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皇帝之龙起中国 第23章一代女皇武则天二

小说:开国皇帝之龙起中国 作者:夜夜流光 更新时间:2024-08-18 06:27:12 源网站:乐文小说网
  在太宗皇帝的诸多儿子里,有一个皇子时常偷偷地注视她。她认得出来,那是太宗的九皇子晋王李治。自从李治见到了武媚娘后,仿佛魂儿就已经被她勾走了。在他心中,武媚娘成了美丽的化身,并且在脑海中时时浮现出她那婀娜曼妙的身姿,自己也非常渴望能够时常有机会见到她。日子长了,失宠的武媚娘逐渐对李治产生了好感。她想,既然得不到皇上的宠爱,如果能嫁给晋王,也算做是一种安慰吧。于是她在期待着出现能够向晋王李治吐露心声的机会。

  武媚娘注定不会成为普通人。正是她的这个发现以及目标的转移,为她后来的命运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更让武媚娘下定决心去接触李治的事情在不久后便出现了。贞观十七年(643年),太宗宣布,立晋王李治为太子,并且大赦天下。

  其实最开始被立为太子的是李承乾。李承乾有许多特征同太宗相似之极,本来这是一件好事,但偏偏他刚烈的一面也与太宗一样,所以父子二人便有如针尖对麦芒,经常发生争执,再加上李承乾任太子的时间很长,二人的矛盾便越来越深,后来终于发展到父子对抗。太宗欲废掉太子,太子承乾则准备发动政变,结果他阴谋败露,被太宗废掉了太子之位,被流放到黔州,后来便在那里去世了。这样一来,晋王李治才有了当上太子的机会,而一直在打李治主意的武媚娘则更是喜形于色。她认为,她终于可以有机会重新成为皇帝的妃子了。

  于是,在日常生活中,武媚娘便不断地找机会接近李治。李治见能够时常见到她,心中也是异常欢喜。他们便时时找机会互相接触,二人的关系在这时便有了最初的萌芽。但由于武媚娘毕竟是属于父亲的,所以李治才未敢过于接近她。

  贞观二十三年(649年),太宗病重,即将离开人世。唐朝有个规矩,若妃子在皇帝驾崩后仍无生育,便要被送到尼姑庵出家修行。武媚娘当然知道这个规矩,她知道若自己再不采取手段,这一生便会长伴青灯古佛,永无出头之日。她便在李治身边无人时,走近了他。李治一见是她,心中大喜,可是迫于她是父皇的人,只好有所收敛。可是武媚娘却主意已定,突然紧紧地抱住了他,他便再也无法控制,于是两个人便倒在了床上……激情过后,武媚娘这才哭诉,自己爱上太子已久,可是如今依唐制自己却要被送到尼姑庵,一生都无法再见到太子了。李治当然舍不得,便向她承诺,待自己登基,一定会迎她重回宫中。武媚娘见他立誓,这才放心。

  同年五月,太宗驾崩,李治继位,即唐高宗,同时立王氏为皇后。武媚娘带着无限的企盼,离开了皇宫,来到了感业寺,出家为尼。可是,这一个小小的尼姑庵,又如何能关得住她那颗充满权势欲望的心?

  上天注定,一个非同寻常的女人即将从感业寺出来,重新回到皇宫,为历史书写一段崭新的篇章!而作为尼姑庵的感业寺,却注定只不过是这段篇章的一个微不足道的片断而已!

  高宗继位后,在感业寺出家的武媚娘便把所有的希望都押到了高宗的身上。可是令她失望的是,日子一天天地过去了,却始终不见高宗的身影。她心中不由得异常焦躁不安,不知高宗是不是还记得曾经对自己许下的诺言。

  一年以后,武媚娘终于盼到了高宗的到来。这天是太宗皇帝的周年忌日,高宗便到感业寺烧香祭奠。当武媚娘听说这一消息时,心中大喜,便远远地望着高宗,希望当他看到自己时,能够记起一年前的承诺。

  果然,高宗又见到武媚娘时,心中的思念之情也一时间迸发了出来,于是便叫人将她召入一间密室,准备单独与她相处。当武媚娘又一次与高宗面对面时,心中激动万分,两行泪水不禁夺眶而出,并且询问高宗是否记得一年前曾对自己立下的誓言。高宗望着虽然没有头发却依然面容姣好的武媚娘,心中又爱又怜,便向她保证,自己回宫后定会立即召她进宫,让她蓄发等待,自己这回绝不食言。

  高宗知道迎武媚娘回宫有两大阻力。其一是她曾是太宗的宠妾,自己若接她进宫必惹朝廷非议;其二是王皇后这边不知会不会接受。可是令他非常意外的是,王皇后不但很痛快地答应了,而且还帮他出主意,只要说武媚娘是先帝赐给他的,便可以堵住大臣们的嘴了。高宗闻之大喜,于是决定迎武媚娘回宫。

  事实上,王皇后并非如此大度,允许皇上拥有多个宠妃,徒然给自己增加对手。只是因为高宗身边有个萧淑妃,深得高宗宠爱,她感到皇后的位置已经因这个萧淑妃的存在而岌岌可危,于是决定让武媚娘进宫,这样便可以分散高宗的一部分注意力,自己才能稳坐皇后的宝座。可是她却没想到,这是她所犯的一个非常大的错误。因为她未料到,武媚娘的魅力与能力,无不胜萧淑妃数倍。她这样做,等于是提前将自己推到了火山口。

  只能叹息,王皇后走了一生中最错的一步棋!只能为她叹息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永徽二年(651年),武媚娘终于被迎回了宫中。这一年她已经二十八岁,不但思想已经渐趋成熟,而且她对宫中的了解也已经胜过从前许多。于是从这次进宫开始,她便开始了她的一系列计划。

  她知道,现在最重要的一个问题是要让皇后对她满意。于是她极力奉承讨好皇后,甚至不断地为皇后做着侍女们应当做的事,同时还看清了皇后的心思,便经常主动去打听萧淑妃的有关动静,及时传达给皇后。不久之后,皇后便开始非常喜欢她了,认为自己支持高宗迎她回宫,是走了一步非常准的棋。她便也开始在高宗面前不断地说武媚娘如何招人喜爱,如何无人能及,让高宗对武媚娘的喜爱之情更加强烈了。同时,武媚娘在宫中也时常了解新的情况,并且与宦官结交,对宫中大小事务积极参与。她如此细心地观察宫中情况,也为她后来施展计划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一年后,武媚娘为高宗生下了一个儿子,取名为李弘。高宗异常高兴,便封武媚娘为昭仪。同年七月,王皇后的养子陈王李忠被封为太子。皇后认为一切都已经按照自己的计划进行了,可是她却没有想到,自己安排好的这一切,几年之后竟全部灰飞烟灭了。

  武则天在宫中不断悄悄拉拢皇后与萧淑妃的敌对派,建立起了自己的势力。然后再将自己的势力悄悄投放到了皇后与萧淑妃的身边,完全掌握了两个人的行动。在与高宗相处时,她完全摸清了高宗阴郁而且并不刚强的性格,她与高宗无论是在生活中相处之时,还是与他在床上行鱼水之欢之时,都能恰到好处地让高宗非常快乐。这样,她便以绝对的优势得到了高宗最多的宠信。由此可以看出,她的心思之缜密,思维之严谨,再加上后来的心狠手辣,王皇后与萧淑妃焉能是她的对手?

  武则天一心想当上皇后,她不断地施展着各种手段。但她知道,想扳倒皇后非常不容易,虽然高宗现在对皇后感情很淡,可是他们毕竟是十年的结发夫妻,若想迅速让高宗废掉皇后,难度非常之大。她只好使用一些小的手段来探路,默默地等待着更大的机会。即使如此,萧淑妃也已经明显地感觉到了武则天的压力,而王皇后则并没有感觉到什么危机,认为武则天与自己是站在一边的。她见萧淑妃逐渐被武则天压倒失势,而自己的养子也可以成为太子,所以便以为自己可以高枕无忧了。可逐渐地,她却发现苗头有些不对了,武则天得到的皇上宠爱,还远在萧淑妃之上。她开始有些恐慌,可是却发现自己根本没有任何把握与武则天对抗。而且令她没有想到的是,一场更大的灾难正悄悄地向她逼近!而这一场灾难,正是武则天通过至毒手段导演的。

  王皇后的灾难已经临近了!谁叫她相信了武则天呢?她的存在,只不过是让武则天更多地表现了她的智慧与狠毒而已。

  永徽五年(654年),武则天生下了一个女儿。这个小公主长得十分可爱,与武则天也有着几分相似,高宗对她喜欢得不得了。满月之日,皇室更是大摆酒宴,大家纷纷来为小公主庆贺。当皇后来看望小公主时,小公主正在睡觉,那可爱的小脸的确惹人喜爱,即使是对武则天已经开始非常敌视的王皇后,在小公主面前心情也是不禁好了许多。于是她便告诉左右不要吵醒小公主,然后悄悄地退了出去,离开了这里。

  一个大胆的念头在武则天的心中诞生了!她这个大胆的计划甚至把自己都吓了一跳!可是为了自己的前途,为了能当上皇后,即使这样做也是值得的。她这样想着。

  在皇后来看小公主之时,武则天一直躲在帐后观察。当皇后走了之后,她便一咬牙,将被蒙在了小公主的头上,然后用力压紧小公主的头,狠心地掐死了自己的亲生女儿!

  好狠的手段!谁能相信她能狠毒到如此地步?即便是遭到诬陷的王皇后本人,也未必能立即相信这是武则天本人所为吧?令人恐惧!

  虽然是亲手杀死女儿,可武则天心中仍然伤心欲绝。但当她想到自己的前程之时,便咬一咬牙,强颜欢笑,迎接皇上的到来。

  过了一会儿,高宗来了。在小公主满月之时,高宗岂能不来相探?他可是非常喜欢这个小女孩儿的。可是当他看到眼前的这个曾经活泼可爱的小公主已经成了一具尸体时,他大吃一惊,而武则天也“愣了一愣”,随即便失声痛哭起来。

  高宗厉声追问都有谁来过小公主的房间,宫女便答只有皇后。高宗大怒,认为皇后以前就一直与萧淑妃不合,如今萧淑妃已经逐渐地失宠了,便又来杀武则天的女儿,自己绝不会容她。这时,武则天便趁机说皇后是如何叫她对付萧淑妃,自己又如何被强迫去侍候她,但如今却得到这样的结局,不由得令人心痛万分。

  而当王皇后听到这个消息时,她更是大惊失色!她万万想不到会有这样的事情发生!她大脑中一片空白,甚至不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更不知道是怎样发生的。

  高宗已经打定了废后的主意。但废后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首先他便遭到了朝廷大臣们的极力反对,这给了高宗不小的压力。其中最大的压力便是来自于太尉长孙无忌。

  长孙无忌是当朝国舅,国家重臣,在朝廷中有着很高的威信,高宗知道必须让他同意,废后一事才能顺利进行。可是长孙无忌当然很轻易地看出了皇上的心思,他跟褚遂良等大臣既不相信皇后真的会做出这种事,也绝对反对把当过两代皇帝妃子的武则天立为皇后,所以态度非常坚决,不支持废后。高宗顿觉压力重重,一时之间竟不知该如何是好。而卫尉卿许敬宗一直对压着他的长孙无忌等人心存不满,他见有机可乘,便去长孙无忌家劝他听从皇上的安排,希望他能够同意废后,却遭到长孙无忌的怒斥。可许敬宗并不生气,因为这个结果是他早已预料到的,他真正的目的是想让武则天知道此事。

  果然,不久之后武则天便给了许敬宗非常多的赏赐。而从此之后,武则天便视长孙无忌、褚遂良等人为第一眼中钉,欲拔之而后快。

  可是皇后在这种时候偏偏还要去犯宫中之禁。她与母亲魏国夫人柳氏对巫术发生了极大的兴趣,开始沉迷其中。这在宫中是绝对禁止的。纸里包不住火,虽然母女二人做得极为隐秘,可还是让武则天得知了此事。她大喜过望,知道机会来了,便将此事告诉了高宗。高宗心中颇为恼怒,废后之念便更加坚定了。

  本已满堂雪,偏又添寒霜。如此良机,岂能被武则天放过?王皇后,当真糊涂!

  长孙无忌等人坚决反对废后,可也有不少对他在朝中权力过重表示不满的大臣纷纷表示这是皇帝的家事,外人不应当参与过问。这里有武则天曾经拉拢的一部分权臣,甚至也包括个别开国功臣。也有人清楚地看出目前武则天的地位,知道只有支持她才能保得自己平安无事,便讨好似的向高宗奏道,王皇后有失妇德,已不配为皇后,当尽快废除,立武则天为后。这样一来,高宗底气更加足了。于是,他便立即重赏了一些支持他的官员,武则天也适时对这些官员表示了感谢。但是对反对派,武则天一旦发现,便立即让高宗对其进行惩处,绝不留情。这样一来,原本属于长孙无忌一派的人也逐渐因为害怕武则天而动摇了。武则天的势力便因此越来越大,她也知道离自己登上皇后宝座的时间越来越近了。

  于是有一天,高宗正式找到长孙无忌等四位朝廷重臣进殿议事,商讨废后一事。四位大臣有支持也有反对,可是高宗的意思已经很明确,他找四位大臣来也只是走走形式。所以,长孙无忌虽然反对,却根本无济于事,高宗废后之心已定。当几位大臣了解了这一情况后,即使是反对的也只能叹息了。当武则天知道这里的情况之后,便立即让高宗把反对她的褚遂良贬到潭州任都督。面对这一现状,长孙无忌只能承认他在废后事件上彻底失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