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年代海岛恶婆婆 第808章 硕果累累

小说:七零年代海岛恶婆婆 作者:青豆 更新时间:2025-02-15 17:29:30 源网站:新笔趣阁
  小喇叭忽然不出声了,过了好一会社员们才确定,这算是彻底消停了?

  也没有人那么欠还追去问骂一半为啥不骂啦,各个洗洗睡得了。

  百十来户社员,总有那么几户肯定还得说说夜话,又有那么几户得扯几句徐老太。

  想想两年前老牛家那些做晚辈的还想分家,不让徐老太当家。

  如今谁能想到,老太太不仅还管着老牛家,已经进化到管全生产队了…...

  这会牛桂枝见了亲人却无比的亲切。

  徐水生夫妻两都跟老太太在一块,柳月梅看一大一小累得直不起腰来忙问:“你是不是还没吃饭呢?我去给你做点吃的....。”

  牛桂枝确实饿得前胸贴后背的,就说:“那行,别整太费事的,整点儿简单的我对付一口就行了。”

  末了还要说:“我也给你和叔买了衣服。”

  柳月梅笑着叫人先缓缓,拿着手电筒跟了出去。

  她其实也抓心挠肝的想多听听细节,走得飞快.......

  徐春娇和徐水生都没想到一个女人带着一个孩子能搂那么多的东西,还抱回来一个不知道什么玩意的玩意。

  牛桂枝吨吨吨的喝了几口茶水忙说,“电视机,收音机,卡座三合一,香江可流行了。”

  人在崭新的坤包里翻出一盒磁带,就这么放卡座里。

  饶是牛桂枝已经把声音调小了,老太太和徐水生还是被传出来的靡靡之音给吓了一跳。

  牛桂枝搓搓手兴奋说:“妈,好听吗?”

  老太太听了一会给了相当中肯的回答,“好听。”

  “这女的叫邓丽君,唱歌可好听了,这一盘磁带都是她的歌,不过咱在家听听就行,可不能往外放.....。”

  人在京都见识得多,跟着同学偷听过一个叫‘澳洲广播电台’的敌台。

  头一回听见《月亮代表我的心》那叫一个惊为天人。

  私底下悄悄听也就行了,没人敢往外说去,因为这叫黄色歌曲,只有社会青年敢光天化日下哼几句。

  人到香江头一天就在大街上听见了,实在没忍住下的手。

  机器贵是应该的,但磁带也不便宜!

  一盘磁带八块钱啊,真是贵死个人.....。

  牛桂枝在香江呆了几天才知道还有一种转录和转录,有种说法叫盗版,至少能便宜一半啊。

  买亏了的事,她能记一辈子。

  人又去扭转收音机按钮,里头‘嘻嘻嘻嘻’声不断。

  知道收音机能干啥就行了,牛桂枝又去折腾小电视机。

  那屏幕大概就六寸,后头跟着个插座,牛桂枝挺惋惜的问:“咱们生产队又停电啦?”

  柳月梅刚好端着两碗糖水鸡蛋进屋,徐家栋就搁后边帮忙打着手电筒。

  人听见了就嘴了一句,“出了点事,上边不让用电了,先别提了,免得老太太生气睡不好觉。”

  牛桂枝颇为意外.....。

  越是看了外面的世界,人越是觉得先锋生产队从上到下都很有搞事的能耐。

  人就着煤油灯和手电筒开始扒拉手提袋里的衣服,一下子拉拔出七八套来,而且还都是成套的,都是没见过的款式。

  姚家旺小嘴吧嗒吧嗒的,“都是我妈和我穿回来的!”

  牛桂枝想起来就想笑,“主要是为了腾出手拿其他东西,衣服裤子都只好往上穿,大妞和二妞的连衣裙就是家旺穿身上带回来的。”

  母子两还是太放不开了,她们就瞧见有一个人穿了七条裤子八条衣服,五六双鞋子把鞋带绑起来挂脖子上,这样就不耽误手里面拿东西。

  牛桂枝上大学不用钱,而且学校每个月还有补贴。

  她如实写的家庭情况,反正最后一个月给她二等助学金19.5,听说只要是来自偏远地区的大学生都是这个数。

  牛桂枝就是头一回知道,原来家乡那叫偏远贫困地区…

  往上一级是一等助学金,每个月22块钱,主要给烈士子女和孤儿。

  一个月不干活只学习能得将近20块钱也很不错了,牛桂枝花钱少能存下钱来,等九月份回学校跟着外派出国还有津贴呢。

  这次去香江几乎把存款都给花光了,人却一点也不心疼.....。

  那种不用排队不用拿票不用定额的买买买,真是叫人印象深刻啊…

  她给全家带回来的衣服全是一整套的运动服,长衣长裤,连老太太都是运动装!

  这会香江最流行运动服了,还有一种带衬衫领子的T恤,叫啥海魂衫的,几个孩子都有一条呢!

  牛桂枝显然受到不小冲击,想起什么说什么,这会拿着衣服,忽然又提到香江现在有一种玩意叫传呼机,反正相当神奇,用语言描述不出来,在京都也都没见过。

  姚家旺已经去翻出另一个蛇皮袋,从里头拿出肚脐饼,太平香橙夹心饼干,麦维他消化饼,利是糖,各种瑞士糖,都是他选的哒。

  徐水生一家三口哎呦哎呦的惊呼,这花花绿绿的小零嘴真是开了眼界呦。

  牛桂枝也利索的开始从另一个包里面掏出黄道活络油,兴白花油,虎标驱风油,双飞人,青草油,行军散,不是药就是药油......。

  人觉得没毛病,一股脑放桌子上,“妈,人家说可好用了,咱家人多用得上。”

  大部分都是给老太太准备的,老年人身上毛病难免多一点。

  牛桂枝看到老太太,脑子总算清醒了,想起来自己是干啥去的了。

  她虽然累,但身体亢奋着,吃完糖水蛋说啥都不去睡觉,要继续往下说。

  “妈,我们到了鹏城后确实有人来接,还是吉普车呢”人对老太太的人脉很是佩服,“也见着那位老大姐了,她把我和家旺照应得很好.....。”

  确实晚了,狗子都困得鬼迷日眼的,牛桂枝就挑重点的说。

  她们到了香江,也按着包装上的地址找着了目的地。

  按着之前的分析以及周秀兰的描述,那买珍珠霜的港商是偷渡成功又在香江挣着一点钱的。

  这年头能混到铁饭碗那都不能轻易往外跑,所以默认都不是什么高大上的人物。

  牛桂枝说:“咱们只猜对了一半。”sxbiquge/read/75/754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