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三路高丽士兵的直接带队之人都是周晓身边的亲兵。
赶了一夜的路到了蔚山城后,周晓看着蔚山那不高的土城,城门开着,城墙之上也没有什么倭寇的影子,想来他们根本就不愿意守城,更不愿意和他麾下的主力进行决战。
周晓并没有多做犹豫,直接让自己手下的亲兵,带领着五千士兵一马当先进入蔚山。
整个蔚山城中死尸遍地,一个百姓都看不到,更别说倭寇了,而后海边处突然泛起浓烟,吸引了周晓的注意力,他带着亲兵赶到海边的时候,便看到海面上那密密麻麻的倭寇小船。
那些本来属于蔚山百姓的渔船,则都被付之一炬。
周晓虽然夺回了蔚山,可却是一个已经被毁掉的蔚山,他留下数千的士兵为防备倭寇的卷土重来,而后直接率领大军去了巨清镇。
这里有一大批从独岛上逃跑回来的高丽百姓,根据他们带来的消息,倭寇登上了独岛,并且开始建城。
周晓当下就开始在沿海周围调集船只,用了一个月的时间,总共搜罗到了一百艘的小船,而后他便亲自带着一千的士兵趁着夜色,乘坐三十余艘小船,想要先登上独岛,看看情况。
实际上在出发的时候,周晓心里面都有些不安定,他这辈子都没有打过海战,不知道万一在大海上遇到倭寇,应该怎么处理才是对的。
他心中的不安,也代表着这次试探的结果。
倭寇明显打算长期盘踞独岛,因此一直很注意周边海域得巡逻,周晓带领着士兵,还没到海岸就被他们发现了,等他们踏上海岸,便听到铺天盖地的倭寇喊杀声,数千的倭寇居高临下,对他们发起了冲击。
周晓拔刀让高丽士兵迎战,可前锋部队刚一接触,就被倭寇洞穿消灭,而岛上倭寇的援军还在源源不绝的向这边冲锋。
周晓只能下令撤退。
周晓遭受了第一次与倭寇对战的失败,阵亡了三百余人,还有一名亲兵为了替周晓抵挡箭矢,受了重伤,最后流血身亡。
这也是周晓从大宋带来的亲兵,第一次出现死亡。
撤回到高丽本土之后的周晓,并没有气馁。
第一次接触,周晓就知道那些倭寇根本算不上军士,不过是一群是亡命之徒罢了,他虽然不会打海战,但也清楚,不管是陆地上的战斗,还是在海滩作战,在没有火枪和火炮的情况下,需要的就是敢于拼杀的勇气,显然,在这方面,高丽军是完全不如倭寇的。
他也不可能从罗彪那里要来火枪和火炮武装这些高丽人。
为了让这些高丽人敢于拼杀,周晓直接在军中发布通告,身上有一颗倭寇的头颅便赏赐五两纹银,有三颗脑袋,则可升为百夫长,五十个倭寇,可为千夫长。
另一方面,周晓也将自己这里的情况,写成奏章,送往了东京,他本来只是想着,能从大宋那里获得几千人马的支援就行,可没想到,仅仅一个月,一支庞大的舰队便出现在他的视野里,郝云杰带着上万名水师军士来到了蔚山。
郝云杰早就从铁喜那里领了旨意,数十艘战船将独岛围的水泄不通,至于他本人则到了蔚山与周晓见面,商议接下来的行动。
两个人都是行动派,一顿饭的功夫,便将后面的行动计划好了。
首先调集十艘战船在独岛的南面做佯攻之态势,吸引岛上大部分的倭寇防守,而后剩下的舰队则将所有的高丽军带到独岛的西面,而后在乘坐小船,悄悄登上岛屿。
最后,高丽士兵在岛上清理倭寇,大宋的水师士兵则负责港口位置,摧毁倭寇的船只。
大宋的战船出现在独岛周边,确实让这些倭寇惊呆了,他们虽然跟周晓在南部纠缠了两个多月的时间,但从来没有想过自己会面对大宋。
看到这些巨大可怕的战船,他们知道,事情闹大了。
不过这些倭寇全是亡命之徒,在他们看来,不管是高丽还是大宋,都是一样的,只要将他们拦在浅谈处,他们就没有半分登上独岛的可能。
巧合的是,开京攻防战开打的当天,独岛这里的战斗也正式爆发了。
与计划的一样,独岛南边海岸,十艘大型战船靠近了浅海区,到了火炮的攻击范围之内后,便开始朝着独岛上,发出了轰鸣。
震耳欲聋的炮声,响彻了整座独岛,而岛上倭寇也害怕他们在南边海岸发起主攻,便调集了大部分人到了南面海岸处防守,只等大宋人攻上来的时候,他们再突然杀出,打对方一个措手不及。
不过倭寇虽然将主要力量都布置在了南面海岸,可西面的防守还是有的,穿着甲胄的周晓乘坐着小船登上了海滩之后,还是听到了倭寇的新号声,不过这次倭寇声势显然没有上一次的大,只能隐隐绰绰看到几十个人影,而且一直不敢靠前,显然是因为主力都去了南面。
趁此机会,周晓命令所有人加速往海滩登陆,不到两个时辰后,一万名高丽士兵,一千名宋军士兵都踏在了独岛的土地上。
放下这些人之后,舰船开始掉头返回蔚山,继续运送高丽士兵,这次周晓一次性将他手中的主力全部调到了独岛之上,一战定胜负。
南边海岸火炮的轰鸣声还在持续的时候,喊杀声就响彻了整个独岛上。
倭寇这次倒是没有逃,不是他们不想跑,而是大宋的水师根本不给他们离开的机会。
天亮之后,高丽得数万名援军又登上了独岛,而宋军士兵,也将岛上所有港口处得小船全部付之一炬,彻底绝了岛上倭寇的后路。
独岛成了一个斗兽场。
不是你死,就是我亡,高丽士兵得凶性也被激发了出来,当然他们也知道,要是不赢,那些大宋的大船也不会将他们送出独岛,而同样那些倭寇也不会放过他们,所以这些高丽士兵是没有选择的余地。
更为重要的是,身为主将的周晓身先士卒,将军在前,士兵又怎能后退。
鲜血染红了独岛,火烧的硝烟弥漫在岛屿的上空。
战争持续了一整夜加一个白天,周晓胳膊上中了一箭,亲兵死亡五十二人,高丽士兵死亡则阵亡了接近一万人,斩杀倭寇七千人,活捉上百人。
局势彻底稳定后,郝云杰才登岛,让人将所有倭寇的头颅砍掉,用袋子装起来,而后由宋军的战船,直接送到了倭寇本岛的地界上,这是大宋对他们的警告。
姜泰宇得到罗彪先入开京者为王的许诺后,便将自己的士兵全部调集过来,而后又用自己的威望联系了南部各州府的将领和官员,用了半个月的时间,他麾下的部队已经到了七万人之多,单说人数,已经超越了开京内的大兴府军,再算上宋军,更是已经超过十万。
城中的韩星文对这个局面并没有惊慌。
他看来,现在的这个局势,宋军更不可能直接插手了,宋人的将军都无比狡猾,必然不会让自己的力量浪费在攻城上,更不会动用火炮了。
宋人们的吝啬,会让他们认为火药比高丽人的命更值钱。
姜泰宇所带领的士兵战斗力,韩星文心中清清楚楚,和农夫没有任何区别,靠着一帮乌合之众,人数再多也不会对开京造成什么威胁。
可惜,韩星文却错了。
姜泰宇有了罗彪的许诺后,一身的精气神早就和之前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第一日的攻城,宋军确实没有插手,可姜泰宇骑着骏马站在攻城的第一线,目送数万士兵扛着云梯朝着开京发起了第一次的进攻。
随后姜泰宇在罗彪的指点下,将他麾下所有的骑兵全部布置在后方压阵,号角响起,谁都不能再往后退上一步。
没有退路的高丽士兵刚一接触就给了守军很大的压力,而宋军也没有跟韩星文所料的一样,完全站在一边看戏。
他们将数百门火炮推到了最前线,在高丽士兵攻城之前,就进行了轰炸。
幸亏开京经过数百年的修缮,是高丽最坚固的巨城,在炮火的轰击下,依然巍然不倒,不过炮弹的压制,让城墙上的士兵不敢冒头,算是给了高丽攻城士兵的一个支援。
不过大兴府士兵战斗经验,确实不是姜泰宇率领的这些农夫所拥有的。
很多人爬上了城墙,可大多数都是还没有来得及挥刀攻击,便被防守的士兵用长枪挑了下来了,即便有的士兵在城墙上站稳脚跟,可后继无人的窘迫也让他们迅速被大兴府的守军砍杀。
一个时辰之后,姜泰宇麾下就阵亡了数千人,但连城墙的一角都没有拿下。
姜泰宇心疼的厉害,想要撤军,可又想到攻城之时罗彪对他说的话,让他又不敢轻易下令撤退。
而罗彪骑着骏马在宋军的中军营中看着这一幕,面无表情,顿了片刻后,一名信使从后方来到了罗彪的身旁言道:“将军,鲁大人来信了。”
赶了一夜的路到了蔚山城后,周晓看着蔚山那不高的土城,城门开着,城墙之上也没有什么倭寇的影子,想来他们根本就不愿意守城,更不愿意和他麾下的主力进行决战。
周晓并没有多做犹豫,直接让自己手下的亲兵,带领着五千士兵一马当先进入蔚山。
整个蔚山城中死尸遍地,一个百姓都看不到,更别说倭寇了,而后海边处突然泛起浓烟,吸引了周晓的注意力,他带着亲兵赶到海边的时候,便看到海面上那密密麻麻的倭寇小船。
那些本来属于蔚山百姓的渔船,则都被付之一炬。
周晓虽然夺回了蔚山,可却是一个已经被毁掉的蔚山,他留下数千的士兵为防备倭寇的卷土重来,而后直接率领大军去了巨清镇。
这里有一大批从独岛上逃跑回来的高丽百姓,根据他们带来的消息,倭寇登上了独岛,并且开始建城。
周晓当下就开始在沿海周围调集船只,用了一个月的时间,总共搜罗到了一百艘的小船,而后他便亲自带着一千的士兵趁着夜色,乘坐三十余艘小船,想要先登上独岛,看看情况。
实际上在出发的时候,周晓心里面都有些不安定,他这辈子都没有打过海战,不知道万一在大海上遇到倭寇,应该怎么处理才是对的。
他心中的不安,也代表着这次试探的结果。
倭寇明显打算长期盘踞独岛,因此一直很注意周边海域得巡逻,周晓带领着士兵,还没到海岸就被他们发现了,等他们踏上海岸,便听到铺天盖地的倭寇喊杀声,数千的倭寇居高临下,对他们发起了冲击。
周晓拔刀让高丽士兵迎战,可前锋部队刚一接触,就被倭寇洞穿消灭,而岛上倭寇的援军还在源源不绝的向这边冲锋。
周晓只能下令撤退。
周晓遭受了第一次与倭寇对战的失败,阵亡了三百余人,还有一名亲兵为了替周晓抵挡箭矢,受了重伤,最后流血身亡。
这也是周晓从大宋带来的亲兵,第一次出现死亡。
撤回到高丽本土之后的周晓,并没有气馁。
第一次接触,周晓就知道那些倭寇根本算不上军士,不过是一群是亡命之徒罢了,他虽然不会打海战,但也清楚,不管是陆地上的战斗,还是在海滩作战,在没有火枪和火炮的情况下,需要的就是敢于拼杀的勇气,显然,在这方面,高丽军是完全不如倭寇的。
他也不可能从罗彪那里要来火枪和火炮武装这些高丽人。
为了让这些高丽人敢于拼杀,周晓直接在军中发布通告,身上有一颗倭寇的头颅便赏赐五两纹银,有三颗脑袋,则可升为百夫长,五十个倭寇,可为千夫长。
另一方面,周晓也将自己这里的情况,写成奏章,送往了东京,他本来只是想着,能从大宋那里获得几千人马的支援就行,可没想到,仅仅一个月,一支庞大的舰队便出现在他的视野里,郝云杰带着上万名水师军士来到了蔚山。
郝云杰早就从铁喜那里领了旨意,数十艘战船将独岛围的水泄不通,至于他本人则到了蔚山与周晓见面,商议接下来的行动。
两个人都是行动派,一顿饭的功夫,便将后面的行动计划好了。
首先调集十艘战船在独岛的南面做佯攻之态势,吸引岛上大部分的倭寇防守,而后剩下的舰队则将所有的高丽军带到独岛的西面,而后在乘坐小船,悄悄登上岛屿。
最后,高丽士兵在岛上清理倭寇,大宋的水师士兵则负责港口位置,摧毁倭寇的船只。
大宋的战船出现在独岛周边,确实让这些倭寇惊呆了,他们虽然跟周晓在南部纠缠了两个多月的时间,但从来没有想过自己会面对大宋。
看到这些巨大可怕的战船,他们知道,事情闹大了。
不过这些倭寇全是亡命之徒,在他们看来,不管是高丽还是大宋,都是一样的,只要将他们拦在浅谈处,他们就没有半分登上独岛的可能。
巧合的是,开京攻防战开打的当天,独岛这里的战斗也正式爆发了。
与计划的一样,独岛南边海岸,十艘大型战船靠近了浅海区,到了火炮的攻击范围之内后,便开始朝着独岛上,发出了轰鸣。
震耳欲聋的炮声,响彻了整座独岛,而岛上倭寇也害怕他们在南边海岸发起主攻,便调集了大部分人到了南面海岸处防守,只等大宋人攻上来的时候,他们再突然杀出,打对方一个措手不及。
不过倭寇虽然将主要力量都布置在了南面海岸,可西面的防守还是有的,穿着甲胄的周晓乘坐着小船登上了海滩之后,还是听到了倭寇的新号声,不过这次倭寇声势显然没有上一次的大,只能隐隐绰绰看到几十个人影,而且一直不敢靠前,显然是因为主力都去了南面。
趁此机会,周晓命令所有人加速往海滩登陆,不到两个时辰后,一万名高丽士兵,一千名宋军士兵都踏在了独岛的土地上。
放下这些人之后,舰船开始掉头返回蔚山,继续运送高丽士兵,这次周晓一次性将他手中的主力全部调到了独岛之上,一战定胜负。
南边海岸火炮的轰鸣声还在持续的时候,喊杀声就响彻了整个独岛上。
倭寇这次倒是没有逃,不是他们不想跑,而是大宋的水师根本不给他们离开的机会。
天亮之后,高丽得数万名援军又登上了独岛,而宋军士兵,也将岛上所有港口处得小船全部付之一炬,彻底绝了岛上倭寇的后路。
独岛成了一个斗兽场。
不是你死,就是我亡,高丽士兵得凶性也被激发了出来,当然他们也知道,要是不赢,那些大宋的大船也不会将他们送出独岛,而同样那些倭寇也不会放过他们,所以这些高丽士兵是没有选择的余地。
更为重要的是,身为主将的周晓身先士卒,将军在前,士兵又怎能后退。
鲜血染红了独岛,火烧的硝烟弥漫在岛屿的上空。
战争持续了一整夜加一个白天,周晓胳膊上中了一箭,亲兵死亡五十二人,高丽士兵死亡则阵亡了接近一万人,斩杀倭寇七千人,活捉上百人。
局势彻底稳定后,郝云杰才登岛,让人将所有倭寇的头颅砍掉,用袋子装起来,而后由宋军的战船,直接送到了倭寇本岛的地界上,这是大宋对他们的警告。
姜泰宇得到罗彪先入开京者为王的许诺后,便将自己的士兵全部调集过来,而后又用自己的威望联系了南部各州府的将领和官员,用了半个月的时间,他麾下的部队已经到了七万人之多,单说人数,已经超越了开京内的大兴府军,再算上宋军,更是已经超过十万。
城中的韩星文对这个局面并没有惊慌。
他看来,现在的这个局势,宋军更不可能直接插手了,宋人的将军都无比狡猾,必然不会让自己的力量浪费在攻城上,更不会动用火炮了。
宋人们的吝啬,会让他们认为火药比高丽人的命更值钱。
姜泰宇所带领的士兵战斗力,韩星文心中清清楚楚,和农夫没有任何区别,靠着一帮乌合之众,人数再多也不会对开京造成什么威胁。
可惜,韩星文却错了。
姜泰宇有了罗彪的许诺后,一身的精气神早就和之前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第一日的攻城,宋军确实没有插手,可姜泰宇骑着骏马站在攻城的第一线,目送数万士兵扛着云梯朝着开京发起了第一次的进攻。
随后姜泰宇在罗彪的指点下,将他麾下所有的骑兵全部布置在后方压阵,号角响起,谁都不能再往后退上一步。
没有退路的高丽士兵刚一接触就给了守军很大的压力,而宋军也没有跟韩星文所料的一样,完全站在一边看戏。
他们将数百门火炮推到了最前线,在高丽士兵攻城之前,就进行了轰炸。
幸亏开京经过数百年的修缮,是高丽最坚固的巨城,在炮火的轰击下,依然巍然不倒,不过炮弹的压制,让城墙上的士兵不敢冒头,算是给了高丽攻城士兵的一个支援。
不过大兴府士兵战斗经验,确实不是姜泰宇率领的这些农夫所拥有的。
很多人爬上了城墙,可大多数都是还没有来得及挥刀攻击,便被防守的士兵用长枪挑了下来了,即便有的士兵在城墙上站稳脚跟,可后继无人的窘迫也让他们迅速被大兴府的守军砍杀。
一个时辰之后,姜泰宇麾下就阵亡了数千人,但连城墙的一角都没有拿下。
姜泰宇心疼的厉害,想要撤军,可又想到攻城之时罗彪对他说的话,让他又不敢轻易下令撤退。
而罗彪骑着骏马在宋军的中军营中看着这一幕,面无表情,顿了片刻后,一名信使从后方来到了罗彪的身旁言道:“将军,鲁大人来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