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后,假千金她拒不复婚 第75章 醉酒的姜予安

小说:离婚后,假千金她拒不复婚 作者:鱼生 更新时间:2024-04-03 02:54:16 源网站:2k小说网
  ();

  内史腾朝着赢夏使了个眼色。

  他认为诸葛亮只是赢夏请来的一位能说会道的人物,但张良是儒家三雄之一,聪慧无比,在辩论上,又岂会输于诸葛亮?

  “好吧,既然你不会武功,那我们就辩论吧。”

  百家之中,名士们最善于用嘴皮子来凸显自己的才华,却并没有真正的才华。

  就算诸葛亮是名师的后人,张良此刻也没有了任何的心理负担。

  “那么,张良大家,请出题吧。”

  “题目由我出?”张良吃了一惊,诸葛亮这等于放弃了主动,变成了防御。

  “我不会武功,让张良大人与我切磋辩论,已经是我的优势了。所以,由张良大家出题,我来辩解。”

  张良有些惊讶地望着诸葛亮。

  无论他是谁,这份心胸着实令人钦佩,此人,将来必会有一番成就。

  “好吧,我出题。”

  张良也不矫情,赢夏身边的某些人看起来很厉害。如果他能击败诸葛亮,对小圣贤园的局面会有很大的帮助。

  “诸葛大家,你可听说过所谓的狗非犬?”

  张良想了想,决定用有名的“狗非犬”的说法,主动出击。

  张良说的狗非犬乃出自名家的名辩论命,赢夏在听到此命题后,不由微微一笑。

  诸子百家之中,多数都以辩才著称,他所说的“狗非犬”,极难反驳。

  所谓的“狗非犬”,其实就是一门非常高端的狡辩方法。

  主要是根据两个词的不同读音,和各自所代表的意义进行辩论。

  狗的发音跟犬,确实是不一样的。

  所以,狗并非百分之百的犬,犬也并非百分之百的狗!

  虽然,他们也有相似之处。

  “狗”这个字,相对来说说,没那么好听。

  “犬这个字,”相对来说,就稍微好听一些。

  比如说,犬牙,就比狗牙好听。

  犬吠,也比狗吠更有礼貌一些。

  犬子是儿子的意思,而狗子就有些侮辱人的意思了。

  若是死咬住这一点来辩驳,基本上没人能说出反驳的点。

  因为无论你怎么反驳,出题人都可以通过类似于“掩耳盗铃”的既定事实去争辩。

  张良认为诸葛亮是名家之后,所以,想用自己的长处去对付诸葛亮。

  但想赢诸葛亮,却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诸葛亮的伶牙俐齿,可以跟东吴的文人们斗智斗勇,把王朗给骂得狗血淋头。

  即便是青年时期的诸葛亮,论起口舌,论起心机来,也丝毫不比张良差。

  张良将“狗非犬”的辩题说出来后,小圣贤园中,伏念颜路两人脸上都露出惊讶之色。

  他们都知道,这是著名的狡辩题目,从来没有人能从逻辑上反驳过这个观点。

  张良是个聪明人,在辩论开始后,他就提出了“狗非犬”的说法,就是为了占据主动。

  诸葛亮很有可能是赢彻请来的有名人物,如此一来,张良便可以轻易地赢得诸葛亮的胜利。

  内史腾的眉毛一挑,他是知道狗非犬辩题的。

  从道理上来说,想要反驳狗非马,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张良大家要用狗非犬的命题,来让我反驳?”

  诸葛亮是知道狗非**诡辩逻辑的,并不是很担心。

  可是,他心底多少有些失落。

  是赢夏将他带到了新地方,认识了那么多优秀的人才,但是张良居然想用诡辩命题来和他斗智斗勇。如果可以,他更希望张良用儒门思想来出题。

  比如义理之争、性善之争……

  荀子曾与孟子就曾进行了一场关于孔子的争论。

  “是啊,我认为诸葛大家必然是名门之后,所以,便以狗非犬来作题了。”张良微微颔首,刚要向诸葛亮说明狗非犬的具体题目,诸葛亮就抢先说道。

  “狗非犬,这一辩题,我是知道的。所以,无需张良大家解释了。

  我记得很清楚,若名实不离,则狗名狗实,犬名犬形,谓狗非犬为合理,若狗犬为一物两名,则二名重同,彼谓狗,此谓犬,但谓彼此而彼且此者不可,故“狗非犬”。张良大人觉得呢?”

  诸葛亮信心十足,意气风发,望着人群,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

  每句话都说得头头是道,张良也挑不出什么毛病来。

  最重要的是,诸葛亮都认可了这个辩题,那他还需要辩解吗?

  张良微微一笑,说道:“诸葛大家,你这算主动认输吗?”

  “我只是觉得,这个问题毫无意义。我认可辩题,并不意味着我认为自己输了。

  张良大家肯定还没辩论过瘾,这样吧,我们就以伏念大家,荀子大家非人来做辩题,怎么样?”

  诸葛亮微微一笑。

  听到诸葛亮的话,张良脸色一僵,他觉得自己受到了羞辱。

  而且,诸葛亮还在辱骂他的师弟,辱没他的师父荀子。

  “大胆小儿,竟敢如此羞辱我师父”

  小圣贤园中,一些儒家弟子勃然大怒,纷纷拔刀,指着诸葛亮破口大骂。

  “你也配评论我们门主?”

  “都给我闭嘴。”

  小圣贤园中的几个年轻圣人还没来得及说话,伏念就破口大骂。

  他目光一凝,神色凝重,望向打断自己说话的儒家弟子。

  论道是诸子百家的传统,任何人都不能插手。

  如果争论失败,就会打破规则,那么这场争论还有什么意思?

  荀子与孟子在学宫中争论王霸、天人、善与恶的争论之时,如果也有这些人的干扰,其思想还能流传后世吗?

  面对伏念的亲自训话,所有的儒家弟子都闭上了嘴巴。

  诸葛亮并没有理会那些儒家门生的突然暴走,盯着张良道。

  “张良大家,你还准备继续方才那个狗非犬的命题吗?

  要是你还想继续,那咱们不如就先争论一下,伏念大家非人,与荀子大家非人的辩题。”

  “不用了,我投降了,诸葛大人,请问你有什么高见?”

  张良眼神一寒,主动请缨,这是在向诸葛亮请教。

  被人用找到论题的主要思想,可不是什么好事。

  不过,张良的心理承受力,还是挺强的。

  当然,前提是诸葛亮有本事,能在辩论中,说出让他信服的辩题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