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汉少帝 049相互伤害

小说:我!汉少帝 作者:龍魄 更新时间:2024-08-30 15:32:41 源网站:乐文小说网
  徐铭懒得跟他们纠缠,今夜元宵,还有许多事情要做呢,于是说道:“实事求是,开拓创新,认识自然,改造自然,方为以后科学之大义。懂作物生长者管农,明几何开渠的管工,知算数经济的管商,通兵法者掌兵,只会打嘴炮的,那就回家抱孙子吧。”

  众人闻言皆是一惊。

  饶是郑玄和蔡邕这种见惯大场面的人也不由倒吸了一口冷气,内心震撼不已。

  “这皇帝说话,一针见血,简直是绝了儒士的前途呀!”

  “这岂不是要从独尊儒术,变成百家争鸣?”

  这是名儒们万万不能接受的事情。

  此等之人如何能当皇帝?

  如何教化四方?

  这些儒生们纷纷冒出了这么一个念头!

  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徐铭此时又抛出一个问题:“方才说了几个,远日、近日,地球为圆,还有一点,古来经书皆无断句,为何从来没有人想过制作标点?”

  “标点!”

  “标点符号。”徐铭随意那笔纸写下,解释一番。

  郑玄和蔡邕眼里异光一闪,首先领会过来,嘶声道:“言下之意,我等注解经书,有时是大谬?”

  “起码以后人家看你的注释,不会大谬。”徐铭笑着将笔丢在一边。

  逗号、句号、冒号、感叹号、问号,别看这小小的标点,推广起来并不难。

  但放在经义考证之上,那绝对是一番血雨腥风。

  古人说话本就晦涩难明,若要断句,多断一个字,整篇文章意义大为不同。

  在汉朝,古文经学、今文经学的争论延绵数百年。

  起因焚书之后,汉初大部分书籍由老儒背诵,口耳相传的经文与解释,由弟子用当时的隶书(今文)记录下来的经典。被称之为“今文经”。

  而始皇焚书期间,民间儒生将一些古文经书埋藏起来,至汉代前期才被相继发现,如景帝时,河间献王以重金在民间征集所得古文经书,以及武帝时鲁恭王从孔子故宅壁间所发现的古文经籍。这部分经书被称之为“古文经”。

  总之就跟基督教的新教和旧教一样,穆斯林的逊尼派和什叶派一样,较真贯穿西汉、东汉。

  郑玄治学以古文经学为主,兼采今文经学。他遍注儒家经典,以毕生精力整理古代文化遗产,使经学进入了一个“小统一时代”。

  好不容易争论尘埃落定,徐铭一个“标点”,只怕又要掀起滔天巨浪。

  郑玄觉得心里好苦。

  徐铭也有些心疼的看着这位六十三岁的老者。

  看来未来十年,他只怕又要闭关了。

  “不错!”

  这个时候几个歌姬上前。

  年岁皆幼,只有十二三岁,清丽可人,可没有哪个说的上是绝代芳华。

  “可有姓貂的姑娘?”

  诸女摇头。

  “那姓任的呢?任红昌。”

  诸女还是摇头。

  旁边的管事乐女也摇头。

  不会吧,貂蝉呢?

  难道这个时空没有貂蝉?

  这尼玛不是要命嘛!

  走了走了!

  真是无趣,今日还真是无趣,蔡妹妹成亲了,成了他人妇。

  貂蝉又无所踪。

  跟一帮老儒们吵吵了半天。

  一点都不爽快。

  徐铭让这些老儒们不爽,这帮老儒也把“两位绝世佳人整没了”,让徐铭不爽。

  当真是相互伤害。

  吕玲绮倒是躲在一边,吃的饱饱的。

  徐铭一路上心里很开心的,有种学生教育老师的快感,丢出三个问题让他们去吵吧。

  第一个,你们的老圣人的问题。你们得解决吧。

  第二个,显而易见的问题,想考证太容易了,但是一旦考证成功呢?天翻地覆。

  第三个,更是,别小看标点,断句不同,所有的含义不同,别的不说,郑玄只怕后半辈子光改他自己的注释就得几十年。

  可惜自己心心念的两大美女,却无所踪。

  没吃饱咋办呀。

  找个馆子呗。

  老子现在是皇帝,可以吃一碗送一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