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邕呢?”
荀彧有些接受不了这位新皇的思维。
“不知。”
“不知?他还没到洛阳嘛?”
“到了,不过这一日他并没有上朝。”
“哦,朕去看看!”
“这……”
“先不看了,你们先去安排一下,元宵事宜。”
徐铭交代了一番。
郑泰脸上泛起一股子怪异。
自己龙座还没坐稳呢,先把禁军整顿了再说。
带着荀彧、荀攸、朱儁、张辽、华雄娣,徐铭来到了禁军。
果然,不出想象,禁军果然是比烂的地方。
董卓的旧部被集中看管之后,剩下的禁军就是四个---这尼玛是兵嘛。
全是样子货,华雄娣一人都可以挑四五个。
张辽可以打七八个。
徐铭上去比划了一下,打十个,全是热身,连个汗都没出。
朱儁老脸一红,他是新晋的禁军头领,禁军烂,这锅他不用背,可自己也行伍出身,看着自己汉家儿郎连皇帝---才十四岁的娃娃都打不过。
搁在谁,谁都得脸红。
“都尼玛好好给老子过元宵。”临走徐铭丢下这么一句话。
所有人都懵了,过元宵?
皇帝不发火?
皇帝不骂娘?
皇帝居然让他们好好过元宵?
啥路数?
众人面面相觑,莫衷一是。
“陛下,禁军疏于训练,是老臣的疏忽。”朱儁冲着徐铭拱手说道。
“关你什么事,你也刚上任,以后好好练就是了。”
“文若,伍孚……还有越骑牺牲的将士,有安排专人抚恤嘛?他们的抚恤金是多少?要加倍呀!”徐铭看着荀彧,叮嘱了一声。
“抚恤金?”
徐铭的话让荀彧愣了愣,看着徐铭不解的问道。
看到荀彧的神色,徐铭也一下子反应了过来。
是了,东汉三国时期,是没有抚恤金这一说的。
在这个时代,入伍当兵,朝廷只会管你一口饭,死了那就死了,一粒米都不会给你的,遑论抚恤金了。
纵观华夏整个历史,一直到清代,才有“抚恤银”一说。
“文若,以后朕的士兵阵亡了,朕要对阵亡士兵的家庭给予一定的补偿,这种补偿,朕称之为抚恤金。”徐铭解释道。
朱儁脸上很是诧异
听到徐铭的话,荀攸当即说道:“陛下,可是这样,会增加朝廷的……”
这次,徐铭没有让荀攸说完话。
徐铭神情严肃的看着荀彧和荀攸,说道:“公达你的顾虑,朕都明白,但是抚恤金,朕是一定要发放下去的。”
“皇帝不差饿兵,皇帝也不会让自己的将士,白死了,不能让他们死的时候,心中还有着牵挂和担忧。”
听完徐铭的话,众人顿时朝着他,行跪拜大礼。
同时声音颤抖的道:“陛下仁德,爱兵如子,此乃大汉之幸,臣等必殚精竭虑,助陛下完成兴汉大业,万死不辞!”
“起来,以后除非朝议,不跪,你们累朕招呼你们起来也累。”
“另外,恢复秦朝的耕战制度,只不过时过境迁,你们要将其改良,公伟,你和张辽设定一下军阶奖惩制度。军阶就是军功,就算是一个小兵,只要军功够,也有能升军阶,抚恤金按照军阶发放,而非单纯按照官职。简单说,有些士兵目不识丁,可能一辈子当不上将官,领兵,但他战死后,抚恤金不会比高军职的新兵低。”
“明白了。”
徐铭突然想到董卓征召蔡邕,举孝廉,三府辟,公车征,是东汉选拔官员的主要途径。
心生一计:“走走走,御书房!”
到了御书房,徐铭让荀彧、荀攸摆下笔墨纸砚。
“诏命,董贼乱朝,帝靖平。各地每二十万户举孝廉一名,各地举勇士三名,拱卫京师。”
“这道诏命与各地重新签发的任命书同时发出。不办者,视为不接受朝廷官职。”
“是!”
“诏命:冀州韩馥,征召张郃、赵云。”
这两人是谁?荀彧叔侄面面相觑。
倒是张辽曾去过冀州,也有些狐疑:“张郃字儁乂,河间郡鄚县人冀州牧帐下军司马。”
“一个军司马?陛下如何得知。”朱儁不解:“那赵云呢?”
“不知,没听说过。”
“没听说过?”徐铭想了想,现在赵云估计还小,暂时还没有参军:“诏命,卢植去常山,带赵云回来。”
“诏命:东莱太史慈。”
“诏命:广陵海西徐宣。”
“诏命:焦郡许褚兄弟。”
“诏命:琅琊徐盛。”
“诏命:巴郡张任,严颜。”
“诏命:下蔡周泰。”
“诏命:荆州文聘、魏延、甘宁。”
“诏命:河东郝昭。”
“诏命:汝南陈到。”
“诏命:……”
“比如太史慈,若是不在东莱,他娘亲由朝廷供奉,另外甘宁兴许在宜昌、巴郡一带做水贼,派人去宣召,就说皇帝要见他。”
这一刻,所有人眼睛都绿了,什么情况,皇帝身居内宫,这都是招的什么人?
徐铭大笑:“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袁绍、曹操,你们这帮割据军阀,能够就地取材,老子就釜底抽薪,朕是皇帝,统御万方,哈哈哈哈哈。
谁有功夫一个地方一个跑?一个个去邂逅?
朕!一股脑都公车征了。
爽不爽?
朕就问你们爽不爽?
看着荀彧等人记录的长长的名单,徐铭心中说不出的快意。
荀彧有些接受不了这位新皇的思维。
“不知。”
“不知?他还没到洛阳嘛?”
“到了,不过这一日他并没有上朝。”
“哦,朕去看看!”
“这……”
“先不看了,你们先去安排一下,元宵事宜。”
徐铭交代了一番。
郑泰脸上泛起一股子怪异。
自己龙座还没坐稳呢,先把禁军整顿了再说。
带着荀彧、荀攸、朱儁、张辽、华雄娣,徐铭来到了禁军。
果然,不出想象,禁军果然是比烂的地方。
董卓的旧部被集中看管之后,剩下的禁军就是四个---这尼玛是兵嘛。
全是样子货,华雄娣一人都可以挑四五个。
张辽可以打七八个。
徐铭上去比划了一下,打十个,全是热身,连个汗都没出。
朱儁老脸一红,他是新晋的禁军头领,禁军烂,这锅他不用背,可自己也行伍出身,看着自己汉家儿郎连皇帝---才十四岁的娃娃都打不过。
搁在谁,谁都得脸红。
“都尼玛好好给老子过元宵。”临走徐铭丢下这么一句话。
所有人都懵了,过元宵?
皇帝不发火?
皇帝不骂娘?
皇帝居然让他们好好过元宵?
啥路数?
众人面面相觑,莫衷一是。
“陛下,禁军疏于训练,是老臣的疏忽。”朱儁冲着徐铭拱手说道。
“关你什么事,你也刚上任,以后好好练就是了。”
“文若,伍孚……还有越骑牺牲的将士,有安排专人抚恤嘛?他们的抚恤金是多少?要加倍呀!”徐铭看着荀彧,叮嘱了一声。
“抚恤金?”
徐铭的话让荀彧愣了愣,看着徐铭不解的问道。
看到荀彧的神色,徐铭也一下子反应了过来。
是了,东汉三国时期,是没有抚恤金这一说的。
在这个时代,入伍当兵,朝廷只会管你一口饭,死了那就死了,一粒米都不会给你的,遑论抚恤金了。
纵观华夏整个历史,一直到清代,才有“抚恤银”一说。
“文若,以后朕的士兵阵亡了,朕要对阵亡士兵的家庭给予一定的补偿,这种补偿,朕称之为抚恤金。”徐铭解释道。
朱儁脸上很是诧异
听到徐铭的话,荀攸当即说道:“陛下,可是这样,会增加朝廷的……”
这次,徐铭没有让荀攸说完话。
徐铭神情严肃的看着荀彧和荀攸,说道:“公达你的顾虑,朕都明白,但是抚恤金,朕是一定要发放下去的。”
“皇帝不差饿兵,皇帝也不会让自己的将士,白死了,不能让他们死的时候,心中还有着牵挂和担忧。”
听完徐铭的话,众人顿时朝着他,行跪拜大礼。
同时声音颤抖的道:“陛下仁德,爱兵如子,此乃大汉之幸,臣等必殚精竭虑,助陛下完成兴汉大业,万死不辞!”
“起来,以后除非朝议,不跪,你们累朕招呼你们起来也累。”
“另外,恢复秦朝的耕战制度,只不过时过境迁,你们要将其改良,公伟,你和张辽设定一下军阶奖惩制度。军阶就是军功,就算是一个小兵,只要军功够,也有能升军阶,抚恤金按照军阶发放,而非单纯按照官职。简单说,有些士兵目不识丁,可能一辈子当不上将官,领兵,但他战死后,抚恤金不会比高军职的新兵低。”
“明白了。”
徐铭突然想到董卓征召蔡邕,举孝廉,三府辟,公车征,是东汉选拔官员的主要途径。
心生一计:“走走走,御书房!”
到了御书房,徐铭让荀彧、荀攸摆下笔墨纸砚。
“诏命,董贼乱朝,帝靖平。各地每二十万户举孝廉一名,各地举勇士三名,拱卫京师。”
“这道诏命与各地重新签发的任命书同时发出。不办者,视为不接受朝廷官职。”
“是!”
“诏命:冀州韩馥,征召张郃、赵云。”
这两人是谁?荀彧叔侄面面相觑。
倒是张辽曾去过冀州,也有些狐疑:“张郃字儁乂,河间郡鄚县人冀州牧帐下军司马。”
“一个军司马?陛下如何得知。”朱儁不解:“那赵云呢?”
“不知,没听说过。”
“没听说过?”徐铭想了想,现在赵云估计还小,暂时还没有参军:“诏命,卢植去常山,带赵云回来。”
“诏命:东莱太史慈。”
“诏命:广陵海西徐宣。”
“诏命:焦郡许褚兄弟。”
“诏命:琅琊徐盛。”
“诏命:巴郡张任,严颜。”
“诏命:下蔡周泰。”
“诏命:荆州文聘、魏延、甘宁。”
“诏命:河东郝昭。”
“诏命:汝南陈到。”
“诏命:……”
“比如太史慈,若是不在东莱,他娘亲由朝廷供奉,另外甘宁兴许在宜昌、巴郡一带做水贼,派人去宣召,就说皇帝要见他。”
这一刻,所有人眼睛都绿了,什么情况,皇帝身居内宫,这都是招的什么人?
徐铭大笑:“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袁绍、曹操,你们这帮割据军阀,能够就地取材,老子就釜底抽薪,朕是皇帝,统御万方,哈哈哈哈哈。
谁有功夫一个地方一个跑?一个个去邂逅?
朕!一股脑都公车征了。
爽不爽?
朕就问你们爽不爽?
看着荀彧等人记录的长长的名单,徐铭心中说不出的快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