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礼监掌控了织造局,但底下一些不干不净的勾当,他也清楚一些,这也是无法避免的,齐王殿下突然问起这事,莫不是要问责?
赵安福心里暗暗叫苦。
他们这些阉人都是皇帝的家奴,不管到了哪里,心里肯定也是向着皇上的。
毕竟他们这些阉人的脸面,是靠皇上撑起来的,不然似他们这些没根的人,谁能瞧得起呢?
司礼监要把造织局大部分织造和卖买把控在自己手中,卖买的银钱要进入国库,向皇上交差,才能让皇上满意。
可司礼监就算背靠皇上,到了地方,也要受制于地方各级官员……
旁的不说,织绸需要用丝,若地方官员不配合织造局维护蚕场,给养蚕种桑提供便利,就不能提供大量的丝,织造局完不成织造任务,买卖受阻后,银子到不了国库,到时候地方官员层层相护,遭殃的是派到底下去的小太监。
齐雍露出若有所思的表情。
织造局不能大量织绸,根本原因,还是显国公府掌控了东南沿海的水务,因倭寇横行造成的。
所以,究竟是造织局不能产出更多织绸,还是有人勾结织造局,把另一部分织绸,暗自在市场上贩私消化了?
隆盛行很可能就是贩私消化的商行。
难怪小女娘提起这事,会这样不安,铺子是镇北侯府的,一旦受到了牵连,镇北侯府就脱不了干系了。
赵安福见殿下垂目,捻着手珠,一阵心惊胆战,忙道:“织造局减少织绸,也不全是因为市面上吃不下,而是……”
手心里渐渐捏了一些汗,齐王殿下既然问了这话,就证明他对江南三织造里的事不是一无所知,他也不敢有丝毫隐瞒,免得哪句话说错了,或是遮遮掩掩,叫齐王殿下生了疑心……连怎么死的都不知道。
他咬了咬牙,直截了当地说:“织造局在地方还有二十二局,负责承接织造局完成不了的织造任务,二十二局多与地方的私织厂合作,朝廷吃肉,总要给民间从事丝绸生意的商人喝汤。”
齐雍猛然抬头,将赵安福盯住。
赵安福这话说得委婉,也算得上合情合理,毕竟大周朝开放了丝织、茶叶,盐市的买卖,总得给他们留有空间。
但是!往深了想,这汤是清汤还是浓汤,还是连肉带汤谁能说得清楚?
赵安福浑身一软,扑通一声跪倒在地上:“殿下,这些都是惯例,从织造局成立起,历年来都是这样安排的。”
“朝廷对织绸的需求很大,光凭织造三局,很难完成织造任务,每年朝廷需要多少织绸,织造局负责最紧要的部分,剩下一部分都下放给了地方的丝厂,地方丝厂可以借用工部统一编制的工户从事织染……”
齐雍淡淡道:“起来吧,没叫你跪。”
赵安福手脚发软,手脚并用地爬起来,躬着身子站在齐王殿下身前,脑袋都要垂到胸前去了,身上冒了一身冷汗,冷飕飕的,身子还在瑟瑟发抖。
齐雍问他:“所以很多时候,织造局同地方一些私办的丝厂往来紧密,不分你我?工部统一编制的工户,也不是只为织造局劳务。”也为地方的私织厂劳务!
这样一来,齐雍就知道这件事要怎么查,才对自己最有利。
赵安福连忙否认:“工部统一编制的工户,只能用于织造朝廷需要用的织绸,不允私造,织造局严格把控了税丝,织多少布匹,用多少丝都有明文登记,借用多少工户,也有明细登记,册子都是由司礼监下派的太监掌管,在司礼监的眼皮子底下,那些私织厂是绝不敢滥用工部统一编制的工户。”
这话就有为司礼监开脱的嫌疑了。
赵安福很清楚,工户借出去了,每天织了多少织绸,织造局不可能一眼不错的盯着。
工部要求工户每天三个时辰轮班劳役,可借出去的工户,每天是织了三个时辰,还是四个时辰,谁能知道呢?
工户们到了私织厂到底多织了多少织绸,没有人知道?
多织的这些织绸,最终流向了哪里,更不会有人去打听。
能插手织造局织造的人只有那么几个。
派出去的小太监,就算拼上脑袋也是不能撼动分毫,况且拿不到证据,就永远张不开嘴。
在地方势单力薄,想要拿到证据,更是痴人说梦。
司礼监派下去的小太监因病暴毙、被人仇杀,各样原因死去的,这么多年来也不在少数,太监的命能值几个钱?司礼监没必要为一个派出去的小太监大动干戈,于皇上而言,不过是家里突然死了一个无关紧要的奴才。
这个不行,再派一个人就可以了。
保证织造局的织造和卖买大头流进了国库,就能向朝廷交差,他们这些小太监,在地方上还能捞私钱,逍遥快活,何乐而不为呢
齐雍颔首:“孤知道了,你查查隆盛行这家商行,同织造局之间的往来,不要打草惊蛇。”
他底下的人查出了不少,关于织造局的猫腻,也掌握了不少证据,只是最关键的证据,还需要从司礼监入手。
赵安福心里不安,细瘦的身子还打着哆嗦:“奴婢定不负殿下所托。”
齐雍安抚了他一句:“孤知道,你们都不容易,派下去的人都是一心向着皇上,总想着保障国库,司礼监有功无过。”
织造局的弊患是从成立之初就有的,地方私织厂,能借调织造局的工户,还能从织造局拿到织造份额,就说明他们能从织造局拿到大量税丝……这其中可钻的空子,那就太多了。
司礼监派下去的人,要完成织造任务,就只能对这种情况睁只眼闭只眼,难为司礼监每年还要保障大笔银子进入国库,保证大头都进了国库。
确实不容易。
赵安福一听这话,身子立时就不抖了,他也不是**,殿下要查织造局,很可能还是和太后党有关,很可能太后在宫里的势力,早已经渗透去了地方织造局,他是定要仔细了查。
赵安福心里暗暗叫苦。
他们这些阉人都是皇帝的家奴,不管到了哪里,心里肯定也是向着皇上的。
毕竟他们这些阉人的脸面,是靠皇上撑起来的,不然似他们这些没根的人,谁能瞧得起呢?
司礼监要把造织局大部分织造和卖买把控在自己手中,卖买的银钱要进入国库,向皇上交差,才能让皇上满意。
可司礼监就算背靠皇上,到了地方,也要受制于地方各级官员……
旁的不说,织绸需要用丝,若地方官员不配合织造局维护蚕场,给养蚕种桑提供便利,就不能提供大量的丝,织造局完不成织造任务,买卖受阻后,银子到不了国库,到时候地方官员层层相护,遭殃的是派到底下去的小太监。
齐雍露出若有所思的表情。
织造局不能大量织绸,根本原因,还是显国公府掌控了东南沿海的水务,因倭寇横行造成的。
所以,究竟是造织局不能产出更多织绸,还是有人勾结织造局,把另一部分织绸,暗自在市场上贩私消化了?
隆盛行很可能就是贩私消化的商行。
难怪小女娘提起这事,会这样不安,铺子是镇北侯府的,一旦受到了牵连,镇北侯府就脱不了干系了。
赵安福见殿下垂目,捻着手珠,一阵心惊胆战,忙道:“织造局减少织绸,也不全是因为市面上吃不下,而是……”
手心里渐渐捏了一些汗,齐王殿下既然问了这话,就证明他对江南三织造里的事不是一无所知,他也不敢有丝毫隐瞒,免得哪句话说错了,或是遮遮掩掩,叫齐王殿下生了疑心……连怎么死的都不知道。
他咬了咬牙,直截了当地说:“织造局在地方还有二十二局,负责承接织造局完成不了的织造任务,二十二局多与地方的私织厂合作,朝廷吃肉,总要给民间从事丝绸生意的商人喝汤。”
齐雍猛然抬头,将赵安福盯住。
赵安福这话说得委婉,也算得上合情合理,毕竟大周朝开放了丝织、茶叶,盐市的买卖,总得给他们留有空间。
但是!往深了想,这汤是清汤还是浓汤,还是连肉带汤谁能说得清楚?
赵安福浑身一软,扑通一声跪倒在地上:“殿下,这些都是惯例,从织造局成立起,历年来都是这样安排的。”
“朝廷对织绸的需求很大,光凭织造三局,很难完成织造任务,每年朝廷需要多少织绸,织造局负责最紧要的部分,剩下一部分都下放给了地方的丝厂,地方丝厂可以借用工部统一编制的工户从事织染……”
齐雍淡淡道:“起来吧,没叫你跪。”
赵安福手脚发软,手脚并用地爬起来,躬着身子站在齐王殿下身前,脑袋都要垂到胸前去了,身上冒了一身冷汗,冷飕飕的,身子还在瑟瑟发抖。
齐雍问他:“所以很多时候,织造局同地方一些私办的丝厂往来紧密,不分你我?工部统一编制的工户,也不是只为织造局劳务。”也为地方的私织厂劳务!
这样一来,齐雍就知道这件事要怎么查,才对自己最有利。
赵安福连忙否认:“工部统一编制的工户,只能用于织造朝廷需要用的织绸,不允私造,织造局严格把控了税丝,织多少布匹,用多少丝都有明文登记,借用多少工户,也有明细登记,册子都是由司礼监下派的太监掌管,在司礼监的眼皮子底下,那些私织厂是绝不敢滥用工部统一编制的工户。”
这话就有为司礼监开脱的嫌疑了。
赵安福很清楚,工户借出去了,每天织了多少织绸,织造局不可能一眼不错的盯着。
工部要求工户每天三个时辰轮班劳役,可借出去的工户,每天是织了三个时辰,还是四个时辰,谁能知道呢?
工户们到了私织厂到底多织了多少织绸,没有人知道?
多织的这些织绸,最终流向了哪里,更不会有人去打听。
能插手织造局织造的人只有那么几个。
派出去的小太监,就算拼上脑袋也是不能撼动分毫,况且拿不到证据,就永远张不开嘴。
在地方势单力薄,想要拿到证据,更是痴人说梦。
司礼监派下去的小太监因病暴毙、被人仇杀,各样原因死去的,这么多年来也不在少数,太监的命能值几个钱?司礼监没必要为一个派出去的小太监大动干戈,于皇上而言,不过是家里突然死了一个无关紧要的奴才。
这个不行,再派一个人就可以了。
保证织造局的织造和卖买大头流进了国库,就能向朝廷交差,他们这些小太监,在地方上还能捞私钱,逍遥快活,何乐而不为呢
齐雍颔首:“孤知道了,你查查隆盛行这家商行,同织造局之间的往来,不要打草惊蛇。”
他底下的人查出了不少,关于织造局的猫腻,也掌握了不少证据,只是最关键的证据,还需要从司礼监入手。
赵安福心里不安,细瘦的身子还打着哆嗦:“奴婢定不负殿下所托。”
齐雍安抚了他一句:“孤知道,你们都不容易,派下去的人都是一心向着皇上,总想着保障国库,司礼监有功无过。”
织造局的弊患是从成立之初就有的,地方私织厂,能借调织造局的工户,还能从织造局拿到织造份额,就说明他们能从织造局拿到大量税丝……这其中可钻的空子,那就太多了。
司礼监派下去的人,要完成织造任务,就只能对这种情况睁只眼闭只眼,难为司礼监每年还要保障大笔银子进入国库,保证大头都进了国库。
确实不容易。
赵安福一听这话,身子立时就不抖了,他也不是**,殿下要查织造局,很可能还是和太后党有关,很可能太后在宫里的势力,早已经渗透去了地方织造局,他是定要仔细了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