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

  刘邦不爽的睁开眼。

  “他……”

  “遭瘟的老头子!”

  “那个时候的乃公再干什么?”

  “你呀!别怂别掉份呀!丫的!”

  从地上站起,抱起旁边的酒坛,刘邦嘟嘟囔囔着。

  “奶奶的……这小四儿还真告诉他了……”

  “赢老头真放弃扶苏了?”

  其实刘邦也不看好扶苏。

  这个人吧,哪哪都不不错,为人正直、仁义、刚正不阿。

  绝对是个好人。

  就是让人忽悠瘸了,当什么都行,就是不能当皇帝。

  以前只是有感触,现在则是有模板对应了。

  那明朝的弘治皇帝就是扶苏上位的大体走向。

  都是金子,分什么高低尊卑啊?

  你只需要用就是了!

  这可真是……到头来你当了尊贵的金子,国家完蛋了。

  刘邦突然站定脚步,咂了咂嘴。

  “嬴政要过继小四,那边的自己不得跟着陪陵啊?”

  “不对……”

  刘邦突然想起嬴政是加寿了的。

  “没准是那个自己早死呢?”

  “嗯……早死好,省得麻烦。”

  ……

  大汉·武帝时期

  刘彻开始不认识这个世界了。

  “搞什么呀,别乱来啊!”

  卫子夫也不知道刘彻受了什么刺激了,又开始神经兮兮的。

  刘彻则犹豫了片刻,将群里的事情告诉了卫子夫。

  就当是缓和关系吧。

  他也不想后半生两个人这么别扭。

  然后卫子夫也觉得不认识这个世界了。

  她微张樱唇,难掩惊愕道:

  “也就说……始皇帝要娶薄太后?”

  刘彻跟咽了只苍蝇一样,但依然摆手道:

  “不……他应该是让高祖娶薄太后。”

  他娶薄太后……

  那指不定生出个什么来呢。

  卫子夫觉得这话怪怪的,但暂时没心思仔细追究了,只是掩嘴道:

  “过继……”

  刘彻扶膝长叹一声。

  “始皇帝……这是疯了呀。”

  但他却莫名的能理解。

  因为大秦更重要。

  “那个世界的自己以后就不是汉武帝了。”

  “是秦武帝了。”

  “不对,已经有秦武王了……不如叫光武吧!”

  卫子夫怪异的看着他。

  你也疯的不轻啊。

  ……

  大隋。

  略微探讨了几句,杨坚与独孤伽罗不在关心秦汉之间的“爱恨情仇”

  又不是什么大事。

  那李世民,啊不,杨世民!

  现在还在摇篮里吹泡泡呢。

  “朱元璋为什么要去嘉靖那里啊?”

  杨坚看着天幕,不太理解。

  这就表现力,你怎么动他啊?

  你手里的次数可不多了。

  ……

  大明·嘉靖时期

  “你这他给咱干哪来了?”

  朱元璋站在冰湖上,四处寻摸一圈。

  “这还是北京吗?”

  一边的小朱棣扶着头盔,看着天上,对朱元璋道:

  “爹……你看天上。”

  朱元璋抬头。

  “……他……”

  而此时的北京紫禁城。

  朱载坖看着天幕从头皮麻到脚底。

  “那是辽东?……天上那个是爹?还有……太祖和……小成祖?”

  好乱啊!

  为什么太祖他们会到辽东啊?

  这东西还是指定皇帝身边吗?

  ……也说不定啊。

  “遭了……太祖你可别冲动啊。”

  “爹你也别冲动啊!”

  京城里的人可都看着呢!

  ……

  大明·天启时期

  朱由校望着天幕,轻声问道:

  “太祖爷手上还有几次通往之数?”

  魏忠贤低头躬身道:

  “上位,太祖爷一开始去了建文朝一次,刚才去成祖那一次,这回是嘉靖爷一次。”

  “还有两次。”

  朱由校摸了摸下巴。

  “五弟那里太祖爷是一定要去的。”

  “还有一次,不知是去万历帝还是弘治帝了。”

  魏忠贤愣了一下。

  弘治帝?不应该去英宗那里吗?

  朱由校不用看就知道他心里想什么。

  但他不会说。

  整个大明,除了五弟那里,问题最大的地方就是弘治爷那了。

  ……

  大明·嘉靖时期

  “太祖皇帝?”

  悬于空中的朱厚熜看到下面两个身影,难以置信的揉了揉眼睛。

  太祖爷怎么上这来了?

  大明盘点完了?

  没有细想,朱厚熜气沉丹田。

  身影降落。

  朱元璋与小朱棣看见近在眼前的朱厚熜,突然发现这人的变化比天幕里展现的还大。

  这个头……都赶上咱一个半高了。

  “你不冷吗?”

  小朱棣看着只穿一身紫褥黑袍还敞着怀的朱厚熜十分好奇。

  朱厚熜那刚想问候的话直接被堵在嗓子眼里。

  他正想回话,朱元璋又开口了。

  “咱就问你一句话。”

  “咱这个大明太祖皇帝你认不认。”

  您二位这是不让我开口啊!

  “云孙朱厚熜,叩见远祖爷爷,大明太祖皇帝。”

  “不知这位是哪位祖宗?”

  小朱棣又托了托往下滑落的头盔。

  “我是燕王朱棣,按辈分算你应该叫我太祖爷爷,但跟爹的庙号犯冲,你就叫我祖爷爷吧!”

  朱厚熜毫无二话的又叩首道:

  “见过祖爷爷。”

  小朱棣叉着腰点点头。

  行,这趟来的值!

  一下子就看到了七世孙。

  他又看了一眼自家老爹。

  八世同堂了吧也算?

  朱元璋则眼皮子一跳。

  这小子……不好搞啊。

  他刚才抬头的一瞬间就发现毁了!

  天幕不在头上!

  他才不想赌这孙子念几分血缘之情呢,刚想拉着儿子跑他就下来了。

  但看他这态度……开口就是远祖,然后是太祖皇帝……

  原计划放弃!启用备用计划!

  打定主意,随即对跪地叩首的朱厚熜缓缓点头,正色道:

  “你认我这个远祖,那咱求你个事。”

  朱厚熜愣了一下。

  您求我?

  搞反了吧?

  “你跟我走一趟吧。”

  朱厚熜又愣了。

  啊?

  没等反应过来,金光瞬间乍起!

  眨眼间,三人消失不见。

  ……

  大明。

  “哎呦!”

  小朱棣一坐在地上。

  身后的金光化作片羽。

  “怎么还把我踢出来了?”

  “不带我玩了?”

  马皇后将他扶起来,左右看了看。

  “行,没受伤。”

  小朱棣拍了拍,看着马皇后突然笑道:

  “娘!爹他怂了!”

  马皇后听着也乐了。

  天幕里一展示朱厚熜的威力,她就知道老朱得改弦易辙。

  他又不傻。

  “你不知道,你爹心眼可多了。”

  “能屈能伸。”

  话里有一股追忆之情。

  但小朱棣懒得细寻思了,冲着马皇后一抱拳。

  “娘!我去找大哥了!”

  说完扶着头盔转身就跑!

  爹怂了!

  这么大的事情不跟大哥说一说可就太遗憾了!

  哈哈哈哈哈!

  马皇后慈爱的看着小腿捣腾的身影。

  “真是……你爹回来后你又免不了一顿毒打。”

  ……

  大明·万历时期

  面无表情的手起笔落。

  朱笔在奏折尾处的留白写了一个阅字。

  一名宦官迅速收拾好批复完的奏折。

  另一名宦官则顺势平铺开下一本奏折。

  朱翊钧脸上没有丝毫变化。

  他已经有些麻木了。

  然后……

  “孙子!爷爷和远祖来看你了!”

  “你说那多屁话!小子!接住了!”

  接住啥啊?

  朱翊钧疑惑抬头。

  然后一只砂锅大的拳头映入眼帘!

  “嘭!”

  鲛皮乌甲的铁指砸中鼻梁。

  朱翊钧拖着喷泉似的血箭后仰撞翻。

  对面的朱厚熜下意识捂住鼻子。

  “远祖……”

  他看着殿内惊呆了的宫女侍人,下意识的一语双关道:

  “远祖,这样太伤他了吧?”

  朱元璋头也不回的怒声道:

  “伤个头!”

  那边的朱翊钧刚刚捂着鼻子扶桌起身。

  老朱大喝一声:

  “躺下!”

  一拳轰出!

  朱翊钧又被迎面打了一拳,新伤加上旧创。

  鼻血狂喷,直挺挺后倒过去。

  这回便没再起身了。

  朱厚熜伸着脖子瞅了瞅。

  “没死吧?”

  朱元璋上前两步,用脚扒拉两下,冷哼一声:

  “死了更好!”

  “他儿子孙子比他靠谱多了。”

  朱厚熜明白了,这是没死。

  “远祖,我们下一步直接去辽东?”

  朱元璋随手拿了份未批复的奏折看了看,嘴里搭话道:

  “你小子是贼,这就猜出来了?”

  朱厚熜笑了笑没说话。

  老朱顺手批了道折子,将奏折扔到桌上,对朱厚熜道:

  “这地方你比我熟。”

  “那些内阁大臣都在哪待着?带路!”

  朱厚熜没动,只是带了几分意有所指道:

  “远祖,您不应该去见他们。”

  “刀未出鞘时,才是最可怕的。”

  “为帝之道,悬而未决。”

  朱元璋先是眼睛一瞪!随后又冷静下来。

  “悬而不决……”

  “哼。”

  “走吧!”

  这回朱厚熜跟着走了。

  “远祖啊,咱们先去哪啊?”

  “先诛辽东,后灭东瀛。”

  “唯我大明,万世永昌!”

  声音渐行渐远。

  在安静了几个呼吸之后。

  御案下,朱翊钧悄悄探出头。

  “呼……嘶……”

  他觉得鼻梁应该是断了。

  太祖皇帝可没留手啊。

  不过还好不是爷爷出手,不然怕是脑袋都没了!

  “还看!去叫太医啊!”

  朱翊钧扶桌起身做到龙椅上,对身边没个眼力见的宦官怒声着。

  “悬而不决……”

  ……

  大清·乾隆时期

  “嘿,这人。”

  乾隆敲着扇子。

  “还想着万世永昌呢。”

  “这意识比魏文帝都差远了。”

  永琰则小心翼翼道:

  “汗阿玛,你就不生气?”

  乾隆瞥了他一眼。

  “朕生什么气?”

  “大清天下怎么来的你不知道吗?”

  “再者说,那是其他世界的女真。”

  “关我大清满人什么事?”

  “佛家言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

  “三千大千世界,朕管得过来吗?”

  “还是关注自身这一亩三分地吧。”

  乾隆现在就想知道自己后面的大清是如何了。

  尤其是那八国。

  ……

  大清·光绪时期

  光绪看着明太祖带着霸王·嘉靖去帮助大明皇帝,羡慕不已。

  “你说,咱大清有没有哪位先帝也能像这明太祖与嘉靖皇帝一般?”

  珍妃给倒了杯茶,闻言仔细思考着,片刻后道:

  “能有通往之能的,怕是只有乾隆爷有几分可能。”

  “毕竟我大清的军事与民生都是在乾隆爷手上达到顶峰的。”

  光绪点了点头。

  “那似嘉靖皇帝那般的呢?”

  这回珍妃犯了难了。

  自乾隆爷以后的大清皇帝可以说是黄鼠狼生老鼠——一窝不如一窝。

  太祖太宗说完了,那就只有顺治爷、康熙爷、雍正爷三位了。

  而这三位……

  不好说。

  ……

  大明·天启时期

  朱由校明白朱元璋的做法了。

  属于是非常直白的以力破局。

  “既然如此,弘治爷那里怕是去不成了。”

  不过也行。

  朱由校翻了翻那记载着历代皇帝奖励与惩罚的小本本,看着弘治那栏若有所思。

  女帝……

  不是幼年期的武昭仪,不是成熟期的武后,而是完全究极体的武则天。

  不是他看不起弘治一朝的老臣们。

  弘治爷哪怕有了这位的三分手段,那些大臣都玩不过他。

  就是军事这块……

  朱由校合上书本,长叹一声:

  “罢了罢了。”

  “祖先自有祖先福。”

  “再坏又能坏哪去?”

  笑话,前有万历后有崇祯。

  朕早已无所畏惧!

  “嗯?开始新朝了?”

  天幕上,崇祯那边还在提前体验刑法,朱元璋与朱厚熜前往辽东。

  画面混沌成一片,复归白光。

  下一瞬。

  一名外罩锦袍的将军站在城墙之上。

  手扶剑柄,望向北方。

  而脚下城墙的横匾上铁笔银钩三字。

  『山海关』

  ……

  【崇祯自缢那天,李自成在明朝首辅大学士魏藻德和三百名宫廷宦官的陪同下,经承天门,箭射匾额后入宫。】

  【北京城陷,有四十多名明朝官员身亡,但有一千两百多名官员投降。】

  【讽刺的是,主张南迁的李邦华在城破之日于文天祥祠投缳而绝。】

  【主张坚守的陈演、魏德藻、光时亨等人全部投降。】

  【崇祯的遗体在三天后才被发现。】

  【李自成将他和周皇后的棺材放在东华门,明朝的文武百官从崇祯皇帝的棺材前走过,看都不看一眼。】

  【只有襄城伯李国桢一人,看到皇帝和皇后的棺材后,踉跄奔走,跪在棺前大哭,也只有李国桢一个人穿孝服徒步送葬。】

  【随后崇祯与周皇后二人被安葬在田贵妃的墓中,即现在明十三陵中的思陵,李国桢在陵前自尽。】

  【崇祯十七年(1644)三月二十三日,以旧首辅大学士陈演、成国公朱纯臣为首的明朝降官纷纷劝李自成早登帝位。】

  【复社文人、庶吉士周钟写《劝进表》,骂崇祯为独夫民贼,夸李自成是尧、舜、汤、武。】

  【一时间,李自成似乎真的夺得了天下,要成为“明太祖第二”了。】

  【但此时在山海关方向,还有一个最大的变数,就是由吴三桂率领入关勤王的关宁军。】sxbiquge/read/72/7299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