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齐·孝昭帝时期】

  【军事成绩:亲征北讨库莫奚。评价C ,得二点五分】

  【制度建设:诸郡国老人各授版职,赐黄帽鸠杖。

  诏忠贞正义之士可以无令觐见,陈事政策。

  军人奉王朝公事战死者,追加荣赠。

  有功勋与封地者,可以授分给子弟。

  评价C 级,得二点五分。】

  【外交策略:无外交。基础评价C级,得一分。】

  【民生经济:官奴婢年满六十者免为庶人。

  屯田于河南河北设立粮仓,解决了自东魏开始的粮荒。评价A级,得四分】

  【用人识人:听谏行政,不因谏言而取罪。评价C 级,得二点五分。】

  【后世影响:北齐皇帝里的正常人。评价C级,得两分。】

  【总分:十四点五分】

  ……

  北齐·孝昭帝时期

  高演看着手里的东西马鞭一阵懵。

  马鞭约两尺长,通体黑色。

  鞭尾处刻着一行字。

  “君主不死于坠马?”

  一股莫大羞怒涌上心头。

  “啪!”

  马鞭怒摔于地!

  “什么东西!”

  而在马鞭坠地的一刹那。

  宫内马苑里的一群御马全都四蹄乱踏,嘶叫长鸣。

  ……

  {真是笑死,一个正常人的评价就直接拉高一分,真就没对比就没伤害啊。}

  {因为杀了高殷而愧疚甚至郁闷而终,的确是为数不多的正常人了。}

  {拉倒吧,就高演的历史形象之所以没有完全倒塌,就是因为他早逝。}

  {看看高演上台以后的所作所为,说他心狠手辣绝不是夸张。}

  {高洋的嫡系势力被彻底摧毁,不顾母亲娄太后的劝阻杀死侄子高殷。}

  {照这样发展下去,谁敢说高演不会变成第二个高洋?}

  {高演的表弟库狄显安对此就看得很清楚,他对高演说:“你以前总说高洋这不对那不对,但你当了皇帝,不也做着和高洋一样的事吗。”}

  {这就没意思了嗷!虚空假想啊?再者说一朝天子一朝臣,这也能算黑点啊?不能有色眼镜看人。}

  {他唯一的黑点就是杀了高殷,但怎么说呢,还是文治武功不够高,不然这点黑点真的都不算事。}

  {这个真没法说,**决定脑袋?}

  ……

  北齐·文宣时期

  高洋沉着脸。

  什么叫不算事!

  感情死的不是你儿子!

  “气死朕了!”

  “娥永乐!”

  一旁的武将躬身待命。

  高洋将壁上挂着的鞭子取下来交给娥永乐。

  “伱去廷尉,狠狠的抽常山王五十鞭!”

  娥永乐接过鞭子满脸为难。

  “陛下想常山王死乎?”

  高洋一时气急。

  怎么?你还给他求上情了!

  “常山王还在任录尚书事,陛下还请三思啊。”

  娥永乐的意思很明白。

  自打高演担任录尚书事后,这朝里的大臣若到外放为官,必会前往高演府邸辞行。

  其背后的皇室、豪门士族都不可小觑。

  更别提还有一个一直压制您的太后。

  高洋冷静下来。

  以前可以借着酒疯打他一顿,现在就不行了……

  等等!

  朝上那帮**又不知道我戒酒了!

  哼!这口气不出不行!

  主意打定,高洋夺走娥永乐手里的鞭子大步迈出。

  ……

  大唐,

  望云亭内,李世民显得郁郁寡欢。

  长孙皇后握着他的手,柔柔的看着他。

  “无恙,一时郁气罢了。”

  李世民反握住长孙皇后的手宽言道。

  “我是谁啊,大唐天可汗!”

  “这个称号就能压倒一切非议!”

  长孙皇后闻言一笑,刚要开口,一个小炮弹直接扑到她怀里。

  “阿娘!小兕子饿了!”

  长孙皇后搂着小小的人儿,笑道:

  “饿了,那小兕子想吃什么?”

  思考了一会儿,李明**在母亲怀里脆生生道:

  “小兕子要吃黍臛和蒸饼!”

  一旁折腾着小腿跑来的小李治,抱着半死不拉活的大鲤鱼高声喊着:

  “儿要吃炙羊肉!加汤饼!撒上胡椒!”

  笑呵呵看着李明达的李世民扭过头嫌弃的看着李治。

  “季春之时吃这么油腻?”

  小李治大声道:

  “好吃吗!而且今天可是上巳节啊!”

  李世民摆了摆手。

  “知道了知道了,晚上去曲江池。”

  随即看向长孙皇后轻声问道:

  “观音婢,你想吃什么?”

  长孙皇后用白绢擦着李明达脏兮兮的小脸,柔声答道:

  “二郎吃什么,奴就吃什么。”

  李世民想了想,笑着道:

  “高昌进贡驼峰,就吃这个吧。再来一份胡饼。”

  “再加上切鲙如何?”

  “好。”

  一旁的小李治撇撇嘴,嘀咕着:

  “吃的比我还腻。”

  ……

  大明·永乐时期

  朱棣端着一盏玉碗,碗里是芳香黏稠米油丰满的小米粥。

  调羹在金色的米粥内一圈一圈的晃动。

  热气升腾,米香气淡淡溢出。

  “孝昭帝在政务上跟其父兄一样优秀。”

  “呼噜呼噜。”

  “毕竟从小就在官场长大,即位后事必躬亲、勤政为民,对文宣时代的弊政也进行了革除。”

  “呼噜呼噜。”

  “以至于世人佩服他的明察又讥笑他的琐细。”

  舀起一勺米粥,刚想放进嘴里。

  “呼噜呼噜。”

  放下勺子,朱棣瞥了一眼声音的来处。

  坐在旁边的正是头发缭乱,眼圈乌黑的朱高炽。

  此时正端着碗狼吞虎咽的吃着。

  “你慢着点!烫!”

  朱高炽嘴里塞的鼓鼓满满的,一边呜呜着一边抬手抓起一个馒头。

  一旁半遮着脸的朱瞻基扯出一个难看的笑脸。

  “爷爷,我爹说您继续,继续。”

  朱棣没好气的看了一眼跟饿死鬼投胎一样的朱高炽。

  “做事归做事,饭还是要正常吃的。”

  “太医说了,饮食不规律也会变胖!”

  朱高炽鼓着腮帮子点着头,把掉在衣服上的馒头渣塞到嘴里,又呜呜了几声。

  朱棣翻了下眼睛,张了张嘴却没吐半个字。

  一边的朱瞻基连忙细声提醒道:

  “琐细,讲到琐细了。”

  朱棣横了他一眼,晾着手里的米粥继续道:

  “琐细到让大臣们每天公务结束后就抄录历代礼乐、职官以及田市、赋税等制度沿革。”

  “将那些不适于当下却还在继续实行,或古时受利而今朝被废的政事。”

  “详细列举,逐条奏闻。”

  “嘿,早上和中午还管他们饭,天黑后才放他们回家。”

  朱棣说着说着突然乐了。

  “有时候朕都怀疑啊,你太爷爷是不是就从老高家那受到的启发。”

  “不过你太爷爷不怎么管饭。”

  朱棣的笑意又慢慢落下,叹口气道:

  “自古君王之位来路不正的大都兢兢业业的治国,毫不马虎。”

  “就是想向天下、向祖宗证明。”

  “朕,才是天命所归!”

  “咳咳!咳咳咳!”

  “爹,爹你没事吧?”

  “都说了让你慢点吃!”

  ……

  现在还有哪个地方过上巳节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