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唐 第 70章 又是一年春雨时

小说:喜唐 作者:微微的薇 更新时间:2025-02-04 18:12:44 源网站:2k小说网
  大食人在城外五十里处扎营。

  大食人很讨厌。

  总是会在夜里的时候派出一支小队,悄然无息的摸到京观前。

  想把自己人的脑袋偷偷的偷走。

  裴行俭就以此为诱饵。

  只要发现有大食人过来,立刻就用折叠弩招呼。

  然后再把这群人的脑袋搁在上面。

  本以为大食人会来的更多。

  在死了几百人之后......

  谁知道他们竟然不来了。

  大食人不来了,突厥人却来了。

  颜白不知道他们有没有勤王这个传统。

  但突厥派人送来的信的确是这个意思。

  让颜白放了他们的可汗。

  “勤王?勤什么王,你阿史那贺鲁算个什么王?

  你是我大唐的臣子,你造反我把你抓了。

  现在你的人要我放你回去?”

  “还突厥汗国和大唐互为兄弟国?

  他**,口气倒是不小,阿史那贺鲁你觉得呢?”

  “贺鲁这写信的人是谁,你跟我说我去灭了他!”

  阿史那贺鲁听着颜白的喋喋不休他心里很郁闷。

  他心里很清楚,这哪里是来救他的。

  这怕是恨他不死的。

  然后借着这个借口把自己的部族吞并。

  送信的信使被颜白斩了。

  突厥中以葛逻禄部为首的其他部族在看到信使被吊起了那一刻,就知道谈不了。

  各部就缓缓的朝着大食人靠拢而去。

  或许他们觉得他们在长相上和大食人有相同之处。

  可殊不知他们在大食人眼中也是被利用的棋子而已。

  这一群突厥人认为大食人是不可能长久呆在这片区域的。

  所以他们把赌注全部押在了大食人身上。

  想借着大食人的力量,来解决大唐。

  他们好做渔翁!

  但也有一部分人把赌注押在大唐这边。

  以契苾部为首的射脾、处月、处密等部派来的使者。

  请求宽恕,请求归降。

  有了突厥人的加入,大食人势力大增,号称有控弦猛士十万余。

  颜白这边也多了一万多控弦的各部勇士。

  上一次的对抗各有死伤,大食人突然安静了下来。

  湖水边那一片密集的胡杨林倒了大霉。

  全部被大食人给放倒了。

  “胡杨木的木质坚硬、耐水抗腐,是做攻城器具最好的木材。

  大食人他们这是要为攻城做准备呢!”

  颜白深吸了一口气,低声道:

  “让鹿入林多招人炼火油吧,守城的时候火油比火药好用多了!”

  裴行俭担忧道:

  “人一多就有泄密的嫌疑,西域各部一旦知道配方,今后这边的战火将会永不熄灭!!”

  “炼油的法子太简单是藏不住的。

  现在情况紧急,已经顾不得那么多了,得赶紧吩咐下去办!”

  见裴行俭还在犹豫,颜白怒道:

  “真是死脑袋,等仗打赢了,带人把露天的石脂水控制住。

  他们光会有什么用,源头才是根本!”

  裴行俭拍了拍脑袋转身下去安排。

  天色阴沉的龟兹突然下起了雨。

  望着淅沥沥的小雨,颜白知道西域的寒冬即将远去。

  初春在不久之后就要来了。

  长安也下起了雨。

  田间地头的老汉喜滋滋的望着这开春来的雨水。

  这雨水昨夜就开始下了。

  到了今日晌午还没停。

  伸手拽了一把泥土,老汉满意的点了点头。

  雨水足,土地都喝的饱饱的。

  再加上才把肥施上,今年的墒情一定不错。

  李象坐着马车回到衡山王府。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李象在朝臣中渐渐地有了名望。

  针对各种朝廷政策他都能有自己的意见。

  而且意见都极有见识。

  谦虚、好学等各种赞扬之词如雨点般落在了李象的身上。

  不知道怎么就传到了长安城里。

  现在好多人都在议论。

  都在说皇帝的长子为人不错,大唐后继有人云云。

  百姓们对深宫里面的事情不知道。

  只知道李象是长子。

  长子继承家业。

  他们就固执的认为李象就是今后的太子。

  李承乾也觉得儿子是真的长大了。

  州府的折子李承乾会简单的过一遍,然后派人送到李象那里。

  李承乾看了。

  李象的确处理的不错,像是换了一个人。

  进了府邸,李象抱着厚厚的一大摞折子直奔书房。

  书房里,身材矮小的仆役看着奏章。

  他慢慢的讲,李象慢慢的写。

  崔家出来的人的确有些门道。

  他们对朝廷的那一套摸的很清楚。

  知道说什么样的话能最大程度上让大多数人都很喜欢。

  里面还时不时的捧一下某个人!

  “以后不要在朝堂里面说某个事情是请教赵国公后你悟出来的道理!”

  “为什么?”

  “衡山王你看,前日的所有折子陛下都用朱笔标了色。

  唯有这个涉及长孙家的奏章见解里面陛下没有标红!”

  “这会不会是父皇忘了?”

  仆役笑着摇了摇头:

  “不,这不是陛下忘了。

  你看,这是去年十二月的。

  这是今年正月初三的,这是上旬的……”

  李象认真的看了看,忽然道:

  “父皇不喜欢舅祖父?”

  “这话说的不对,皇帝不会喜欢任何一个臣子。

  只会看臣子能给朝廷带来什么。

  这当然也包括赵国公!”

  “忌惮?”

  仆役笑了笑:

  “不尽然,太上皇身体康健,十二卫外加飞骑皆都拱卫长安。

  陛下可以不忌惮任何人。

  哪家犯大错,哪家就会完蛋!”

  “那是?”

  “陛下是在慢慢的摒弃世家之人。

  其实归根结底是如今的朝堂长孙家势力过于大了。

  不利于朝堂稳定!”

  李象点了点头,他把这些记在心里。

  他不喜欢舅祖父,他觉得这个人阴恻恻的。

  见了他心里总是会莫名的恐慌。

  而且人也狂妄,经常带头驳斥父皇的政令。

  在长安的另一头,城阳在立政殿前忙活着。

  自正月十九和薛瓘完亲以来。

  昔日那个开心的城阳又回来了。

  城阳知道父皇最喜欢吃莲子米粥。

  今日“回门”她就特意给父皇做一碗莲子米粥。

  为了让味道更好一些。

  城阳还特意的去太医署拿了些药材,准备和米粥一起搭配。

  “父皇的心应该看的开一些。

  母亲走了,她也不愿你如此的煎熬着自己。

  开春了,祭祖时节仙游正美,父皇可以去看看!”

  李二望着气色明显好了很多的城阳笑道:

  “听你的,等这二月过完我就去仙游,让那些年轻的学子多吵吵我!”

  城阳开心的点了点头。

  李二其实在很早之前就想出去走走。

  他想去仙游看看他栽种的银杏树。

  听说在书院学子的照顾下长得很好。

  可他不能走,他在长安和他不在长安,这是两个不同的地方。

  剪刀望着城阳已经把米粥煮好。

  他想过去试毒,但又怕破坏这难得的温馨场面。

  就在抓耳挠腮想着如何开口之际。

  小龟从一旁冲了过来。

  小龟不认识城阳,城阳出事的那段时间小龟还不记事。

  所以,此刻的城阳他也不认识。

  在他眼里这就是一个好看的宫女而已!

  “米粥?哇,好香啊!”

  小龟立马冲了过来,伸手就把那一碗米粥从案桌上拿了过来。

  然后四平八稳的坐好,等待开饭。

  他长年和李二生活在一起。

  这些年被李二溺爱着,并未被宫里的繁文缛节束缚。

  加上年岁不大,遇到吃的自然把很多事都抛到了脑后。

  城阳看着盛好的米粥被小龟端走不由得愣住了。

  李二倒是大方,笑道:

  “罐子里还剩下不少,第一碗就给他吧,第二碗再呈给我,无妨,无妨……”

  有了合适的契机,剪刀笑着走了过来。

  望着只剩下大半碗的米粥,剪刀笑道:

  “陛下,不多了,奴婢还想着一会儿喊皇帝也来尝尝城阳公主的手艺呢。

  这一口,他可是也念叨好些年!”

  李二扭头看着城阳。

  城阳笑了笑,开口道:

  “父皇如果不着急,明日孩儿再来,孩儿多准备一些,咱们正好吃一顿家宴!”

  李二点了点头:“甚好!”

  城阳收拾了一下从立政殿离开。

  随着城阳离开,李二脸色也越来越难看,全身都散发着暴虐的戾气。

  剪刀跪在地上一言不发。

  “剪刀你该死!”

  “陛下,奴该死,但这是奴的职责。

  自从隋文帝在仁寿宫病逝,奴就发誓,无论谁,哪怕是皇帝贡上的食物奴也要尝一尝!”

  李二冷哼一声挥袖离开。

  天色渐黑,直到华灯亮起。

  剪刀就一直跪在那里,连姿势都没变!

  剪刀知道这是自己应该得到的惩罚。

  自己破坏了太上皇心中的那份美好。

  等到后半夜,偏殿突然传来了小龟的哭声。

  宫铃响起,宫女和仆役顿时涌了过去。

  望着从自己跑过的一內侍,剪刀开口道:

  “小三子,小郎君怎么了?”

  “肚子疼,怕是……”

  剪刀一惊,猛然道:“怕是什么?”

  “怕是肠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