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西的刀兵之乱仅用三十余日便得以评定,从此党项与吐谷浑等残部所占领的各州也尽皆收复。这一战大捷可谓完美收尾,此等大捷本应值得高兴的事情,却因张议潮病重而给河西带来一丝阴霾。由于张议潮救子心切,以至于独闯敌阵身重两箭。也正因为这两箭正中其要害部位,因此在回军沙州之后便重病不起。
由于张怀鼎罔顾军纪张议潮欲要予以斩首,然由于诸将多番求情,且此战若非张怀鼎引出敌军主力,也不会将其一举歼灭,故而如此算来也算是功过相抵。张议潮本心岂会甘愿将独子斩首,只是军法如山不如此不足以立威罢了。见诸将求情且言之有理,因此便索性就坡下驴免了张怀鼎死罪,然死罪可免活罪难逃,将张怀鼎拖出辕门外杖责军棍五十!
拖着重病的张议潮深知他已经时日无多,于是便写下奏表上呈朝廷详述此战经过,并且举荐其侄张淮深担任河西节度使一职。张议潮这一决定,使得整个河西军政官员暗流涌动。作为河西望族的索家,自然不希望张淮深担任河西节度使。即便他索家不能替代张家在河西的位置,也应当由张怀鼎接任节度使,只有如此才能符合索家的最大利益。
而河西三族之中的李家李存贤,虽然也觊觎这节度使一职许久,不过身为节度副使的他也知道张家的势力根深难以撼动,况且论起行军打仗,他李存贤对张淮深也是十分信服。故此与其让一个刚愎自用的张怀鼎将归义军带入深渊,倒不如成就张淮深,让归义军走得更远更远。不过张议潮此举却使得张怀鼎更加的痛恨张淮深,也为之后埋下了隐患。
数日之后张议潮的这份奏表便抵达京城,身为储君的李渼见到这份奏表欣喜异常,于是便传召陈浩一起商议此事。这些时日陈浩已然知晓了河西发生的事情,只是他没有想到的是,张议潮因此战竟然重伤不愈。对于张议潮此人陈浩虽然未有过多深交,但是他知道此人是一个很有主见与原则的人。
因此对于张议潮举荐张淮深为河西节度使,陈浩未有感到丝毫意外。于是在陈浩的一番提议后,李渼便批复了张议潮的这份奏表,并由中书省起草诏敕下达河西。同时也对此次战役的有功之臣加以封赏,由于张议潮主动请辞,故此诏授(检校)司徒,敕封金紫光禄大夫。其中值得一提的是屠狼被封为扬威将军,总揽河西伊州军务之事。
待诏敕下达河西之后,张议潮便将整个河西军政事务交予张淮深,不久之后便箭伤复发与世长辞。朝廷为彰显张议潮之功,特旨追封万户侯,子嗣世袭侯爵。张淮深在接任河西节度使之后,不敢有忘叔父生前教诲,时刻保持谨惕厉兵秣马为来日收复凉州准备着。
对于张议潮的离世陈浩也倍感惋惜,如此一代名将就这样壮志未酬与世长辞。如今张淮深担任河西节度使,对于陈浩而言未尝不是一件好事。毕竟他与张淮深乃是好友,相比于张议潮,在关系上要亲近许多。但是陈浩也明白这其中却有着隐患,熟知历史的陈浩深知,河西索家定然不会甘于诚服,尤其是沙州刺史索勋将来定会勾结张怀鼎发动政变。而张淮深由于重兄弟情义,且变生腋下猝不及防,最后落得惨死的结局。
为了不让这场悲剧发生,也为了不让河西再次陷入动乱之中,陈浩觉得有必要做出相应的措施。如今河西刚经过战火在也经不起动荡,况且索家如今不但有功,而且也未有不轨之举,因此陈浩此刻若是拿索家开刀也难以让人信服。非但如此,还会被人视为他陈浩是为了公报私仇。
考虑到了这些陈浩决定还是手书一封送往河西,以此暗中提醒张淮深提防不轨之人。待做完这些陈浩觉得还是不够,于是又手书一封送往河西伊州。信中吩咐已是伊州刺史的易成天,开垦农田关注民生。同时也命令屠狼厉兵秣马勤加练兵,以备凶顽不曾暂暇。虽然如今伊州骑兵已经过万骑,但是陈浩觉得这些仍旧不够。
至于马匹陈浩丝毫不与担忧,当年从吐蕃王子维松那里勒索来的几万匹战马,使得如今河西之地已然不缺乏马匹。曾经陈浩选择入河西,其主要目的就是要在河西之寻得一块磨刀石。如今伊州就是陈浩所要寻找的磨刀石,并且这块磨刀石已经初见成效。从之前的战报上来看,如今伊州的狼骑已然毫不逊色于张淮深的铁甲军。要知道张淮深年少为将,麾下铁甲军在张议潮的归义军之中可是中坚力量。
……
深秋的夜晚已是寒意习习,而就是在这个秋意甚浓的深秋,宣宗李忱终于燃尽了他最后生命。当李渼走出寝宫之时双目已然通红,面颊之上的泪痕依旧未有拭去。紧随其后王公公在李渼的示意下,宣读了宣宗李忱最后一道旨意。
这道旨意里除了阐述了李忱自身的功与过之外,特意言明令狐绹乃是股肱之臣不可贬,同时擢升礼部尚书卢匡,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如此一来以朝堂之上,便有了白敏中、魏谟、令狐绹、卢匡四位宰辅。宣宗李忱所留下的这份旨意,让魏谟与白敏中等人均是疑惑不解。
令狐绹这等左右摇摆的小人,为何被李忱认为是股肱之臣,最为可气的是不可贬,那岂不是无法无天了吗?这也就罢了,但是为何又让卢匡担任宰辅。关于卢匡的能力魏谟与白敏中二人岂能不知?若非卢匡乃是山东望族卢氏的子弟,且其子卢琛为当朝驸马,他卢匡有何德何能居于礼部尚书一职。然而李忱的临终遗命竟然擢升官职,二人实在是有些想不明白。
居于群臣中陈浩似乎察觉到了什么,剑眉微微跳动了一下。当初李忱严令保下令狐绹之时,陈浩起初觉得这老皇帝又在玩起了帝王之术。陈浩本以为这是老皇帝李忱留于李渼的尾巴,待他驾崩之后李渼再惩处令狐绹,届时李渼在朝野上下定会赢得一片赞美之声。
由于张怀鼎罔顾军纪张议潮欲要予以斩首,然由于诸将多番求情,且此战若非张怀鼎引出敌军主力,也不会将其一举歼灭,故而如此算来也算是功过相抵。张议潮本心岂会甘愿将独子斩首,只是军法如山不如此不足以立威罢了。见诸将求情且言之有理,因此便索性就坡下驴免了张怀鼎死罪,然死罪可免活罪难逃,将张怀鼎拖出辕门外杖责军棍五十!
拖着重病的张议潮深知他已经时日无多,于是便写下奏表上呈朝廷详述此战经过,并且举荐其侄张淮深担任河西节度使一职。张议潮这一决定,使得整个河西军政官员暗流涌动。作为河西望族的索家,自然不希望张淮深担任河西节度使。即便他索家不能替代张家在河西的位置,也应当由张怀鼎接任节度使,只有如此才能符合索家的最大利益。
而河西三族之中的李家李存贤,虽然也觊觎这节度使一职许久,不过身为节度副使的他也知道张家的势力根深难以撼动,况且论起行军打仗,他李存贤对张淮深也是十分信服。故此与其让一个刚愎自用的张怀鼎将归义军带入深渊,倒不如成就张淮深,让归义军走得更远更远。不过张议潮此举却使得张怀鼎更加的痛恨张淮深,也为之后埋下了隐患。
数日之后张议潮的这份奏表便抵达京城,身为储君的李渼见到这份奏表欣喜异常,于是便传召陈浩一起商议此事。这些时日陈浩已然知晓了河西发生的事情,只是他没有想到的是,张议潮因此战竟然重伤不愈。对于张议潮此人陈浩虽然未有过多深交,但是他知道此人是一个很有主见与原则的人。
因此对于张议潮举荐张淮深为河西节度使,陈浩未有感到丝毫意外。于是在陈浩的一番提议后,李渼便批复了张议潮的这份奏表,并由中书省起草诏敕下达河西。同时也对此次战役的有功之臣加以封赏,由于张议潮主动请辞,故此诏授(检校)司徒,敕封金紫光禄大夫。其中值得一提的是屠狼被封为扬威将军,总揽河西伊州军务之事。
待诏敕下达河西之后,张议潮便将整个河西军政事务交予张淮深,不久之后便箭伤复发与世长辞。朝廷为彰显张议潮之功,特旨追封万户侯,子嗣世袭侯爵。张淮深在接任河西节度使之后,不敢有忘叔父生前教诲,时刻保持谨惕厉兵秣马为来日收复凉州准备着。
对于张议潮的离世陈浩也倍感惋惜,如此一代名将就这样壮志未酬与世长辞。如今张淮深担任河西节度使,对于陈浩而言未尝不是一件好事。毕竟他与张淮深乃是好友,相比于张议潮,在关系上要亲近许多。但是陈浩也明白这其中却有着隐患,熟知历史的陈浩深知,河西索家定然不会甘于诚服,尤其是沙州刺史索勋将来定会勾结张怀鼎发动政变。而张淮深由于重兄弟情义,且变生腋下猝不及防,最后落得惨死的结局。
为了不让这场悲剧发生,也为了不让河西再次陷入动乱之中,陈浩觉得有必要做出相应的措施。如今河西刚经过战火在也经不起动荡,况且索家如今不但有功,而且也未有不轨之举,因此陈浩此刻若是拿索家开刀也难以让人信服。非但如此,还会被人视为他陈浩是为了公报私仇。
考虑到了这些陈浩决定还是手书一封送往河西,以此暗中提醒张淮深提防不轨之人。待做完这些陈浩觉得还是不够,于是又手书一封送往河西伊州。信中吩咐已是伊州刺史的易成天,开垦农田关注民生。同时也命令屠狼厉兵秣马勤加练兵,以备凶顽不曾暂暇。虽然如今伊州骑兵已经过万骑,但是陈浩觉得这些仍旧不够。
至于马匹陈浩丝毫不与担忧,当年从吐蕃王子维松那里勒索来的几万匹战马,使得如今河西之地已然不缺乏马匹。曾经陈浩选择入河西,其主要目的就是要在河西之寻得一块磨刀石。如今伊州就是陈浩所要寻找的磨刀石,并且这块磨刀石已经初见成效。从之前的战报上来看,如今伊州的狼骑已然毫不逊色于张淮深的铁甲军。要知道张淮深年少为将,麾下铁甲军在张议潮的归义军之中可是中坚力量。
……
深秋的夜晚已是寒意习习,而就是在这个秋意甚浓的深秋,宣宗李忱终于燃尽了他最后生命。当李渼走出寝宫之时双目已然通红,面颊之上的泪痕依旧未有拭去。紧随其后王公公在李渼的示意下,宣读了宣宗李忱最后一道旨意。
这道旨意里除了阐述了李忱自身的功与过之外,特意言明令狐绹乃是股肱之臣不可贬,同时擢升礼部尚书卢匡,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如此一来以朝堂之上,便有了白敏中、魏谟、令狐绹、卢匡四位宰辅。宣宗李忱所留下的这份旨意,让魏谟与白敏中等人均是疑惑不解。
令狐绹这等左右摇摆的小人,为何被李忱认为是股肱之臣,最为可气的是不可贬,那岂不是无法无天了吗?这也就罢了,但是为何又让卢匡担任宰辅。关于卢匡的能力魏谟与白敏中二人岂能不知?若非卢匡乃是山东望族卢氏的子弟,且其子卢琛为当朝驸马,他卢匡有何德何能居于礼部尚书一职。然而李忱的临终遗命竟然擢升官职,二人实在是有些想不明白。
居于群臣中陈浩似乎察觉到了什么,剑眉微微跳动了一下。当初李忱严令保下令狐绹之时,陈浩起初觉得这老皇帝又在玩起了帝王之术。陈浩本以为这是老皇帝李忱留于李渼的尾巴,待他驾崩之后李渼再惩处令狐绹,届时李渼在朝野上下定会赢得一片赞美之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