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大唐:这个安史不太乱 第500章 道不同不相为谋!

小说:穿越大唐:这个安史不太乱 作者:战五渣 更新时间:2023-07-16 10:21:13 源网站:乐文小说网
  罗一病了。

  在外人看来病的很急很重。

  因为罗一连东亭城都没回,一直待在南山那些霸道的从不让人靠近的那些老卒庄子里。

  而辽东如今逐渐有了小天府之国的美称。

  日子过得愈发红火的东亭城百姓,已经将罗一当做了神。

  受益于辽东对百姓极为有利的政策,辽东其他各城的百姓也将罗一当做了头顶的天。

  这样一个消息如同阴云一样笼罩在辽东这片大地上。

  百姓们为罗一祈福的同时,心中满是焦急与忐忑。

  如果罗一真的倒下,他们可以断定辽东的继任者绝对不会如罗一那样善待百姓。

  做出这种判断的原因很简单,因为罗一不需要搜刮民脂民膏来赚取财帛。

  基于这种朴素的想法,百姓们隐隐对辽东现在的执掌者李尚客颇为不满。

  甚至是对于李泌这个有名的文人,同样颇有微词。

  毕竟无风不起浪,传闻罗一是被这些人给气病倒的,未必就不是真的。

  而这些百姓中,还包含着保定军与靖东军的家眷。

  两军的军卒本就大多没见到罗一的面,再有家里人发牢骚,连带着这部分军中的军卒都受到了影响。

  对李尚客与王玄志虽然看着依旧敬重,但目光中却多了一些不明之意。

  这种变化李尚客与王玄志怎么能察觉不到。

  王玄志还好些,只是嘴上起了些大燎泡。

  李尚客则是在短短的十几天里瘦了整整一圈,整个人看上去憔悴不堪。

  被从南山赶出来,就一直未能再进去,对罗一如今病情如何根本就不知晓。ъitv

  此外,李尚客怎么想也想不明白事情怎么就到了这种地步。

  罗一又怎么会那样愤懑,从而一病不起。

  这让李尚客既焦急又万分不解。

  “长源,我们做的错了吗?思虑的又哪里有不对的吗?”盯着案几上略微摇晃的灯火,李尚客神情有些痛苦道:“这小子怎么说倒下就倒下了。”

  李泌这些日子也一直在思考罗一的反应为何这样大。

  但想来想去,他认为罗一都不该如此愤懑。

  罗一所做之事,都是在防备河北。

  如今有了火炮这样的利器,一旦真起了战事,足以镇压河北的乱军。

  此刻该做的就是积蓄力量,不应当如押宝一样,指着攻打倭国来解新罗之围。

  不管有再多的缘由,这样的选择都是上上之选。

  以罗一的谋略,不应该看不出这些。

  这使得李泌与李尚客同样疑惑万分。

  “这些日子从头到尾捋顺了不知几遍,可还是想不明白罗一为何如此。”

  给李尚客的茶碗添了些茶水,李泌叹了口气,继续道:“这些日子你又是调拨辎重,又是谋划出战之事,不要太过思虑了。

  罗一若是真有些差池,南山对你我再是不满,也不会不传个信过来。

  而且我也卜了一卦,从卦像看罗一应该无大碍,是在静养心神。”

  端起茶碗打算抿口茶水,李泌却又愁然的放下茶碗,再次重重叹息一声道:“从罗一离开营州城开始,始终就没好好歇息过。

  两年前在玄菟时其实就表露了出来疲惫之意,只不过我们都大意了。

  这次远走剑南恐怕又遭了不少大罪,远不是战报上那般轻描淡写。

  借着此事,这一次就让他彻底将养回来。

  洪秀与十九娘她们昨日又已经回来,让她们给传个话过去。”

  抬头看向李尚客,李泌苦笑道:“这边就都要靠你与王将军撑着。

  若是连你都倒下,东亭不但要乱起来,于新罗的战事也要受到影响。

  你与王将军不要再过多的思虑此事,将该做之事做好,就是对罗一最好的宽慰。”

  “不用如此费心的劝我。”

  李尚客明白李泌的用意,感激的应了一句,摇摇头脸上满是苦涩道:“我只是想知道到底是不是我们做得错了。

  那日老林有句话骂的并没有错,我们都是跟着罗一沾光而已。

  罗一的每一个谋划,每一个决策,都没有任何错处。

  他执着于谋划倭国,必然有其用意。

  只是见不到人,打问不到他到底是个意思。”

  说到这,李尚客眼圈有些发红,“我是真喜欢这孩子,也是眼见着他一步一步到了如今耀人眼目的光景。

  觉得我不该猜忌他,可以骂出来,只要他心里痛快就好。

  觉得我们想的错了,可以直言利弊,打倭国真比拿平壤,截靺鞨要好。

  全都听他的又有何妨?这样的事我们又没少做过。

  可这孩子气性怎么就突然间这么大。

  而且按你卜卦来看,并无大碍之下,却这么多天也不给个音讯。

  这是对我等何其不满。

  我实在是不明白,怎么莫名其妙的就成了这样?”ъitv

  李泌轻轻拍了拍李尚客的手腕,劝慰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罗一病倒并非出于对你我之怨。

  而是在长安种种,让其早已愤慨难当。

  我等又是他最为亲近之人,没顺着他的意,自然心里要不痛快。

  你不要太过着急,只是耍些小性子,过些日子将话说讲明就好了。

  罗一不是不明事理之人。”

  一直默不作声的王玄志,听了李泌的这番劝慰,再也忍不住心中的不满,开口道:“李先生所言我不敢苟同。

  错了就是错了,再继续错下去,事情只会更糟。

  罗一时个什么性子,你我都知晓,定下的事情就从未反悔过。

  虽然我等那日未明确说支持他攻打倭国,可在听了靺鞨人有内讧后,也没出言反对。

  以往很多事情都是如此,罗一自然当做是默认。

  结果看到火炮有如此之威,却都出尔反尔起来。

  哪怕是先应着,再慢慢劝都比这样要好。

  你方才有句话倒是说的没错,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罗一在长安做的那些事,看似无比风光,可背后那是背了天大的凶险。

  我们做长辈做兄长的,不说安慰也就罢了,怎么还做出如此小人行径。

  那日我是真后悔顾忌你们之感,而没有早些出言应下。”

  王玄志越说越气,起身扫了扫两人,再次摇头道:“其实还有一点你们忽略了。

  也可以说是以你们的出身,根本就从没在意过。”

  “若是如此能王将军心中少些焦虑,只管直言便是。”

  李泌没想到王玄志会突然这样说,不过说的也算有些道理。

  但也只是有些道理而已,于国事面前,再大的道理也要给其让路。

  不过李泌并没有气恼,他能理解王玄志,因为他也十分担忧罗一。

  王玄志听了怒极反笑,“能说出此言,你名不副实!

  罗一执意打倭国,达围魏救赵之用,再顺便以此震退靺鞨,借了十万边军。

  是他心中真有大爱与大良善之心!

  这样做的目的无一不是要做到不战而屈人之兵!

  一旦真与北地打起来,火炮再强再是厉害。

  死的也都是大唐之军,遭到涂炭的也尽是我大唐之百姓!

  而你们却将兄弟阋墙之战,真当做了行商一般来衡量。

  别说是罗一对你们失望,便是我都瞧不上你们!

  因为你们这些勋贵从未将百姓的命当命看待过!”

  将腰间的腰牌摘下用力拍在案几之上,王玄志冷冷一笑,“我王玄志就是微末之身搏到此位。ъitv

  我练武所需,乡里的百姓皆助过我,我不将百姓的命放在眼里,那就是在忘本!

  与二位道不同,实在难相为谋,这将军不做也罢!

  告辞!”

  王玄志的这番话,让李尚客与李泌都是错愕在了当场。

  每一个字都似重锤一样敲打在心口,连王玄志转身离开都不知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