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李光进兄弟的注视下,李楷洛缓缓的给出了答案:“那就是向李瑛投降,遵他为正统!”
李光颜颔首:“似乎只剩下这一个办法了。”
李光进担忧的道:“可是我与兄长在太平关击溃了一万灵州军,还俘虏了李白,李瑛他能接受我们的投降?或者以后会不会报复?”
“不就斩杀了四千人么?
李楷洛并不当做一回事,“两军交战,各为其主,再说李白不是还好好的活着嘛!只要咱们将功折罪,我想李瑛一定求之不得。”
父子三人经过一番密谋,决定由李光颜去一趟灵州军大营向李瑛投降,尊他为大唐正统皇帝。
只要李瑛能够接纳,李楷洛愿意率领麾下的一万左骁卫献上原州城,并让李光弼切断李钦的退路,配合杜希望全歼李钦率领的三万人马。
拿定主意,李楷洛命亲兵打开原州城西门,李光颜借着月色绕过苏庆节大营,直奔灵州军而去。
不过小半个时辰的功夫,李光颜就撞上了灵州军的巡逻队伍,当即自报身份,求见大唐皇帝。
巡逻队伍不敢怠慢,先去禀报自己的校尉,再由校尉禀报南霁云,最后再请示李瑛。
李瑛此刻正在帅帐内与李泌、颜杲卿谋划如何攻城,听闻有个人自称是李楷洛的儿子,正在营外求见,顿时大笑起来。
“哈哈……两位爱卿,咱们种下的种子,经过两个月的萌芽,现在终于要开花了!”
李泌陪着微笑:“看来我们散布的谣言在长安、洛阳发酵了,使得武氏母子猜疑李光弼。这才逼的李楷洛前来投降,恭喜圣人喜获一员大将。”
“快把人带进来!”
李瑛在帅案后面正襟端坐,吩咐南霁云亲自出门把李楷洛的儿子带来见自己。
片刻之后,李光颜跟随南霁云来到帅帐,看到身穿龙袍的皇帝居中端坐,急忙纳头便拜。
“罪臣李光颜拜见圣人,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呵呵……李将军快快请起!”
李瑛开口便是一串和蔼的笑声,亲自起身把李光颜搀扶起来,问道“你是李楷洛之子?”
看到李瑛待人谦逊,李光弼心中顿生好感,当下说道:“臣乃李楷洛三子,名唤李光颜,今年二十三岁,目前在左骁卫中担任校尉。”
李瑛明知故昧的问道:“你们父子既然尊李琦为正统,决意与朕为敌,又是所为何来?”
“事实并非如此,陛下请听罪臣解释。”
在离开原州之前,李光颜父子三人已经商量好了措辞。
自然不会傻到说因为遭到朝廷猜忌,被逼无奈才来投降,而是说这段时间通过走访其他大臣,李楷洛认识到李琦母子乃是谋逆篡位,因此才弃暗投明,尊陛下为大唐正统皇帝。
“家父愚昧无知,被妖后母子欺骗,心中万分惭愧。若蒙陛下宽恕,愿率左骁卫反正,献上原州城,并充当前锋直取长安。”
李光颜再次跪在地上,诚惶诚恐的告罪。
“武灵筠母子的诏书确实是太上皇手书,所以很多大臣都被欺骗,这事说起来也不怪令父。
“若你们父子真能幡然醒悟,朕会依旧让李将军统率左骁卫,并加封正三品的怀化大将军,领兵部侍郎头衔。”
李瑛再次弯腰把李光颜扶起,并开出优厚的条件。
“你兄长李光弼也是个人才,他如果能跟着你们父亲一起弃暗投明,朕也会予以重用,并册封他为归德将军。”
李光颜喜出望外,连声谢恩:“承蒙陛下器重,罪臣马上回去向家父禀报。”
“南将军,代朕送李将军出营。”
李瑛命南霁云代表自己送客,竭尽所能的让李楷洛父子看到自己对他们的尊重。
半个时辰之后,李光颜悄悄返回原州城,把李瑛的谦逊与承诺原原本本的说了一遍。
李楷洛听完后喜出望外,当即命两个儿子去军营把手下的十几个心腹别将、校尉召集过来,宣布自己准备弃暗投明,尊李瑛为大唐皇帝。
李楷洛在左骁卫任职四年,这些个别将、校尉基本上都是他一手提拔的,使得他在军中有着无上的权威。
“诸位兄弟,我今夜把你们召集来非为别事,乃是我接到太上皇亲笔手书,方知李琦登基的诏书乃是矫诏。”
李楷洛双手叉腰,大声训话:“是李琦母子勾结苏庆节,将太上皇囚禁于华清宫,用武力逼迫他所书。
太上皇已经禅位于原先的唐王,现在的陛下,他才是我们大唐的正统皇帝,李琦乃是僭越篡位的逆贼!
本将已经决定献城投降,追随陛下讨伐逆贼李琦,你们可愿意追随本将将功赎罪?”
京城的将领本来就很崇拜李瑛,只是被朝廷蒙蔽在鼓里,才认为李瑛是僭越的逆贼,现在听了李楷洛的解释,纷纷攘臂高呼。
“吾等唯大将军之命是从,愿追随将军弃暗投明,铲除逆贼李琦!”
“那好,你们各自回营,召集手下的队正、火长,告诉他们哪个才是大唐的正统皇帝,哪个才是僭越的逆贼!”
在场将校纷纷抱拳领命,各自返回自己的队伍,向他们宣布弃暗投明,尊灵州的皇帝为正统。
随后,李楷洛又在营房中设下埋伏,派李光颜把原州刺史韩琼请来议事。
这韩琼是李林甫小妾的兄长,属于洛阳朝廷的铁杆,所以李楷洛决定杀了他,以绝后患。
韩琼不知有诈,见李楷洛的儿子亲自登门邀请,便欣然跟随前来:“不知大将军深夜召下官有何吩咐?”
“借你脑袋一用!”
李楷洛掷杯为号,李光进率领数十名刀斧手从四周涌了出来,乱刀将韩刺史砍的血肉模糊。
随后,李光颜又引兵攻占了刺史衙门,将刺史府里的差役、下人悉数擒获。接着又冲进驿馆,把从洛阳来传旨的宦官们全部抓了起来。
“关紧四门,不许放苏庆节、张盖世一兵一卒进城!”
随后,李楷洛亲自登城,下令紧闭四门,任何人不准出入。
李光颜颔首:“似乎只剩下这一个办法了。”
李光进担忧的道:“可是我与兄长在太平关击溃了一万灵州军,还俘虏了李白,李瑛他能接受我们的投降?或者以后会不会报复?”
“不就斩杀了四千人么?
李楷洛并不当做一回事,“两军交战,各为其主,再说李白不是还好好的活着嘛!只要咱们将功折罪,我想李瑛一定求之不得。”
父子三人经过一番密谋,决定由李光颜去一趟灵州军大营向李瑛投降,尊他为大唐正统皇帝。
只要李瑛能够接纳,李楷洛愿意率领麾下的一万左骁卫献上原州城,并让李光弼切断李钦的退路,配合杜希望全歼李钦率领的三万人马。
拿定主意,李楷洛命亲兵打开原州城西门,李光颜借着月色绕过苏庆节大营,直奔灵州军而去。
不过小半个时辰的功夫,李光颜就撞上了灵州军的巡逻队伍,当即自报身份,求见大唐皇帝。
巡逻队伍不敢怠慢,先去禀报自己的校尉,再由校尉禀报南霁云,最后再请示李瑛。
李瑛此刻正在帅帐内与李泌、颜杲卿谋划如何攻城,听闻有个人自称是李楷洛的儿子,正在营外求见,顿时大笑起来。
“哈哈……两位爱卿,咱们种下的种子,经过两个月的萌芽,现在终于要开花了!”
李泌陪着微笑:“看来我们散布的谣言在长安、洛阳发酵了,使得武氏母子猜疑李光弼。这才逼的李楷洛前来投降,恭喜圣人喜获一员大将。”
“快把人带进来!”
李瑛在帅案后面正襟端坐,吩咐南霁云亲自出门把李楷洛的儿子带来见自己。
片刻之后,李光颜跟随南霁云来到帅帐,看到身穿龙袍的皇帝居中端坐,急忙纳头便拜。
“罪臣李光颜拜见圣人,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呵呵……李将军快快请起!”
李瑛开口便是一串和蔼的笑声,亲自起身把李光颜搀扶起来,问道“你是李楷洛之子?”
看到李瑛待人谦逊,李光弼心中顿生好感,当下说道:“臣乃李楷洛三子,名唤李光颜,今年二十三岁,目前在左骁卫中担任校尉。”
李瑛明知故昧的问道:“你们父子既然尊李琦为正统,决意与朕为敌,又是所为何来?”
“事实并非如此,陛下请听罪臣解释。”
在离开原州之前,李光颜父子三人已经商量好了措辞。
自然不会傻到说因为遭到朝廷猜忌,被逼无奈才来投降,而是说这段时间通过走访其他大臣,李楷洛认识到李琦母子乃是谋逆篡位,因此才弃暗投明,尊陛下为大唐正统皇帝。
“家父愚昧无知,被妖后母子欺骗,心中万分惭愧。若蒙陛下宽恕,愿率左骁卫反正,献上原州城,并充当前锋直取长安。”
李光颜再次跪在地上,诚惶诚恐的告罪。
“武灵筠母子的诏书确实是太上皇手书,所以很多大臣都被欺骗,这事说起来也不怪令父。
“若你们父子真能幡然醒悟,朕会依旧让李将军统率左骁卫,并加封正三品的怀化大将军,领兵部侍郎头衔。”
李瑛再次弯腰把李光颜扶起,并开出优厚的条件。
“你兄长李光弼也是个人才,他如果能跟着你们父亲一起弃暗投明,朕也会予以重用,并册封他为归德将军。”
李光颜喜出望外,连声谢恩:“承蒙陛下器重,罪臣马上回去向家父禀报。”
“南将军,代朕送李将军出营。”
李瑛命南霁云代表自己送客,竭尽所能的让李楷洛父子看到自己对他们的尊重。
半个时辰之后,李光颜悄悄返回原州城,把李瑛的谦逊与承诺原原本本的说了一遍。
李楷洛听完后喜出望外,当即命两个儿子去军营把手下的十几个心腹别将、校尉召集过来,宣布自己准备弃暗投明,尊李瑛为大唐皇帝。
李楷洛在左骁卫任职四年,这些个别将、校尉基本上都是他一手提拔的,使得他在军中有着无上的权威。
“诸位兄弟,我今夜把你们召集来非为别事,乃是我接到太上皇亲笔手书,方知李琦登基的诏书乃是矫诏。”
李楷洛双手叉腰,大声训话:“是李琦母子勾结苏庆节,将太上皇囚禁于华清宫,用武力逼迫他所书。
太上皇已经禅位于原先的唐王,现在的陛下,他才是我们大唐的正统皇帝,李琦乃是僭越篡位的逆贼!
本将已经决定献城投降,追随陛下讨伐逆贼李琦,你们可愿意追随本将将功赎罪?”
京城的将领本来就很崇拜李瑛,只是被朝廷蒙蔽在鼓里,才认为李瑛是僭越的逆贼,现在听了李楷洛的解释,纷纷攘臂高呼。
“吾等唯大将军之命是从,愿追随将军弃暗投明,铲除逆贼李琦!”
“那好,你们各自回营,召集手下的队正、火长,告诉他们哪个才是大唐的正统皇帝,哪个才是僭越的逆贼!”
在场将校纷纷抱拳领命,各自返回自己的队伍,向他们宣布弃暗投明,尊灵州的皇帝为正统。
随后,李楷洛又在营房中设下埋伏,派李光颜把原州刺史韩琼请来议事。
这韩琼是李林甫小妾的兄长,属于洛阳朝廷的铁杆,所以李楷洛决定杀了他,以绝后患。
韩琼不知有诈,见李楷洛的儿子亲自登门邀请,便欣然跟随前来:“不知大将军深夜召下官有何吩咐?”
“借你脑袋一用!”
李楷洛掷杯为号,李光进率领数十名刀斧手从四周涌了出来,乱刀将韩刺史砍的血肉模糊。
随后,李光颜又引兵攻占了刺史衙门,将刺史府里的差役、下人悉数擒获。接着又冲进驿馆,把从洛阳来传旨的宦官们全部抓了起来。
“关紧四门,不许放苏庆节、张盖世一兵一卒进城!”
随后,李楷洛亲自登城,下令紧闭四门,任何人不准出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