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笑着道:“不一样,咱说的**,是会来事的**,咱捏着他们的把柄,很多咱们不愿意做的事,可以让这些人来做。”

  “为上者,你要思考的是如何制衡,这个朝廷,并不是水至清无鱼才是好的,水浑一点,你才能制衡到那些清官干吏,若是不然,一加独大,皇权还有何威信可言呢?”

  朱雄英恍然大悟:“倒是这个理。”

  朱元璋有些深邃的道:“大明的官,很珍贵,不要乱设,你得要让那些读书人们,知道为官是多么不容易,咱国朝严控科举,能考中进士的平均年龄都在三十岁以上,为何?”

  “不经困难,不过世事,他们如何知道百姓之难?如何知道大明的官不易?只有这样,他们才肯珍惜!”

  “官,是权贵,是高高在上的,是百姓可望不可即的,是一跃龙门的,是争相追逐的,不能随便给。”

  “让他们当官,最终目的是啥?”

  朱雄英顿时道:“让皇权,更加至高无上!”

  朱元璋哈哈大笑:“可不是么,就是为了让他们对皇权敬畏,对官权都如此敬畏,那么皇权这个高不可攀的东西,百姓怎么看?一定是敬畏到骨子里!”

  这就是封建制度!

  在老爷子的三言两语中,已经将天下阶级分析的淋漓尽致!

  “好。”朱元璋言语一变,开口道:“咱再说正事。”

  “你说在地方上设置廉政他们,他们该听谁的?”

  “自然当地布政司。”朱雄英脱口而出。

  朱元璋眨眨眼:“这不是自己骗自己吗?”

  朱怀愣了愣,瞬间想明白了,对啊,要是听当地布政司的,那这部门和摆设有啥区别?

  可要是听皇帝的,那不就是另一个锦衣卫部门吗?

  “好吧。”朱雄英叹口气,他知道自己刚才的想法又是拍脑门想出来的。

  朱元璋笑了笑,嚼了口红薯,说道:“不过,你说的那句,用制度用国法约束,咱很是赞同。”

  他有些感怀的道:“你说的不错,靠杀是不行的,你爷爷杀了这么多人,也有一些是错杀的!”

  朱元璋眼眸中带着几分唏嘘,可也只是片刻,随后那双眸子便再次无比坚定的矍铄起来。

  朱雄英似有所思:“既如此,何不设考成制度?”

  “嗯?”朱元璋不解:“什么叫考成制度?”

  朱雄英想了想,开口道:“闲聊时听师尊提起过,譬如一年一京察,两年一外察,每一次负责考成的团队,都从朝廷中抽取,具体是谁,谁也无从得知。”

  “以此来监督和考察流内京外官,流外吏目杂役,考成及格者,继续为官,若政绩昭然者,可升迁,若不及格者降级问罪。”

  朱元璋双眸倏地一亮,缓缓地垂下头,沉默片刻,便抬头道:“这個法子,到是大有可为!如此一来,朝廷所负担的成本也不高,还能起到威慑的作用。”

  “好!这事咱记在心里,赶明回去讨论一下。”

  对老爹的建议,朱元璋每一个都在认真聆听,好的采纳,不好的也会给带来老爹建议的朱雄英,去说说究竟哪里不好,为什么不好。

  他并不是一味的否决和同意。

  朱元璋没对任何人这么细心过,这是真在将自己一身本领毫无保留的教给朱雄英!

  家国大事,没有一个是简单的,稍有不慎,万劫不复,朱元璋不得不谨慎。

  朱雄英也能感受到老爷子的善意和宠佞,心里像吃了蜜一样,尤其被老爷子夸耀赞叹,更是有种莫名的成就感。

  朱元璋笑着道:“臭小子,不要得意,继续批奏疏,还有这么多。”

  朱雄英点头。

  案牍上确实还有许多奏疏,他便继续批下去。

  有些微不足道的小事,就直接批红过了,有些大事,则需要斟酌之后才能决定。

  最难的一种,便是需要朱雄英去做决策的政事。

  这是目前最困扰朱雄英的一种奏疏,也无比复杂。

  譬如有辽东指挥使,请求朱元璋在辽东开设茶马贸易,以大明茶叶、丝绸等物购置后金女真人马匹。

  在这个冷兵器时代,马匹的多少就是国家强盛的标志。

  朱元璋有些不解的看着朱雄英:“此策,有什么需要思考的?茶马贸易换取异族健硕马匹,辽东指挥使这条陈很有建设性。”

  朱雄英摇摇头道:“爷爷,此茶马互市看起来我大明是能得到无数战马,但此举无外乎也给女真人打开了对广袤财富土地的贪婪大门束。”

  “恐日久之后,会生出异心,若是他们作乱造反.…”

  朱雄英想起之前师尊说过的一个故事,大云朝会亡,那大云朝便是明朝,明朝会亡!

  这些天来,时有时无朱雄英就探师尊朱长夜的话,而师尊看起来是看透他了,但也没说透,并且还说了为何大云朝会亡。

  到所谓的大云朝后期,就是这群女真人,控制了整个北方,然后开始入侵中原。

  归根结底,就是茶马互市引起来的灾祸,大明眼看女真越来越强,于是关闭了和建奴的茶马贸易,这导致女真人开始主动攻击大明边塞。

  最终导致大明亡国,野猪皮统治汉人的局面。

  这段事情,朱长夜讲的风轻云淡。

  但朱雄英听着却触目惊心,并且还给牢牢记住,他也不敢忘记这事。

  话音落下。

  朱元璋反倒是不以为意,开口道:“无礼而侮大邻,贪愎而拙交者,可亡也。”

  “此部落虽小,若敢无礼,必亡之,何须担忧?”

  “此条陈留中,待朝会商议罢。”

  朱雄英叹了口气,看来爷爷并没有听进去,也罢,来日方长,反正还有时间呢,再说了女真人问题是大明朝后期。

  以后再劝爷爷好了,爷爷不听,那么等以后他登基了,他来搞这些!

  朱雄英点点头:“成吧。”

  这就是朱雄英和老爷子执政理念的冲突,不过朱雄英现在也没能力去改变什么,只能点头附和。

  朱雄英没有在这封奏疏上,去多过争辩。

  老爷子站在当下政体去看茶马贸易,但朱雄英通过师尊,并且相信师尊,比任何人都要相信师尊,自然知道茶马贸易最后给大明带来的惨剧。

  要是师尊不说这段事情,朱雄英又怎可能会想到,那看起来毫不起眼的女真部落,最后会掀翻大明呢?

  朱雄英呷口茶,继续开始朝下批奏疏。

  这是兵部给事中左望上陈的一封:兹有大将傅友德,虏获北元孽贼三万余兵,每日供养粮食何其多也,臣祈求归放俘虏,以显怀柔之天德。

  朱元璋在一旁看着,冷哼道:“这个给事中,此为书生之见!”

  朱雄英深以为然的点头:“放虎归山,后患无穷,可是他说的也是有道理,三万余俘虏,每天吃喝都不甚其多,一直这么关着也不是个事儿。”

  朱雄英抬头问朱元璋,说道:“爷爷,以往朝廷捕获了战犯,都怎么处理的?”

  朱元璋想了想,回道:“大部分都规划在边塞,重新安置户籍黄册,边塞各地都会分配一部分人口过去,让其开荒土地,使人教化德行。最后归化成大明子民。”

  朱雄英嘴角抽了抽:“这么仁慈?”

  朱元璋无奈的道:“这一批人口,诚如你说的,定是不能放回去,回去之后无异于放虎归山,但也不能杀之,如此一来就显我大明之残暴。”

  “古往今来者,暴以德谴,必引邻怒,则国不安矣。”

  顿了顿,朱元璋继续道:“所以朝廷便将此战犯逐渐汉化,在边塞参与房屋修建,让其开荒种地,成家立业。”

  朱雄英微微叹口气:“如此….当真是便宜了他们!”

  朱元璋道:“是不是觉得咱朝廷这么做,太过仁慈?咱大明是大国,要有包容天下之心,今天归化一部分人口,明天在归化一部分人口….随着国土越来越大,总该需要人口来开荒建设,养着他们的作用就在这里。”

  朱雄英道:“确实,这也不失为一种办法。”

  朱元璋愣了愣,询问道:“咋?伱还有更好的办法安置这些人口?”

  朱雄英点头道:“有,但咱们朝廷未必会同意。”

  “你说说看。”朱元璋漫不经心的道。

  朱雄英想了想,道:“可从北平城到固原、大同、甘肃等地段,修建一道牢固的长城防线,抵御北疆外敌入侵。”

  “这些战犯,完全可以抽调出一部分,让其劳力放在修建城池上。”

  明朝的长城,还是以应天府南京城长城为主。

  现在大明的北疆,一直都会是明廷主要的防御对手。

  虽说现在洪武朝廷不富裕,但朱雄英认为发展北疆的防御线建设,还是很有必要的。

  老爷子怕徭役劳苦百姓,那么这些被捕获的战犯,不就是最好的资源么?

  趁着现在,还能榨取他们的剩余价值,若真的被朝廷安置之后,再想征调,就会困难重重!

  朱元璋眯着眼,沉思了一下,手里拿着奏疏有一搭没一搭的掂量着。

  片刻之后,他目露精光道:“北疆防线修建长城,这是个很好的提议,山石树木泥沙,也可就地取材。”

  “让这群战犯参与到修建长城工事中,到也不失是对其惩罚的一种。”

  朱元璋自言自语的喃喃,良久后眸中泛着光泽:“有道理!这建议不错!”

  “这些人口,与其让他们开荒田地,倒不如让他们建设国防,嗯,说的在理!”

  朱元璋笑容更甚,看着朱雄英道:“你小子,又是听你师尊建议的?”

  朱雄英笑着挠挠头:“没,这是我的主意。”

  这下朱元璋惊讶了,上下好好打量起来朱雄英:“可以啊臭小子,当真让老头子眼前一亮豁然开朗,不错,此建议咱记住了。”

  朱雄英狐疑的看着老爷子,道:“爷爷,您老不怕读书人,说这是虐待战俘?”

  朱元璋愣了愣,眼中带着几分狠厉,冷声道:“好战者,必食其果也!读书人不敢反对!因为曾经,北疆有万万同袍惨死在这群人的铁骑之下,若谁说三道四,定是会触犯众怒,大明的百官,是非大义还是能分清楚的!”

  朱元璋将此事记在心里,至于需要耗费多少钱财,还是需要户部给予预算,若是耗费太多,就算朱元璋也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没有钱,谈建设,就是扯淡!

  朱雄英似看出了老爷子的忧心,道:“担心钱财?您老不是说驿站才收八十万两白银么?”

  朱元璋苦笑:“不提这个还好,这么一说,咱倒是又想起来了。”

  “虽然驿站的收入高到惊人,但随之而来的问题也都一一暴漏起来。”

  “因为朝廷多点多地建设驿站,导致人手短缺,武昌、湖广等地作为中转站,每日堆积货物太多,乃至于驿卒、帮工等各种人手短缺,管理上也开始杂乱无章,若不及时遏制,恐怕用不了多久就会大乱。”

  朱雄英无语道:“爷爷,之前不是就考虑好如何后续管理?”

  朱元璋白了他一眼,没好气的道:“你也没和咱说,这玩意会这么厉害啊,各地百姓每天像疯了一般邮寄货物,这是谁也始料未及的。”

  朱雄英道:“可是师尊提醒过我,我爷和您老提过。”

  “咱不是没想那么多么?”朱元璋也有些无奈。

  当初朱雄英听到朱长夜说此事,会很需要人手,记在心上。

  便和朱元璋他们预警过,说此策一出,恐怕会瞬间带动商业繁荣,需要朝廷多增派人手,越多越好。

  那时候朱元璋觉得浪费钱,便小家子气不舍得雇佣太多的驿卒帮工。

  “这是咱的疏忽,小瞧了你。”

  朱元璋叹了口气。

  朱雄英板着脸上,反倒是有些嚣张起来了,开口道:“爷爷,不错不错,知道错就好,下次要听我的,不然吃亏的不还是您老自己么?”

  “反正师尊说的,肯定都不会是错的,您也应该坚定不移信他老人家。”

  随着和朱长夜相处久了,朱雄英现在就是朱长夜投稿小迷弟,朱元璋这个朱长夜儿子都比不过!

  朱元璋一巴掌,拍到朱雄英脑子上:“臭小子,小小年纪,装深沉编排老头子,该打!”

  “啊!疼!”朱雄英捂着头。

  朱元璋霎时心疼坏了,急忙道:“咋了咋了,咱没用力,让咱看看,你这小子知道咱手劲大,怎么不知道躲?”

  朱雄英浅笑:“没有,没想到吧,逗您老玩儿的。”

  “**的,小兔崽子不得了了!敢骗老家伙了!”朱元璋扬起拳头做威胁状。

  朱雄英缩了缩脖颈,讪讪笑笑,这才正色道:“其实帮工驿卒这些,应当都耗费不了多少钱。”

  “大头应该….还在修建道路上,对吧?”

  这些邮寄的货物信件,不可能全走运河漕运,很大一部分还是要走陆地走。

  现在大明的官道多是土路,长期以往,路面一定会变的坑坑洼洼,若是不施修,道路会越来越难走,运输的效率也会越来越慢!

  所有的国策,都不是单独存在的,它一定会牵动其他问题出现,譬如驿站的改革,一定会牵动到道路的重修。

  这些事,无一不是相辅相成,然后促进国家生产力发展旺盛!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