史学界的罪人!”
李裘在台上毫不掩饰地贬低大昭皇帝。
林悠悠听着他将所有的原因都归结在萧淮景身上,实在忍不住。
“李教授,您未免太以偏概全了!”
“我这个外行人尚且知道大昭灭国并非是一个人的过错,您作为内行人,又为何要如此言之凿凿?”
李裘见有人敢公开反驳自己,原本还有些怵。
但看见是个黄毛丫头,安心不少。
“你既然知道自己是外行人,那就应该明白,历史这个东西,不是你能评价的!”
李裘的傲慢众人都见怪不怪。
他确实有几分本事,在他的努力下破译了不少古文字,给考古工作提供了许多帮助。
但大昭的文字自成一脉,基本上没人了解,包括精通各种古文字的李裘。
大昭的文物本就少见,加上一直没有史料参考,大昭的文字也很难被破译。
这次一共出土了十余件文物,其中不少都是礼器,上面的铭文记录了许多真实发生的事件。
李裘确实读懂了一部分,但也只是一知半解。
但这并不耽误他以此来博得名声。
大昭的铭文一直以来都是空白领域,没人研究。
只要他先开始并提出主张,往后就没人能越得过自己!
这个不知死活的丫头居然敢拦自己的路!
那正好可以拿她做筏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