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生子宠冠后宫 第381章 她可是不怕

小说:靠生子宠冠后宫 作者:王梓芸 更新时间:2024-12-07 14:43:25 源网站:2k小说网
  几乎就在靖凰公主话音落下的瞬间,胡御史便心头一慌。

  公主这般年幼,怎会知道他的秘密?

  难不成是巧合?

  想到这里,胡御史大着胆子直视靖凰公主的眼睛,想要从她的眼睛里看出一些不属于孩童的内容,可最后看到的却只有一片好奇与疑惑。

  大殿中的其他人在听到靖凰公主的这句话后,有人第一时间看向御恒帝。

  要知道,御恒帝曾经也是为难在生恩和养恩之间的。

  反倒是被众人偷偷打量的御恒帝,在听到宝贝女儿的这句问话后,就知道她在来奉天殿之前,肯定还去过承乾宫。

  有些事情,他家沅沅还没有那么多途径知道,反倒是武皇后,她的消息一向灵通。

  就在御恒帝在心中想着这些的时候,胡御史终于在心里作出选择,看向靖凰公主道:“‘生身之恩大于人,养育之恩大于天’,二者同重。”

  听到胡御史的回答,靖凰公主点点头,好似是满意这个答案的。

  可就在胡御史松口气的下一瞬,靖凰公主又看向他问道:“既如此,胡御史为何置含辛茹苦养育你十八年的伯母于老家不闻不问,反而在高中进士,曾经抛弃你跟货郎跑掉的亲生母亲寻来后,将她奉为家中唯一的老夫人?”

  “你既认为生恩与养恩同重,为何只养生母,不养养母!”

  清脆的童音响彻大殿,而随着靖凰公主最后一个字落下,原本还站在她面前的胡御史也扑通一声跪了下来。

  随着胡御史这一跪,众人也清楚的知道,今日这场朝臣们对德贵妃的试探,朝臣们输了。

  靖凰公主看着跪在面前,满脸虚汗的胡御史,在心里重重的‘哼’了一声后,才像一只斗胜的大公鸡,骄傲的扭头走至大殿中央。

  “父皇,儿臣的事情已经办完,若您没有吩咐,儿臣就回去读书了。”

  看着下首神情骄傲的宝贝女儿,哪怕知道她今日的这些话都是别人教的,可御恒帝还是满心的自豪。

  他的宝贝女儿,就是这么聪慧!

  真不愧是他齐御的女儿!

  眼尖的大臣在看清御恒帝脸上的表情后,都忍不住一阵牙酸,只有同样有个宝贝女儿的宁兴王,十分能理解御恒帝这会儿的心态。

  他们的掌上明珠,就是最好的!

  ……

  启安宫

  在哄睡小重明和小朱雀后,桑芷便一边查看手中账本一边等着靖凰回来。

  看着主子这般淡定,辛夷想了想,凑过去询问道:“主子,既然咱们公主都去了,为何还要让玉桂也去?”

  听到辛夷这话,桑芷还没出声,反倒是坐在另一边拨着算盘珠子的月婵停下手里的动作,侧脸看了过来。

  察觉到月婵的动作,桑芷也看向她道:“你给辛夷解释一下。”说完这话,桑芷就继续看起了手中的账册。

  她上辈子的文凭虽然不高,可这用来记账的各种表格和加减乘除却是用的利索。

  月婵自幼和她一起长大,自然也是能看懂的,这会儿她先用算盘核算一遍,而后她再拿过来抽查一下。

  这样既避免了底下人欺上瞒下中饱私囊,她也能轻松一些。

  就在桑芷又专心看起账册的时候,月婵已经看着辛夷道:“咱们公主是去对付朝臣的,可皇上一开始借由玉桂把这事捅到主子面前的恩,却要由主子的大宫女,玉桂去谢。”

  辛夷虽然没开情窍,可她入宫的时间也不短了,这会儿她听着月婵的话,再看桑芷的神情,就知道这事绝对没有那么简单。

  不过她可以肯定,主子是故意的。

  ……

  “你家主子这是故意让你来谢恩了?”

  刚下朝回到乾宁宫的御恒帝,在一看到玉桂后,就猜到了桑芷的心思。

  而玉桂也不敢耽搁的立刻给御恒帝行礼,而后又口称奉命前来谢恩,等着一连串动作做完,玉桂才开口把桑芷猜到她不对劲,而后她又坦白的事情说了出来。

  等着听到这些,御恒帝也无奈笑道:“这事一开始的确是朕不是,可后面,朕也是真忘记同她说了。”

  嘀咕了这么一句后,御恒帝又看向玉桂道:“你回去告诉你主子,朕今晚去看她,顺道再和她解释这件事。”

  听着御恒帝的话,玉桂也立刻告退离开。

  她没问御恒帝是否对她要出宫的事情不满,同时,她也能看出主子其实是故意借着她的事情和皇上‘谈情说爱’。

  对自己未来的安排,玉桂已经不做幻想,反正等主子和皇上‘作’好,她未来的路,也就自然而然的出现了。

  玉桂心思清明的离开乾宁宫后,直接回了启安宫,与此同时,关于今日早朝一头一尾发生的事情,也被传遍京城。

  “我是不信德贵妃娘娘会侵占良田的,我几个舅舅家今年种的新粮种就是从桑家庄子借的。”

  “那新粮种虽然口感一般,可产量高,我几个舅舅家家大丰收,不仅还掉了从桑家借的粮种,更是靠着卖粮种挣了一次钱财,如今他们家家翻新了房子,日子眼看是越过越好了。”

  这人话音刚落,立刻有人接话道:“兄台说的新粮种可是那叫红薯的粮食?我那守寡的姑姑家也种了半亩地,虽然不多,可也的确收了不少,夏季那红薯藤还能当菜吃,我那表弟表妹,总算是能吃几顿饱饭了。”

  “正是这红薯,听说是宫里娘娘在杂书上看到后命家中兄长找寻后培育的,为了寻到这个高产粮种,娘娘可是一直惦记着。”

  俩人的对话声不小,等着引来周围其他人的注意后,他们又自然的说起那新粮种——红薯

  ‘红薯好,红薯妙,红薯产量呱呱叫!’

  ‘有了红薯,全家吃饱!’

  ‘今天种红薯,明天娶媳妇!’

  ……

  诸如此类的洗脑言论,快速在京城的普通百姓中间传播着,再过几日,这几句话也会顺着百姓们四处走动,越传越远。

  而随着这几句顺口溜的不断传播,在杂书上发现这红薯的德贵妃娘娘,自然也成了大功臣。

  听着不断从宫外送进宫的消息,桑芷勾唇浅笑。

  这些朝臣想要败坏她的名声,她自然要反击一二。

  舆论战,她可是不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