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第一败家子 第五百八十七章 李淳风预警

小说:大唐第一败家子 作者:烟雨织轻愁 更新时间:2022-07-22 06:02:34 源网站:新笔趣阁
  听到李愔的问话,程咬金嘿嘿一笑,然后说道:“你小子还好意思问我们?这么长时间了,也不说去看看我们几个老家伙去?”</p>

  “得,既然你不去看我们这几个老家伙,干脆我们这几个老家伙过来看看你吧!”</p>

  自从去年大家一起并肩作战之后,他们的称呼都发生了改变。</p>

  以前的时候,李愔都称呼他们为某某公,但是现在,直接称呼他们为将军了。</p>

  不过,程咬金这老货,竟然厚颜无耻地说,他们几个来益州,是来看他的?</p>

  他以为本王会信吗?</p>

  李愔不由无奈地说道:“程老将军啊,你也是知道的,我没事呢,自然是不可能随便离开封地的。”</p>

  “所以,也就不可能经常跑到长安去看你们去了。不过没想到几位老将军居然大驾光临,真的让我感动不已啊!”</p>

  “这样,益州新城美食城里呢,又增添了几样美食,还都是海鲜!今天本王请客,咱们不醉不归,几位老将军,请吧?”</p>

  一听益州新城美食城那边,居然又有新上市的美食。</p>

  这几个老家伙眼睛不由的一亮。</p>

  这几个老家伙,可是个顶个的老饕。</p>

  听到美食,嘴角忍不住都快有垂涎流下来了。</p>

  不过,他们今天来这里,可是还有正事干的。</p>

  想到这里,程咬金不由说道:“等等,吃饭的事,晚点再说。俺们今天来呢,其实还有正事要干的,嘿,嘿嘿!”</p>

  听到程咬金的话,李愔不由满头黑线。</p>

  好好说话成不?嘿嘿个毛线啊,嘿嘿!</p>

  就知道你们来,肯定是有事儿。</p>

  李愔不由问道:“不知程老将军此来,所谓何事啊?”</p>

  程咬金不由说道:“喂,小子,你们店里卖的哪些破相机根本就不行啊!质量太次。”</p>

  “洗出照片来,一点都不清晰。赶紧的,给我们几个老家伙,每人整一个最好的相机。”</p>

  李愔不由无语地说道:“在我们店里卖的,已经是最好的相机了啊!你让我上哪给你们弄更好的相机去啊?”</p>

  程咬金鄙夷地说道:“切,少唬人!打头好几年里,你就有质量更好的相机了。”</p>

  “别的不说,你看看哪些门神像,那个拍的不比现在的照相机更清晰啊?”</p>

  “那时候我们还不知道,还以为是你画出来的呢!”</p>

  “现在看来,你画个屁啊,分明就是照相机拍出来的!亏当初还把我们给唬的一愣一愣的!”</p>

  而旁边,秦琼则是嘿嘿笑道:“不止是那时候啊,想当初,早在那年长孙皇后和杨妃过生日的那年。”</p>

  “记得当初魏王请人给长孙皇后画了一张画像,当时还踩呼了一下杨妃。”</p>

  “然后蜀王就当众打脸,当场给杨妃画了三张画像,那时候,这小子就是用照相机拍出来的吧?”</p>

  听到秦琼的话,程咬金等几个老货,也都是反应过来。</p>

  对啊,当时这小子给杨妃画了三张画像,可是把所有人给惊呆了啊。</p>

  因为画的实在太像了,像到根本就不像是画出来的,而是像是缩印下来的。</p>

  现在想想,他压根也不是画出来的啊。</p>

  肯定是用照相机拍摄下来的。</p>

  当初他们,也都被唬住了。</p>

  嚯,这小子打将近十年前,就有相机了啊。</p>

  居然一直瞒到现在。</p>

  并且,他现在在卖的哪些相机,论清晰度,可是远远都比不上他十年前所用的相机啊。</p>

  这小子实在是太能隐瞒了。</p>

  并且,现在他们几个老家伙都找上门来了,这小子居然还不承认!</p>

  嚯!</p>

  被他们这么一说,李愔脸上也有些挂不住了。</p>

  打人不打脸,骂人不揭短啊!</p>

  这都多少年的事儿了啊?</p>

  有你们这么死缠烂打,死揪不放的么?</p>

  就在李愔正想说话的时候,外面,上官婉儿这个小丫头,则是骑着豆豆,悠哉悠哉地走了进来。</p>

  甚至,人还没进门呢,就能听到她清脆甜濡的声音。</p>

  “豆豆,我们走!”</p>

  程咬金这几个老货,看到上官婉儿这个小丫头,当时就被萌住了。</p>

  这小丫头,实在是太可爱了。</p>

  甚至程咬金和尉迟恭,为了讨好这小丫头,还当众做鬼脸来讨好她。</p>

  逗的上官婉儿咯咯大笑不已。</p>

  然后,这一帮老货就看到,这小丫头手里,还拿着一个相机。</p>

  而这个相机,可比外面店里卖的相机要小巧和精致多了。</p>

  一眼就能看出来,这个相机在质量上,要比外面卖的哪些好上很多。</p>

  偏偏,这时候上官婉儿还咯咯笑道:“喂,你们别动啊,来,给你们拍张照片!”</p>

  程咬金、秦琼、尉迟恭还有李道宗等老货,凑到一起,摆出一个造型。</p>

  嘴里还喊着:“茄子!”</p>

  咔嚓!</p>

  照片拍完了!</p>

  这还不算完,拍完照片之后,小丫头还炫耀道:“你们等会儿,马上就能把照片洗出来了!”</p>

  嗯?</p>

  洗照片,不都是要好几天的吗?</p>

  怎么可能这么快就能把照片洗出来?</p>

  就在这几个老货大惑不解的时候,指尖哪可爱的小丫头,在相机上按了几个按钮。</p>

  然后,在相机的一侧,一张照片,缓缓的冒了出来。</p>

  上官婉儿取下照片,自己端详了一会儿,颇为满意的点了点头。</p>

  然后拍了拍座下的坐骑豆豆。</p>

  “豆豆,往前走!”</p>

  很快就来到程咬金等这几个老货身边,然后将照片递给他们,说道:“老爷爷,你看看这照片拍的好不好?”</p>

  “让我看看,让我看看!”</p>

  程咬金等几个老货,接过照片一瞅,眼睛都快被气绿了。</p>

  实在是这照片,拍的太清晰了,甚至就连他们脸上的汗毛,都清晰可见。</p>

  这个清晰度,比外面卖的哪些相机,不知高出了多少。</p>

  可恨蜀王刚才还信口开河,居然说他这里根本没有更好的相机。</p>

  你没有更好的相机,那么这个小姑娘手里的相机,是从哪里冒出来的?</p>

  程咬金不由向上官婉儿问道:“小丫头,你这照片,拍的实在是太好了!老爷爷非常喜欢!对了,你这相机,是从哪里来的?”</p>

  上官婉儿歪着脑袋,伸手指了指李愔说道:“当然是大哥哥给的咯!”</p>

  嚯!</p>

  居然还不是你卖的,是你直接送出去的啊?</p>

  你都能送给一个小姑娘,就不能给我们几个老东西,每人也送上一个吗?</p>

  程咬金鼻子都快被气歪了。</p>

  不由一撸袖子,露出一条普通人小腿粗细的,毛茸茸的胳膊,就向李愔走去。</p>

  李愔不由被吓了一条。</p>

  这老东西可不是个好东西啊,最喜欢装疯卖傻倚老卖老。</p>

  就算被他给揍一顿,那也是白挨。</p>

  想到这里,李愔不由赶紧说道:“几位老将军,我想起来了,我这里还有更好的相机。你们稍等啊,我这就去给你们拿!”</p>

  说完,李愔转身就走。</p>

  见蜀王如此上道,程咬金才气呼呼地放下袖子来。</p>

  不多时,李愔就哭着脸,取出至少十几部相机,分给这几个老家伙。</p>

  拿到相机之后,这几个老家伙,顿时爱不释手地拿起来,兴高采烈地玩上了。</p>

  这些新相机,比外面卖的哪些相机,不知道先进了多少。</p>

  不但更小巧,更精致。</p>

  并且拍摄画面特别的清晰。</p>

  更难的的是,好像根本不用胶卷,并且能够直接就把照片打印出来。</p>

  得到相机之后,这帮老货顿时心满意足。</p>

  当然了,让蜀王请客哪是必须的。</p>

  这帮老货,跑到益州新城的美食城,狠狠地大吃大喝了一顿。</p>

  ……</p>

  照相机的发明,一时之内,轰动了整个大唐。</p>

  让照相,成为大唐新的时尚。</p>

  尤其是那些富二代,还有哪些文人。</p>

  到名胜古迹游玩的时候,已经不再是要留下到此一游的墨宝。</p>

  而是拿出照相机来,咔嚓咔嚓一阵狂拍。</p>

  而现在,照相机也成为和自行车和电动车,还有四轮马车一样的奢侈品。</p>

  无论是在景区,还是在大街上。</p>

  只要能够随身掏出一部照相机来,马上就能吸引无数人的眼球。</p>

  这几乎成了哪些富二代的标配。</p>

  似乎出门不带一部相机,都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似的。</p>

  并且,这股风还有越演越烈的地步。</p>

  此时,李愔都非常烦恼。</p>

  照相机的古早问世,到底是不是好事儿?</p>

  你就比方说,以后李白问世,到庐山瀑布游玩的时候。</p>

  会不会拿出照相机一通狂拍,然后欣喜地观看拍摄效果?</p>

  他还能写出,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名句吗?</p>

  这股风,还不止在大唐,就连附近的一些国家,都受到蔓延和波及。</p>

  也正是通过这个契机,中华商行的生意网,直接开到国外去了。</p>

  照相馆的生意,其他人根本就没办法和他们竞争。</p>

  可以说,这是中华商行的垄断性行业了。</p>

  春天是美好的,而美好的时光,都是短暂的。</p>

  这不,不知不觉中,春天已经悄然过去,来到了炎热的夏天。</p>

  五月天,正是小麦收割的季节。</p>

  吐谷浑,薛延陀牧民安置村,哪些村民,正在忙着收割。</p>

  由于他们的麦田,都十分平整,可以进收割机进行收割。</p>

  如果换成是以前的时候,尽管使用收割机十分方便,但是他们也是万万不舍得使的。</p>

  对百姓来说,力气是最廉价的。</p>

  干活干累了,睡一觉,醒了就又有力气了。</p>

  他们才不会花钱享受呢!</p>

  但是现在呢?</p>

  他们自己收割,还需要好几天的时间。</p>

  而他们只需要两天的工钱,就可以付清使用收割机的钱了。</p>

  而打工,可比他们收麦子要轻快多了。</p>

  并且,他们还能赚到更多的钱。</p>

  这笔账,他们都是会算的。</p>

  因此,现在是家家户户都使用收割机。</p>

  原本需要好几天才能收割回家的麦子,并且收回来之后,还要石咕噜不断的碾压才能蜕壳。</p>

  但是现在呢?</p>

  只需要小半个时辰的时间,就能将麦子收回家去。</p>

  回家晒上,让老人和孩子在家里看着就可以了。</p>

  他们就可以继续去打工去。</p>

  这些地,十年不用交税。</p>

  收回来的这些粮食,简直就是白赚的啊。</p>

  这半年来,他们每月还完贷款之后,家里都有一笔剩余。</p>

  半年的时间,几乎家家,都能攒下一小笔钱。</p>

  而现在,收回粮食之后,光这些粮食,就足够他们一家人吃上两年的了。</p>

  这日子,真是越过越有盼头了啊!</p>

  ……</p>

  此时,节度使府内,李淳风登门求见。</p>

  嗯?</p>

  这家伙,可是好几年没登门了。</p>

  李淳风最近很忙。</p>

  他本来学习的是风水和玄学,但是在和科学碰撞之后。</p>

  李淳风吃惊的发现,其实风水和玄学,在科学上也有很多相通之处。</p>

  平时,他都是在潜心研究。</p>

  没什么事的话,是不会登门拜访的。</p>

  而他一来,一准没有好事儿。</p>

  还记得,上一次他来,是四五年前的事儿了吧?</p>

  上一次来,他说的好像是洛阳城要发水的事儿。</p>

  这一次来,恐怕也没什么好事儿吧?</p>

  不多时,李愔命人将李淳风请到书房之内。</p>

  “淳风啊,坐下说话,这一次来,不知道又要发生什么大事儿吗?”</p>

  听到李愔的话,李淳风无奈一笑。</p>

  “师傅,在你眼里,难道我只有发生大事,才到你这里来吗?难道没有什么大事,就不会来了吗?”</p>

  闻听此言,李愔不由松下一口气来,不由说道:“没有什么大事就好,哪就好。”</p>

  然后就听李淳风说道:“我这次来,还真的有一件大事儿!”</p>

  嚯!</p>

  本王就知道!本王就知道!</p>

  你这不还是没什么大事儿就不会前来的么?</p>

  李愔不由闻到:“说吧?到底又有什么大事儿要发生?”</p>

  李淳风不由说道:“师傅,是这样的,根据我推算,在接下来半月之内,山东可能会发生一场水灾,还希望师傅早做决断。”</p>

  听到李淳风的话,李愔马上不由认真起来。</p>

  上一次,李淳风推测洛阳将会发大水。</p>

  自己及时将消息通知给了父皇,然后父皇派魏王李泰前往洛阳。</p>

  但是很遗憾,李泰根本就没把自己的话当一回事儿,结果导致洛阳的百姓,死伤一千多人。</p>

  这一次,他一定不会让这种残局发生。</p>

  李愔不由向李淳风问道:“淳风啊,这一次,你觉得灾难比五年前洛阳大水是大还是小?”</p>

  听到师傅的问话,斟酌了一番之后,李淳风不由说道:“师傅,其实,这次的水灾,只是有可能发生,并不能确定一定发生。”</p>

  “甚至也未必就是水灾,也有可能是其他的灾难。但是总之,必然会有一场灾难就是了。至于会不会比洛阳水灾更大,哪就更不知道了。”</p>

  什么?</p>

  竟然连是不是水灾都不知道?</p>

  这可是李淳风的推断,最不确定的一次了。</p>

  当然了,其实李愔自己也清楚,推测,有时候不一定会那么准的。</p>

  如果李淳风敢肯定的话,几乎是必然会有的。</p>

  但是他不敢肯定,哪就真的很难说了。</p>

  既然如此的话,李愔倒是不敢将这个消息上报给皇上。</p>

  因为一旦没有水灾发生的话,哪可是欺君之罪。</p>

  头疼了一番,李愔不由对李淳风说道:“淳风啊,这件事情为师知道了,为师会处理好的,你先下去吧!”</p>

  李淳风点了点头,对李愔说道:“好,哪徒儿先行告退。”</p>

  等李淳风走后,李愔直接查了一下公元642年的历史事件。</p>

  然后发现有一个记载。</p>

  公元642年末,高丽王武被杀,然后有大臣请求去攻打高丽国。</p>

  这时候,太宗说了一句话,说山东凋敝,从而没有攻打高丽。</p>

  山东凋敝?</p>

  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凋敝?</p>

  李愔查了半晌,也没查出真正的原由。</p>

  也就是说,山东一定会出事,但是至于是什么事,还真的不好说。</p>

  有可能是水灾,也有可能是其他的灾难。</p>

  就连史书上都没有详细的记载。</p>

  不过,是水灾的可能性,会更大一些。</p>

  如果不能确定的话,哪就没办法直接上报给父皇了。</p>

  可是,山东的百姓应该怎么办呢?</p>

  忽然间,李愔想起了一件事情。</p>

  对了,自己的胞兄李恪,现在不就是齐王,他不就在山东吗?</p>

  对了,这件事情,还是赶紧交代自己的胞兄李恪,让他做好准备。</p>

  想到这里,李愔不敢怠慢,匆忙提笔写了一封书信。</p>

  然后直接找到大唐快递,加急寄送给齐王李恪。</p>

  现在大唐快递,已经推出了特快专递业务。</p>

  可以保证信件以最快的速度送达。</p>

  当然了,这一次,李愔开启了特殊通道。</p>

  这个速度,比普通的特快专递还要更快,并且还能够确保安全。</p>

  当然了,信件再快,现在也没有空运。</p>

  最快的速度,也只能依靠火车。</p>

  所以,信件是第二天才送出去的。</p>

  但是就在当天晚上,这封信就被送到了齐王李恪身边。</p>

  看到自己弟弟的来信,齐王李恪脸上,不由露出会心的微笑。</p>

  他们兄弟两人,一年也就难得的见上一次面。</p>

  每一次,都是说不几句话,就要分离。</p>

  对自己的这位弟弟,李恪还是非常感激的。</p>

  自己的这位弟弟,曾经对他说过一句话。</p>

  哪就是让他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就可以了。</p>

  在父皇还年富力强的时候,不要去争,不要去抢。</p>

  这个时候,争是不争,不争是争。</p>

  而这几年的时间,作为齐王,李恪对自己的封地,治理的非常好。</p>

  当然了,这里面,其实没少了自己弟弟李愔的帮助。</p>

  如果没有李愔的话,他不可能能够做到这一步。</p>

  对自己的这位弟弟,李恪是完全信任,并且是非常疼爱的。</p>

  因此,在接到弟弟的来信之后,李恪非常开心。</p>

  很快的,李恪就撕开信封,取出来信。</p>

  不过,在看过信件之后,李恪却是大吃一惊。</p>

  因为在信里,李愔说道,在未来的半月之内,山东有可能遭受水灾。</p>

  当然,这个水灾并不能确定,因此他并没有上报给父皇,希望兄长能够引起警惕。</p>

  这件事情,让李恪高度重视。</p>

  因为李恪记得很清楚,五年之前,李愔就做过一次预测。</p>

  当时预测的是洛阳会发生水灾。</p>

  然后洛阳就果然发生水灾了。</p>

  而那一次,父皇派魏王李泰前往,而李泰很显然的,并不没有把李愔的话当回事儿。</p>

  最终导致洛阳被淹,死伤一千多百姓。</p>

  这一件事情,也导致李泰不受父皇待见。</p>

  这一次,李愔又做出预测。</p>

  虽然并不是很确定,也没有上报给父皇,但是李恪可不敢儿戏。</p>

  万一要是真的呢?</p>

  李恪在乎的,可不仅仅是为了博取父皇的好感。</p>

  更重要的,是为了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啊!</p>

  想到这里,李恪不敢怠慢,也顾不得是大晚上,连忙将手下的幕僚统统召集起来。</p>

  然后和他们一起探讨如何防洪的事宜。</p>

  这时候,李恪的哪些幕僚,心里还非常疑惑。</p>

  齐王大晚上得,着急上火的把我们都叫来,还以为发生啥大事了呢!</p>

  合着就是这点小事啊?</p>

  现在可是好几天都没下雨了,看天气,最近也没有要下雨的意思。</p>

  齐王这未免太小题大做了吧?</p>

  不过,当齐王说出,这是蜀王的推测的时候,齐王的所有幕僚,都开始重视起来。</p>

  因为蜀王的推测,实在是太灵验了。</p>

  几乎每一次的推测,都是无比准确的。</p>

  上一次,魏王李泰,就是因为没有相信蜀王的推测,导致吃了一次大亏。</p>

  这一次,王爷可坚决不能犯下魏王犯的错误啊!</p>

  当下,这些幕僚,全部都无比重视起来。</p>

  他们首先将齐王的封地齐州地图,悬挂起来。</p>

  然后寻找出以往水灾的时候,最容易受灾的地区。</p>

  然后根据以往的经验,热烈地讨论了,要如何布置,如何防范,才能最好的防范水灾。</p>

  并且就连水灾过后,如何救援,如何善后的问题,都进行了最详尽的探讨。</p>

  探讨完毕之后,这些幕僚进行了分工。</p>

  把每个人需要负责哪些区域,需要他们做什么事情,都相信地安排下去。</p>

  这样一来,每个人,只负责他管理的区域就足够了。</p>

  这样,也方便事后进行追责。</p>

  而第二天一早,齐王的所有幕僚,就开始下去督促地方官员,展开防洪工作。</p>

  齐王全程监管,居中调理。</p>

  并且,齐王还给山东的其他地方官员,写信沟通,希望他们能够做好防洪工作。</p>

  (月初,依然是双倍月票鸭,有保底月票的亲亲,就投了吧!一票顶两票噢!)</p>sxbiquge/read/39/3927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