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汉少帝 065光熹花魁

小说:我!汉少帝 作者:龍魄 更新时间:2024-08-30 15:32:41 源网站:乐文小说网
  几位花魁迟迟不回,四楼数十个洛川才子,面上实在过不去。

  侍女们楼上楼下的传递的才子们的佳作,而楼下据说那位楚之狂生在吃酒把妹的过程中,随意拿几曲小调什么《滴答滴答》什么《相思风雨中》就把楼上才子弄得灰头秃脑。

  这青楼女伎若是能得名士一首词,一首赋,一支曲,无不身价百倍。

  满屋子的女伎一个个眼睛放光,各自找个理由,往楼下跑去。

  今日元宵盛典本齐聚了四大花魁展三又、樊汩没、冯亦醉和清逸楼的光熹花魁。

  其中光熹花魁和昭宁花魁两女曾被董卓招入相国府夜宿一宿。

  昭宁花魁出了相国府,就远走他乡,光熹花魁依然在清逸楼。

  此女姓胡,颇有心思,见少帝被废就把自己花名改为光熹,好博得士子们的青睐。

  而且她离开相国府之后,当天就招袁胤为入幕之宾。

  对旁人说并未侍寝相国董卓,而是让袁胤摘了头筹。

  旁人自然不信,但奈何此事也不好查证。

  董卓当政之时,袁胤从不敢说什么。

  今日才大言不惭的说他才是胡光熹第一个入幕之宾。

  想来先前怕董卓权势,现在董卓授首,他就来当这个护花使者。

  如此一来,胡光熹就算对折花公子好奇,也不好离开。

  心生一计:“既然折花公子善曲,却极少做赋,不如诸位以奴家为蓝本,做神女赋如何?让他以赋作答。”

  “妙呀!”袁胤拍手称赞。

  不得不说,除开胡光熹的小心思,这点子确实不错。

  “对对对,咱们作赋,看他那些小词小调,都登不上大雅之堂,作赋必定不行。”

  一时间,满堂才子们开始闷头苦想,扒毛吹须。

  汉赋讲求文采、韵律,兼具诗歌和散文的性质。其特点是“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侧重于写景,借景抒情。

  若说此时当以杨修最有名气,王粲年纪稍小一些。

  胡光熹自然围着杨修,最为重视,若是杨修能做一《神女赋》。

  在她眼中,王粲不过还是十几岁的娃娃,可她不知道,王粲此人以记忆见长,过目不忘,在未来建安七子之中与曹植并称“曹王”。

  当诸人写好《神女赋》,果然以杨修最佳。

  而那王粲依然低头思索,难以下笔。

  胡光熹着急出名,则带着几篇好文匆匆下楼。

  “哟,居然让我写赋?”

  对于现代人来说,赋这个体裁确实比较陌生,赋远不及诗词、散文、小说那样脍炙人口,徐铭脑海之中,拿的出手的也就是《洛神赋》以及《离骚》当然还有。

  此时既没有甄宓,屈原的《离骚》已经有口皆碑。

  胡光熹见徐铭为难,显得得意洋洋。

  “《神女赋》?!”

  在座的几位皆是一惊,面上布满了兴奋之色,可惜她们都在三楼,这份好处自然是胡光熹得了。

  樊汩没惊声道:“光熹妹妹,你是说王粲给你做了《神女赋》?!”

  但凡学过文学的人,一提及赋,当以宋玉的《神女赋》、《登徒子好色赋》描绘女子为最佳。

  神女一词可是每个女子都梦寐以求的。

  徐铭草草看过几个作品,果然以王粲的最佳,虽格调不够传世名作,却也是难得的佳作了。

  冯亦醉文学功底最高,也看出此作非凡,忍不住笑了一声。

  “方女,你笑什么?”

  胡光熹不由皱了皱眉头,觉得冯亦醉似乎是在嗤笑她。

  “姐姐忘了,奴家现在叫亦醉!”冯亦醉不亢不卑:“倒也没笑,只是觉得姐姐好福气,能得到如此佳作。”

  她现在对徐铭的好感早已飙升,一些青楼浮名对她来说已经不再重要。

  杨修此人恃才傲物,冯亦醉的父亲跟杨彪都在京畿为官,早有往来。

  她冯亦醉本与司马朗有婚约,可她心中不大喜欢古板的司马朗,对杨修这种少年郎颇有好感。

  现在落魄了,杨修这人居然从不看她一眼,那并不是清高,眼中充满了对她的嫌弃和鄙夷。

  反倒还不如旁人。

  在这点上让她对杨修失望透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