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说一炷香就必须一炷香,太监拿着一根上好的檀香点在正中央,好东西,真的是好东西,连冒出来的烟都直成了一条线。
周言敬看完考题略想了想,接着便提笔开始写了。
杨晨对科举考试过程没什么研究,所以当周言敬落笔的时候无比淡定,可除了杨晨,所有人都是目瞪口呆的。
“这么快就开始动笔?陛下的考题究竟是什么?”房玄龄惊诧的张大了嘴巴,伸着脖子想看看纸上写了什么,但是什么都没看清楚。
杜如晦摇着头一副不敢相信的样子。
“如此胸有成竹,的确是个良才,但愿写出来的文章也是惊才绝艳之作。”
杨晨不解的看了他们两眼,“直接写有什么问题吗?我怎么觉得你们好像都很惊讶?”
这种问题,房玄龄理都不想理,一向脾气好的杜如晦听得也有些蛋疼。
一旁的魏征板着脸道:“学子答题,下笔之前便要将思路从头到尾理顺,一般学子拿到考题最少也要端详一会,像周言敬这般没一会就动笔的,很少见。”
原来还有这种讲究……
养成这种习惯,应该是古代没有橡皮擦和修改液之类的原因吧……
大殿上不再有人说话,一个个都盯着周言敬的后脑勺,有几个视力好的眯着眼睛想看他在写什么,杨晨也想看,但是瞧不见,不由后悔自己怎么没带望远镜过来。
“房相,杜相,你们俩谁年纪稍微大一点?”
正看得聚精会神,冷不丁听见杨晨问自己年龄,房玄龄和杜如晦都愣了一下。
“你做什么?”
杨晨不要脸的道:“老花眼看得远嘛,你们谁看得见周言敬写什么了?”
话音落下,房玄龄和杜如晦默契的给他翻了个白眼,然后别过头去不看他。
杨晨撇撇嘴,只能再次眯着眼睛努力伸着脖子去看。
周言敬一直没停下来,一口气写了整整两张,杨晨的眼睛瞪圆了。
他还是头一次看古人考试,虽然他看不清楚周言敬写了什么,但是那满满当当的两张纸上,写出来的字就跟印刷的一样。
牛,实在是牛,想想后世大家伙的狗爬字,不得不说,你祖宗就是你祖宗!
周言敬写完后明显松了一口气,放下毛笔后轻轻吹了吹,又仔细看了看,这才站了起来。
“陛下,学生已经写完了。”
大殿上不约而同出现一道抽气声,所有人纷纷望向那支还燃着的香,烟气袅袅,但是却还没燃完,短短一炷香的事情,周言敬居然真的把考题写完了?
房玄龄和杜如晦已经有些不淡定了,就连边上自制力一向很好的魏征也目光复杂起来。
往常学子考试大多需要好几个时辰,像周言敬这般能洋洋洒洒在一炷香内写两张纸的,实属罕见。
因为周言敬动作实在太快,大殿内的大臣几乎都不怎么看好他。
慢工出细活,做文章更是要讲究细致,如此急文,质量能好到哪里去?
李世民也没想到周言敬居然在一炷香不到的时间里写完了,将信将疑拿过答纸看了起来。
杨晨目光紧紧锁在李世民的身上,不由有些紧张起来。
偌大的含元殿落针可闻,杨晨上朝这么多次,还是头一回觉得脑门上有根绳箍紧了似的,李世民一直没说话,底下的官员就都憋着气等着。
杨晨偷偷看了眼周言敬,见他老神在在的,跟刚开始比起来,现在倒是淡定的不像话。
究竟考题是什么?
杨晨心里难受,其他人也不好受。
房玄龄按捺不住了,出列道:“陛下,如何啊……”
杜如晦差点被房玄龄这几个字呛死,有你这么直接的吗……
“陛下,周言敬写的什么?”杨晨也跟着出去了。
杜如晦:“……”
还真是一个比一个直接。
李世民没鸟他们,依旧认真的在看文章。
虽然李世民没说话,但是脸上也没生气的神情,杨晨心下稍稍松了一口气。
约莫过了一刻钟,李世民才放下手中的答纸,看向周言敬,道:“周言敬,这都是你自己想的吗?”
说这话的时候李世民还瞟了眼杨晨,这一个眼神看的杨晨莫名其妙的。
关他什么事,他可是老老实实的站着呢!
周言敬拱手道:“陛下,这都是学生自己的想法。实不相瞒,学生今日也是到了大殿之上才知道陛下要考学生学问。”
李世民眼中一闪而过的诧异。
原本他还以为杨晨会为了让周言敬过关特意提点一下,没想到他居然连今天是殿试都没说。
想到这个,李世民满意的看了眼杨晨。其实杨晨就算跟周言敬说了,甚至帮他额外补课,李世民也是没意见的,但是杨晨什么都没说,那就更好了,不仅能让测出周言敬最真实的水平,也说明杨晨心里是有他这个皇帝的。
李世民绕着弯在心里夸了一番杨晨,可实际上杨晨只是单纯怕周言敬惊慌过度发挥失常……
“嗯,黄玉,拿下去给诸位爱卿们看看吧。”
房玄龄早就等不及了,等黄玉一拿下来就急急的看了起来,杨晨立刻凑了过去。
只看了一眼题目,俩人便惊恐万分的对视一眼。
陛下也忒狠了,居然拿五姓七宗为题!
这题表面上是以五姓七宗为代表的门阀为题,可实际上却是考察答题者是否能准确到位的揣摩圣心,而且与此同时还要能精准分析世家门阀,二者缺一不可,而这两者结合起来,其实就是入朝为官的基本要求。
为官者,不仅要能懂得上意,也更要洞若时事,否则就在官场上混不长久。
所以这道题基本就是在考察周言敬是否有为官的天赋。
越来越多的官员围了过来,答卷也在各人手中一一过目。
待所有人都看过之后,对周言敬的看法就产生了很大的分歧。
“陛下,周言敬身为一个白衣却肆意评论朝堂局势,比如文中的颓势积弱,门阀势大,此乃妄言之论!朝廷何时积弱,门阀又何时势大!”
不等有人反驳,周言敬便自己拧起了眉头,转过身看向说话那人,道:“这位大人此言差矣,学生并未妄言,朝廷积弱的前提乃是门阀势大,世间万物阴阳平衡,一方势大便有可能造成另一方势弱,这个道理难道不对吗?”
周言敬看完考题略想了想,接着便提笔开始写了。
杨晨对科举考试过程没什么研究,所以当周言敬落笔的时候无比淡定,可除了杨晨,所有人都是目瞪口呆的。
“这么快就开始动笔?陛下的考题究竟是什么?”房玄龄惊诧的张大了嘴巴,伸着脖子想看看纸上写了什么,但是什么都没看清楚。
杜如晦摇着头一副不敢相信的样子。
“如此胸有成竹,的确是个良才,但愿写出来的文章也是惊才绝艳之作。”
杨晨不解的看了他们两眼,“直接写有什么问题吗?我怎么觉得你们好像都很惊讶?”
这种问题,房玄龄理都不想理,一向脾气好的杜如晦听得也有些蛋疼。
一旁的魏征板着脸道:“学子答题,下笔之前便要将思路从头到尾理顺,一般学子拿到考题最少也要端详一会,像周言敬这般没一会就动笔的,很少见。”
原来还有这种讲究……
养成这种习惯,应该是古代没有橡皮擦和修改液之类的原因吧……
大殿上不再有人说话,一个个都盯着周言敬的后脑勺,有几个视力好的眯着眼睛想看他在写什么,杨晨也想看,但是瞧不见,不由后悔自己怎么没带望远镜过来。
“房相,杜相,你们俩谁年纪稍微大一点?”
正看得聚精会神,冷不丁听见杨晨问自己年龄,房玄龄和杜如晦都愣了一下。
“你做什么?”
杨晨不要脸的道:“老花眼看得远嘛,你们谁看得见周言敬写什么了?”
话音落下,房玄龄和杜如晦默契的给他翻了个白眼,然后别过头去不看他。
杨晨撇撇嘴,只能再次眯着眼睛努力伸着脖子去看。
周言敬一直没停下来,一口气写了整整两张,杨晨的眼睛瞪圆了。
他还是头一次看古人考试,虽然他看不清楚周言敬写了什么,但是那满满当当的两张纸上,写出来的字就跟印刷的一样。
牛,实在是牛,想想后世大家伙的狗爬字,不得不说,你祖宗就是你祖宗!
周言敬写完后明显松了一口气,放下毛笔后轻轻吹了吹,又仔细看了看,这才站了起来。
“陛下,学生已经写完了。”
大殿上不约而同出现一道抽气声,所有人纷纷望向那支还燃着的香,烟气袅袅,但是却还没燃完,短短一炷香的事情,周言敬居然真的把考题写完了?
房玄龄和杜如晦已经有些不淡定了,就连边上自制力一向很好的魏征也目光复杂起来。
往常学子考试大多需要好几个时辰,像周言敬这般能洋洋洒洒在一炷香内写两张纸的,实属罕见。
因为周言敬动作实在太快,大殿内的大臣几乎都不怎么看好他。
慢工出细活,做文章更是要讲究细致,如此急文,质量能好到哪里去?
李世民也没想到周言敬居然在一炷香不到的时间里写完了,将信将疑拿过答纸看了起来。
杨晨目光紧紧锁在李世民的身上,不由有些紧张起来。
偌大的含元殿落针可闻,杨晨上朝这么多次,还是头一回觉得脑门上有根绳箍紧了似的,李世民一直没说话,底下的官员就都憋着气等着。
杨晨偷偷看了眼周言敬,见他老神在在的,跟刚开始比起来,现在倒是淡定的不像话。
究竟考题是什么?
杨晨心里难受,其他人也不好受。
房玄龄按捺不住了,出列道:“陛下,如何啊……”
杜如晦差点被房玄龄这几个字呛死,有你这么直接的吗……
“陛下,周言敬写的什么?”杨晨也跟着出去了。
杜如晦:“……”
还真是一个比一个直接。
李世民没鸟他们,依旧认真的在看文章。
虽然李世民没说话,但是脸上也没生气的神情,杨晨心下稍稍松了一口气。
约莫过了一刻钟,李世民才放下手中的答纸,看向周言敬,道:“周言敬,这都是你自己想的吗?”
说这话的时候李世民还瞟了眼杨晨,这一个眼神看的杨晨莫名其妙的。
关他什么事,他可是老老实实的站着呢!
周言敬拱手道:“陛下,这都是学生自己的想法。实不相瞒,学生今日也是到了大殿之上才知道陛下要考学生学问。”
李世民眼中一闪而过的诧异。
原本他还以为杨晨会为了让周言敬过关特意提点一下,没想到他居然连今天是殿试都没说。
想到这个,李世民满意的看了眼杨晨。其实杨晨就算跟周言敬说了,甚至帮他额外补课,李世民也是没意见的,但是杨晨什么都没说,那就更好了,不仅能让测出周言敬最真实的水平,也说明杨晨心里是有他这个皇帝的。
李世民绕着弯在心里夸了一番杨晨,可实际上杨晨只是单纯怕周言敬惊慌过度发挥失常……
“嗯,黄玉,拿下去给诸位爱卿们看看吧。”
房玄龄早就等不及了,等黄玉一拿下来就急急的看了起来,杨晨立刻凑了过去。
只看了一眼题目,俩人便惊恐万分的对视一眼。
陛下也忒狠了,居然拿五姓七宗为题!
这题表面上是以五姓七宗为代表的门阀为题,可实际上却是考察答题者是否能准确到位的揣摩圣心,而且与此同时还要能精准分析世家门阀,二者缺一不可,而这两者结合起来,其实就是入朝为官的基本要求。
为官者,不仅要能懂得上意,也更要洞若时事,否则就在官场上混不长久。
所以这道题基本就是在考察周言敬是否有为官的天赋。
越来越多的官员围了过来,答卷也在各人手中一一过目。
待所有人都看过之后,对周言敬的看法就产生了很大的分歧。
“陛下,周言敬身为一个白衣却肆意评论朝堂局势,比如文中的颓势积弱,门阀势大,此乃妄言之论!朝廷何时积弱,门阀又何时势大!”
不等有人反驳,周言敬便自己拧起了眉头,转过身看向说话那人,道:“这位大人此言差矣,学生并未妄言,朝廷积弱的前提乃是门阀势大,世间万物阴阳平衡,一方势大便有可能造成另一方势弱,这个道理难道不对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