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嶲城的光复,将西路的战线直接向南推进了四百里。
而且看似只夺回来半个嶲州,但实际上与光复了整个嶲州相差不大。
嶲州与黎州一样,都是群山夹河谷的地势。
但从保塞城到越嶲城这二百里的河谷,比黎州的河谷要宽的多。
最窄处有十里,而最宽处达到了三十几里。
是过了成都后难得的一处河谷平原,同时也是整个嶲州最为精华的所在。
光是平地上,如果全都得到开发,就能够达到了惊人的百万亩耕田。
嶲州没有陷落的时候,这里聚集了整个嶲州三分之二的人口。
而过了越嶲城继续向南,河谷的宽度就变得狭窄,而且也不连贯。
几处相加起来,也只有十几万亩的耕田。x33
剑南边军手握越嶲城以北的大片耕田,粮食上可以做到自给自足。
南诏如果聚兵过多,那几处的粮食产出根本不够吃。
而且通过荒废的田地来看,南诏好似也没有,或者是没有能力彻底消化掉嶲州。
长期对线的话,没了越嶲城留下的粮食底子,只能从南诏本土运送粮食。
如果是这样,中间隔道泸水河不说,还有半个姚州横在中间。
南诏把爨氏的人口都给挪到了南边的永昌,再怎么消化,种田的人少也是白搭。
因此越嶲城以南的可泉、沙野、会川、和集这几城,以及羌浪驿、俄准驿、菁口驿、芘驿这些驿站,南诏人守不住,也没法守。
每一处的驻军又都不多,各驿站更是只留有十人,硬抗绝对会死的很惨。
而聚在一起守一处,米粮又不够吃,等着从本土运送过来,估计早就饿死了。
这些南诏驻军唯一的选择就是退回泸水以南。
所以说拿下越嶲城就是光复了整个嶲州,一点都没有夸大其词。
不过罗一并没有急着向南推进,只是顺势拿下离着越嶲城不远的沙野城,卡在了一个更好的防守位置,就停下了脚步。
而做出这个决定,罗一其实也很无奈。
南诏运粮困难,他也同样如此,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
越嶲城里确实还有些存粮,但不足以支撑继续南征。
除了原有的一万五千的大军,还有逃入山中的百姓。
短短的几天功夫,从北谷最初相遇的几百人,已经陆续增加到了二三千人,恐怕最终的人数五千都挡不住。
而且这些百姓是都要编入军中的,不但要管人家吃,还少不得要操练。
这样一来,粮食消耗的将会更多。
另外还有那八千羌人,越嶲城光复后,按照约定人家就得回去了。
罗总是一通神吹,外加炫耀虏获和画大饼,才把人给留下。
既然已经从雇佣的运输队,改变为一支相对独立的军伍。
如果不管饭,人家分分钟就会打包回家,总不能一边卖命一边饿死。
粗略算下来,相当于增加了接近一倍的兵力,多少一万多张嘴出来。
嶲州的百姓又被南诏给迁走,想要不饿肚子,就只能停下屯田。
而除了吃的问题,台登以北至大渡河这条线上,还有大小十几座城被南诏控制着。
虽说已经被包进了口袋,那些南诏驻军已经插翅难飞,但总不能就扔在那不管。
不将这些南诏守军一一拔出,最好走也是最稳妥的交通线就还是断的。
不然就算想指望着谭和甫想再次组织人手送粮过来,也会因道路不畅而作罢。
基于这两个原因,即便入秋之后是进入云南的最佳时机,罗一也不得不停下继续南行的脚步。
不过有一弊就有一利。
越嶲城这条二百里长的河谷,是个四季如春的地方。
一年能有两季产出,一季稻米一季麦子。
八月底九月初刚好就是种麦子的时候。
虽然上一季的稻米没人种,田地有些荒废,但底子还在,稍加打理打理就能耕种。
而且越嶲城旁边就是安宁河,东南边更是还有一处不小的胡泊。
大军自身携带的米粮加上从越嶲城里缴获的,紧吧点吃够吃到来年春收。
再算上鱼获,不说能敞开填饱肚子,但也算饿不着。
最主要的是,这样就能够对新兵进行一些强度不算大的操练。
可以不急不缓地从被围困的那些南诏守军身上见见血。
罗一也可以趁这个时候再仔细琢磨琢磨下一步的打算。
嶲州打得轻松,不意味着戎州与姚州也好打。
尤其是泸水之南的姚州,虽说冠了个大州之名,但除了州城外,所辖之地尽是西爨的羁縻州,与南诏同样都是烟瘴之地。
春收过后发兵过去,就算有大蒜素和黄花蒿傍身,也并不是这个好时候。
而选择打戎州,同样是件头疼的事。
从嶲州向东横穿过去,山路实在难走,而且一一拔城也相当耗费时间。
想走捷径,还是要以姚州城为支点,再与安南都护府联手。x33
一西一东齐头并进,重新拿回步头路的重要节点安宁城。
将姚州与安南彻底联通的同时,也将半个姚州以及整个戎州的南诏军彻底截断退路。
但是这个捷径实施起来难度也非常大。
安南离着安宁一千多里,想要推过来至少要耗费一年的时间,而且这还是没有南诏人袭扰的情况下。
如果在步头路上被南诏一南一北夹击,这个时间还要往后推迟,甚至是战败无力西进都有可能。
一旦造成这样的局面,反而比一一克城还要浪费时间。
可话说回来,要是这个捷径一旦成了,省去的麻烦可不是一点半点。
大军不但不用疲于奔命,还能剩下天文数字的粮草。
而且有了安南军的加持,一路炸到羊苴咩城更加轻松,甚至是有可能直接灭掉南诏。
这个诱惑对罗一实在太大,接连琢磨了两天,始终都没有放弃这个想法。
但想要实施这个想法,又怎么都绕不过姚州城。
可以说思虑了一圈,又回到了最初的问题结症上。
而解决这个结症的办法,又转回到了兵力与粮草上。
这让罗一郁闷的同时,也变得有些烦躁起来。
对于杨国忠与鲜于仲通更是恨得直咬牙。
这两货哪怕少莽上那么一次,剑南给多留些家底,也不至于这样让人为难。
而且看似只夺回来半个嶲州,但实际上与光复了整个嶲州相差不大。
嶲州与黎州一样,都是群山夹河谷的地势。
但从保塞城到越嶲城这二百里的河谷,比黎州的河谷要宽的多。
最窄处有十里,而最宽处达到了三十几里。
是过了成都后难得的一处河谷平原,同时也是整个嶲州最为精华的所在。
光是平地上,如果全都得到开发,就能够达到了惊人的百万亩耕田。
嶲州没有陷落的时候,这里聚集了整个嶲州三分之二的人口。
而过了越嶲城继续向南,河谷的宽度就变得狭窄,而且也不连贯。
几处相加起来,也只有十几万亩的耕田。x33
剑南边军手握越嶲城以北的大片耕田,粮食上可以做到自给自足。
南诏如果聚兵过多,那几处的粮食产出根本不够吃。
而且通过荒废的田地来看,南诏好似也没有,或者是没有能力彻底消化掉嶲州。
长期对线的话,没了越嶲城留下的粮食底子,只能从南诏本土运送粮食。
如果是这样,中间隔道泸水河不说,还有半个姚州横在中间。
南诏把爨氏的人口都给挪到了南边的永昌,再怎么消化,种田的人少也是白搭。
因此越嶲城以南的可泉、沙野、会川、和集这几城,以及羌浪驿、俄准驿、菁口驿、芘驿这些驿站,南诏人守不住,也没法守。
每一处的驻军又都不多,各驿站更是只留有十人,硬抗绝对会死的很惨。
而聚在一起守一处,米粮又不够吃,等着从本土运送过来,估计早就饿死了。
这些南诏驻军唯一的选择就是退回泸水以南。
所以说拿下越嶲城就是光复了整个嶲州,一点都没有夸大其词。
不过罗一并没有急着向南推进,只是顺势拿下离着越嶲城不远的沙野城,卡在了一个更好的防守位置,就停下了脚步。
而做出这个决定,罗一其实也很无奈。
南诏运粮困难,他也同样如此,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
越嶲城里确实还有些存粮,但不足以支撑继续南征。
除了原有的一万五千的大军,还有逃入山中的百姓。
短短的几天功夫,从北谷最初相遇的几百人,已经陆续增加到了二三千人,恐怕最终的人数五千都挡不住。
而且这些百姓是都要编入军中的,不但要管人家吃,还少不得要操练。
这样一来,粮食消耗的将会更多。
另外还有那八千羌人,越嶲城光复后,按照约定人家就得回去了。
罗总是一通神吹,外加炫耀虏获和画大饼,才把人给留下。
既然已经从雇佣的运输队,改变为一支相对独立的军伍。
如果不管饭,人家分分钟就会打包回家,总不能一边卖命一边饿死。
粗略算下来,相当于增加了接近一倍的兵力,多少一万多张嘴出来。
嶲州的百姓又被南诏给迁走,想要不饿肚子,就只能停下屯田。
而除了吃的问题,台登以北至大渡河这条线上,还有大小十几座城被南诏控制着。
虽说已经被包进了口袋,那些南诏驻军已经插翅难飞,但总不能就扔在那不管。
不将这些南诏守军一一拔出,最好走也是最稳妥的交通线就还是断的。
不然就算想指望着谭和甫想再次组织人手送粮过来,也会因道路不畅而作罢。
基于这两个原因,即便入秋之后是进入云南的最佳时机,罗一也不得不停下继续南行的脚步。
不过有一弊就有一利。
越嶲城这条二百里长的河谷,是个四季如春的地方。
一年能有两季产出,一季稻米一季麦子。
八月底九月初刚好就是种麦子的时候。
虽然上一季的稻米没人种,田地有些荒废,但底子还在,稍加打理打理就能耕种。
而且越嶲城旁边就是安宁河,东南边更是还有一处不小的胡泊。
大军自身携带的米粮加上从越嶲城里缴获的,紧吧点吃够吃到来年春收。
再算上鱼获,不说能敞开填饱肚子,但也算饿不着。
最主要的是,这样就能够对新兵进行一些强度不算大的操练。
可以不急不缓地从被围困的那些南诏守军身上见见血。
罗一也可以趁这个时候再仔细琢磨琢磨下一步的打算。
嶲州打得轻松,不意味着戎州与姚州也好打。
尤其是泸水之南的姚州,虽说冠了个大州之名,但除了州城外,所辖之地尽是西爨的羁縻州,与南诏同样都是烟瘴之地。
春收过后发兵过去,就算有大蒜素和黄花蒿傍身,也并不是这个好时候。
而选择打戎州,同样是件头疼的事。
从嶲州向东横穿过去,山路实在难走,而且一一拔城也相当耗费时间。
想走捷径,还是要以姚州城为支点,再与安南都护府联手。x33
一西一东齐头并进,重新拿回步头路的重要节点安宁城。
将姚州与安南彻底联通的同时,也将半个姚州以及整个戎州的南诏军彻底截断退路。
但是这个捷径实施起来难度也非常大。
安南离着安宁一千多里,想要推过来至少要耗费一年的时间,而且这还是没有南诏人袭扰的情况下。
如果在步头路上被南诏一南一北夹击,这个时间还要往后推迟,甚至是战败无力西进都有可能。
一旦造成这样的局面,反而比一一克城还要浪费时间。
可话说回来,要是这个捷径一旦成了,省去的麻烦可不是一点半点。
大军不但不用疲于奔命,还能剩下天文数字的粮草。
而且有了安南军的加持,一路炸到羊苴咩城更加轻松,甚至是有可能直接灭掉南诏。
这个诱惑对罗一实在太大,接连琢磨了两天,始终都没有放弃这个想法。
但想要实施这个想法,又怎么都绕不过姚州城。
可以说思虑了一圈,又回到了最初的问题结症上。
而解决这个结症的办法,又转回到了兵力与粮草上。
这让罗一郁闷的同时,也变得有些烦躁起来。
对于杨国忠与鲜于仲通更是恨得直咬牙。
这两货哪怕少莽上那么一次,剑南给多留些家底,也不至于这样让人为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