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红年代,开局大学演讲 第258章 反坦克D弹车

小说:火红年代,开局大学演讲 作者:笔落烽火 更新时间:2024-11-23 04:03:35 源网站:2k小说网
  半导体研究所这边,超算项目的进展还是比较平稳的,03型计算机和01型操作系统也在不断推进,还有CMOS图像传感器,基本也搞得差不多了。

  集团那边,热得快本身技术含量摆在那里,已经研制成功,激光打印机和绘图仪在上次的指导后,也基本踏入正轨,最迟半个月内应该也能搞定。

  唯一比较麻烦的是半导体照相机,根据黄坤和吴希的报告,在物镜的结构设计上遇到了一些问题。

  解决不了倒是不至于,但花费的时间肯定不短。

  “回头得去看看。”李暮想道。

  想空气炸锅、热得快这些能赚快钱的产品终究只是少数,后面还是要进军更多的市场,才能获得更大的利润。

  听说香江那边,何振华的家电公司搞得风生水起的,倒是可以借助它去拓展整个世界市场。

  后世的家用电器,基本都有半导体,尺寸小、效率高,制造简单还低成本,这些优势足以吊打现在全球家电市场上的巨头们。

  当然,也不能真的蛮干,毕竟夏国目前的处境还比较尴尬。

  老大哥那边虽然释放了一点善意,但也仅仅只是一点而已,还无法扭转整个局势。

  夏国想要彻底在这个局势中站稳脚跟,还是要有强大的军事力量保障才行。

  最直接的方式,便是大蘑菇研制成功!

  “不过在这之前,把地空D弹搞出来就更好了。”李暮想了想,忽然又觉得好像不太够。

  地空D弹都搞了,不搞个D弹发射车说不过去吧。

  这东西对于国家的战略威慑和大蘑菇威慑具有重要的价值,老大哥都才刚刚开始研制,要是夏国能搞出来,那就领先大了。

  有它在,日后老大哥想要搞大蘑菇讹诈,都得掂量几分。

  ……

  次日,早。

  虽是休息,李暮还是习惯了早早地起床。

  洗漱锻炼完,又在书房学习了两个小时,进一步巩固自身各个方面的理论知识。

  做完这些,他才收拾了一下,准备回一趟家。

  本来打算直接回去,不过想了想,万一又发生之前在大街上被围堵的事情,难免麻烦,便打了个电话给关建民。

  等人的功夫,他也没有浪费时间,浏览着建桥大学图书馆资料库里面关于反坦克D弹车的一些资料。

  大婴的D弹发射车,最早的68年的FV1620“亨伯大黄蜂”,是一种早期反坦克D弹发射车,装备于68年,设计基于FV1611“亨伯猪”轻型装甲运兵车的底盘,并且改装了两个“马尔卡拉”反坦克D弹发射器。

  不过FV1620“亨伯大黄蜂”也有不少缺点,D弹数量都有着限制,而且体积和重量都很大,还需要手动装填,因此只生产了24辆后便不再生产。

  要实现的技术难度是不高,但有着那么多的毛病的话,并不是个最佳的选择。

  那么能选的便只有FV102“打击者”了,这是一款轻型履带式D弹发射车,在大婴70年代便开始服役,直到世纪初才退役,部署灵活,攻击力十分强大。

  不过问题也不是没有,采用的还是目视标准和手动操作,射程也仅仅在150米到4000米之间。

  ……

  看着看着,门外响起了“咚咚~”的敲门声。

  李暮关掉聊天页面,起身打**门,果然是关建民。

  打了个招呼,他便让对方开车带着自己往大杂院而去。

  走到半路,在旁边的供销社停了片刻,关建民下车去买东西。

  他做在车上,正准备再看看关于D弹车的资料,忽然听到旁边有路人在议论。

  小汽车里面有着白色的窗帘,路人们看不清车上的人都样子,可这并不妨碍他们好奇和议论。

  这个年代能坐上小汽车的人,那都不一般。

  当然,再不一般,看不着人,他们也没有讨论太久,话题很快又转移到了最近风头正劲的发明大王身上:

  “说不定这里面坐得是李暮同志也不一定,要是能见上一面就好了,我们厂里天天都在搞学习李暮同志的学习会呢!”

  “谁说不是,我们小学也天天搞讨论会,让学生们以李暮为榜样。但要见咋个可能,那样的大科学家,年纪轻轻就能拿到我们国家最高的科技奖,肯定一天到晚都在研究。”

  “不好说的,前些天还有人在街上看见李暮同志骑着车子路过呢,还和他们说了好一会儿的。”

  ……

  这些路过的人们虽然好奇地朝着车里张望,但好在知道分寸,没有做出上来敲车窗的事。

  但光是那些话,就让李暮忍不住有些汗颜了。

  被人当做榜样学习什么,还是以开学习会讨论会这样的方式,莫名的让人有几分羞耻。

  好在这份羞耻并没有持续太久。

  关建民很快买好了东西回来,然后开着车离开。

  他回头看去,身后远去的人群依旧聚在一起讨论,每个人的眼中都闪烁着希望的光芒,那是对民族崛起,国家复兴的浓浓期待。

  ……

  回到大杂院。

  李暮让关建民把小汽车停在南锣鼓巷的巷口,然后提着东西下车步行。

  到了这里,小汽车就不再是掩饰,反倒更容易引人注目。

  好在直到大院门口,他都没有被人认出来。

  但别人认不出,钟大爷绝对认得出。

  正拿着一个魔方逗着几个孩子玩的他忽然看到远处走来两个人,抬起眼皮扫了一眼,浑身顿时僵住,险些惊呼出声:“小,小……”

  “早啊钟大爷,您吃了吗?”李暮笑着走上前,打了个招呼。

  这一声把想要喊出声的钟大爷拉了回来,脸上闪过一丝无措,旋即强装镇定道:“吃了,吃了。”

  “对了,小,不对,现在该叫李教授了!”

  “叫什么教授呀我还不是教授呢,您还是叫我小李好了,听着顺耳,而且我现在也只是个顾问而已。”李暮微微笑了笑道。

  他的职位其实一直都是顾问。

  但不知道怎么搞得,报纸上和广播上写着写着就成了教授。

  这倒不能怪他们不严谨,大概是所有人都觉得,能获得国家最高科技进步奖的人,理应是个教授。

  钟大爷连忙摇头,局促道:“不是我也不能叫您小李了,您可是获得国家大奖的人,对国家有着大贡献!”

  以前李暮虽然是大学生,但他还是能喊一声小李的,毕竟年纪摆在这儿。????但现在李暮成了闻名全国的大科学家,他再这么叫就不合适了。

  “算了,我们先进去吧。”李暮无奈地笑了笑,眼睛的余光察觉到周围已经有人在朝这边张望,连忙推着钟大爷进去。

  一进大院,周围的街坊邻居们看见许久不见的李暮,也炸开了锅,纷纷上前热情地打招呼:

  “李教授,等会儿我家煮鸡蛋,给你家拿几个啊。”

  “李教授,我家小子今年上初中了,您待会有空没有啊,有空的话来教导教导他两句,让他跟你学习。”

  “李教授,中午我家吃鱼,给您家送去点!”

  ……

  从大门口到家不过十几步路,李暮硬生生走了十几分钟才走过去。

  对于大家的热情,他也没有拒绝,这点东西,根本算不上什么人情。

  再说大杂院里的人要真有事,也犯不着找他帮忙,找他小叔李军都足够了,他们找关系找到主任这个级别基本就能解决,找他实在没必要。

  众人簇拥着李暮来到家门口。

  李奶奶、李军和王娟红早早地等在门后,两个小妹妹一左一右被他们牵着身边,看着走过来的李暮,满脸的高兴。

  “小暮,你给咱们老李家长脸了,国家最高科技进步奖,光宗耀祖啊!”李奶奶上前一把抓住大孙子的手,激动道。

  李军同样难掩喜色,道:“是啊小暮,现在全国人民都知道你的名字了,我在厂里还天天带头办学习会,给工友们讲你刻苦学习地故事呢!”

  李暮笑着握着李奶奶苍老的,满是褶皱的手,道:“这都是奶奶的功劳,没有奶奶的教导,我不可能有今天这样的成就。”

  “还有小叔和婶子你们,没有你们的支持,我也不可能这样安心的学习。”

  “当然,还有各位街坊和邻里,感谢各位多年以来对我们老李家的照顾。”

  他说的这些并不是场面话,而是满满的真情实意。

  没有李奶奶,没有李军、王娟红,还有周围的街坊邻居,在他考上大学之前,他们家的日子恐怕会十分地艰难。

  仅仅凭借以前李军和王娟红两人的工资,想要在养活李奶奶和李岚李瑜的情况下,再让李暮吃饱肚子学习,压力可想而知。

  没有街坊邻里们的帮衬,他们家纵然能熬过来,也会非常的辛苦。

  “嗨,说这些做什么,都是街坊,这都是我们应该做的。”后边的钟大爷脸上笑开了花。

  不仅是他,周围的街坊邻里们眼中也满是笑意。

  这个年代,为了一口吃的,能出现很多**倒灶的事情,但同样的,在最艰苦的环境下,有着最崇高信仰的他们,又能闪耀出璀璨的人性光辉。

  ……

  中午快要吃饭的时候。

  李暮照常拿着一些吃的分给周围的街坊邻居们,也接受了他们的回礼,野菜,地瓜,窝头……

  纵然东西没有那么好,但都是大家的一份心意。

  当然,东西不白拿。

  一转儿的功夫,他便接了好几个教小孩的活。

  麻烦倒不麻烦,毕竟只是给他们灌灌鸡汤而已。

  这个年代可没有什么熊孩子,在往后好几十年,大家普遍崇尚的也都是棍棒教育。

  再加上现在李暮的身份,但凡有个孩子敢捣乱的,后面看着的家长便会笑着上来将人带下去进行一顿“爱的**”后再把人拉回来。

  ……

  就在李暮全身心地培养着祖国未来的花朵的时候,大院外忽然响起敲锣打鼓的声音。

  听到这动静,他心中一个咯噔,下意识地觉得不妙。

  结果也不出所料。

  很快,一大群人便从大杂院外风风火火地走了进来,为首的正是街道办的主任。

  看见李暮,后者三步并两步走,冲上去,一把握住他的手,激动道:“李暮同志,您可终于回来了!”

  “我们早就做好了锦旗,就等着您回家送过来!”

  “您为我们国家做出了大贡献啊!”

  望着激动的街道办主任和后面热情的人群,李暮连忙道:“谢谢,谢谢主任您和还有大家伙对我的肯定!”

  这个时候不需要谦虚,也没法谦虚。

  国家最高科技进步奖唯一的一位一等奖获得者,而且年仅23岁,几乎是可以载入史册的成就,几乎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这样的成就,怎么谦虚?

  “李暮同志,您言重了,我们能做的,也仅仅只是送一面锦旗,照顾好您的家人而已,这些比起您对国家的贡献,根本算不上什么!”街道办主任重重地握着李暮的手,因为过于兴奋,四十多岁的人,脸上满是红光。

  从李暮的身上,他,还有他们,看到了夏国崛起的希望!

  “您这话说得不对,正是因为大家对我的支持,对所有科学家们的支持,我们才能做出对国家有益的成果,我的成就只是其中之一而已!”李暮坚声道。

  听着这句话,在场的所有人都浑身一震,看向李暮的眼中更是敬佩不已。

  ……

  街道办带来的人,将整个大杂院挤得满满当当,直接将李暮围起来,搞了一个简单的座谈会。

  一场热闹,直到夜幕降临,才逐渐结束。

  还是看李暮眼中露出疲倦之色,街道办主任强行赶人,不然这事儿恐怕会持续更久。

  不过回头看到李奶奶和小叔婶子眼中的自豪之色,他又觉得这一切都是值得的。

  富贵不还乡,那和锦衣夜行有什么区别。

  “但最近还是少回来吧。”李暮拿起手边的搪瓷杯,喝了一口茶水后,心中暗道。

  他猜到自己拿了这个国家最高科技奖会引起很大的轰动,但没想到能这么大,甚至隐隐又形成一股浪潮的趋势。

  工厂、学校、机关单位,竟然都在搞学习他的活动。

  这样的架势,着实让他有些意外。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