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宋辽两国在没有将幽州与云州收回来之前,主要边境从霸州到府州。在地图上看并不远,拉直了也不过一千多一点公里。这点距离如果步行似乎一个月时间就足够了。
其实不是如此,从霸州到太原中间隔着无数的崇山峻岭,特别是太行山。当然一两个,甚至几千个训练过的士兵与行人,想要通过,还是有道路的。比如石坚的那次冒险。但超过一万以上大军或者百姓行动,加上粮食后勤,没有一个多月别想到达。然后从太原到府州,又来了,从恒山五台山系开始一直到吕梁山组成第二道自然天险。就是所有关卡在自己手中,没有两三个月时间也别想到达。也就是说,别看从府州到京城距离远了一倍,可到京城的时间,比到霸州的时间还要短。
因此,宋朝失去了幽云十六州后十分地被动,主要就是横向不能配合行动,不得不隔成三个片防御契丹。而常年驻守的近五十万大军以及其他的厢军与乡兵,再反过来一步步地将宋朝的国力消耗。加上西夏崛起,大量的雇佣兵使得国家财政得不偿失,朝廷没有钱了,宋神宗不得不变法。于是用王安石。可王安石所谓的开源,是将老百姓的钱变向地收入朝廷的国库。于是矛盾激化,最后产生党争。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越失败,越不重武人,只好用人数来堆砌,士兵薪水衣食短缺,缺少战斗力。最后结果恶劣循环下去,国力日见衰落,造成金人入主中原,所向披靡。
所以,从战略的角度来说,拿下幽云十六州后,不但是收回失地,开边那么简单,节省了大量驻军,并且因为有长城的关卡,还有地形上的原因。反而防御变得简单容易起来。
本来契丹还有一个机会,那就是耶律焘蓉与石坚的谈判,从北河套平原到腾格里与巴丹吉林沙漠尽入契丹之手,无疑使防线再次变得狭长。虽然西端这一防线并不能危害到京城的安危,可也能从某些方面掣肘宋朝,使宋朝不得不分出更多兵力驻防。可是北阻卜的立国,使这一优势完全丧失。对于北阻卜组织的萨满都国来说,与赤脱脱组建的若别温国一样,从总体实力都不是契丹对手,可契丹也不敢冒然与那一个国家火拼,以防另一方势力得利。在这种情况下,虽然西端的战线更漫长,可萨满都国也不敢招惹宋朝。
在北方整个战乱不止的情况下,宋朝的北方边境反而很平静。
加上幽云路的三位转运使,无论是庞籍还是范仲淹或者是张方平,都不是凡夫俗子。还有石坚当时的经济刺激,很快幽云路变成了歌舞升平。其实看到了北方这样混乱,现在幽云路的百姓也在心里幸庆不己。
这导致了另一种情况的发生,有许多难民涌入宋朝的边境。虽然没有西夏那年疯狂,可数量也不在少数。特别进入冬天后,涌入的难民更多。连本来平安的白达旦部与阻卜部,也因为也里可温发动了统一战争,大批百姓流离失所,涌入陕西路与宁夏路以及龟兹路。
对于这种情况,宋朝朝廷自然高兴。当年石坚不是这样做过吗,使整个西夏百姓走失,使元昊无青壮年作为士兵,无农民耕种,最后迅速溃败。而石坚布置的群狼厮杀战术,也是最大限度上降低整个北方游牧民族的人口基数。
当年赵匡胤也这么做过,第一次讨伐北汉时,没有征服北汉,却掳获了大量的北汉人口。减少北汉的有生力量。后来这一政策宋朝就不敢做了。南方宋朝不感兴趣,至于北方,还敢掳掠契丹百姓?非但不敢,反而契丹有时发生饥荒时,宋朝提供粮食给他们就食,然后提供援助,遣送他们回去。
不要问宋朝君臣是傻子。石坚前世ZF这做过类似的事情,还不止一次,美其名曰国际援助。
现在宋朝敢这样做,一是自己力量强大,契丹反过来四分五裂,不怕报复。二是经过石坚的经验,尝到了好处。
可契丹人不乐意了。于是派出使者向宋朝朝廷提出抗议。
听到契丹使者的话,赵祯点头。这样是不好,破坏了两国关系,马上下令禁止契丹百姓向宋朝涌来。使者一听人家十分讲道理,于是回国去了。
可不是那么回事,边境上是贴了通告。还有许多宋兵巡逻。但看到契丹难民涌过来,这些士兵就象没有看到似的,一拨马调头离开,省得大家尴尬。然后等到这些难民到了宋朝内腹,再派人悄悄联系安排。
契丹一看,更不乐意了,你们大宋不是忽悠人吗?再派使者抗议。
似乎这回好一点,张方平开始将难民遣送回去。可遗送的只是一部分。契丹使者与他论理,张方平一本正经地说道:“边境那么长,还有许多地方是大山,你们契丹都防止不了,我们大宋怎么防备难民涌过来?”
最让契丹君臣跳脚的是,张方平即使装模作样的送一点人回来,也将他们留在幽云路一两天,让他们到处参观,然后送好吃的好喝的还有好穿的,才让他们回去。并且派人向他们说,没有的吃,尽管到我们大宋来,你们没有抓到,进入内地就是大宋子民了,如果抓到了,也不会将你们处死。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来吧,来吧,无比的邪恶。
这一来反而更坏。这些人一回去宣传,涌向宋朝的百姓更多。
张方平还安排了,通过契丹一些亲宋的商人,将涌入宋朝的契丹百姓家书与挣来的钱送回契丹。放心,我们在宋朝这边过得很好,太好了。你们也想办法过来吧。
听到这个消息,宋朝君臣连呼张方平无耻,果然什么样的师父带着什么样的学生。但一个个眉开眼笑,乐得。
一看这样下去,不行啊。于是契丹加强边境巡逻。可如张方平所说,两国边境漫长,还因为现在长城许多地方重新修建,契丹逃向宋朝的百姓大多数从燕山的崇山峻岭翻过去的。这些地方也不利于巡逻。
其实从根底上,还是要从宋朝找。如果宋朝再向以前那样,来了可以,提供你们一点吃的喝的,集中起来统一安排,然后遣送回契丹。也不成危害了。可现在让宋朝再做这傻事?可能么?况且宋朝本来劳力就紧缺。人口更紧缺。不要说奴隶,那不可靠,这些人一旦得势,还不来个起义。最后宋朝白忙活一场。而这些契丹人基本上都会说汉语,汉化程度深,文化上不排斥宋朝。还有石坚自己在忽悠辽宋一家,连辽国皇帝自己都祖宗是炎帝,也不要怪石坚这样说了。只有更多的人口基数,才能够真正占领更多的地方,否则还是一纸空文。就象两湾大陆一样,那只是地图上一个标识,能真正属于宋朝么?可一旦迁移了几百万宋人过去后,看看是什么结果?所以还得需要人口基数。靠宋朝自己生育,等不及了,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嘛。只好退而求次,大理人契丹人,只要真正汉化也是好的。况且他们本身也向往宋朝的生活。
而且还出现一种情况。因为契丹加强巡逻,有些契丹商人看出商机,既然帮助捎带书信都能拿到钱,为什么不能捎带人呢?于是原始的蛇头出现。只要交纳一批钱后,夹杂在商队里。现在两国全面开放商贸嘛,商业来往密切。然后光明正大的进入宋朝边境。
有的契丹大臣看到这种情况,便说了,禁止商贸。没有商业来往,这些事即便是发生,也不会如此严重。
可耶律焘蓉站出来了,她没有辨驳,只问了两句话:“我们从宋朝得来的七千万贯究竟到了哪去了?还有究竟有多少涌向宋朝的百姓是连饭也吃不饱的?”
七千万贯,除一部分留作军用外,也投入了一笔资金到了民用上,可不多。还有笼络各部打赏了许多,剩下来让契丹贵族瓜分了。然而他们拿了这些钱后,没有投入民用,反而学着宋朝富商的豪阔,大肆购买奢侈品,其中包括宋朝的丝绸与玻璃制品,其实许多钱倒留回了宋朝。
如果按照耶律焘蓉与萧孝穆的想法,将这些钱全部投入到国家用费上,包括开发技术,民用军用等等。那么就会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毕竟契丹人口数量少,这么分摊下来,每个人所获都不会太低。
可现在契丹衰落,朝廷威信降低,辽兴宗需要各个贵族与部族支持。结果在他们强烈要求下,不得不交出大部分钱款来。
但在萧孝穆的治理下,契丹还是能唯持得过去。只是因为与赤脱脱的数次战争,死伤惨重,导致契丹人许多家庭妻离子散,反过来不得不加重税务。但饿死人的情况还是很少发生的。
现在出现大理逃往宋朝的局面,一部分是因为逃避战乱,一部分是两国收入悬殊太大。与草原相比,宋朝还是有许多不公平的情况,但在契丹人眼里也是天堂了。
这些大臣哑口无言。耶律焘蓉说完后,立即引来许多附议之声。无他,这些官员家中也有投资,一旦禁商,他们损失也很大。
耶律焘蓉等他们说完了,又问了一句:“要知道通商让国家带来多少收入,你们有没有算过?”
契丹现在失去了幽云十几个州,这一年发生了几次大的战争,小战争更是不计其数。不是收入不足,而是开销太大。可以说不管是资金流向宋朝,还是流向契丹,契丹商业税收增加许多。但耶律焘蓉还没有动作好,收入增加,可资金却越来越集到少数人手上。反过来民族矛盾激化。耶律焘蓉同样也是一愁莫展,这一点不是她智慧不足,毕竟她不能做到象宋朝那样,将矛盾转移到新大陆上。剥削狠了,咱们离乡出走,照样有一口饭吃。
那怎么办?不能眼看着宋朝这个软刀子割,虽然很温柔,也是致命的温柔。最后逃不了象西夏那样的命运。
怎么办?还是加强巡逻,同时下令契丹商人不得在宋朝居住时间超过半年。不管你带了多少人前去宋朝,可半年后人得回来。还有派使者到宋朝,不是宋朝杨文广带回来种子嘛,给我们契丹一批。这是当初协议就签订好的。只有耕地面积增加,粮食产量增加,百姓不愁温饱,宋朝的蛊惑力自然会下降。
赵祯一听,行啊,给你一批种子。可我们种植的本来就不多,加上驻军吃掉不少,想要多很难了。你们慢慢去耕种吧,只要有本事等到那一天。
张方平更是一笑。石坚早就写了一封信给他,布置好了。这不是打短工嘛。行,来多少用多少。大不了半年后让你们回去报个道。虽然不能准确安置下去,可在宋朝生活惯了,他们还愿意回去?最主要耶律焘蓉这条条令通过后,契丹百姓进入宋朝更加公开化,有人先到了宋朝,挣了钱后,立即将家人引渡回来。一家子一起在宋朝挣钱。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于是民心更加沸腾。
从秋天开始吵,一直到了新年过去,还在吵。
其实到了现在这地步,耶律焘蓉心里也充满了悲观。
过了元宵节,耶律焘蓉终于从契丹启程,前往宋朝。
石坚并没有过问夏竦的案件发展。虽然朝廷还是有邸报送到他府上,让他得知许多消息。
因为案子发生在黔州,陈希亮带着苦主——高家的两个儿子以及一群办案官员前往黔州取证。
这是一个遥远的路程,来回加上取证没有四五个时间,根本是不可能的。可是夏竦却在朝堂上大诉苦水,说自己被高相国冤枉了。他还装模作样的写了一封罪己的奏折,上报了赵祯,说了自己在这件事中有错误,这份奏折写得花团簇簇。同时还派了下人再到高家请罪。
除了少数知道夏竦根底的人,还真有许多人让他迷惑了。认为他真被高相国误会。可这件事儿夏竦做得也不光彩,难道黔州没有漂亮女人吗?为什么要招惹大理的夷人女子?
但凭这一点,能将夏竦怎么样?
石坚听后,冷笑。明白,本来事情过了很久,线索缈茫,再加上这么长时间,就有一些线索也让夏竦掐断了。夏竦这是吃了定心丸,认为此案破不了的。
可真是如此?
不过石坚对于此案,也没有做任何表态。他继续在写书。《墨子正解》刊印出去。如石坚所料,因为墨家几乎无人继承,也没有人关心,结果这本书从纠正到刊印,几乎一点风波也没有。
这时候博文馆终于赶在大风雪,天寒地冻来临之前,修建完毕。在朝廷协助下,集中了许多大儒,还有一些宗教人士,结果连张无梦也再次无耻地跑过来。不但道教的一些领袖,佛教以及国内的天主教、什么***教还有其他的一些教主派主动来人。玉素甫亲自送了十几个***教的大师前来京城。
不放心。石坚不信神不信鬼的,让他编修教义,天知道编到最后成了什么玩意?
同时还有各个外国的一些人士,在这里石坚主要想引进一些古希腊文明,开阔宋人的眼界,不要以为外国都是番邦,也有发达的高度文明。这是好事。
乱蓬蓬的一团,几乎全部开工。石坚也没有办法一本本地查看编修。让他们自己写,写完了拿来给他审阅,然后再修改,再讨论,这样反复再三,取得一致后刊印。
但石坚终于开始对一些主要经义动手了。
这次还是没有对《论语》、《春秋》、《诗经》等书下手。虽然以前写过一本由后人经验组成的《伪尚书考》,可那是考证真伪,只要找出证据就行了。现在却是修改其含义,两者的区别截然不同的。因此要一步步来,最后形成一个良好的反应,才攻克这些难关。
一旦所有重要的经义修改完成,以后朱子想校正诸子百家,提出理学,也会被人视为伪籍,而不会受人重视。这件事的成功与否,比收回幽云路的意义重大得多了。
石坚下手的是《易经》。
这也是他最喜欢的经义。在石坚心目中,《易经》的地位比《论语》更重。但这话现在不敢说,不过修编《易经》,议论批评声音肯定没有修《论语》来得猛烈。
让石坚感到遗憾的是,现在多数人将《易》当作了一本用来占卜的书。这才是真正的买珠求椟。《易经》用来占卜也可以,可更重要的是里面许多唯物主义思想与辨证观。这是一本中国古代人的思想大成。而且比墨孔老的思想更加全面真实,以及更实用。
为了扭转世人的映像以及精确地标注。石坚采取了一卦一修。修一卦,然后与学者讨论,再刊印在报纸上,通过各地学子的补漏拾遗,才能真正的完善注释。
石坚首先就是第一卦《乾》。
《乾》卦上乾下乾,乾为天为健为马为父为首。故为第一阳刚之卦。但在开始时,乾不长,因此这时刚而会折。故初九潜龙勿用。这第一解就与孔夫子修《易经》是两样的。但石坚这里也提到此事。孔夫子修注时写道:龙,德而隐者也,不易于世,不成乎名,遁世无闷,不见是而无闷。乐而行之,忧则违之,确乎其不可拨,潜龙也。
石坚在这里写道,孔子看得是德操,君子遇到逆境,不放弃道德修养,修炼功业。可这四个字,并不是单指潜龙德操,而是讲述了事物的发展规律。在形势不利于自己的情况下,要小心,不能强自出头,反而最后失败,小心地等待时机。潜伏在水中的巨龙,翅膀还没有长齐啊,所以不能飞天九天之上,这时候不可妄动。但石坚又说道,潜龙忽用非是潜龙不举。即使龙在水里,也在滋养身体,以图一举飞天之势。不是不作为,而是培养自己的根本。最简单的一个例子,就是刘备寄于刘表之下的时候,刘备所作所为。
石坚一解释,这四个字变得就博大起来。当大儒们看到这一注解时,脸上全都变色。
但《乾》卦有两个利见大人,石坚又作了解释,首先这个大人含义很深奥,可以说是大人,也可能解释比自己地位名望高的人,或者对自己有帮助的人,或者是有所作为。什么样的解释就看它用在什么样的用场上。第一个利见大人,是九二之爻,见龙在田。这时候有了一些根本,可以有所作为了。但龙在田上,这时候还没有飞翔。因此需要小心谨慎。但后面一个利见大人,是九五之爻,飞龙在天,乾卦到了这一爻时演变到了最高峰,这时候可以大有作为。这两个利见大人字同义不同而。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总之,石坚这一注解,完全推开孔子等人的注解,而推断它的本义。
这一篇注解完成后,这些大儒看了半天,也沉默了半天。一个不敢说话。
而且因为是第一卦象,石坚还说了一些关于其他卦象的意思。当乾卦演变到了上九,龙飞到了最高处,超过了自己的能力,还要继续往上飞,就会力竭掉下来摔死。因此演变到这里,开始从阳转阴,进变到了第二卦象——地势〈坤〉!但阴到了极致,就象龙一样,始终飞不起来,会有什么样的结果,龙产生暴戾之气。龙战于野,其血玄黄。
因此,演变成第三卦——云雷〈屯〉。
阴阳始交,雷雨漫天而来,天开始造就万物。利静处修正,利封候。国家之始,气象更新。但国家草创,困难重重,所以要小心啊,才有了第四卦,山险〈蒙〉。经过一段时间治理,然后演变成第四卦——云天〈需〉。天地始正,这时候以利涉川。一个国家也要颁布实施一些政策条例了。
但实施政策,就有争议,然后有六卦——刚险〈讼〉。有争议就有了第七卦,地水〈师〉,以王师征讨震摄。
石坚又写了,卦卦单独成理,可卦卦又相连相生,石坚这里只是从国家创立治理上讲述卦卦象相连的原理。还可以用在其他方面,如一个制度,甚至一个作坊,一个人的事业,都可以适用。(一家之言,请勿参考)
这一来,就不是占卜论卦那么简单了,一下子上升到了匪夷所思的高度。
古今以来,修编〈易经〉的有多少人,比如胡大先生,孙大先生,石大先生,都向学生讲过〈易经〉,甚至还动手修撰过。可哪里象这样论述过?
可关健石坚不是在强词夺理,也不是篡改本义,句句都在理上。这些大儒们也不好说对还是不对,只好将自己的观点放在文后,一下子刊登地报纸上,让大家品论。
其实到了这时候,石坚才露出一点真面目。有许多学生看了这篇文章后,一个个抚手赞叹,就是,天地间那么大的动静,这是圣人出世的征兆,怎可能只会写写一些普通的书籍。
于是许多人在报纸发表观点,可持赞成的还是占了绝大多数。到了石坚修到第二十四卦〈复〉时,天下轰动。许多学子,每天眼巴巴地等待朝廷的报纸,以求一睹为快。幸好这时候造纸技术发达,纸张成本低,还有因为路程远近不同,各个路都设有印刷工厂,朝廷用快马送去一份报纸,就地印刷,并且留下一个空缺,让各路商家做广告,收回一些成本。否则以唐朝那种能当衣服穿的纸张,报纸发行到现在,朝廷还不知道亏空多少(唐朝纸笔都很贵,起居郎吴兢想要修史,因家贫没有能力备纸笔。韦陟任小妾动用纸笔,世人讥其侈。然而纸张质量很好,并且很厚,李忠臣破潼关智光,自赤水到潼关,官吏用纸当作衣服围在身上。如果纸薄的话,根本办不到)。
到了这时候,所有大臣才面面相觑,难道那天的异象,石坚真的要成为圣人了?可这时候,连范仲淹都不敢劝说石坚重掌朝政了,因为石坚名声太大了。
时光过得很快,寒冬一转眼就过去了。又一个新年到来。
南方战事也渐渐平息下去。段素真到了宋朝京城后,待遇很好,虽然权利少了,可在大理,其实段家也很可怜,说话未必算话,权利都让几大家族掌管了,弄不好,还会逼着他们出家。于是感恩戴德,写了一封信到大理劝说百姓放下武器。同时还派了人请各族长老前来京城察看他的生活,以及商议。
这还是次要的,主要现在宋朝一手挥舞着银弹,一手拿着大刀。软硬兼施,除了极少数人外,大多数人也不愿意反抗。这是明显的,反抗者死,而老老实实做人的,生活比以前变得更好,何去何从,大多数人都会做出一个选择。其实大部军队已经进入了蒲甘地区,准备进军天竺了。只有少数人留在大理与西南各蕃,监视各部族的动静。
至于国内更是国泰民安。
时光再次到了二月,春暖花开,石坚接到了一封信。
邢家乘海船日夜兼程,赶回来的。这算是快的了,如果不是蒸汽船的出现,这封信最少得要在三四个月后才能到石坚手上。
贺媛写的?贺媛写的!
看着上面的字迹,石坚一下子就认了出来,他惊喜交加地将信拆了开来。(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qidian,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其实不是如此,从霸州到太原中间隔着无数的崇山峻岭,特别是太行山。当然一两个,甚至几千个训练过的士兵与行人,想要通过,还是有道路的。比如石坚的那次冒险。但超过一万以上大军或者百姓行动,加上粮食后勤,没有一个多月别想到达。然后从太原到府州,又来了,从恒山五台山系开始一直到吕梁山组成第二道自然天险。就是所有关卡在自己手中,没有两三个月时间也别想到达。也就是说,别看从府州到京城距离远了一倍,可到京城的时间,比到霸州的时间还要短。
因此,宋朝失去了幽云十六州后十分地被动,主要就是横向不能配合行动,不得不隔成三个片防御契丹。而常年驻守的近五十万大军以及其他的厢军与乡兵,再反过来一步步地将宋朝的国力消耗。加上西夏崛起,大量的雇佣兵使得国家财政得不偿失,朝廷没有钱了,宋神宗不得不变法。于是用王安石。可王安石所谓的开源,是将老百姓的钱变向地收入朝廷的国库。于是矛盾激化,最后产生党争。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越失败,越不重武人,只好用人数来堆砌,士兵薪水衣食短缺,缺少战斗力。最后结果恶劣循环下去,国力日见衰落,造成金人入主中原,所向披靡。
所以,从战略的角度来说,拿下幽云十六州后,不但是收回失地,开边那么简单,节省了大量驻军,并且因为有长城的关卡,还有地形上的原因。反而防御变得简单容易起来。
本来契丹还有一个机会,那就是耶律焘蓉与石坚的谈判,从北河套平原到腾格里与巴丹吉林沙漠尽入契丹之手,无疑使防线再次变得狭长。虽然西端这一防线并不能危害到京城的安危,可也能从某些方面掣肘宋朝,使宋朝不得不分出更多兵力驻防。可是北阻卜的立国,使这一优势完全丧失。对于北阻卜组织的萨满都国来说,与赤脱脱组建的若别温国一样,从总体实力都不是契丹对手,可契丹也不敢冒然与那一个国家火拼,以防另一方势力得利。在这种情况下,虽然西端的战线更漫长,可萨满都国也不敢招惹宋朝。
在北方整个战乱不止的情况下,宋朝的北方边境反而很平静。
加上幽云路的三位转运使,无论是庞籍还是范仲淹或者是张方平,都不是凡夫俗子。还有石坚当时的经济刺激,很快幽云路变成了歌舞升平。其实看到了北方这样混乱,现在幽云路的百姓也在心里幸庆不己。
这导致了另一种情况的发生,有许多难民涌入宋朝的边境。虽然没有西夏那年疯狂,可数量也不在少数。特别进入冬天后,涌入的难民更多。连本来平安的白达旦部与阻卜部,也因为也里可温发动了统一战争,大批百姓流离失所,涌入陕西路与宁夏路以及龟兹路。
对于这种情况,宋朝朝廷自然高兴。当年石坚不是这样做过吗,使整个西夏百姓走失,使元昊无青壮年作为士兵,无农民耕种,最后迅速溃败。而石坚布置的群狼厮杀战术,也是最大限度上降低整个北方游牧民族的人口基数。
当年赵匡胤也这么做过,第一次讨伐北汉时,没有征服北汉,却掳获了大量的北汉人口。减少北汉的有生力量。后来这一政策宋朝就不敢做了。南方宋朝不感兴趣,至于北方,还敢掳掠契丹百姓?非但不敢,反而契丹有时发生饥荒时,宋朝提供粮食给他们就食,然后提供援助,遣送他们回去。
不要问宋朝君臣是傻子。石坚前世ZF这做过类似的事情,还不止一次,美其名曰国际援助。
现在宋朝敢这样做,一是自己力量强大,契丹反过来四分五裂,不怕报复。二是经过石坚的经验,尝到了好处。
可契丹人不乐意了。于是派出使者向宋朝朝廷提出抗议。
听到契丹使者的话,赵祯点头。这样是不好,破坏了两国关系,马上下令禁止契丹百姓向宋朝涌来。使者一听人家十分讲道理,于是回国去了。
可不是那么回事,边境上是贴了通告。还有许多宋兵巡逻。但看到契丹难民涌过来,这些士兵就象没有看到似的,一拨马调头离开,省得大家尴尬。然后等到这些难民到了宋朝内腹,再派人悄悄联系安排。
契丹一看,更不乐意了,你们大宋不是忽悠人吗?再派使者抗议。
似乎这回好一点,张方平开始将难民遣送回去。可遗送的只是一部分。契丹使者与他论理,张方平一本正经地说道:“边境那么长,还有许多地方是大山,你们契丹都防止不了,我们大宋怎么防备难民涌过来?”
最让契丹君臣跳脚的是,张方平即使装模作样的送一点人回来,也将他们留在幽云路一两天,让他们到处参观,然后送好吃的好喝的还有好穿的,才让他们回去。并且派人向他们说,没有的吃,尽管到我们大宋来,你们没有抓到,进入内地就是大宋子民了,如果抓到了,也不会将你们处死。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来吧,来吧,无比的邪恶。
这一来反而更坏。这些人一回去宣传,涌向宋朝的百姓更多。
张方平还安排了,通过契丹一些亲宋的商人,将涌入宋朝的契丹百姓家书与挣来的钱送回契丹。放心,我们在宋朝这边过得很好,太好了。你们也想办法过来吧。
听到这个消息,宋朝君臣连呼张方平无耻,果然什么样的师父带着什么样的学生。但一个个眉开眼笑,乐得。
一看这样下去,不行啊。于是契丹加强边境巡逻。可如张方平所说,两国边境漫长,还因为现在长城许多地方重新修建,契丹逃向宋朝的百姓大多数从燕山的崇山峻岭翻过去的。这些地方也不利于巡逻。
其实从根底上,还是要从宋朝找。如果宋朝再向以前那样,来了可以,提供你们一点吃的喝的,集中起来统一安排,然后遣送回契丹。也不成危害了。可现在让宋朝再做这傻事?可能么?况且宋朝本来劳力就紧缺。人口更紧缺。不要说奴隶,那不可靠,这些人一旦得势,还不来个起义。最后宋朝白忙活一场。而这些契丹人基本上都会说汉语,汉化程度深,文化上不排斥宋朝。还有石坚自己在忽悠辽宋一家,连辽国皇帝自己都祖宗是炎帝,也不要怪石坚这样说了。只有更多的人口基数,才能够真正占领更多的地方,否则还是一纸空文。就象两湾大陆一样,那只是地图上一个标识,能真正属于宋朝么?可一旦迁移了几百万宋人过去后,看看是什么结果?所以还得需要人口基数。靠宋朝自己生育,等不及了,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嘛。只好退而求次,大理人契丹人,只要真正汉化也是好的。况且他们本身也向往宋朝的生活。
而且还出现一种情况。因为契丹加强巡逻,有些契丹商人看出商机,既然帮助捎带书信都能拿到钱,为什么不能捎带人呢?于是原始的蛇头出现。只要交纳一批钱后,夹杂在商队里。现在两国全面开放商贸嘛,商业来往密切。然后光明正大的进入宋朝边境。
有的契丹大臣看到这种情况,便说了,禁止商贸。没有商业来往,这些事即便是发生,也不会如此严重。
可耶律焘蓉站出来了,她没有辨驳,只问了两句话:“我们从宋朝得来的七千万贯究竟到了哪去了?还有究竟有多少涌向宋朝的百姓是连饭也吃不饱的?”
七千万贯,除一部分留作军用外,也投入了一笔资金到了民用上,可不多。还有笼络各部打赏了许多,剩下来让契丹贵族瓜分了。然而他们拿了这些钱后,没有投入民用,反而学着宋朝富商的豪阔,大肆购买奢侈品,其中包括宋朝的丝绸与玻璃制品,其实许多钱倒留回了宋朝。
如果按照耶律焘蓉与萧孝穆的想法,将这些钱全部投入到国家用费上,包括开发技术,民用军用等等。那么就会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毕竟契丹人口数量少,这么分摊下来,每个人所获都不会太低。
可现在契丹衰落,朝廷威信降低,辽兴宗需要各个贵族与部族支持。结果在他们强烈要求下,不得不交出大部分钱款来。
但在萧孝穆的治理下,契丹还是能唯持得过去。只是因为与赤脱脱的数次战争,死伤惨重,导致契丹人许多家庭妻离子散,反过来不得不加重税务。但饿死人的情况还是很少发生的。
现在出现大理逃往宋朝的局面,一部分是因为逃避战乱,一部分是两国收入悬殊太大。与草原相比,宋朝还是有许多不公平的情况,但在契丹人眼里也是天堂了。
这些大臣哑口无言。耶律焘蓉说完后,立即引来许多附议之声。无他,这些官员家中也有投资,一旦禁商,他们损失也很大。
耶律焘蓉等他们说完了,又问了一句:“要知道通商让国家带来多少收入,你们有没有算过?”
契丹现在失去了幽云十几个州,这一年发生了几次大的战争,小战争更是不计其数。不是收入不足,而是开销太大。可以说不管是资金流向宋朝,还是流向契丹,契丹商业税收增加许多。但耶律焘蓉还没有动作好,收入增加,可资金却越来越集到少数人手上。反过来民族矛盾激化。耶律焘蓉同样也是一愁莫展,这一点不是她智慧不足,毕竟她不能做到象宋朝那样,将矛盾转移到新大陆上。剥削狠了,咱们离乡出走,照样有一口饭吃。
那怎么办?不能眼看着宋朝这个软刀子割,虽然很温柔,也是致命的温柔。最后逃不了象西夏那样的命运。
怎么办?还是加强巡逻,同时下令契丹商人不得在宋朝居住时间超过半年。不管你带了多少人前去宋朝,可半年后人得回来。还有派使者到宋朝,不是宋朝杨文广带回来种子嘛,给我们契丹一批。这是当初协议就签订好的。只有耕地面积增加,粮食产量增加,百姓不愁温饱,宋朝的蛊惑力自然会下降。
赵祯一听,行啊,给你一批种子。可我们种植的本来就不多,加上驻军吃掉不少,想要多很难了。你们慢慢去耕种吧,只要有本事等到那一天。
张方平更是一笑。石坚早就写了一封信给他,布置好了。这不是打短工嘛。行,来多少用多少。大不了半年后让你们回去报个道。虽然不能准确安置下去,可在宋朝生活惯了,他们还愿意回去?最主要耶律焘蓉这条条令通过后,契丹百姓进入宋朝更加公开化,有人先到了宋朝,挣了钱后,立即将家人引渡回来。一家子一起在宋朝挣钱。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于是民心更加沸腾。
从秋天开始吵,一直到了新年过去,还在吵。
其实到了现在这地步,耶律焘蓉心里也充满了悲观。
过了元宵节,耶律焘蓉终于从契丹启程,前往宋朝。
石坚并没有过问夏竦的案件发展。虽然朝廷还是有邸报送到他府上,让他得知许多消息。
因为案子发生在黔州,陈希亮带着苦主——高家的两个儿子以及一群办案官员前往黔州取证。
这是一个遥远的路程,来回加上取证没有四五个时间,根本是不可能的。可是夏竦却在朝堂上大诉苦水,说自己被高相国冤枉了。他还装模作样的写了一封罪己的奏折,上报了赵祯,说了自己在这件事中有错误,这份奏折写得花团簇簇。同时还派了下人再到高家请罪。
除了少数知道夏竦根底的人,还真有许多人让他迷惑了。认为他真被高相国误会。可这件事儿夏竦做得也不光彩,难道黔州没有漂亮女人吗?为什么要招惹大理的夷人女子?
但凭这一点,能将夏竦怎么样?
石坚听后,冷笑。明白,本来事情过了很久,线索缈茫,再加上这么长时间,就有一些线索也让夏竦掐断了。夏竦这是吃了定心丸,认为此案破不了的。
可真是如此?
不过石坚对于此案,也没有做任何表态。他继续在写书。《墨子正解》刊印出去。如石坚所料,因为墨家几乎无人继承,也没有人关心,结果这本书从纠正到刊印,几乎一点风波也没有。
这时候博文馆终于赶在大风雪,天寒地冻来临之前,修建完毕。在朝廷协助下,集中了许多大儒,还有一些宗教人士,结果连张无梦也再次无耻地跑过来。不但道教的一些领袖,佛教以及国内的天主教、什么***教还有其他的一些教主派主动来人。玉素甫亲自送了十几个***教的大师前来京城。
不放心。石坚不信神不信鬼的,让他编修教义,天知道编到最后成了什么玩意?
同时还有各个外国的一些人士,在这里石坚主要想引进一些古希腊文明,开阔宋人的眼界,不要以为外国都是番邦,也有发达的高度文明。这是好事。
乱蓬蓬的一团,几乎全部开工。石坚也没有办法一本本地查看编修。让他们自己写,写完了拿来给他审阅,然后再修改,再讨论,这样反复再三,取得一致后刊印。
但石坚终于开始对一些主要经义动手了。
这次还是没有对《论语》、《春秋》、《诗经》等书下手。虽然以前写过一本由后人经验组成的《伪尚书考》,可那是考证真伪,只要找出证据就行了。现在却是修改其含义,两者的区别截然不同的。因此要一步步来,最后形成一个良好的反应,才攻克这些难关。
一旦所有重要的经义修改完成,以后朱子想校正诸子百家,提出理学,也会被人视为伪籍,而不会受人重视。这件事的成功与否,比收回幽云路的意义重大得多了。
石坚下手的是《易经》。
这也是他最喜欢的经义。在石坚心目中,《易经》的地位比《论语》更重。但这话现在不敢说,不过修编《易经》,议论批评声音肯定没有修《论语》来得猛烈。
让石坚感到遗憾的是,现在多数人将《易》当作了一本用来占卜的书。这才是真正的买珠求椟。《易经》用来占卜也可以,可更重要的是里面许多唯物主义思想与辨证观。这是一本中国古代人的思想大成。而且比墨孔老的思想更加全面真实,以及更实用。
为了扭转世人的映像以及精确地标注。石坚采取了一卦一修。修一卦,然后与学者讨论,再刊印在报纸上,通过各地学子的补漏拾遗,才能真正的完善注释。
石坚首先就是第一卦《乾》。
《乾》卦上乾下乾,乾为天为健为马为父为首。故为第一阳刚之卦。但在开始时,乾不长,因此这时刚而会折。故初九潜龙勿用。这第一解就与孔夫子修《易经》是两样的。但石坚这里也提到此事。孔夫子修注时写道:龙,德而隐者也,不易于世,不成乎名,遁世无闷,不见是而无闷。乐而行之,忧则违之,确乎其不可拨,潜龙也。
石坚在这里写道,孔子看得是德操,君子遇到逆境,不放弃道德修养,修炼功业。可这四个字,并不是单指潜龙德操,而是讲述了事物的发展规律。在形势不利于自己的情况下,要小心,不能强自出头,反而最后失败,小心地等待时机。潜伏在水中的巨龙,翅膀还没有长齐啊,所以不能飞天九天之上,这时候不可妄动。但石坚又说道,潜龙忽用非是潜龙不举。即使龙在水里,也在滋养身体,以图一举飞天之势。不是不作为,而是培养自己的根本。最简单的一个例子,就是刘备寄于刘表之下的时候,刘备所作所为。
石坚一解释,这四个字变得就博大起来。当大儒们看到这一注解时,脸上全都变色。
但《乾》卦有两个利见大人,石坚又作了解释,首先这个大人含义很深奥,可以说是大人,也可能解释比自己地位名望高的人,或者对自己有帮助的人,或者是有所作为。什么样的解释就看它用在什么样的用场上。第一个利见大人,是九二之爻,见龙在田。这时候有了一些根本,可以有所作为了。但龙在田上,这时候还没有飞翔。因此需要小心谨慎。但后面一个利见大人,是九五之爻,飞龙在天,乾卦到了这一爻时演变到了最高峰,这时候可以大有作为。这两个利见大人字同义不同而。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总之,石坚这一注解,完全推开孔子等人的注解,而推断它的本义。
这一篇注解完成后,这些大儒看了半天,也沉默了半天。一个不敢说话。
而且因为是第一卦象,石坚还说了一些关于其他卦象的意思。当乾卦演变到了上九,龙飞到了最高处,超过了自己的能力,还要继续往上飞,就会力竭掉下来摔死。因此演变到这里,开始从阳转阴,进变到了第二卦象——地势〈坤〉!但阴到了极致,就象龙一样,始终飞不起来,会有什么样的结果,龙产生暴戾之气。龙战于野,其血玄黄。
因此,演变成第三卦——云雷〈屯〉。
阴阳始交,雷雨漫天而来,天开始造就万物。利静处修正,利封候。国家之始,气象更新。但国家草创,困难重重,所以要小心啊,才有了第四卦,山险〈蒙〉。经过一段时间治理,然后演变成第四卦——云天〈需〉。天地始正,这时候以利涉川。一个国家也要颁布实施一些政策条例了。
但实施政策,就有争议,然后有六卦——刚险〈讼〉。有争议就有了第七卦,地水〈师〉,以王师征讨震摄。
石坚又写了,卦卦单独成理,可卦卦又相连相生,石坚这里只是从国家创立治理上讲述卦卦象相连的原理。还可以用在其他方面,如一个制度,甚至一个作坊,一个人的事业,都可以适用。(一家之言,请勿参考)
这一来,就不是占卜论卦那么简单了,一下子上升到了匪夷所思的高度。
古今以来,修编〈易经〉的有多少人,比如胡大先生,孙大先生,石大先生,都向学生讲过〈易经〉,甚至还动手修撰过。可哪里象这样论述过?
可关健石坚不是在强词夺理,也不是篡改本义,句句都在理上。这些大儒们也不好说对还是不对,只好将自己的观点放在文后,一下子刊登地报纸上,让大家品论。
其实到了这时候,石坚才露出一点真面目。有许多学生看了这篇文章后,一个个抚手赞叹,就是,天地间那么大的动静,这是圣人出世的征兆,怎可能只会写写一些普通的书籍。
于是许多人在报纸发表观点,可持赞成的还是占了绝大多数。到了石坚修到第二十四卦〈复〉时,天下轰动。许多学子,每天眼巴巴地等待朝廷的报纸,以求一睹为快。幸好这时候造纸技术发达,纸张成本低,还有因为路程远近不同,各个路都设有印刷工厂,朝廷用快马送去一份报纸,就地印刷,并且留下一个空缺,让各路商家做广告,收回一些成本。否则以唐朝那种能当衣服穿的纸张,报纸发行到现在,朝廷还不知道亏空多少(唐朝纸笔都很贵,起居郎吴兢想要修史,因家贫没有能力备纸笔。韦陟任小妾动用纸笔,世人讥其侈。然而纸张质量很好,并且很厚,李忠臣破潼关智光,自赤水到潼关,官吏用纸当作衣服围在身上。如果纸薄的话,根本办不到)。
到了这时候,所有大臣才面面相觑,难道那天的异象,石坚真的要成为圣人了?可这时候,连范仲淹都不敢劝说石坚重掌朝政了,因为石坚名声太大了。
时光过得很快,寒冬一转眼就过去了。又一个新年到来。
南方战事也渐渐平息下去。段素真到了宋朝京城后,待遇很好,虽然权利少了,可在大理,其实段家也很可怜,说话未必算话,权利都让几大家族掌管了,弄不好,还会逼着他们出家。于是感恩戴德,写了一封信到大理劝说百姓放下武器。同时还派了人请各族长老前来京城察看他的生活,以及商议。
这还是次要的,主要现在宋朝一手挥舞着银弹,一手拿着大刀。软硬兼施,除了极少数人外,大多数人也不愿意反抗。这是明显的,反抗者死,而老老实实做人的,生活比以前变得更好,何去何从,大多数人都会做出一个选择。其实大部军队已经进入了蒲甘地区,准备进军天竺了。只有少数人留在大理与西南各蕃,监视各部族的动静。
至于国内更是国泰民安。
时光再次到了二月,春暖花开,石坚接到了一封信。
邢家乘海船日夜兼程,赶回来的。这算是快的了,如果不是蒸汽船的出现,这封信最少得要在三四个月后才能到石坚手上。
贺媛写的?贺媛写的!
看着上面的字迹,石坚一下子就认了出来,他惊喜交加地将信拆了开来。(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qidian,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