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鉴 隋炀帝下

小说:史鉴 作者:0历史的天空0 更新时间:2024-11-23 22:57:20 源网站:2k小说网
  七

  语曰:“明吾贵五穀和**珠玉”五穀之所以书者,不可不务白也,迷其所以贵,而挟之以为贵,则违天殃人而祸必及身。所以贵者何也?待之以生也。

  匹夫匹妇以之生,而天子以生天下之人,故贵;若其不以生天下之人而奚贵焉?则不可以约为藏,藏则易以**而不可久,不能如以玉之韫千金于一藚,数百年而灭之如新也。

  故聚之则不如珠玉远矣,散之用以生天下而贵莫甚焉。博曰:“财聚则min散,财散则min聚。”谓五谷也。若夫钱布金银之聚散,犹非民之甚急者也。聚钱布金银于上者,其民贫,其国危,聚五谷于上者,其民死。

  其国速亡。天之生之也。不择地则散,而敛之以聚,是违天也;人之需之也,不终日以俟,而积之以久,是殃民也;故天下之恶,至于聚谷以居利而极矣?为国计者曰:“九年耕,必有三年之蓄。”

  此谓诸侯有百里之封,当水旱而告糴于邻国,一或不应,而民以馁死,故导民以盖藏,使各处有余以待匮也。四海一王,舟车衔尾以相济,而敛民之粟,积之窖窌,郁为麴法,化为蛾螘,使三旬九食者茹草木而咽糠秕,睨高廪大庾以馁死,非至不仁,其忍为此哉?

  隋之毒民亟矣,而其殃民以取灭亡者,仅以两都六军宫官匠胥之仰给,为数十年之计,置雒口、兴雒、回雒、黎阳、永丰诸仓,敛天下之口食,贮之无用之地,于是粟穷于比屋,一遇凶年,则流亡殍死,而盗以之亟起,虽死而不恤,旋扑旋兴,不亡隋而不止。

  其究也,所敛而积者,只为李密聚众、唐公得民之资,不亦愚乎?隋之富,汉、唐之盛未之逮也,逆广北出塞以骄突厥,东渡海以征高丽,离宫遍于天下,锦绮珠玉狼戾充盈,给其穷奢,尚有赢余以供李密、唐公之撝散,皆文帝周于攘聚之所积也。

  粟者财之本也,粟聚则财无不聚,召奢诲**,皆此粟为之也。贵五谷者,如是以为贵,则何如无贵之为愈哉?

  天子有四海之赋,可不忧六军之匮;庶人有百亩之田,可不忧八口之饥。靳枵腹者之饔飧,夺勤耕者之生计,居**糴贵,徒以长子弟之骄奢,召怨家之盼望,何如珠玉者,非人之所待以生,而思夺之者之鲜也。

  上好之,下必甚焉,粟朽于仓,人殣于道,豪民逞,贫民毙,争夺兴,盗贼起,有国破国,有家亡家,愚惛不知,犹托之曰莫贵于五谷,悲夫!

  八

  隋之得天下也逆,而杨广之逆弥甚,李氏虽为之臣,然其先世与杨氏并肩于宇文之廷,迫于势而臣隋,非其所乐推之主也,则遞相为王,惩其不道而代兴,亦奚不可?

  且唐公幸全于猜忌而出守太原以避祸,未尝身执朝权,狐媚以欺孤寡,如司马之于魏、萧氏之于宋也。奉词伐罪,诛独夫以正大位,天下孰得而议其不臣?

  然其始起,犹托备突厥以募兵,诬王威、高君雅以反而杀之,不能揭日月而行弔伐,何也?

  自曹氏篡汉以来,天下不知篡之为非,而以有所授受为得,上习为之,下习闻之,若非托伊、霍之权,不足以兴兵,非窃舜、禹之名,不足以据位,故以唐高父子伐暴君、平寇乱之本怀,而不能舍此以拔起。呜呼!机发于人而风成于世,气之动志,一动而不可止也如此夫!

  自成汤以征诛有天下,而垂其绪于汉之灭秦;自曹丕伪受禅以篡天下,而垂及于宋之夺周。成汤秉大正而惧后世之口实,以其动之相仍不已也,而汉果起匹夫而为天子。

  若夫曹丕之篡,则王莽先之矣,莽速败而机动不止者六百余年,天下之势,一离一合,则三国之割裂始之,亦垂及于五代之瓜分而后止。金元之入窃也,沙陀及捩臬雞先之也,不一再传之割据耳,乃互五百余年而不息,愈趋愈下,又恶知其所终哉?

  夫乘唐高之势,秉唐高之义,以行伐暴救民之事,唐高父子固有其心矣,而终莫能更絃改辙也,数未极也。非圣人之兴,则俟之天运之复,王莽、沙陀之区区者,乃以移数百年之气运而流不可止。自非圣人崛起,以至仁大义立千年之人极,何足以制其狂流哉?

  九

  唐起兵而用突厥,故其后世师之,用回纥以诛安、史,用沙陀以破黄巢,而石敬瑭资契丹以篡夺,割燕、云,输岁币,亟病中国而自绝其胤;乃至宋人资女直以灭辽,资蒙古以灭金,卒尽沦中原于夷狄,祸相蔓延不可复止。

  夫唐高祖则已早知之矣,既已知之,而不能不用突厥者,防突厥为刘武周用以袭己于项背,可与刘文静言者也;假突厥之名以恐喝河东、关中,而遥以震惊李密,则未可与刘文静言者也。

  乃所资于突厥者数百人,而曰“无所用多”,则已灼见非我族类者之不可使入躏中国以戕民而毁中外之防,故康鞘利仅以五百人至,而高祖喜,其破长安,下河东,上陇以击薛仁呆,出关以平王世充,皆不用也,则高祖岂疏于谋而不忧后患者?然而机一发而不可止,则大有为于天下者,一动一静之际,不容不谨,有如是哉,

  勿恃势,之盈而可不畏也,勿恃谋已密而可不虞也,勿恃用之者浅而祸不足以深也。矢之发也,脱于彀者毫末,而相去以寻丈;三峡之漩,投以勺米而不息,则大舟沈焉;事会之变,不可知而不可狎,固若此也。

  能用突厥者高祖耳,不能用者和习而用之,无其慎重而贪其成功,又恶容辞千古祸媒之罪乎?若夫唐之用突厥而终未尝用者,则固难三与庸人言也。

  十

  言生手心者也,成乎言而还生其心。繇心而生言,心之不贞,发于言而渐泄矣,其害浅;繇言而成事,繇事而心益以移,则言为贞邪之始几,而必成乎事,必荡其心,其害深;故曰“生于其心,害于其政”。

  卒然言之,以为可为而为之,未有不害于政者也。故君子之正天下,恒使之有所敬忌而不敢言。小人之无忌惮也,卒然言之,而祸不可戢也。

  李密之与唐公,皆隋氏之世臣也,逆广虽不道,俱尝北面事之,未尝如嵇绍之于晋,有父母之雠也。逆广不可以君天下,密欲夺之,唐公欲夺之,一也。

  唐公起,明知揜耳盗铃之不足以欺天下,而必令曰:“犯七庙及代王宗室者,夷三族。”密则任祖君彦怨怼之私,昌言之曰:“殪商辛于牧野,执子婴于咸阳。”于是而唐公得挟义以折之曰:“所不忍言,未敢闻命。”

  呜呼!密与唐之兴丧,自此决矣。夫唐岂不以逆广为纣,而睨代王侑为怀玺面缚之子婴乎?然令其遽出诸口而有所不能也。其不能者何也?不敢与不忍也。非畏逆广与微弱之代王也,自畏其心之鬼神也。故人至于言之不怍,而后人无可如何矣;人无可如何,而鬼神之弗赦必矣。

  故圣人欲正人心,而亟正者人之言。心含之,口不能言之,则害止于心;心含之,口遂言之,则害著于外;心未必信之,口遽言之,则还以增益其未至之恶,而心与事猖狂而无所讫止。言之有怍,而心有所忌,事有所止,则事虽不顺,鬼神且谅其不敢不忍之犹存,而尚或佑之。

  心叛于理,言叛于心,同言则言,以摇大下于蔑彝伦、逞志欲之大恶。

  然后恶满于天下,而天之之残之也不爽。故唐之报密则折之也,非果有不忘隋之忱悃也,挈不敢不忍以告天下,而还自警其心,卒以保全杨氏之族而宾之。其享有天下,而李密授首于函谷,言不可逞,不可欺,不亦信夫!

  十一

  徐洪客者,不知其为何许人,即其言而察之,大要一险陂无忌之游士,史称莫知所之,盖亦自此而死耳,非能蠖屈鸿飞于图功徼利之世者也。

  其上书李密曰:“米尽人散。”以后事验之,人服其明矣,乃曰:“直向江du,执取独夫。”密为隋氏世臣,假令趋江du执杨广,又将何以处之哉?项羽,楚之世族,秦其雠也,而杀子婴、掘骊山之墓,则天下叛之。

  杨广俨然君天下者十三载,密以亲臣子弟侍于仗下,一旦屠割之如鸡豚,以密之很,于是乎固有踌躇而不敢遽者。故殪商辛、执子婴,乃祖君彦忿怼之谰言,非密之所能任也。

  天下之大难,以身犯之者死;业已为人君,而斩刘之者凶;业已为人臣,而直前執执杀其君者,必歼其类。夫密亦知捣江du杀杨广徒受天下之指数而非可得志也。洪客险陂而不恤名在我之小人,恶足以知此乎?

  或曰:杨广之逆,均于刘劭,非但纣匹也,执杀之也何伤?曰:密之起也,乘其乱而思夺之乎?抑愤其覆载不客之罪,为文帝讨贼子如沈庆之之援戈而起乎?此密所不能自诬其心而可假以为名者也。

  或曰:慕容超、姚泓亦尝君其国矣,宋武直前破其国而俘斩之都市,又何也?曰:武未尝臣彼,而鲜卑与羌不可以君道予之者也。徐魏公之纵妥懽,拘此义而不知通,而岂以例隋氏哉?悬纣首于太白,未知其果否也?

  即有之,而三代诸侯之于天子,不纯乎臣,非后世之比也。君彦忿戾以言之,洪客遂欲猖狂而决行之,自绝于天,窜死草闲而无以表见,宜矣。或乃跻之鲁仲连之高谊,不已过与!

  十二

  择君而后仕,仕而君不可事则去之,君子之守固然也。失身于不道之君而不能去,则抑无可避之名义矣,徒人费、石之纷如、贾举、州绰之不得为死义,以其从君于邪也;苟不从君于邪,则其死也,不可更责以失身。

  故宋殇、宋闵皆失德之君,而无伤乎孔父、仇牧之义。当凶逆滔天、君父横尸之日,而尚可引咎归君,以自贷其死乎?

  杨广之不道而见弑于宇文化及,许善心、张琮抗贼以死,当斯时也,虽欲不死而不得也。麦孟才、沈光讨贼而见擒,麾下千人无一降者;李袭志保始安,闻弑哭临,坚守而不降于萧铣,岂隋氏之能得人心?

  而顿异于宋、齐以来王谧、褚渊恬不知媿之习者,何也?十三载居位之天子,人虽不道,名义攸存,四海一王,人无贰心,苟知自念,不忍目击此流血宫庭之大变也。唐高祖闻变而痛哭,岂杨广之泽足以感之?而又岂高祖之伪哀以欺世乎?

  臣主之义,生于人心,于此见矣。故庄周曰:“无所逃于天地之闲。”君子恶其贼人性之义,有以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