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

  大明八成官员都该杀!

  崇祯双眼睁大,内心震撼无比。

  他知道大明官场糜烂,可是他万万没有想到,糜烂到这种程度。

  如若果真如朱慈烺所想那样,那杀了这些官员,到哪里去补充?

  崇祯简直就是不敢想象!

  不过,崇祯也知道,想要革新,哪里有不流血的!

  再者,通过这段时间,崇祯对朱慈烺的了解,朱慈烺既然说出来,必定是有办法的。

  崇祯想到这里,便迫切的说道:“烺儿,你说一说,缺少官员,该如何解决?”

  “有两种方式,其一,采用以山西举人弥补做官,或者牵连不深者,戴罪立功!”

  朱慈烺淡淡的说道。

  这种办法实际上也是中规中矩,但也是一个解决的办法。

  其实,山西的举人,如果没有考中进士,想要做官,却一直没有排上的,只有两种人,一种就是受到排挤,一种就是能力不行的。

  这两种,都有大概率背后没有贵族支持,如果有的话,也不会排到现在。

  当然,世家肯定是有世家支持的,只不过是贵族与寒门的区别。

  不管是寒门,还是贵族,都不是最好的选择。

  杀了一批,不过是换上另外一批。

  想要改变这种情况,那就只有降低读书成本。

  在古代读书的成本是极高的!

  通常情况下,寒门或者贵族还好说,如果只是普通的农家子弟,几乎是要举全族之力才能够供养几个读书人。

  这也就导致一种情况,宗族势力出现,一旦有人中举或者考上进士做官,就会出现疯狂回馈宗族的情况。

  毕竟,大家穷的时候,倾尽所有供你读书,总不可能你功成名就,就不认族亲了吧?

  也就是所谓的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一旦出现这种情况,贪污**,包庇的事情就会出现。

  想要杜绝这种情况,唯有降低读书成本!

  这也是五年国策中的一项。

  崇祯微微点头,道:“烺儿,依你之见,山西布政史该由谁来担任?”

  这可是一省最高长官,真正的封疆大吏。

  而且,山西有着两个军镇,北方门户,一省最高长官十分的重要。

  这次山西布政史虽然没有勾结晋商,但他作为一省主官,晋商在他眼皮子底下通敌,而且输送物资无算!

  一个渎职是跑不掉的。

  朱慈烺想了想,道:“关于布政史,可让现任布政史戴罪立功,再让卢象升暂任山西巡抚,总理山西军政,再观山西布政史后效如何,如若不行,就地革职查办,升任有能之士来做布政史!”

  对啊!

  崇祯眼眸骤然亮起,他怎么忘了卢象升了。

  卢象升可不是武将出身,是货真价实的进士文官!

  让能文能武的卢象升担任山西巡抚,一来能够镇压山西不出乱子,二来卢象升文治的能力是相当可以的。

  卢象升是天启二年进士,初任仪封知县,后来政绩斐然,很快就升任大名知府。

  知府可是正四品的官,可以说是年少高官!

  那时候卢象升才二十多岁!

  足以见卢象升的能力!

  再加上卢象升有过这样文治与治军的经验,暂时担任巡抚绰绰有余!

  “好,就卢象升担任巡抚,总理山西军政!”

  “也要山西剩下的官员好好学一学!”

  崇祯一口就答应下来。

  他现在对于卢象升可是喜欢到了极点。

  如此一来,山西的事情,暂时就能够解决!

  “不对,烺儿,你说的是其一,还有其二呢?”

  崇祯又看着朱慈烺问道。

  “父皇难道忘记了吗?”

  朱慈烺道:“明年春闱科考!”

  崇祯愣了一下,是啊!

  崇祯元年恩科之后,明年就是第三年了,要开科考!

  那不就有很多的官员来补充了吗?

  崇祯确实是忘记了明年的科考,没办法,大明多事之秋,不是战报,就是缺钱,赈灾,等等各种各样的事情。

  他哪里能将科考时间还记得清楚。

  “不过,今年科考要放松一点!”

  朱慈烺又道。

  “放松?”

  崇祯疑惑,道:“如何个放松法?”

  朱慈烺不住翻了翻白眼,心里不住吐槽。

  【崇祯,你自己心里没有一点逼数么?】

  【科考啥样,八股文就不说了,那都是文体,关键是侧重经义,也就是四书五经,那是考道德品质,忠君爱国,可事实上,现在你的臣子都忠君爱国吗?】

  【这有啥用?】

  崇祯的脸色有点不好看,确实如朱慈烺所想,科考太过于侧重经义,也就是思想,以及对四书五经的理解,只要背的过就能够考。

  而最为要命的是,因为八股文文体,基本上就断绝考生能够随心所欲的书写卷子的可能!

  事实上,明朝的科考制度,科考内容是十分齐全的,内容包括治国理政,封建伦理,经济财政,军事战略,文化教育。

  只可惜,八股文完全束缚考生发挥的余地,甚至为了对仗工整,要写上很多的废话。

  不过,唯一的好处就是禁锢读书人的思想,加强统治力!

  当然,到明中后期,基本上就已经丧失作用了。

  不然,也不可能出现文官不断做大,侵害皇权的事情。

  这些朱慈烺是不能说出来的,原因很简单,这是太祖朱元璋定下来的,否定科考制度,那就是否定朱元璋。

  朱慈烺如果说出来不好,那就等着被满朝文武喷死,被天下所有读书人喷死吧!

  别说是外人,恐怕崇祯都不能接受!

  朱慈烺想了很久,他觉得如果要说的话,还是应该从侧面说。

  比如侧重经义,或者让时政策问与经义并重!

  如此才能够集思广益,收获更多有想法,有抱负的真正有才之人!

  如果这个说法,崇祯不同意,朱慈烺也有几十种办法让崇祯同意!

  办法多得是!

  沉默良久,朱慈烺缓声说道:“父皇,儿臣以为,八股文对于考生太过于束缚,无法让考生们展现出自己所思所想,所以,在时政策问一考中,应该放宽政策,可不用八股文!”

  “理由……”

  “好!”崇祯迫不及待的说道:“就依照吾儿所言的方法去办!”

  【卧槽?】

  【我话都没有说完,你就说好?】

  【这可是太祖制定的制度啊!】

  朱慈烺懵了。

  他想了几十种办法,还有理由,一个都没有说出来,崇祯就同意了?

  他的办法和理由不是白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