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是皇帝 第163章内阁计划

小说:我真是皇帝 作者:黑色水晶01 更新时间:2024-08-14 14:56:03 源网站:乐文小说网
  “什么?”刘邦闻听此言是又惊又怒。

  在这个案子中,中山王的护卫长杨燮无疑是个至关重要的角色,要想了解事情的真相,少不了他的供词。可如今杨燮一死,死无对证,中山王欺凌百姓,孝期宣淫一案变成了铁案。

  这也就罢了,中山王是死是活,刘邦并不在意,虽然囿于大局,以及秦王刘柯的面子,怎样都得留他一条性命。

  让刘邦恼火的是,他原想通过杨燮来找出在背后操控这一切的人,而如今人突然就死了,怎能让他不愤怒?

  不过,愤怒归愤怒,做为上位者,总要等人把话说完,不了解具体情况就指责下属,不是一个皇帝该有的气度。

  刘邦强压下心里的怒火,沉声问道:“他是怎么死的,是自杀还是他杀?”这是刘邦最关心的问题,自杀倒还能说的过去,要是他杀,这性质可就不同了。

  试想一下,在戒备森严的天牢大狱里,自己的囚犯被人堂而皇之的灭口,要是传出去,皇室威严何在?刘邦这个皇帝的脸面往哪搁?

  冯辟苦笑一声拱手答道:“是自杀...”

  听到杨燮是自杀,刘邦的心绪稍稍安定。他斜眼看了一眼冯辟道:“朕听说,你廷尉司就是鬼门关,再硬的汉子去了你那里,也会变成一滩烂泥,任人施为,为何今日就失了手?是你冯大人当官久了,只知道喝酒玩女人,还是朕听错了?”

  “微臣有负皇恩,请陛下责罚!”冯辟一脸惭愧,长跪不起。

  刘邦冷哼一声“你办事不利,朕自然要罚你,现在你还是跟朕说说,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吧?”

  听刘邦这么说,冯辟长长松了口气。在眼前这位少年皇帝手底下做事也有些日子了,对于主子的脾性还有有所了解的。

  总体来说,刘邦还算是一位宽厚的皇帝,只要不真正激怒他,凡事总会有商量的余地,不过你要是因为他年轻,就挑战他的底线,下场一定会非常惨。

  十六族就是如此。曹禺,蔡商,顾让,哪一个不是权高位重,哪一个不是家财万贯,结果,而今不过一抔黄土矣。

  这便是所谓的龙有逆鳞,触之必死。

  惩罚肯定会有,但不会伤筋动骨,这已经算是最好的结果了。

  “朕问你话呢!”

  冯辟回过神,连忙答道:“回陛下,臣昨晚连夜审讯杨燮,他受刑不过,晕厥了过去,臣便令人将其关进牢房看押,结果,等臣再去之时,却发现他已用稻草割破了手腕,流血而亡...”

  “流血而亡?莫不是你们屈打致死吧?”

  “臣用刑从不伤及手脚,毕竟,还需要他们签字画押,臣亲自查验了杨燮的伤口,确实是他自己割破手腕无疑。”

  刘邦点点头,既然冯辟说杨燮是自杀,那十有八九就是自杀,没有必要因为这件事而欺瞒自己。他揉了揉太阳穴问道:“可有问出什么吗?”

  冯辟摇头,刘邦想了想道:“既然如此,此事你就暂且先放下吧,朕自有安排。如今正是农收时节,事关国本,朕不希望再出现这种事情,你可明白?”

  “诺”

  听完冯辟的汇报,刘邦就出了宗正寺,返回养心殿。哪里还有一堆奏折等着自己去处理。

  以前听人说,秦始皇每日批阅的奏折加起来总共有百来斤,看看自己这桌案上的奏折,要是换成竹简,怕也是只多不少。

  堂堂皇帝,坐拥四海,却整日案牍劳形,着实令人郁闷。刘邦批阅完陈州送来的谷税租调表,放下手里的朱笔叹了口气。

  这样下去总不是个办法,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出于上。这是皇帝的特权,不能放手,但当一个人形印玺,整日窝在皇宫,还有什么意思?

  “看来,官制改革的事情得尽早提上日程了。”关于这点,刘邦其实早有腹案,只是一直没有合适的机会实施。

  大渝现有的三公六部三寺制说白了,就是从秦传下来的三公九卿制的一个变体,其间,虽有改动创新,但总体还是延续了三公九卿制。

  说到这里,就有必要介绍一下秦三公九卿制。三公指的是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其中丞相乃百官之首,太尉掌管全国军事,御史大夫负责监察之职。

  三公之下设九卿,奉常,郎中令,卫尉,太仆,廷尉,典客,宗正,治粟内史,少府,九卿分掌各类具体行政事务,最后汇于丞相,再由丞相转达皇帝裁决。

  这样列出来,大家可能就看的十分清楚了。丞相总览行政大权,某种意义上来说,甚至可以和皇帝的权力平起平坐,所以经常会有丞相干预皇帝废立的事情发生。

  为了解决这个麻烦,历朝历代的皇帝都对这种制度做了改进,到大渝时期,便成了如今这个样子。

  原来的九卿变成了礼,兵,户;刑,工,吏六部,再加上宗正寺,太府寺,大理寺。

  原来的九卿必须通过丞相才能递交奏折,如今,六部官员可以直接呈递给皇帝,再由皇帝交由丞相执行。

  仁宗皇帝,也就是刘邦的便宜爷爷也做了一些变动,那就是直接将太尉这个位置虚设,全国军事尽握于皇帝一人手中。

  在他老人家眼里,只要牢牢握紧刀把子,其余的事情就算你们折腾个天翻地覆,他也不慌。

  虽然这种想法是不对的,至少是片面的,但积极的一面也显而易见——这些年,大渝再怎么危机重重,也没有揭竿而起,造反兵变的事情出现。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不是百姓,或者那些狼子野心的家伙不敢,而是他们刚生出一点苗头,就很快会被灭掉。

  当然,自从刘跃这个败家子为了节省朝廷支出,允许各地藩王出资组建私军,豪门世家得势膨胀以来,这种局面正在被打破。

  而造成这一切的根本,其根源恰恰又是仁宗皇帝对于藩王,世家的过分容忍造成的。

  一饮一啄,自有天意。对或者错,着实很难说清。

  刘邦作为一个后世者,别的本事没有,但他至少知道历史上那些王朝盛衰的发展脉络,也很清楚,此一时彼一时,变则生,不变则死的道理。

  故而,他借鉴前世历史上那些王朝的做法,最终决定,以三省六部制为参考,在朝廷设立中书,尚书,门下,三省。大理寺,廷尉司,锦衣卫合并新设国安府。宗正寺,少府寺,太常寺,合并设行台府。

  现有的六部不变,宰相任尚书管辖六部负责执行,中书负责决策,门下设门下负责审议。

  这样做,有三大好处。其一,三高官官皆为宰相,三方制衡,可以对太后党倒后,朝堂势力做一次再平衡。

  其二,也是出于刘邦对豪门世家,儒法两派分而化之,化而治之的目的。只要他们从现有的位置上开始挪动,刘邦就有了操作的空间。

  第三,也是他最想达到的目的,那就是趁机建立国安府与行台府,这两个机构,作为自己的内阁!

  国安府与行台府,这些人基本上都是刘邦的人,大理寺有审判权,廷尉司有缉拿权,锦衣卫有监察权,而少府,太常,拥有内库钱粮的调度权。

  这些权力都是极其重要的,只是如今他们地位尴尬,没有和宰相,六部这些朝廷部门平起平坐的资格,要想加强他们的权柄,合并无疑是最好的办法。

  有了这些,再加上皇城司这个特务机构,南北禁军,边军的指挥权,掌握了这些力量,即便朝廷有人掣肘,刘邦也有信心做一些自己想做的事情。

  虽说这样想有些过于理想化,先不说那些既得利益者会不会抵抗,光制定这些条条框框就不是一个人能完成的。但有个目标,总比没有计划强不是?

  想到此,刘邦握紧了拳头,他披上一件外套,走到殿门前,望着天上的那轮残月,嘴角不禁有了笑容。“眼下,不就是一个好机会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