倭寇没剿掉,还白白伤了十几名明军。
这无异于奇耻大辱!
朱雄英深吸口气他能看出来,老爷子身上在冒火。
那眼神,甚至都恨不得吃了汤和。
“你儿子……该死!”
“一个千户所,连倭寇都没摸到……呵呵!”朱元璋冷笑。
“等回去,回朝廷,别在这丢人现眼了!”
汤和哭丧着脸,默默看了朱雄英一眼。
朱元璋怒道:“你当真以为咱会看在咱大孙的面,饶了你汤家?”
“小小弹丸之国,一群倭寇蛮夷,一个千户所,还被被伤了人,哈哈,咱要你们有啥用?你汤家在东南海防了十年,这点小事都办不好,好,好的很!”
“怕不是有人心思都不放在训练海军上,都想着怎么在混水摸鱼了吧?”
汤和被吓的一眼不敢发。
他和朱元璋关系是很好,但他也知道老爷子残暴的本性。
发生这种事,无疑是在扇大国君主的脸,朱元璋如何能忍?
“他,他不敢!咱汤家世代忠良,怎可能干出这种事。”
朱元璋冷笑:“那你告诉咱,为何东南吃了败仗?啊?”
汤和默默垂下头。
他解释不了玩。
朱雄英在一旁沉默了许久,脑海也在分析这件事,很久后才对朱元璋道:“爷爷阿,这事,怕不简单。”
“啥不简单的,不要替他狡辩!”
朱元璋怒气未消。
朱雄英道:“没有替老国公狡辩,这事儿恐怕真有些严重。”
朱元璋抬头,看着一脸凝重的朱怀,狐疑道:“啥意思?”.
……
小院,清风,家畜,黄狗。
微风,绿叶,晨曦,三人。
朱元璋脸色愠怒不休,汤和战战兢兢一言不敢发。
朱雄英面色凝重,心里在打突。
“爷爷,这事儿恐怕真有些严重。”
朱元璋听了朱雄英的话,先将怒气压住,狐疑道:“什么意思?”
汤和微微抬头看了一眼朱雄英,依旧战战兢兢的站在旁边。
朱雄英搀着汤和道:“老国公,您先坐下,一把年纪了,别弯腰站着了,先听我说完。”
汤和哪儿敢。
皇爷在怒头上,真要是冲动了,君令一出,那就覆水难收了!
能劝得动朱元璋的没几个,只有朱标,现在的朱雄英。
汤和很庆幸皇孙还活着,也庆幸自己能和朱雄英有这么一段香火情。
要是不然,他长子东南备倭总指挥汤晟可能现在已经锒铛入狱,甚至更严重的,可能已经被朱元璋扒了皮!
朱元璋是个暴虐嗜杀的帝王,也只有在朱雄英面前,才会有软弱的一面。
在外面,他永远都是那个铁血的朱元璋!
前段时间老爷子染了疟疾,在皇宫,那群太医便是去给老爷子诊断,都能吓的瑟瑟发抖。
何也?
太医看着是个威风的职业,其实稍有不慎就要掉脑袋。
洪武皇帝是个极爱迁怒于人的君主,当年太医院许多御医因为没治好他的外甥李文忠,都被砍了脑袋。
这就是朱元璋!一个嗜杀暴虐的大明帝王!
朱元璋冷眼看着汤和,哼道:“让你坐就先坐,项上人头先搁着吧!”
汤和忙道:“好……好。”
老国公现在将所有希望都放在朱雄英身上,默不作声的坐在朱元璋身旁,再也没有往日的从容淡定,一颗苍老的心忍不住颤抖。
一把年纪了,还要为后生着想……
朱雄英白了朱元璋,没好气的道:“您老爷子能否不要动不动就吓人啊!合着您还真能一句话就要了人的人头啊?人老国公好歹是你的老伙伴,再说了,也不是老国公犯错,他为子孙着想,这份情不是和您一样么?”
朱元璋咂摸咂摸嘴巴,还是哼道:“你少为他说话,说事儿。”
朱雄英点头:“好!”
他环顾着朱元璋和汤和,忽然问道:“咱大明东南海军如何?”
朱元璋很有发言权,喝道:“吊抽倭夷根本不在话下!”
“况且咱国朝的大船已经造出几个,就算硬撞,也能将倭夷的船给撞翻咯!”
说这话的时候,朱元璋刚毅的脸上带着浓烈的不屑。
他根本就没将东南海岛上的弹丸之国放在眼里,至始至终都没正眼瞧过倭夷。
这也是为什么老爷子听说东南吃了败仗,才会如此动怒!
大明打过不少仗,有旗鼓相当的,有倍之于敌的,有半数于敌的。
可哪一次大明不是大胜?
北方塞外的虎狼,大明虎贲都能轻而易举的拿下,在东南却摔了跟头,这能忍?
朱雄英点头,对这份大国自豪感,家国强盛的自豪感很是动容。
他道:“既然如此,东南还是吃了败仗,这不是很滑稽?”
朱元璋哼道:“那是他汤家后人无能!”
朱雄英摇头:“恐怕不是,汤家人在东南海防了十几年,一场仗不可能战败到这种程度。”
朱元璋急道:“那究竟咋了么!”
朱雄英道:“爷爷阿,我做个假设。”
“假设东南有那么一群百姓,在给倭寇引路,给倭寇藏匿,给倭寇透露咱大明海军的动向……”
“如此一来,咱还能打胜仗?”
朱雄英说完,弯腰给老爷子和汤和泡了两壶浓茶。
两个老人愣在原地,一言不发,脸色惊疑不定,默默的看着朱雄英。
现场有些沉默。
老爷子的脸,比刚才还要铁青。
“扯啥呢!”
朱元璋不高兴的道:“咱大明百姓,怎会做了奸细?扯淡!”
老爷子将一颗赤忱之心,全部放在治理百姓身上。
他自信自己对百姓足够的好,他自己一贯省吃俭用,可他从来没亏待过任何百姓。
大明十五个布政司的百姓,朱元璋都一视同仁,从没有亏待哪一个布政司。
一心向明月,明月为何会照沟渠?
朱元璋想不通,也不敢苟同。
朱雄英微微笑了笑,道:“爷爷,我知道您对百姓抱有很大的期望,咱大明百姓也没辜负过老爷子,没辜负过咱皇帝,更没辜负过大明朝廷。”
“可是这事儿除了这种解释,还有什么可能?”
朱元璋没好气的道:“讲不通!东南沿海百姓为啥要这么做?”
朱雄英道:“恐怕不止是百姓,更多的应该是东南商人。”
“至于为什么这么做?禁海啊!他们需要在东南,让大明吃一场败仗。”
“如此一来,朝廷的文官们才会知道海防的重要。”
朱元璋眯着眼:“为什么?”
朱雄英慢条斯理的解释,一字一顿的道:“因为这样,才能……走私!”
“我们大明内陆的丝绸,在国内卖,上品的丝绸一段一两纹银,可要是出海,在海外能卖到九两!”
“如此大的利益驱使之下,东南的商人集团,一定是不愿意让国朝将国门打开!”
“国门不打开,他们走私的利益才能最大化!如果国门打开了,如果每一个人都能去海外做生意,他们如何敛财?”
当财富累积到一定地步,商人必定会要话语权。
有了话语权之后,他们还会要更多的权力。
这是社会发展的规律,其实也不见得都是坏事。
但坏就坏在,他们会用手中的钱换权,用这种权再去换取更多的钱。
当手里有了权力,有了财富,他们要的就是凌驾于律法之上。
从古至今,这种社会发展的规律都没有变过,从开始的学而优则仕,到后来逐渐成为商而优则仕。
朱雄英沉默了一下,他发现老爷子脸色更加不好看,就连汤和也没有了方才惶恐之色,取而代之的是满脸愤恨!
朱雄英看着朱元璋,道:“大明海军不会无缘无故吃了败仗,十余儿郎受的伤,总该有人血债血偿。”
“爷爷,你若是动怒,若是罢了汤晟,亦您杀了汤晟,或许才真的中了背后一些人物的奸计。”
“他们既然敢冒这么大风险,对汤指挥使下手,对明军下手,那就说明,烫指挥使已经危害到他们的利益了!”
“此事……要慎重!”
朱元璋听完,脸色渐渐平静下来,目光有些深沉,沉默的久久不语。
汤和在一旁听着朱雄英慢条斯理的分析,看着朱雄英从容自信的脸庞,心里有些感激,又有些唏嘘。
自家的子孙,哪有一个能达到他的这番成就?
别人都说出生决定命运。
实际这个社会就是如此。
可汤和此时却有不同想法。
即便将朱雄英的这层尊贵的身份给抛开,这样的人,在未来成就也会无限之大!
才这岁数,还没有及冠礼,还没真正意义上的成年。
如此年轻,分析问题偏僻入里,应对事情沉着冷静。
汤和眸中带着欣喜,带着激动。
大明后继有人了!
抛开这些,汤和自然对朱雄英深深的感激。
老爷子容易冲动,如果不是今天朱雄英这一番话,他甚至都无法预料到朱元璋会怎么处置自家儿子。
朱元璋舔了舔皲裂的嘴唇,笑的有些扭曲,“呵呵,咱打了个盹,他们就以为咱鞭长莫及。”
“东南这些跳梁小丑,要不收拾收拾,还不上天咯!”
朱元璋目光如炬的盯着朱雄英:“大孙,你说的对,劝的好!咱刚才差点中了他们的奸计!”
“呵呵,把咱都算计进来的,有劲!”
老爷子对自家人,对自己皇室成员,底线很低,所以尽管朱允炆和吕氏在他病危的时候,即便他们忤逆自己,老爷子最终也舍不得下任何毒手,只是封赏了朱允熥,让吕氏母子自己反省。
但对外人,老爷子的底线很高,尊严丝毫不容践踏!
如今东南有人挑衅他的权威,挑衅朝廷的脸面,那此事就不会轻易罢手!
朱元璋看着汤和:“你儿子的命先留着。”
汤和常常舒口气:“多谢老爷子宽宏大量。”
朱元璋哼了哼,一指朱雄英,道:“谢咱干啥?谢他。”
汤和赶紧对朱怀道谢。
朱雄英连连侧身:“哎哟,老国公你可莫折煞我了!”
他不满的白着朱元璋,“爷爷阿,您你也是的,您又能决定什么,整的汤家后人的生死您真能掌控一样。”
“这事最终的决定权,我认为还是得百官商量一下。”
朱元璋瞪大眼睛,喝道:“反正咱就能决定!”
“为什么?您的一言堂?”朱雄英问道。
汤和看了一眼朱元璋,赶忙对朱雄英道:“你爷爷本事大,能改变很多的想法,反正他说的对就是了,不然咱也求不到这来。”
朱雄英哦了一声,有些古怪的看了一眼汤和和朱元璋。
搞什么鬼。
……
一轮红日,从紫禁城东方升起。
将整个皇城照耀的美轮美奂。
各衙门已经有序推开办公大门。
各部堂早早到衙门,底层小吏已经给衙门值庐内的诸官吏泡好茶。
工部主事练子宁也早早来当值。
屋内有小吏在擦拭座椅和拖着地板。
“练大人,早啊。”
练子宁嗯了一声,走到太师椅上坐定。
朱漆桌案上堆着一堆文书,皇陵的重修,需要耗费大量的心神,户部拨给工部的预算,能申请到皇陵项目上的少之又少。
最令他疲惫的是,他手下的人手工匠又一步步被工部郎中杨明笙借调。
下面的小吏纷纷上奏文书,请求练-子宁加派人手。
他不知搪塞了多少次,可皇陵是有工期时限的,完成不了考核政绩就会被打劣等,以后升迁又会要多熬几年。
大明的官难做,上面一句话,作为基层官吏要跑断腿愁白了发。
“练大人,早啊。”
少顷,工部右主事也穿着官袍走了进来,坐在练子宁对面的办公桌后,端着茶盏开始喝茶。
“你说你啊,非要和杨郎中较劲个啥。”
右主事韩齐吹了吹黄汤的热气,语重心长的对练子宁道:“咱就混一混不好么?你看本官,虽然已经五十余了,但做官的精髓本官是摸透了,不得罪人,不办事,不管事,凡事模棱两可,能让下面的人担着责任就让他们担着。”
“修皇陵这事儿,你就让主簿去管着就是,何必亲力亲为呢?”
练子宁揶揄道:“如果人人都向韩大人这样,大明完了。”
韩齐不以为意,他对自己的定位很精准,混!(本章完)
这无异于奇耻大辱!
朱雄英深吸口气他能看出来,老爷子身上在冒火。
那眼神,甚至都恨不得吃了汤和。
“你儿子……该死!”
“一个千户所,连倭寇都没摸到……呵呵!”朱元璋冷笑。
“等回去,回朝廷,别在这丢人现眼了!”
汤和哭丧着脸,默默看了朱雄英一眼。
朱元璋怒道:“你当真以为咱会看在咱大孙的面,饶了你汤家?”
“小小弹丸之国,一群倭寇蛮夷,一个千户所,还被被伤了人,哈哈,咱要你们有啥用?你汤家在东南海防了十年,这点小事都办不好,好,好的很!”
“怕不是有人心思都不放在训练海军上,都想着怎么在混水摸鱼了吧?”
汤和被吓的一眼不敢发。
他和朱元璋关系是很好,但他也知道老爷子残暴的本性。
发生这种事,无疑是在扇大国君主的脸,朱元璋如何能忍?
“他,他不敢!咱汤家世代忠良,怎可能干出这种事。”
朱元璋冷笑:“那你告诉咱,为何东南吃了败仗?啊?”
汤和默默垂下头。
他解释不了玩。
朱雄英在一旁沉默了许久,脑海也在分析这件事,很久后才对朱元璋道:“爷爷阿,这事,怕不简单。”
“啥不简单的,不要替他狡辩!”
朱元璋怒气未消。
朱雄英道:“没有替老国公狡辩,这事儿恐怕真有些严重。”
朱元璋抬头,看着一脸凝重的朱怀,狐疑道:“啥意思?”.
……
小院,清风,家畜,黄狗。
微风,绿叶,晨曦,三人。
朱元璋脸色愠怒不休,汤和战战兢兢一言不敢发。
朱雄英面色凝重,心里在打突。
“爷爷,这事儿恐怕真有些严重。”
朱元璋听了朱雄英的话,先将怒气压住,狐疑道:“什么意思?”
汤和微微抬头看了一眼朱雄英,依旧战战兢兢的站在旁边。
朱雄英搀着汤和道:“老国公,您先坐下,一把年纪了,别弯腰站着了,先听我说完。”
汤和哪儿敢。
皇爷在怒头上,真要是冲动了,君令一出,那就覆水难收了!
能劝得动朱元璋的没几个,只有朱标,现在的朱雄英。
汤和很庆幸皇孙还活着,也庆幸自己能和朱雄英有这么一段香火情。
要是不然,他长子东南备倭总指挥汤晟可能现在已经锒铛入狱,甚至更严重的,可能已经被朱元璋扒了皮!
朱元璋是个暴虐嗜杀的帝王,也只有在朱雄英面前,才会有软弱的一面。
在外面,他永远都是那个铁血的朱元璋!
前段时间老爷子染了疟疾,在皇宫,那群太医便是去给老爷子诊断,都能吓的瑟瑟发抖。
何也?
太医看着是个威风的职业,其实稍有不慎就要掉脑袋。
洪武皇帝是个极爱迁怒于人的君主,当年太医院许多御医因为没治好他的外甥李文忠,都被砍了脑袋。
这就是朱元璋!一个嗜杀暴虐的大明帝王!
朱元璋冷眼看着汤和,哼道:“让你坐就先坐,项上人头先搁着吧!”
汤和忙道:“好……好。”
老国公现在将所有希望都放在朱雄英身上,默不作声的坐在朱元璋身旁,再也没有往日的从容淡定,一颗苍老的心忍不住颤抖。
一把年纪了,还要为后生着想……
朱雄英白了朱元璋,没好气的道:“您老爷子能否不要动不动就吓人啊!合着您还真能一句话就要了人的人头啊?人老国公好歹是你的老伙伴,再说了,也不是老国公犯错,他为子孙着想,这份情不是和您一样么?”
朱元璋咂摸咂摸嘴巴,还是哼道:“你少为他说话,说事儿。”
朱雄英点头:“好!”
他环顾着朱元璋和汤和,忽然问道:“咱大明东南海军如何?”
朱元璋很有发言权,喝道:“吊抽倭夷根本不在话下!”
“况且咱国朝的大船已经造出几个,就算硬撞,也能将倭夷的船给撞翻咯!”
说这话的时候,朱元璋刚毅的脸上带着浓烈的不屑。
他根本就没将东南海岛上的弹丸之国放在眼里,至始至终都没正眼瞧过倭夷。
这也是为什么老爷子听说东南吃了败仗,才会如此动怒!
大明打过不少仗,有旗鼓相当的,有倍之于敌的,有半数于敌的。
可哪一次大明不是大胜?
北方塞外的虎狼,大明虎贲都能轻而易举的拿下,在东南却摔了跟头,这能忍?
朱雄英点头,对这份大国自豪感,家国强盛的自豪感很是动容。
他道:“既然如此,东南还是吃了败仗,这不是很滑稽?”
朱元璋哼道:“那是他汤家后人无能!”
朱雄英摇头:“恐怕不是,汤家人在东南海防了十几年,一场仗不可能战败到这种程度。”
朱元璋急道:“那究竟咋了么!”
朱雄英道:“爷爷阿,我做个假设。”
“假设东南有那么一群百姓,在给倭寇引路,给倭寇藏匿,给倭寇透露咱大明海军的动向……”
“如此一来,咱还能打胜仗?”
朱雄英说完,弯腰给老爷子和汤和泡了两壶浓茶。
两个老人愣在原地,一言不发,脸色惊疑不定,默默的看着朱雄英。
现场有些沉默。
老爷子的脸,比刚才还要铁青。
“扯啥呢!”
朱元璋不高兴的道:“咱大明百姓,怎会做了奸细?扯淡!”
老爷子将一颗赤忱之心,全部放在治理百姓身上。
他自信自己对百姓足够的好,他自己一贯省吃俭用,可他从来没亏待过任何百姓。
大明十五个布政司的百姓,朱元璋都一视同仁,从没有亏待哪一个布政司。
一心向明月,明月为何会照沟渠?
朱元璋想不通,也不敢苟同。
朱雄英微微笑了笑,道:“爷爷,我知道您对百姓抱有很大的期望,咱大明百姓也没辜负过老爷子,没辜负过咱皇帝,更没辜负过大明朝廷。”
“可是这事儿除了这种解释,还有什么可能?”
朱元璋没好气的道:“讲不通!东南沿海百姓为啥要这么做?”
朱雄英道:“恐怕不止是百姓,更多的应该是东南商人。”
“至于为什么这么做?禁海啊!他们需要在东南,让大明吃一场败仗。”
“如此一来,朝廷的文官们才会知道海防的重要。”
朱元璋眯着眼:“为什么?”
朱雄英慢条斯理的解释,一字一顿的道:“因为这样,才能……走私!”
“我们大明内陆的丝绸,在国内卖,上品的丝绸一段一两纹银,可要是出海,在海外能卖到九两!”
“如此大的利益驱使之下,东南的商人集团,一定是不愿意让国朝将国门打开!”
“国门不打开,他们走私的利益才能最大化!如果国门打开了,如果每一个人都能去海外做生意,他们如何敛财?”
当财富累积到一定地步,商人必定会要话语权。
有了话语权之后,他们还会要更多的权力。
这是社会发展的规律,其实也不见得都是坏事。
但坏就坏在,他们会用手中的钱换权,用这种权再去换取更多的钱。
当手里有了权力,有了财富,他们要的就是凌驾于律法之上。
从古至今,这种社会发展的规律都没有变过,从开始的学而优则仕,到后来逐渐成为商而优则仕。
朱雄英沉默了一下,他发现老爷子脸色更加不好看,就连汤和也没有了方才惶恐之色,取而代之的是满脸愤恨!
朱雄英看着朱元璋,道:“大明海军不会无缘无故吃了败仗,十余儿郎受的伤,总该有人血债血偿。”
“爷爷,你若是动怒,若是罢了汤晟,亦您杀了汤晟,或许才真的中了背后一些人物的奸计。”
“他们既然敢冒这么大风险,对汤指挥使下手,对明军下手,那就说明,烫指挥使已经危害到他们的利益了!”
“此事……要慎重!”
朱元璋听完,脸色渐渐平静下来,目光有些深沉,沉默的久久不语。
汤和在一旁听着朱雄英慢条斯理的分析,看着朱雄英从容自信的脸庞,心里有些感激,又有些唏嘘。
自家的子孙,哪有一个能达到他的这番成就?
别人都说出生决定命运。
实际这个社会就是如此。
可汤和此时却有不同想法。
即便将朱雄英的这层尊贵的身份给抛开,这样的人,在未来成就也会无限之大!
才这岁数,还没有及冠礼,还没真正意义上的成年。
如此年轻,分析问题偏僻入里,应对事情沉着冷静。
汤和眸中带着欣喜,带着激动。
大明后继有人了!
抛开这些,汤和自然对朱雄英深深的感激。
老爷子容易冲动,如果不是今天朱雄英这一番话,他甚至都无法预料到朱元璋会怎么处置自家儿子。
朱元璋舔了舔皲裂的嘴唇,笑的有些扭曲,“呵呵,咱打了个盹,他们就以为咱鞭长莫及。”
“东南这些跳梁小丑,要不收拾收拾,还不上天咯!”
朱元璋目光如炬的盯着朱雄英:“大孙,你说的对,劝的好!咱刚才差点中了他们的奸计!”
“呵呵,把咱都算计进来的,有劲!”
老爷子对自家人,对自己皇室成员,底线很低,所以尽管朱允炆和吕氏在他病危的时候,即便他们忤逆自己,老爷子最终也舍不得下任何毒手,只是封赏了朱允熥,让吕氏母子自己反省。
但对外人,老爷子的底线很高,尊严丝毫不容践踏!
如今东南有人挑衅他的权威,挑衅朝廷的脸面,那此事就不会轻易罢手!
朱元璋看着汤和:“你儿子的命先留着。”
汤和常常舒口气:“多谢老爷子宽宏大量。”
朱元璋哼了哼,一指朱雄英,道:“谢咱干啥?谢他。”
汤和赶紧对朱怀道谢。
朱雄英连连侧身:“哎哟,老国公你可莫折煞我了!”
他不满的白着朱元璋,“爷爷阿,您你也是的,您又能决定什么,整的汤家后人的生死您真能掌控一样。”
“这事最终的决定权,我认为还是得百官商量一下。”
朱元璋瞪大眼睛,喝道:“反正咱就能决定!”
“为什么?您的一言堂?”朱雄英问道。
汤和看了一眼朱元璋,赶忙对朱雄英道:“你爷爷本事大,能改变很多的想法,反正他说的对就是了,不然咱也求不到这来。”
朱雄英哦了一声,有些古怪的看了一眼汤和和朱元璋。
搞什么鬼。
……
一轮红日,从紫禁城东方升起。
将整个皇城照耀的美轮美奂。
各衙门已经有序推开办公大门。
各部堂早早到衙门,底层小吏已经给衙门值庐内的诸官吏泡好茶。
工部主事练子宁也早早来当值。
屋内有小吏在擦拭座椅和拖着地板。
“练大人,早啊。”
练子宁嗯了一声,走到太师椅上坐定。
朱漆桌案上堆着一堆文书,皇陵的重修,需要耗费大量的心神,户部拨给工部的预算,能申请到皇陵项目上的少之又少。
最令他疲惫的是,他手下的人手工匠又一步步被工部郎中杨明笙借调。
下面的小吏纷纷上奏文书,请求练-子宁加派人手。
他不知搪塞了多少次,可皇陵是有工期时限的,完成不了考核政绩就会被打劣等,以后升迁又会要多熬几年。
大明的官难做,上面一句话,作为基层官吏要跑断腿愁白了发。
“练大人,早啊。”
少顷,工部右主事也穿着官袍走了进来,坐在练子宁对面的办公桌后,端着茶盏开始喝茶。
“你说你啊,非要和杨郎中较劲个啥。”
右主事韩齐吹了吹黄汤的热气,语重心长的对练子宁道:“咱就混一混不好么?你看本官,虽然已经五十余了,但做官的精髓本官是摸透了,不得罪人,不办事,不管事,凡事模棱两可,能让下面的人担着责任就让他们担着。”
“修皇陵这事儿,你就让主簿去管着就是,何必亲力亲为呢?”
练子宁揶揄道:“如果人人都向韩大人这样,大明完了。”
韩齐不以为意,他对自己的定位很精准,混!(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