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年代海岛恶婆婆 第491章 专门逮住一个人薅

小说:七零年代海岛恶婆婆 作者:青豆 更新时间:2025-02-15 17:29:30 源网站:新笔趣阁
  这年头社会安定,日子风平浪静的没什么波澜,再加上巴掌大点地儿,海鲜饭店一大早被包围的事儿就传公家单位耳朵里去了。

  李世福晌午回家的时候还在饭桌上提了一句,感慨了句先锋生产队倒真是能下血本。

  杨桂芹娇嗔的看了人一眼,把鸡架子熬的高汤往人面前推,“那不都是为了响应你么,离了他们,谁还把你的话当圣旨。”

  圣什么旨,多资本主义的话,李世福沉着脸叫媳妇往后可不许再说了。

  李世福还特意朝外看了一眼,形势最严厉的时候,他有一个同学因为名字里头带个‘皇’就遭了殃,被说是封建余孽,多吓人啊。

  人末了又问了一句,“怎么不喝?”

  这苋菜煮鸡骨架汤也颇为美味。

  杨桂芹带孩子们已经吃过了。

  正儿八经,带鸡腿鸡翅的母鸡,花了她三块钱外加一张出肉票。

  城里人自有投机倒把的圈子,比如平日里自有人供应鸡蛋,只不过得有熟人做担保。

  今日买的鸡就是这么来的。

  她摆摆手说:“吃不下....”

  李世福看着爱人隆起的肚子。

  今天的鸡汤浓郁鲜美,鸡架子熬出来的汤跟正儿八经鸡肉煮出来的汤也没什么两样,甚至更加的浓郁。

  孩子们也吃得直打饱嗝,万分乖巧的齐声说:“爸,你多吃点。”

  李世福瞅着懂事的孩子们,再看媳妇确实胃口不佳,想起上次家里做了顿肉,他把人说了一顿。

  打从那时候开始,倒真是听话了。

  人说:“晚上我要下班得早,带你们上先锋海鲜饭店吃饭去”

  孩子们欢呼雀跃,杨桂芹也笑着问丈夫下午怎么能腾出空来,平日里不都得往下跑看杂交水稻的情况么。

  李世福道没什么大事。

  上个月京都才刚开了一场大会,指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下午就要开个大队,好叫各个厂子深入学习下上头的精神,他还得顺带找肉联厂薅点钱用于支援买粮队。

  整个镇子几万人,按一天每个人六两的口粮标准,一天就是不小的数额。

  要不是为了薅肉联厂,他今儿确实是要下乡。

  除了瞅瞅杂交水稻的生长情况,还得看看地瓜产量。

  杨桂芹看黑不溜秋的丈夫也是真心疼,晌午不午睡还特意去买了两件背心,等人下午上班前可以换上。

  海岛热人又跑得勤快,有多少背心都不够换的。

  一条背心七寸布左右,一条是一块八。。

  李世福拿到手就开始追问钱哪里来的。

  大几块钱呢!

  直到杨桂芹忍无可忍吼着‘借来的,借来的总行了吧’才止住了丈夫的盘问,又得听人转为‘过日子就是丰俭由人,难道还能借一辈子钱吗’的碎碎念里头。

  杨桂芹寻思不把家里的财政大权拿过来真是不行了,否则她跟孩子就只有两条路,要么老老实实跟着这男人吃青菜豆腐,要么就是有一条叫人发现了那条挣钱的门路,被喊停继续吃青菜豆腐。

  往后她管家,男人在外头工作,回来了热汤热饭,吃什么不要挑,日常穿衣用度,给什么用什么,也不要问!

  下午临近下班的时候,杨桂芹还特意打发孩子到丈夫单位提个醒,说好的要去海鲜饭店吃饭的啊。

  她可等不及想要跟老闺蜜分享下近期的大计划。

  几个孩子到时,李世福更好跟徐厂长搭上话,叫孩子们回家等着去。

  一想到爱人搁家里眨巴眼等着他回家领外头吃饭去,人就觉得特别的舒心。

  徐厂长无言看着人,心想你也知道有老婆孩子啊,下班了拉着我干嘛!

  人闺女今年又要参加高考,听见风声说今年不再是各省命题,而是统一考试。

  上一届好些地方有预试,有门路的人在预试以后特意请得分高的考生给自家孩子辅导。

  海岛没有预试,有人给介绍了广市一个预试分数贼拉高的知青。

  还听说人之所以预试高但没考上高考,就是因为预试成绩一出就被人四处请着补课给耽误了。

  徐厂长把人挖家里来了,供吃供住,只叫人自己复习的时候能带带她闺女也就成了。

  为人父母么,都是为了孩子....

  人今儿就坐船到了,他急着呢,忍不住开口,“镇长,啥事啊?”

  李世福没跟人客气,把打算让肉联厂勒紧裤腰带过一阵日子,先解决眼前难题的打算那么一说。

  肉联厂是本镇第一大厂,他就薅这么一次,遭得住的!

  这年头厂子是公家的,厂长也得听公家领导的。

  这么说吧,税额那都是公家来定,今年定了多少税厂子只有照着缴。

  被薅掉一层皮的徐厂长无奈的出了机关单位,刚好瞧见爱人范冬华把着自行车头跟一男人说话。

  那人认识,家里头前几天花了七毛一斤跟这男人买的粮食。

  他这被子就没吃过这么贵的大米,要不是米的质量确实不错,搁粮店里头都不一定买得着的一级大米,还真咽不下这口气。

  范冬华和李志国也已经唠到了尾声。

  李志国想到徐老太说的肉联厂厂长家大业大,被他们薅一下就跟掉根毛似的,胆子也大了,一口气想叫人再买三百斤。

  范冬华没立刻答应,等人走了迫不及待的和丈夫商量:

  “小李刚才要去咱家了,说是还有三百斤的米问咱们要不要,还是那个价格”

  “我寻思咱们家四口人呢,之前买的一百斤够啥用的,趁着现在还能买要不多买一些吧。”

  徐厂长蹙眉,现在已经弄杂交水稻,听上头的意思已经开始着手应对粮荒了,公家买粮队都派出去了。

  刚才他特意去车棚,一辆公务车都没见着,估摸着是真的。

  范冬华却定了主意,

  “吃进肚子里的东西多少都值当,那粮食不到收获的那一天谁知道有没有意外。”

  “到时候粮荒真的来了,与其等着去粮店买粮,还不知道啥时候有,能不能排上,倒不如家里先屯着。”

  “听说就三百斤,回头卖了别人后悔也没用!”

  夫妻两商量着确实是这个理,咬咬牙也就做了决定。

  范冬华这才想起来问丈夫怎么在机关大院里耽误了那么久,一听是领导要肉联厂提供资金去外地买粮,夫妻两同时叹气:怎么感觉今年穷穷的....sxbiquge/read/75/754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