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太吉,这个满清的奠基者,联合蒙汉,壮大满清,对明做战,几无一败的心头大患,终于是死了,归于了尘土,想到此,朱慈烺忍不住长长地松了一口气,只觉得心里的那一块大石头,可算是安安稳稳地落了地了。</p>
虽然多尔衮也不是好对付的,但比起狡诈的黄太吉,多尔衮的手腕,总是少一些的。</p>
最重要的是,黄太吉死后,建虏表面的团结被打破了,不管是豪格继位,多尔衮继位,或者是像真实历史那样,由黄太吉的九子福临,也就是顺治继位,建虏内部的矛盾,一时是无法平息的,除非大明再有“甲申之变”和吴三桂的请清兵入关,否则,建虏人一辈子也不可能入主中原了。</p>
而此次入塞劫掠失败,建虏元气大伤,蒙古人马也损失不少,大明边境,或能有一到两年的安稳了。</p>
确定了黄太吉身死的重大消息之后,朱慈烺不再担心建虏是伪退,他率兵继续追击,先后在蓟州和永平府,和建虏发生了两场战斗。蓟州战果不大,但永平府之战,却击溃了不甘心空手出关,试图劫掠永平府的两万蒙古兵,斩杀两千骑,又给了蒙古人沉重一击。</p>
而就在此战中,一个骁将进入了朱慈烺的视线,那就是明末清初,被人称为当代吕奉先,又号“马鹞子”的王辅臣。</p>
顺义之战中,王辅臣就因为其勇猛的表现,被朝廷嘉奖,永平府之战中,太子殿下亲临,王辅臣更是拼命表现,乱军之中,他手中一杆长刀,左突右冲,无人能挡,令朱慈烺第一次领略到了,掌中刀,胯下马,明末汉人第一猛将的风采。</p>
作为一个想要逆转历史的穿越者,遇上王辅臣这样的猛将,肯定是必须收服的,不管王辅臣是不是像历史上记载的那样,是一个三心二意,翻脸不认人,对谁也不忠心的三姓家奴,但朱慈烺相信,只要将他收在身边,真诚以待,悉心教导,令其知道忠义,就不信王辅臣愿意做一个叛贼。</p>
另有史书记载:王辅臣为人,恭以事上,信以处友,宽以待人,而严以御下,然有功必赏,虽严,士亦乐为之用。</p>
从后一句看,王辅臣俨然就是一个难得的将才啊。</p>
“王辅臣,本宫欲招你入武襄左卫,为本宫的亲卫,你可愿意?”战斗结束,朱慈烺亲自召见王辅臣,先予以重赏,然后欲将其收入麾下。</p>
王辅臣大喜,他只是佣人之子,在明末的饥荒乱世里,仗着一身武力,漂泊谋生,对他来说,谁给他饭食,谁给他荣华,谁就是他忠心的主子,反之,他就会毫不犹豫的抛弃,而若论天下的尊贵,最能给他荣华富贵的人,除了当今皇上,怕就是眼前的太子殿下了,得太子殿下的垂青,他如何能不喜?</p>
“臣愿意!赴汤蹈火,肝脑涂地,在所不辞!”王辅臣大声。</p>
朱慈烺微笑点头。</p>
像王辅臣这样的人,在没有确定他的心志之前,绝对不能重用,以免惹出大祸,留在身边,一边用忠义教导他,一边培养相互间的感情,使之成为自己的心腹,等时机到了,再放他出去,到外面独领一军。</p>
收服王辅臣的同时,朱慈烺对大同总兵姜镶也分外留意。</p>
历史上,李自成的大军逼近京师,因为在山西宁武关前损兵折将,被周遇吉的死战打怕了,李自成本已经有退缩返回西安、整顿兵马之意,但就在此时此刻,姜镶的降表却送到了,这大大鼓舞了李自成,原来我的名声已经这么大,连堂堂大同总兵,都主动投降于我了!于是他领兵继续向京师前进,最终造成了甲申之变,改变了中国三百年的历史。</p>
如果姜镶不那么积极,只是观望,哪怕是李自成兵临大同城下再投降,甲申之变也许就不会发生了。</p>
姜镶之祸,甚矣。</p>
姜镶虽然是大明将门世家出身,但其心中毫无忠义,只为个人利益打算,闯来了降闯,清来了降清,膝盖软趴趴,是人就可以跪。</p>
这样的人,朱慈烺心中厌恶。</p>
但就实务来说,姜镶也并非一无是处,起码带兵还是有一套的,顺治六年,他在大同反正之时,面对多尔衮统领的十万大军,坚守半年,令多尔衮束手无策,最后多尔衮本人也病死在大同城下。由此可知,姜镶还是有一定能力的。</p>
对姜镶这样的人,用肯定是要用的,但不能重用,朱慈烺想着,找机会,还是要把姜镶从大同总兵的位置上换下来,虽然松锦之战中,大同兵精锐尽失,但大同镇是大明九边重镇,为京师西面的门户,境内民风彪悍,又临着蒙古,青壮年多会骑马,有不错的兵源,这样的地方,交给姜镶这样三心二意,没有忠义的总兵,朱慈烺是不放心的。</p>
王辅臣和姜镶,一个观察,一个保留使用,而对于宣府总兵周遇吉,朱慈烺却是毫无保留,一心一意要重的,顺义之战时,宣府骑兵损失惨重,几乎是全军覆没,因此在分配缴获的蒙古战马时,朱慈烺给宣府镇多分派了两百战马,甲胄辎重,更是不吝给予。</p>
周遇吉不善言语,对太子殿下只是感激。</p>
永平府之战后,建虏主力已经退出了长城边关,大军留也无用,于是朱慈烺令顺天巡抚潘永图暂时留守遵化,和蓟州总督赵光拚共同负责蓟州防线,以防建虏杀一个回马枪,然后他率领张国维、吴三桂、周遇吉、马科、虎大威、唐通、白广恩、姜镶等有功将帅返回京师。</p>
而就在到达京师的前一天,他收到了军情司萧汉俊送来的密报。</p>
看完密报,朱慈烺脸色沉沉。</p>
这已经是近期萧汉俊送来的第三封密报了。</p>
三封密报都不关军务,不关朝政,只关两个字:流言。</p>
都说人怕出名猪怕壮,想不到堂堂大明太子,居然也会有这样的烦恼。</p>
说他和建虏达成了朝廷不愿意和建虏达成的秘密协议,所以建虏才退兵,这实在是一种侮辱,朱慈烺觉得,建虏派人传播这种流言,不但侮辱他的人格,也是在侮辱了崇祯帝和大明百官的智商---如此拙劣的谎言,我那父皇岂会相信?</p>
但是当看到京师最近三天忽然流传开的那四句童谣,他额头立刻就冒出了细汗。</p>
……东边来,帽下口,一年两年殿上走;一个天。两个天,扫掉嵩藁换新颜。</p>
杀人诛心啊这是。</p>
和建虏签订秘密协议之事,可以派人调查,轻易的就能查出真相,但这四句童谣,天下地下,却没有人可以为他澄清,连他自己都无法说清楚---未来的事情,谁能知道?说他一年两年就要取代崇祯帝,这岂非是将他置于了一个“篡位者”的角色?</p>
萧汉俊在密报的最后说道:“臣无能,京师为锦衣卫和东厂控制,臣无法揪住散播留言者。”</p>
又道:“建虏退走,京师百姓奔走相告,都说是太子殿下之功,殿下声望已达顶峰,再联系童谣,臣冒死直言,陛下怕是会有疑心啊,望殿下有所准备……”</p>
看完萧汉俊的密报,朱慈烺脸色不但是凝重,而且有点发青,他意识到,自己穿越以来的最大风暴,正在酝酿中,随时都有可能扑面而来---流言童谣,必然都是建虏的诡计,想不到在仓皇撤退、急于回到沈阳抢夺权力之中,多尔衮也不忘记使出离间之策,看来,自己对多尔衮还是小视了,多尔衮也许比想象中更难对付。</p>
自古以来,人和事都好对付,战场上,面对敌人的真刀真枪,也可以闪躲,但这种空穴来风的谣言,却最是难以应付,尤其谣言和童谣结合,变成预言性质之后,就更是难以化解了,如果主事之人,轻信童谣,产生芥蒂,有再多的解释,也怕是难以消解。</p>
即便是最亲密的父子。</p>
朱慈烺默默想着,眼前闪现崇祯帝疲惫严肃的面容,一直以来,崇祯帝都是一个不苟言笑的严父,但朱慈烺内心却知道,父皇是一个外冷内热的人,对他这个太子,极尽关心和爱护,对大臣其实也一样,有君子之心,一直想要效仿古代的君明臣贤。</p>
只是性子急躁,可以轻易被感动,也可以轻易被激怒,加上国事纷乱,内外灾祸不断,以至于乱了方寸,同时疑心也是很重,说他和建虏签署秘密协议,或许不会给他造成什么伤害,但这四句童谣,还有京师百姓对他山呼海啸的拥戴,却有可能伤到父皇那脆弱的自尊心,到最后,有可能会生出一些不应有的怀疑……</p>
如果是朱慈烺的本尊,一定不会、也不敢这么猜疑自己的皇帝父亲,朱慈烺是穿越者,前世身为残疾人的白眼和目睹的一些悲惨,令他心志比一般人坚定的多,熟读的历史,加上穿越以来的相处,更是令他对崇祯帝有了自己的一些独特看法。</p>
崇祯帝不是昏君,但对于权力,却一直都有一种一定要抓在手中,谁也不能威胁的执念。</p>
他不会用最坏,但却也绝不敢用最好去想象崇祯帝对此事的处置。</p>
做最坏的打算,用最大的诚意,他相信,虽然他和崇祯帝不是真正的灵魂父子,但却是货真价实的血肉父子……</p>
“父皇,你真的会怀疑我吗?”</p>
最后,朱慈烺忍不住轻轻叹。</p>
……</p>
第二天中午,太子朱慈烺率领的得胜大军,抵达京师安定门。</p>
首辅周延儒率领满朝众臣连同京师的勋贵,早已经在城门前等候,而官道两边,城外门外,看热闹的京师百姓,已经挤得水泄不通。</p>
朱慈烺银盔银甲,于众将簇拥之中出现。</p>
所谓众星捧月,北辰星拱,正是如此。</p>
一番仪式,鼓乐,内廷司礼监秉笔王承恩展开黄帛,宣读崇祯帝的圣旨,</p>
朱慈烺率众将谢恩,然后入城,去往皇宫,去面见崇祯帝。</p>
内内外外,一切都是喜庆,乍看起来,丝毫没有受到谣言的影响。</p>
原本,原兵部侍郎,现在是山东保定总督的吴甡,应该早于太子回京,而吴甡在击败豪格之后,本来也是要趁势追击,以解通州之围的,但行到半途,消息忽然传来,说建虏已经从通州撤兵,而同时的,山东却发来求救军报。原来,山东总兵尤世威带兵北上勤王,省内兵力空虚,一直蛰伏不动的闻香教,趁机起事,短短五天时间,就已经攻陷了三四个州县,山东半岛震动,山东巡抚王永吉见势不妙,紧急向朝廷求援。</p>
作为保定山东总督,吴甡首先要负责的就是保定山东事务,山东有危,他不能不顾,于是他令刘耀仁带了京营兵返回京师,他自己则是率领山东总兵尤世威,连同贺珍的三千营,一起回援山东,剿灭闻香教。</p>
朱慈烺带兵回京的时候,吴甡正带兵围剿闻香教的残余。</p>
“宣太子,领兵部侍郎,总督宣大军务张国维,宁远总兵……进殿!”</p>
门前监大声传旨。</p>
皇极殿上,朱慈烺见到了分别将近三月的崇祯帝。</p>
当迈过门槛,望见端坐在御座上的崇祯帝,发现崇祯帝脸上带着笑,目光如常时,朱慈烺心中微微一松,或许,自己多虑了,对于京师那居心叵测,但却又毫无逻辑的流言和童谣,父皇一点都没有相信。</p>
“儿臣朱慈烺叩见父皇!”</p>
朱慈烺来到殿中御台下,在左右两侧文武百官的瞩目下,向崇祯帝跪拜,此时的他,已经换了一袭崭新的龙纹便服,头戴善翼冠,腰中玉带,脚下黑靴,英雄少年,气宇不可形容,两侧的文武,都是在心中暗叫一声,我皇明好一个国本。</p>
朱慈烺身后,张国维领着吴三桂周遇吉等人都是跪拜。山呼万岁。</p>
御座上,崇祯帝微微颌首----满朝文武,猛将云集,真映着大明气势如虹,崇祯帝忍不住欣慰。</p>
“众卿平身~~”司礼监王之心代为表达圣意,随即再度传旨。</p>
张国维,周遇吉白广恩唐通姜镶,连同精武营刘肇基,马德仁,刘耀仁,贺赞,阎应元,杨轩等勤王有功,连同吴三桂虎大威等渡海攻击的有功之臣,都被升官加爵,官爵都升了一级,都督同知升左右都督,都督佥事升都督同知,张国维被赐了斗牛服,吴三桂等人赐了玉带,赏了御酒,以示圣恩。</p>
至于银两,则都是象征性的。</p>
————感谢“韭菜猪肉侠”的打赏,谢谢~~~</p>123xyq/read/3/3060/ )
虽然多尔衮也不是好对付的,但比起狡诈的黄太吉,多尔衮的手腕,总是少一些的。</p>
最重要的是,黄太吉死后,建虏表面的团结被打破了,不管是豪格继位,多尔衮继位,或者是像真实历史那样,由黄太吉的九子福临,也就是顺治继位,建虏内部的矛盾,一时是无法平息的,除非大明再有“甲申之变”和吴三桂的请清兵入关,否则,建虏人一辈子也不可能入主中原了。</p>
而此次入塞劫掠失败,建虏元气大伤,蒙古人马也损失不少,大明边境,或能有一到两年的安稳了。</p>
确定了黄太吉身死的重大消息之后,朱慈烺不再担心建虏是伪退,他率兵继续追击,先后在蓟州和永平府,和建虏发生了两场战斗。蓟州战果不大,但永平府之战,却击溃了不甘心空手出关,试图劫掠永平府的两万蒙古兵,斩杀两千骑,又给了蒙古人沉重一击。</p>
而就在此战中,一个骁将进入了朱慈烺的视线,那就是明末清初,被人称为当代吕奉先,又号“马鹞子”的王辅臣。</p>
顺义之战中,王辅臣就因为其勇猛的表现,被朝廷嘉奖,永平府之战中,太子殿下亲临,王辅臣更是拼命表现,乱军之中,他手中一杆长刀,左突右冲,无人能挡,令朱慈烺第一次领略到了,掌中刀,胯下马,明末汉人第一猛将的风采。</p>
作为一个想要逆转历史的穿越者,遇上王辅臣这样的猛将,肯定是必须收服的,不管王辅臣是不是像历史上记载的那样,是一个三心二意,翻脸不认人,对谁也不忠心的三姓家奴,但朱慈烺相信,只要将他收在身边,真诚以待,悉心教导,令其知道忠义,就不信王辅臣愿意做一个叛贼。</p>
另有史书记载:王辅臣为人,恭以事上,信以处友,宽以待人,而严以御下,然有功必赏,虽严,士亦乐为之用。</p>
从后一句看,王辅臣俨然就是一个难得的将才啊。</p>
“王辅臣,本宫欲招你入武襄左卫,为本宫的亲卫,你可愿意?”战斗结束,朱慈烺亲自召见王辅臣,先予以重赏,然后欲将其收入麾下。</p>
王辅臣大喜,他只是佣人之子,在明末的饥荒乱世里,仗着一身武力,漂泊谋生,对他来说,谁给他饭食,谁给他荣华,谁就是他忠心的主子,反之,他就会毫不犹豫的抛弃,而若论天下的尊贵,最能给他荣华富贵的人,除了当今皇上,怕就是眼前的太子殿下了,得太子殿下的垂青,他如何能不喜?</p>
“臣愿意!赴汤蹈火,肝脑涂地,在所不辞!”王辅臣大声。</p>
朱慈烺微笑点头。</p>
像王辅臣这样的人,在没有确定他的心志之前,绝对不能重用,以免惹出大祸,留在身边,一边用忠义教导他,一边培养相互间的感情,使之成为自己的心腹,等时机到了,再放他出去,到外面独领一军。</p>
收服王辅臣的同时,朱慈烺对大同总兵姜镶也分外留意。</p>
历史上,李自成的大军逼近京师,因为在山西宁武关前损兵折将,被周遇吉的死战打怕了,李自成本已经有退缩返回西安、整顿兵马之意,但就在此时此刻,姜镶的降表却送到了,这大大鼓舞了李自成,原来我的名声已经这么大,连堂堂大同总兵,都主动投降于我了!于是他领兵继续向京师前进,最终造成了甲申之变,改变了中国三百年的历史。</p>
如果姜镶不那么积极,只是观望,哪怕是李自成兵临大同城下再投降,甲申之变也许就不会发生了。</p>
姜镶之祸,甚矣。</p>
姜镶虽然是大明将门世家出身,但其心中毫无忠义,只为个人利益打算,闯来了降闯,清来了降清,膝盖软趴趴,是人就可以跪。</p>
这样的人,朱慈烺心中厌恶。</p>
但就实务来说,姜镶也并非一无是处,起码带兵还是有一套的,顺治六年,他在大同反正之时,面对多尔衮统领的十万大军,坚守半年,令多尔衮束手无策,最后多尔衮本人也病死在大同城下。由此可知,姜镶还是有一定能力的。</p>
对姜镶这样的人,用肯定是要用的,但不能重用,朱慈烺想着,找机会,还是要把姜镶从大同总兵的位置上换下来,虽然松锦之战中,大同兵精锐尽失,但大同镇是大明九边重镇,为京师西面的门户,境内民风彪悍,又临着蒙古,青壮年多会骑马,有不错的兵源,这样的地方,交给姜镶这样三心二意,没有忠义的总兵,朱慈烺是不放心的。</p>
王辅臣和姜镶,一个观察,一个保留使用,而对于宣府总兵周遇吉,朱慈烺却是毫无保留,一心一意要重的,顺义之战时,宣府骑兵损失惨重,几乎是全军覆没,因此在分配缴获的蒙古战马时,朱慈烺给宣府镇多分派了两百战马,甲胄辎重,更是不吝给予。</p>
周遇吉不善言语,对太子殿下只是感激。</p>
永平府之战后,建虏主力已经退出了长城边关,大军留也无用,于是朱慈烺令顺天巡抚潘永图暂时留守遵化,和蓟州总督赵光拚共同负责蓟州防线,以防建虏杀一个回马枪,然后他率领张国维、吴三桂、周遇吉、马科、虎大威、唐通、白广恩、姜镶等有功将帅返回京师。</p>
而就在到达京师的前一天,他收到了军情司萧汉俊送来的密报。</p>
看完密报,朱慈烺脸色沉沉。</p>
这已经是近期萧汉俊送来的第三封密报了。</p>
三封密报都不关军务,不关朝政,只关两个字:流言。</p>
都说人怕出名猪怕壮,想不到堂堂大明太子,居然也会有这样的烦恼。</p>
说他和建虏达成了朝廷不愿意和建虏达成的秘密协议,所以建虏才退兵,这实在是一种侮辱,朱慈烺觉得,建虏派人传播这种流言,不但侮辱他的人格,也是在侮辱了崇祯帝和大明百官的智商---如此拙劣的谎言,我那父皇岂会相信?</p>
但是当看到京师最近三天忽然流传开的那四句童谣,他额头立刻就冒出了细汗。</p>
……东边来,帽下口,一年两年殿上走;一个天。两个天,扫掉嵩藁换新颜。</p>
杀人诛心啊这是。</p>
和建虏签订秘密协议之事,可以派人调查,轻易的就能查出真相,但这四句童谣,天下地下,却没有人可以为他澄清,连他自己都无法说清楚---未来的事情,谁能知道?说他一年两年就要取代崇祯帝,这岂非是将他置于了一个“篡位者”的角色?</p>
萧汉俊在密报的最后说道:“臣无能,京师为锦衣卫和东厂控制,臣无法揪住散播留言者。”</p>
又道:“建虏退走,京师百姓奔走相告,都说是太子殿下之功,殿下声望已达顶峰,再联系童谣,臣冒死直言,陛下怕是会有疑心啊,望殿下有所准备……”</p>
看完萧汉俊的密报,朱慈烺脸色不但是凝重,而且有点发青,他意识到,自己穿越以来的最大风暴,正在酝酿中,随时都有可能扑面而来---流言童谣,必然都是建虏的诡计,想不到在仓皇撤退、急于回到沈阳抢夺权力之中,多尔衮也不忘记使出离间之策,看来,自己对多尔衮还是小视了,多尔衮也许比想象中更难对付。</p>
自古以来,人和事都好对付,战场上,面对敌人的真刀真枪,也可以闪躲,但这种空穴来风的谣言,却最是难以应付,尤其谣言和童谣结合,变成预言性质之后,就更是难以化解了,如果主事之人,轻信童谣,产生芥蒂,有再多的解释,也怕是难以消解。</p>
即便是最亲密的父子。</p>
朱慈烺默默想着,眼前闪现崇祯帝疲惫严肃的面容,一直以来,崇祯帝都是一个不苟言笑的严父,但朱慈烺内心却知道,父皇是一个外冷内热的人,对他这个太子,极尽关心和爱护,对大臣其实也一样,有君子之心,一直想要效仿古代的君明臣贤。</p>
只是性子急躁,可以轻易被感动,也可以轻易被激怒,加上国事纷乱,内外灾祸不断,以至于乱了方寸,同时疑心也是很重,说他和建虏签署秘密协议,或许不会给他造成什么伤害,但这四句童谣,还有京师百姓对他山呼海啸的拥戴,却有可能伤到父皇那脆弱的自尊心,到最后,有可能会生出一些不应有的怀疑……</p>
如果是朱慈烺的本尊,一定不会、也不敢这么猜疑自己的皇帝父亲,朱慈烺是穿越者,前世身为残疾人的白眼和目睹的一些悲惨,令他心志比一般人坚定的多,熟读的历史,加上穿越以来的相处,更是令他对崇祯帝有了自己的一些独特看法。</p>
崇祯帝不是昏君,但对于权力,却一直都有一种一定要抓在手中,谁也不能威胁的执念。</p>
他不会用最坏,但却也绝不敢用最好去想象崇祯帝对此事的处置。</p>
做最坏的打算,用最大的诚意,他相信,虽然他和崇祯帝不是真正的灵魂父子,但却是货真价实的血肉父子……</p>
“父皇,你真的会怀疑我吗?”</p>
最后,朱慈烺忍不住轻轻叹。</p>
……</p>
第二天中午,太子朱慈烺率领的得胜大军,抵达京师安定门。</p>
首辅周延儒率领满朝众臣连同京师的勋贵,早已经在城门前等候,而官道两边,城外门外,看热闹的京师百姓,已经挤得水泄不通。</p>
朱慈烺银盔银甲,于众将簇拥之中出现。</p>
所谓众星捧月,北辰星拱,正是如此。</p>
一番仪式,鼓乐,内廷司礼监秉笔王承恩展开黄帛,宣读崇祯帝的圣旨,</p>
朱慈烺率众将谢恩,然后入城,去往皇宫,去面见崇祯帝。</p>
内内外外,一切都是喜庆,乍看起来,丝毫没有受到谣言的影响。</p>
原本,原兵部侍郎,现在是山东保定总督的吴甡,应该早于太子回京,而吴甡在击败豪格之后,本来也是要趁势追击,以解通州之围的,但行到半途,消息忽然传来,说建虏已经从通州撤兵,而同时的,山东却发来求救军报。原来,山东总兵尤世威带兵北上勤王,省内兵力空虚,一直蛰伏不动的闻香教,趁机起事,短短五天时间,就已经攻陷了三四个州县,山东半岛震动,山东巡抚王永吉见势不妙,紧急向朝廷求援。</p>
作为保定山东总督,吴甡首先要负责的就是保定山东事务,山东有危,他不能不顾,于是他令刘耀仁带了京营兵返回京师,他自己则是率领山东总兵尤世威,连同贺珍的三千营,一起回援山东,剿灭闻香教。</p>
朱慈烺带兵回京的时候,吴甡正带兵围剿闻香教的残余。</p>
“宣太子,领兵部侍郎,总督宣大军务张国维,宁远总兵……进殿!”</p>
门前监大声传旨。</p>
皇极殿上,朱慈烺见到了分别将近三月的崇祯帝。</p>
当迈过门槛,望见端坐在御座上的崇祯帝,发现崇祯帝脸上带着笑,目光如常时,朱慈烺心中微微一松,或许,自己多虑了,对于京师那居心叵测,但却又毫无逻辑的流言和童谣,父皇一点都没有相信。</p>
“儿臣朱慈烺叩见父皇!”</p>
朱慈烺来到殿中御台下,在左右两侧文武百官的瞩目下,向崇祯帝跪拜,此时的他,已经换了一袭崭新的龙纹便服,头戴善翼冠,腰中玉带,脚下黑靴,英雄少年,气宇不可形容,两侧的文武,都是在心中暗叫一声,我皇明好一个国本。</p>
朱慈烺身后,张国维领着吴三桂周遇吉等人都是跪拜。山呼万岁。</p>
御座上,崇祯帝微微颌首----满朝文武,猛将云集,真映着大明气势如虹,崇祯帝忍不住欣慰。</p>
“众卿平身~~”司礼监王之心代为表达圣意,随即再度传旨。</p>
张国维,周遇吉白广恩唐通姜镶,连同精武营刘肇基,马德仁,刘耀仁,贺赞,阎应元,杨轩等勤王有功,连同吴三桂虎大威等渡海攻击的有功之臣,都被升官加爵,官爵都升了一级,都督同知升左右都督,都督佥事升都督同知,张国维被赐了斗牛服,吴三桂等人赐了玉带,赏了御酒,以示圣恩。</p>
至于银两,则都是象征性的。</p>
————感谢“韭菜猪肉侠”的打赏,谢谢~~~</p>123xyq/read/3/306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