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狐 第388章能活着,谁愿意死呢

小说:银狐 作者:孑与2 更新时间:2024-08-04 19:16:39 源网站:乐文小说网
  整个大越北地,任何有造反潜力的高门大户,都是清剿的目标。

  对于大越的各地百姓来说,杀戮还在持续,可对于宋军来说,局面已经稳定下来了。

  马宝义也清楚在罗守珍一系列的昏招下,宋军内部是有隐患的。

  他和王启胜商量后,王启胜率领着两万的兵士去了南方与大越南军对峙,其他的布置暂且不动。

  他们要做的,就是将隐患暂且压制,一切等朝廷的圣旨下来。

  边军与京军在越城闹得风风雨雨,彻底将军中的矛盾暴露出来,想要再次整合力量南下,需要一个能调和两边矛盾的人。

  这个人就是罗彪。

  等到罗彪到了大越,在王启胜的配合下,就能重新将大军拧成一条绳,到时候他马宝义也可以回去继续做自己的事情。

  对于罗守珍的下场,马宝义并没有过多的想一下,因为他也知道,罗守珍死定了。

  但怎么死,是有说法的。

  病死,自尽,或者斩首?

  这些就看铁喜怎么安排了,不是他一个作为臣子的人可以妄加揣测的。

  马宝义事情结束之后,便给皇帝写了一封新的奏章,对此言说了罗守珍罢手的事情,让皇帝和朝廷安心,其他的细节,都没有说。

  当然,其中细节自然有密探写成奏章送上去。

  刘啸和刘仪等勋贵子弟,在罗守珍被控制之后,顶头上司也换成了王启胜。

  王启胜是典型的边军武将,跟罗守珍是完全不一样的,他治军很严。

  刘啸等人这种从东京来的少爷兵,日后都是会成为军队的中高层军官,王启胜对他们就更加严格了。

  其中一条就是对军令的严格执行,一个将军天天惦记着女人,还打什么仗?回家养老生孩子去算了。

  所以一开始众人到了王启胜的身边后,便被王启胜亲自提溜到面前进行了警告。

  首先就是禁止这些勋贵子出入风月场所,违者五十军棍,由他亲自监刑,更不允许私下去霍霍百姓,哪怕是对方勾引也不行,一经发现,双倍惩罚,打死无算。

  王启胜到哪儿,这些人就必须跟去哪儿,这让刘啸等人一下子失去了自由。

  没了女人,这对于血气方刚的小伙子们来说,无疑是十分痛苦的。

  唯独刘仪对王启胜的警告十分欣赏,并且一丝不苟的执行。

  他是一个有梦想的人,对他来说,心中振兴刘府的梦想,远比下半身的需求重要的多。

  可对于刘啸这种花花公子来说,可跟杀了他一样难受,每天每夜睡不着觉,除了唉声叹气就是唉声叹气。

  南京是大越朝最后的一座大城,而且因为南方地势平坦,无险可守的缘故,下到官员,上到刚刚登基的小皇帝,都想投降宋军,换取活命的机会。

  不过,南方的高门大户们却都不愿意投降,他们从北方逃回来的人嘴中听说了,宋军对于他们这种高门大户们的政策就一条,杀。

  宋军不给他们活路,他们就自己挣出一条活路。

  他们也相信,只要他们联合起来,就算是宋军,也不可能战胜他们。

  南方的地方豪绅虽然没有北方的强大,可他们却有充足的准备时间,各地纷纷打造兵器,在各个交通要道上布置陷阱,召集兵士扩大力量。

  并且他们还为南京的朝廷送人捐物,希望官军能够早日击败宋军,将宋军从大越的土地上赶出去。

  这些豪强大户并不知道,南京的小朝廷早就没了和大宋作对的勇气了。

  小皇帝和手下的官员早已准备好了船只,将无数金银财宝运到了船只之上,还积攒了足够的粮食。

  他们要出海,大海那么大,只要跑了出去,就能活命了,到时候再看大越的局势,万一情况有变,也能及时回来占些便宜,重新成为这片土地的主人。

  当然,这个时候的南京官员,还是不明白宋军的战略意图。

  他们始终认为,到处都是山林沼泽的大越,大宋是看不上的,他们迟早会撤退,而这些统治者也迟早能够回来…………

  越南小皇帝是李成皖的大儿子,在李成皖刚刚登基,便被册封为了皇太子。

  李成皖很重视他,将自己身边最忠诚,且最有能力的太监黄岐安排到了皇太子的身边。

  黄岐今年刚刚五十岁,但跟随李成皖已经很多年了,李成皖将自己的独子交给了黄岐,也是对其看重。

  黄岐带着皇太子进入南京,也将越城外围所有的军队全部带走,东宫属臣也是全部跟随。

  他们到了南京之后,有脑子有手段的黄岐快刀斩乱麻,第一时间将太傅党的人从各地招入南京,而后在南京掀起了一番屠杀,将所有有实力造反的将军和官员杀了个干净,然后拥立皇太子继位。

  黄岐是个太监,不可能亲自临朝,于是便推出了几个傀儡掌握权力。

  不少仍然忠于大越的官员和百姓还抱有幻想,可黄岐自己心里和明镜一样,现在的情况,别说击败大宋,保住南面的土地都不可能了。

  现在能做到的是保住皇室的血脉,然后伺机而动。

  他们只要活下去,就什么都有可能,若是死了,则什么都没了。

  在这种背景下,黄岐便开始了秘密的筹备着出海的船只……

  前线的士兵与其说防备宋军,不如说是时刻紧盯宋军的动作,只要宋军有南下的迹象,黄岐就会带着大臣和小皇帝用最快的速度乘坐船只出海。

  宋军离开后,他们再回来。

  大越在最后的存在时间中,从上到下,都已经没了抵抗的意志。

  当然,这是没办法的事情。

  宋军太强大了。

  长枪短刀去对抗火枪火炮的无力感,不用亲自上战场,都能感受到其中的差距。

  他们一直以来对中原王朝很有优越感。

  他们心里,中原王朝就是一只可以随时刮肉的羊,虚弱的时候,自己就能从它身上砍下一块肉吃,强盛的时候,只要自己表示臣服,他们会主动砍下肉给他们吃。

  十多年前,他们战胜大宋的时候,不少官员都进言,要求出兵中原,将那片大好的土地纳为己有。

  当然这些疯狂的想法,当时的皇帝也就是听听,傻子都知道这是不可能的,就算战胜了大宋,他们也没有实力对抗大辽。

  现在,一切都已成了过眼云烟。

  黄岐对李成皖很忠诚,对小皇帝也很是忠诚。

  生死存亡之际,他并没有想着只保全自己,他还在尽最大的努力,想要保住李家的血脉传承下去。

  所以他一边准备逃亡,另一边也不断暗中派出了使臣,想要和谈,让宋军承诺保全大越皇室。

  作为代价,他们愿意将大越最后的土地全部送给大宋。

  可惜使臣遇到了已经疯狂的罗守珍,将这本可以兵不刃血的机会直接葬送。

  南京,小皇帝的皇宫。

  皇宫的周围有着近一万的禁军,可以说是大越最后的战斗力。

  这些禁军里的将领,全都是黄岐的人,也是依靠着这些禁军,南京城才到现在没有出现什么幺蛾子。

  李万年是新任太傅,也自愿臣服黄岐,他很清楚,现在大越所有实力都掌握在黄岐手中,自己是没有对抗黄岐的资本,所以他也能找到自己的定位,事无大小,全都去找黄岐征询意见。

  罗守珍被囚禁的消息传到了李万年的耳中后,他便火急火燎的赶往了皇宫之中,想要找黄岐商量一番。

  越军虽然败退,但终归在大越城里还有是有耳朵和眼睛的,一些消息兜兜转转可以传到他们这里来。

  使臣被杀这件事,一直是黄岐的心病。

  罗守珍也是黄岐想要保全皇室血脉最大的阻碍,他倒台了,对于黄岐来说,是个极大的好消息。

  “黄公公,太傅求见您。”

  黄岐端着小碗,一口一口给着小皇帝喂奶。

  听着这太监地话后,黄岐连眼皮都没有抬一下。

  “告诉他,陛下正在用膳,让他且等着……“

  “是,黄公公……”

  黄岐神情专注的伺候完了小皇帝,才打理了下衣物,慢慢地出了宫殿,在偏殿见到了等待许久地李万年。

  黄岐五十岁,有些驼背,不过皮肤倒是很好,能看的出,一直有在保养。

  偏殿之中的李万年正在焦急的转圈圈,看到缓慢走进宫殿的黄岐后,赶忙迎了上去,搀扶着黄岐走向椅子。

  等到黄岐坐下之后,李万年便迫不及待地开口说道:“黄公公,北面有消息传过来了。”

  黄岐看了一眼李万年轻声说道:“什么消息。”

  “罗守珍出事了,现在已经被关押起来。”

  黄岐听到这句话后,老气龙钟的样子当即消失不见,猛地站起来。

  “这个消息是真是假……”

  李万年赶忙说道:“是真的,是我们留在宫中的人手费劲心思才传递出来的。”

  “听说罗守珍狂妄,夜宿皇城,似有反叛的野心,大宋的兵部尚书马宝义连夜赶到了皇城,将罗守珍扣押起来了,另一个消息则说,是我们派出去的使臣被杀,让宋军的将领们对罗守珍有些不满,最后双方翻脸,现在皇城已经被宋军戒严了,可信度非常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