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幕上。

  八月天气,溽闷暑蒸。

  巳时刚过的京城西市口已是人山人海。

  行刑台四周已被里外围了两层,刑柱四角各站着三名身穿飞鱼服的监察。

  刑柱上,囚徒蓬头垢面,满脸血污。

  血顺着下巴向下滴落。

  监刑台上,大红袍的官员持着文书高声道:

  “依《大明律》,袁崇焕磔死!”

  “皇上有旨:袁崇焕处死后悬首三日,传首九边!”

  说罢看看旗杆地影。

  再道:

  “时辰已到,送酒!行刑!”

  ……

  【崇祯三年(1630)正月,首辅韩爌致仕。六月,“阉党”吏部尚书王永光趁己巳之变,指使御史弹劾东林党钱龙锡等人。】

  【周延儒、温体仁等人也推波助澜。】

  【言:钱龙锡主张袁崇焕斩帅致兵,倡为款议,以信五年成功之说。】

  【其卖国欺君,其罪莫逭。】

  【钱龙锡出都,以崇焕所畀(bi)重贿数万,转寄姻家,巧为营斡,致国法不伸。】

  【应命法司从实严讯,以查明钱龙锡私结边臣、擅权主款、蒙隐不举之罪。】

  【袁崇焕擅杀逞私,谋款致敌,欺藐君父,失误封疆之罪。】

  ……

  大汉·惠帝时期

  未央宫内。

  刘盈惊掉嘴里的肉,他指着天幕难以置信道:

  “就这种理由?”

  “他不会真就信了?”

  吕后抬眼一瞥而过,平静道:

  “盈儿,你还是不懂。”

  刘盈看向吕后。

  老妇人闭上眼睛,缓缓道:

  “那历代的辽东巡抚,如高第、王之臣等人,虽无能,但毕竟边关未破。”

  “这一朝,换了个能人袁崇焕,却被人家打到家里来。”

  “皇帝的颜面何在?”

  “总得有人担这个责吧?”

  “谁担?”

  “唯有二人,一是身为蓟辽督师的袁崇焕。”

  “一是任用袁崇焕的皇帝。”

  刘盈拾起掉在地上的肉,擦了擦,又塞进嘴里。

  他明白了。

  “皇帝是圣明天子。”

  “袁崇焕曾有大功,用他并没有错。”

  “所以,错就只在袁崇焕。”

  “母亲……儿子有些恶心了……”

  吕后眼也不睁,淡淡道:

  “那你也得忍着。”

  ……

  【当时朝廷大臣中,为袁崇焕喊冤者有之,落井下石者有之。】

  【有一些人坚信袁崇焕已经投敌,他们义正词严地上书,要求予以严惩。】

  【祖大寿上书,愿削职为民,为朝廷死战尽力,以官阶赠荫请赎袁崇焕之“罪”。】

  【袁崇焕的部属何之壁率同全家四十余口,到宫外申请,愿意全家入狱,代替袁崇焕出来。】

  【关外的将吏士民不断到总督孙承宗的衙门去号哭,为袁崇焕呼冤,愿以身代。】

  【崇祯三年(1630)八月十六日,崇祯帝于紫禁城平台,对群臣说:

  “袁崇焕付托不效,专恃欺隐,以市米则资盗,以谋款则斩帅,纵敌长驱,顿兵不战,援兵四集尽行遣散,及兵薄城下,又潜携喇嘛,坚请入城,种种罪恶。”

  【“依律磔之!”】

  【同日,袁崇焕被凌迟处死。】

  ……

  {袁崇焕下狱真就是自己把自己弄到这步田地。}

  {首先,后金是辽东防备的对象,结果辽东军却在宣府之后才抵京救援,难免不让人怀疑其真实动机。}

  {其次,明清战争爆发以后,明军屡战屡败,但是非常神奇的是,每次都是客军全灭,辽东军无恙。}

  {最后,也是袁崇焕本人的问题,袁崇焕在崇祯即位之初许下五年平辽的宏愿,结果五年之期未满,就出现了京城被攻打的情况。}

  {屡屡叠加之下,袁崇焕的行为就可以用两种极端话语来评价。}

  {从正面的角度讲,皇太极一反常规而从蓟门突破,袁崇焕确实出现判断失误,但是也积极弥补,亲率全军支援。}

  {至于要入都整编,是因为辽东军非常擅长以固守坚城伺机反击的战术,而且北京作为首都,城防稳固,非常适合将后金歼灭于城下。}

  {可是,从负面的角度讲,袁崇焕即便没有与后金勾结谋图,单就放寇入京就是大罪。}

  {而且袁崇焕无诏入京整编、祖大寿自行撤军,最轻也是挟军自重,特别是满桂受伤战死,更是又一次印证了辽东军有坑害友军的嫌疑。}

  {虽然崇祯有易冲动等缺点,但是将袁崇焕下狱并无太多可指责之处。合理合法。}

  {有人说皇太极运用了离间之计,让袁崇焕从封疆大吏,沦为阶下之囚。}

  {其实早在袁崇焕与后金军队决胜关外之时,明朝境内就开始流传大量有关袁崇焕投敌的谣言。}

  {从京城民谣“投了袁崇焕,东人跑一半”“毛公死,世所冤,袁公死,人不怜”等话语的背后,可以看出京城里的舆论对袁崇焕已形成围剿之势。}

  {在这种情况下,袁崇焕不可能有自我辩护的机会,因为没有人会选择在这时候再相信他,包括皇帝。}

  ……

  季汉。

  曹操忍不住拍案道:

  “天下大势,此消彼长!”

  “今起,明落!”

  “此一时不思边境之重,却以非议而定罪!”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这皇帝真是难成大事!”

  刘备则想到了袁崇焕五年平辽时所说的话。

  “城外是敌人,城内也视自己为敌人,他就这样成了天下公敌。”

  “曾经预言过眼前一幕的他。可曾想到现实要比自己想象糟糕一百倍。”

  诸葛亮则沉下眼眸,脸上无悲无喜。

  袁崇焕该不该杀?

  马谡该杀,袁崇焕就该杀。

  性质是一样的。

  但怎么杀,什么罪名杀。

  又大不一样了。

  ……

  【袁崇焕死后,骸骨被弃在地下,无人敢去收葬。】

  【他有一个姓余的仆人,顺德马江人,半夜里偷了他的骸骨收葬在广渠门内的广东义园。】

  【隔一道城墙,广渠门外的一片广场之上、城壕之中,便是八个半月之前袁崇焕率领将士酣战的地方。】

  【他击退来犯的十倍敌军,保卫了皇帝和北京城中百姓的性命,而皇帝和北京城的百姓则将他割成了碎块。】

  【姓余的义仆终生守墓不去,死后就葬在袁崇焕的坟墓旁边。】

  【这位余君的子孙世世代代都在袁崇焕墓旁看守。】

  【直到民国五年,看守袁墓的仍是余君的子孙,他们说是为了遵守祖宗的遗训。】

  ……

  大明·万历时期

  张居正看着天幕。

  心下是无尽的悲凉。

  袁崇焕确实性格有问题,但他是大明当时唯一一位连续两次重创后金军的将领。

  最关键的是……

  你皇帝答应的话落成了白纸黑字……

  那最后的种种罪名,到头来都被当年请求信任的袁崇焕应验了……

  “大敌当前……大敌当前啊……”

  ……

  大明·崇祯时期

  皇帝捏着奏疏的手指用力到泛白。

  天幕的意思是说君王无情?

  可谁又能体会一个被十万军队围城的皇帝的内心是怎样的忧惧难安!

  朕把他当作最后一根救命稻草,紧紧地抓住不放时,对方拍着胸脯向他保证,五年收复全辽!

  朱由检死死的咬着牙关。

  “铿锵之音,犹在耳啊!”

  然后呢?

  后金军却兵临京师城下!

  自英宗正统以后的奇耻大辱啊!

  他袁崇焕口口声声要拒敌于长城之外!最后却将战场摆到了朕的眼皮子底下!

  “欺君罔上!”

  “欺君罔上!!!”

  ……

  【己巳之变,标志着崇祯帝中兴之梦彻底破灭。】

  【明朝京畿地区的防御体系,辽东镇、蓟镇、宣府镇、大同镇遭到重创或破坏,阵亡或被俘总兵赵率教、满桂、孙祖寿、麻登云、黑云龙、朱国彦六员。】

  【兵部尚书王洽、工部尚书张凤翔、蓟辽督师袁崇焕、遵化巡抚王元雅、总理蓟辽保军务刘策等或死或下狱。】

  【明朝的江山社稷受到巨大震动。】sxbiquge/read/72/7299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