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最强皇兄 第二章 治国齐家2

小说:三国之最强皇兄 作者:忆秋风 更新时间:2022-09-23 12:56:38 源网站:乐文小说网
  站在刘毅这边的人虽众,却不包含李傕。两人董卓在时,就有些不对付,刘毅后来居上,年纪轻轻身居高位,更让他不舒服,这几年,双方明里暗里,没少交锋。M.

  本着对手赞同的,老子就要反对的原则。刘毅话音才落,他就出列道:“韩遂在西凉经营多年,刘将军既知他狼子野心,如此回复,不怕激起兵变么。”

  要的就是他兵变。

  刘毅心下想着,笑了笑反驳道:“那以李将军之意,就这么拖着,韩遂就不会反么?”

  三辅一带就是个马蜂窝,汉末以来,叛了降,降了叛,反反复复,已成常态。李傕虽没多少墨水,但这点常识还是有的。一时间,根本不敢接口,被刘毅问得哑口无言。

  这时大鸿胪种邵站了出来:“刘将军说得轻巧。关中诸将一向联动,韩遂和马腾虽偶尔有些不和,但唇亡齿寒的道理也懂的,一向同气连枝。只要韩遂一反,马腾肯定响应。两人为西凉一带势力最强,到时候互相裹挟,就是三辅大乱。这可是天大的事。”

  种邵是河南郡大族种家后人。自先祖种兢任洛阳令以来,到了汉末,很是出了些人才。长安之乱时,王允谋划刺杀董卓,其多有参与,所以在先天上就与王允同盟。

  大鸿胪掌管外交和民族事务,也是九卿之一,说的话当然也有分量。

  刘毅心下一叹,董卓死后,自己固然以雷霆之势拿下了长安,但头上不可不免,仍有西凉军阀的标签,这些士家大族先天反感,每每遇见大事,总得找点事情,出点幺蛾子。

  刘毅道:“正因为如此,才应收紧算缗税。如今朝廷实控面积狭小,税收是很大一份财源,既然韩遂注定要反,若是减免算缗税,即以资敌无异。此消彼长,就是大祸。”

  说了这么多,等的就是这句话。长安朝廷要立足于世,就必须有个稳定的大后方,三辅是个绕不过的坎。

  董卓还在世时,刘毅就已意识到这个问题。只是当时人言微轻,难见成效。徐庶走马去幽州时,给了他“盐运法”,这无疑为刘毅开了一道窗。

  有现成的经念,谁还去敲钟?刘毅也不客气,几乎没怎么改动,照搬上面的做法。这几年,朝廷一直牢牢控制着三辅的食盐运输。不但是韩遂,连马腾也上书过好几次,双方为减免关税的事,扯过无数次皮,只是韩遂这次用词更为激烈罢了。ωωw.

  温水煮青蛙,刘毅等的就是他忍无可忍的时候造反,这样朝廷也有了出兵的由头。以前他们上书,皇帝还好言相劝,甚而使用“拖”字诀,就怕他们真个反了。但如今修养了几年,长安稍有余力,自然要解决心头之患。

  而长安也不是刘毅的一言堂,肯定得拿出来的讨论。只有说服反对之声,在朝堂上形成共识,才能对三辅用兵。

  刘毅环视四周,声音在大殿中回荡:“如今朝廷多事之秋,袁绍虎踞河北,虽有襄候坐镇幽州掣肘,但坐大之势已成。”

  “曹操,吕布,刘备等人在中原互相攻伐,看似无忧,其实隐患重重。三人皆为一时之雄,若任其发展,就譬如养蛊,早晚会决出蛊王,彼时危害更大。至于淮南袁术,尊己陵物,骑盛车马,淫侈滋甚,早有僭逆之相。而刘表,刘焉之流,则早有了异心。二者一心固守,不听调令,虽为宗室,实与贼子无异。”

  “天下乱势已成。长安,非陛下一人之长安,更是诸公立足之地。经过几年修养,我等兵精粮足。时不我待,正应趁势拿下三辅,扫除后顾之忧。如此,则可据崤函之险,背倚关中沃地,进退无忧也。”

  这是大实话,分析得也透彻。最主要是,“长安乃诸公立足之地”,这句说到所有人心坎上了。快三年了,大家都在这儿扎了根,不但自己,连属下幕僚也如此。如今能够锦衣玉食,呼风唤雨,都得益于长安朝廷的庇护,一旦长安有个闪失。覆巢之下无完卵,虽然孔融还未说出这话,但只要不是白痴,这个浅显的道理,还是人人懂的。

  刘毅话一说完,司徒杨彪首先站出来支持:“光禄勋说得句句在理,臣附议。”

  在朝堂上,杨彪大多时候秉持中立。但因为杨修的事,他欠着刘毅一个人情,所以大是大非上,一向支持刘毅。当然,杨家以弘农郡为郡望,背靠长安城,一旦长安城破,肯定殃及池鱼,所谓唇亡齿寒,这才是他支持平定三辅的主因。

  这是战略大方向,说是决定长安城生死存亡也不为过。王允本待给刘毅上点眼药,不让他轻松过关。但想到一会还有本奏,少不得要和他交锋,现在得罪死了人,一会就有些难办。

  他终将反对的话吞进了肚子里。慢吞吞的道:“光禄勋说得对,老臣没有意见。”

  朝廷三公,司空排在最末。黄琬一向少得罪人,见排在前面的两位大佬都同意了,他自然也不会生是非:“算缗税是增加国库的手段,不能减。至于韩遂,偷漏国家赋税多矣,臣以为,陛下应下旨斥之。”

  好嘛,他不但同意,连拱火的方子都开出来了。

  三公意见都一致,下面人就算有想法,也没啥好说的了。皇帝从善如流,声音甚是轻快:“黄卿说得甚是,这拟旨之事,就交给你了。到时呈给朕用印即可。”

  “这……”

  搬了块石头砸了自己,黄琬一怔,苦笑着点头:“臣遵陛下旨。”

  皇帝虽然年幼,但志向远大。这几年,刘毅私下奏对,君臣间讨论得最多的,就是如何中兴汉室。可长安这几年自顾不暇,兵力还是小问题,钱税根本跟不上,朝廷只是勉力维持,更无余力他顾。

  这一连憋屈了好几年,终于有对外用兵的由头了。一见旨意通过,他心下也有些兴奋,不等黄门报腔,就笑着道:“各位爱卿,可还有奏?”

  太尉王允站出来道:“启禀陛下,臣有本奏。”

  皇帝面色微微一沉,直了直身子,嘴里仍是如沐春风:“王卿请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