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熊烈焰如同恶魔的舌头,无情地**着屋内的一切,家具、物什、房梁都在扭曲、崩解,宋英恐惧到了极点。
滚烫的热浪让她几乎无法呼吸,皮肤上能感受到那股炙热,像是要将她从内到外全部燃尽。
她想逃离、想活着离开,但身体却说放弃吧,没力气了。
宋英很不甘心,她拜了师,可以学习医术,以后会有能力养活自己,会让自己活得很好,怎么可以就死在这里呢?
但她撞击窗户的动作变得越来越迟缓,越来越轻,最终顺着滚烫的墙滑倒,她伸出手,想要去抓窗框,爬起来继续砸窗户,但手还没触动窗框就垂落下来。
她的身体已经到了极限,宋英彻底绝望。
就这时,迷迷糊糊中,她听见有人在喊她,是出幻觉了吗?
“宋英——宋英——”
宋英愣了愣,眼泪刷地滚落下来,不是幻觉,真的有人来了!
她忍住胸腔的难受,用尽所有力气大喊:“我在这儿!”
袁清绕着墙壁行走,刚喊了两声就听到一个微弱的声音。
“在那边!”
他急急跑过去,看见一块木板靠墙放着,还没有着火,但已被熏得黢黑。
“快!把它搬开!”他招呼沈旌。
沈旌有些不解,“搬这个做什么,我们得赶紧找宋妹子。”
袁清抓住木板死命往外拉:“这是窗户!她应该就在窗户后面!”
“窗户?”
沈旌一惊,眸光陡然起了变化,这间厢房的其他地方并没有窗户,唯一的窗户自然不可能挡住。
那么这木板出现在这里……
他不敢多想,赶紧趁袁清拉开的缝隙钻进去,从内里把木板推倒,一个四四方方格子窗漏了出来。
袁清看了眼就道:“沈兄,你去前面喊人拿锤子或者锯子过来!”
农村大部分的屋子都是这样的木格子窗户,袁清很清楚这种以榫头和卯眼相互嵌合的木结构有多牢固,以他们两个小孩的力气,根本不可能快速弄断。
“好!”沈旌应了声,转身就跑。
袁清踮着脚往里看,看见宋英靠着墙,脸上黑一块的乌一块,扒着墙的手,有浑浊的血液在往下流。
“宋英!你怎么样?再坚持坚持,沈旌去喊人了!我们马上就救你出来!”
看着烟雾朦胧里,黑糊糊的窗棱上方冒出的半张熟悉的脸,宋英愣了下,失望低喃,“又是幻觉啊。”
这里是申府,袁清不可能来救她。
“不是幻觉,是我!”
宋英看着袁清嘴巴一张一合,似乎在说着什么,但他的话语、他的脸都很快被滚滚浓烟吞没。
过往的点点滴滴在脑海闪过,却无一人的身影清晰,她眨了下眼睛,一滴泪沿着眼角滚落。
“不会有人来救我。”
随着这句轻若呢喃的呓语飘出,她彻底没了意识。
“宋英!宋英!你醒醒!”
眼睁睁看着宋英瞳孔逐渐涣散,晕厥过去,袁清急得不行,举拳砸了砸窗框,窗框纹丝不动。
“沈旌!快点!锯子!”
他扭头大喊几声,又转过头,双手死死扒着窗台,整个人挂在窗户上,一遍遍朝里面喊:“宋英!快醒醒!不能睡……”
宋英醒来时,已是晚上。
窗外明月格外皎洁,屋里烛火摇曳,小绿趴在她的床边,睡得香甜。
左臂传来钻心的疼,她慢慢将手从被窝里抽出来看,上面用洁白的布包裹的严严实实,有绿色的液体从布里渗出,显然已经上过药了。
竟然还活着!
劫后余生,她想起晕迷前看见的那半张脸,心下狐疑,自己临死前想到的人,怎么会是袁清呢?
应该是阿爹才对,再不济,也该是雁行与小香啊。
放下手臂时,一不小心触碰到小绿,她迷迷糊糊睁开眼瞧了眼,又闭上眼睛。
下一秒,猛地坐直身体,惊喜道:“宋英姐姐,你醒了!要喝水吗?伤口还痛不痛?”
宋英摇头,“你们怎么发现我的?”
小绿看了眼她的伤处,见没有血液渗出,就帮她把手重新放进被子里。
这才道:“是你那个同乡,他找到的你。”
“同乡?”宋英不解,这申府除了同是清化里人的申状元,还有谁与她是同乡?
她蓦然想起晕迷前看到的那半张脸,愕然道:“袁清?”
“好像是叫这个名字,他是小公子在嘉湖书院的同窗。
来厨房帮忙救火,没看见你,就找人问了问,这才及时赶到,将你救出来。”
宋英呆住,原来最后那不是幻觉,真是袁清来救她!
她觉得心脏好像被锤子击了一下,那种忙碌的时候,还是有人把她行踪放在首位。
说到后面,小绿不由心有余悸,奇怪问道:“宋英姐姐,大厨房里那么大的动静你是没听见吗?为什么不跑呀?”
宋英回过神,眸光转冷:“有人从外面把门插上了。”
“插、插上了?”小绿瞪圆眼珠子,“有人要烧死你?!”
她不可置信:“谁啊?怎么能这么坏呢?为什么要烧死你啊?”
宋英盯着她的脸看了好一会儿,才缓慢地摇摇头:“我也很想知道。”
现在申府的人,除了师父她谁都不敢相信。
她轻轻吐出口气,问道:“我师父是不是还在老太太那边?”
小绿点点头,又好奇问道:“你怎么知道林大夫在哪的?”
“猜的,出了这种事情,老太太肯定生气,她的身体状况,很容易气出个好歹来,师父自然要守着了。”
小绿叹了口气,“老太太气坏了,听说当场都晕厥了过去。”
宋英抿了抿唇,虽然没有亲眼看到,但她能想象得到顺安县主有多生气。
举办这场赏菊宴,为的就是申府的形象,结果宴会还未开席,就闹出火灾来。
以后很长一段时间,申府都会成为清水县乃至整个顺庆府的笑话。
而这么大的事情,即便再怎么隐瞒,火灾的原因总是会透露一些出去,特别是申府有个身份特殊的姨娘一事。
“厨房那边怎么样了?”宋英又问。
滚烫的热浪让她几乎无法呼吸,皮肤上能感受到那股炙热,像是要将她从内到外全部燃尽。
她想逃离、想活着离开,但身体却说放弃吧,没力气了。
宋英很不甘心,她拜了师,可以学习医术,以后会有能力养活自己,会让自己活得很好,怎么可以就死在这里呢?
但她撞击窗户的动作变得越来越迟缓,越来越轻,最终顺着滚烫的墙滑倒,她伸出手,想要去抓窗框,爬起来继续砸窗户,但手还没触动窗框就垂落下来。
她的身体已经到了极限,宋英彻底绝望。
就这时,迷迷糊糊中,她听见有人在喊她,是出幻觉了吗?
“宋英——宋英——”
宋英愣了愣,眼泪刷地滚落下来,不是幻觉,真的有人来了!
她忍住胸腔的难受,用尽所有力气大喊:“我在这儿!”
袁清绕着墙壁行走,刚喊了两声就听到一个微弱的声音。
“在那边!”
他急急跑过去,看见一块木板靠墙放着,还没有着火,但已被熏得黢黑。
“快!把它搬开!”他招呼沈旌。
沈旌有些不解,“搬这个做什么,我们得赶紧找宋妹子。”
袁清抓住木板死命往外拉:“这是窗户!她应该就在窗户后面!”
“窗户?”
沈旌一惊,眸光陡然起了变化,这间厢房的其他地方并没有窗户,唯一的窗户自然不可能挡住。
那么这木板出现在这里……
他不敢多想,赶紧趁袁清拉开的缝隙钻进去,从内里把木板推倒,一个四四方方格子窗漏了出来。
袁清看了眼就道:“沈兄,你去前面喊人拿锤子或者锯子过来!”
农村大部分的屋子都是这样的木格子窗户,袁清很清楚这种以榫头和卯眼相互嵌合的木结构有多牢固,以他们两个小孩的力气,根本不可能快速弄断。
“好!”沈旌应了声,转身就跑。
袁清踮着脚往里看,看见宋英靠着墙,脸上黑一块的乌一块,扒着墙的手,有浑浊的血液在往下流。
“宋英!你怎么样?再坚持坚持,沈旌去喊人了!我们马上就救你出来!”
看着烟雾朦胧里,黑糊糊的窗棱上方冒出的半张熟悉的脸,宋英愣了下,失望低喃,“又是幻觉啊。”
这里是申府,袁清不可能来救她。
“不是幻觉,是我!”
宋英看着袁清嘴巴一张一合,似乎在说着什么,但他的话语、他的脸都很快被滚滚浓烟吞没。
过往的点点滴滴在脑海闪过,却无一人的身影清晰,她眨了下眼睛,一滴泪沿着眼角滚落。
“不会有人来救我。”
随着这句轻若呢喃的呓语飘出,她彻底没了意识。
“宋英!宋英!你醒醒!”
眼睁睁看着宋英瞳孔逐渐涣散,晕厥过去,袁清急得不行,举拳砸了砸窗框,窗框纹丝不动。
“沈旌!快点!锯子!”
他扭头大喊几声,又转过头,双手死死扒着窗台,整个人挂在窗户上,一遍遍朝里面喊:“宋英!快醒醒!不能睡……”
宋英醒来时,已是晚上。
窗外明月格外皎洁,屋里烛火摇曳,小绿趴在她的床边,睡得香甜。
左臂传来钻心的疼,她慢慢将手从被窝里抽出来看,上面用洁白的布包裹的严严实实,有绿色的液体从布里渗出,显然已经上过药了。
竟然还活着!
劫后余生,她想起晕迷前看见的那半张脸,心下狐疑,自己临死前想到的人,怎么会是袁清呢?
应该是阿爹才对,再不济,也该是雁行与小香啊。
放下手臂时,一不小心触碰到小绿,她迷迷糊糊睁开眼瞧了眼,又闭上眼睛。
下一秒,猛地坐直身体,惊喜道:“宋英姐姐,你醒了!要喝水吗?伤口还痛不痛?”
宋英摇头,“你们怎么发现我的?”
小绿看了眼她的伤处,见没有血液渗出,就帮她把手重新放进被子里。
这才道:“是你那个同乡,他找到的你。”
“同乡?”宋英不解,这申府除了同是清化里人的申状元,还有谁与她是同乡?
她蓦然想起晕迷前看到的那半张脸,愕然道:“袁清?”
“好像是叫这个名字,他是小公子在嘉湖书院的同窗。
来厨房帮忙救火,没看见你,就找人问了问,这才及时赶到,将你救出来。”
宋英呆住,原来最后那不是幻觉,真是袁清来救她!
她觉得心脏好像被锤子击了一下,那种忙碌的时候,还是有人把她行踪放在首位。
说到后面,小绿不由心有余悸,奇怪问道:“宋英姐姐,大厨房里那么大的动静你是没听见吗?为什么不跑呀?”
宋英回过神,眸光转冷:“有人从外面把门插上了。”
“插、插上了?”小绿瞪圆眼珠子,“有人要烧死你?!”
她不可置信:“谁啊?怎么能这么坏呢?为什么要烧死你啊?”
宋英盯着她的脸看了好一会儿,才缓慢地摇摇头:“我也很想知道。”
现在申府的人,除了师父她谁都不敢相信。
她轻轻吐出口气,问道:“我师父是不是还在老太太那边?”
小绿点点头,又好奇问道:“你怎么知道林大夫在哪的?”
“猜的,出了这种事情,老太太肯定生气,她的身体状况,很容易气出个好歹来,师父自然要守着了。”
小绿叹了口气,“老太太气坏了,听说当场都晕厥了过去。”
宋英抿了抿唇,虽然没有亲眼看到,但她能想象得到顺安县主有多生气。
举办这场赏菊宴,为的就是申府的形象,结果宴会还未开席,就闹出火灾来。
以后很长一段时间,申府都会成为清水县乃至整个顺庆府的笑话。
而这么大的事情,即便再怎么隐瞒,火灾的原因总是会透露一些出去,特别是申府有个身份特殊的姨娘一事。
“厨房那边怎么样了?”宋英又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