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汉·灵帝时期

  曹操心里咯噔一下。

  好死不死的,提这个作甚!

  刘备开始眯眼斜视。

  殿内气氛开始焦灼起来!

  刘宏吃着葡萄,好似无事发生。

  “你们都不吃吗?”

  往嘴里扔了一颗葡萄,他看着分坐两边的文武百官,指了指他们面前的葡萄道:

  “这东西难保存的紧。”

  “这时不吃,等过了好滋味时就不好吃了。”

  “此时吃正好。”

  “不能早,也不能晚。”

  “葡萄自己也是有分寸的!哈哈哈哈!”

  “快吃吧!”

  殿内众臣对视一眼,不再齐刷刷的看向那颗“葡萄”

  刘备也收回视线,只要知道功成身退四字,没人会再难为曹操。

  曹操也松了口气。

  皇帝的这个态度是最好的。

  若真是把他一直捧着,他还真得考虑一下是不是要出海跑路了。

  ……

  曹魏。

  怡然自得的曹操脸瞬间拉长。

  什么这叫什么话!

  孤成什么了?

  逆贼吗?

  说这话的人其心可诛!

  看到这话,曹操就想起了姜维。

  想到姜维他就愤愤不平。

  “那大耳贼是有什么奇能不成?!”

  面都没见过,居然舍生忘死到那般地步!

  “这萨喇尔怕是要受宠的不得了啊。”

  ……

  季汉。

  刘备看着这句话很开心!

  这说明什么?

  天下人心依然在汉!

  他暗戳戳的瞥了一眼对面。

  看着曹操与孙权的黑脸,笑的更开心了。

  ……

  季汉·怀帝时期

  诸葛亮轻摇羽扇,眼中神光内敛。

  不得不说,清准战争中清廷表现出来的战争决心和韧性,放到历朝历代都是极为罕见的。

  但问题也很明显。

  没有了外部压力,清朝会不会也迈向朱明老路?

  他可没忘了,此时海外还有诸国呢。

  “乾隆……”

  诸葛亮看向天幕。

  就看他能不能像雍正一般,不拘泥满汉之分了。

  ……

  【乾隆得信,下令宽恕萨喇尔及伊犁城内一众叛军首领的罪行,命他们按原计划行动。】

  【同时,他令策楞率军赶赴伊犁,支援萨喇尔的进兵计划。】

  【但乾隆的命令还没来得及发给策楞,萨喇尔一伙就跟阿睦尔撒纳打了起来。】

  【双方在伊犁附近遭遇,交战两日,不分上下。】

  【这时,大小和卓率军赶来。】

  【阿睦尔撒纳与大小和卓的军队联合,萨喇尔军被击败,四散而逃。】

  ……

  天幕上。

  正大光明殿。

  一名官员对乾隆拱手行礼道:

  “陛下,萨喇尔未能与班第、鄂容安并肩力战到底,后又降附于准噶尔,臣奏请处以死刑。”

  坐在龙椅上的乾隆看了一眼他,又看了一眼满朝文武,随后缓缓开口道:

  “萨喇尔是准部里最先归附我大清,而且作为准噶尔降将,也不能像对待八旗将领一样严苛要求。”

  “换言之,萨喇尔若能忠于朝廷,固然值得表彰,但如果做不到,也乃人之常情。”

  “但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就命萨喇尔在班第等人的灵柩前叩首谢罪吧。”

  满朝文武也没什么异议,有异议也得憋着。

  最后就是高呼陛下英明。

  乾隆满意微笑的点了点头,又道:

  “然而有功赏,有过罚。”

  “因其率部攻阿睦尔撒纳之功,授以内大臣之职。”

  ……

  大唐·玄宗时期

  李隆基看出来了。

  这乾隆是真的很满意那什么萨了。

  “也是,前面一群将领畏首畏尾,就这么一个勇于反击的。”

  “肯定不能伤了这等忠臣的臣子心啊。”

  “至于这些没用的歪瓜裂枣,伤了也就伤了。”

  杨玉环托着腮百无聊赖的甩着绅带。

  “三郎说的头头是道,那为什么没做到呢?”

  李隆基嘴一停。

  这小娘是欠教育了!

  ……

  【乾隆二十一年(1756)正月,乾隆发起第二次平准战役,这次清军亦分西、北两路夹攻,西路军由定西将军策楞挂帅,为主力军,北路由定边左副将军哈达哈统领,为牵制之师。】

  【而乾隆正式任命的准噶尔四汗及其他未叛者也大多随军西进,已叛者也纷纷重新归附。】

  【阿睦尔撒纳所部风声鹤唳,偏偏大小和卓又和准噶尔发生冲突,负气离开了伊犁地区,阿睦尔撒纳狼狈不堪,手忙脚乱地对因内讧而离散的队伍进行整顿。】

  【清军进展神速,还没等对方整顿就绪,由参赞大臣玉保所指挥的西路军前锋便已抵达特克勒河。】

  ……

  天幕上。

  一名将军看着沙盘,突然营帐外传来大呼小叫声。

  “大人!大人!”

  将军皱眉看向令兵,不悦道:

  “何事?”

  传令兵单膝跪地抱拳道:

  “大人,玉保将军来报!”

  “阿睦尔撒纳被诺尔布追及并擒获!”

  “即刻送往!”

  将军闻言从坐上惊得站起。

  一拳头砸在手心上,大笑道:

  “天助我也!真是天助我也!”

  “快快拿纸笔来!我要与陛下报捷!”

  身边的令员低声道:

  “将军,此事首尾不明。”

  “所谓人缓则安事缓则圆,不如现探明情况再……”

  将军直接推开他,大步迈出。

  “聒噪!本官自有定论!”

  “命大军就地安灶!报捷!”

  ……

  【特克勒河距阿睦尔撒纳的军营仅一日之程,一山之隔。】

  【正当玉保准备挥师进击的时候,喀尔喀王公诺尔布的一名属下前来报告,说阿睦尔撒纳在斫冰开道的奔逃途中,被诺尔布擒获,将送至军营,请等候接收。】

  【玉保听后下令停止进兵,同时派人驰报策楞。】

  【策楞收到报告后,也下令全军停止前进,又飞书京师,以红旗报捷。】

  【当时乾隆正在东巡途中,闻讯大喜过望,立即降谕封策楞为一等公,玉保为三等公,并以军务告竣颁诏中外。】

  【乾隆也因此事而临时改变主意,决定转道易州泰陵,在雍正陵前报告喜讯。】

  ……

  大清·雍正时期

  雍正额头青筋跳动,脸上似笑非笑。

  “可真是一名……大孝子啊!”

  曲阜都不去了,就为了跑到易州告诉朕这则“喜讯”!

  “真是朕的好大儿啊……”

  雍正只觉得牙根发痒。

  ……

  【而就在前线部队和朝野上下一致欢庆胜利之际,捷报却被证明只是一个假消息。】

  【原来这是阿睦尔撒纳设的缓兵之计,他见己部兵无斗志,人心散乱,料想难抵清军,便派人装扮成诺尔布的属下,让清军上了当。】

  ……

  大唐。

  望云亭内

  小李治坐在栏杆上挠了挠脑门。

  “开玩笑的吧?”

  “这都能上当?”

  要是这种当都能上……

  他能一天骗九次!九次!

  还不带重样的!

  李承乾扫了一眼天幕,继续翻看奏折,漫不经心道:

  “阿睦尔撒纳的骗术确实不是特别高明,只要那什么玉保派人去诺尔布那里验证一下,即知真伪。”

  “但玉保居然就不假思索的相信了,还将这一未经证实的消息径直予以上报。”

  “策楞同样也是不审虚实,连想都不一想就转报入京,结果弄出了一个让天下啼笑皆非之事。”

  “稚奴,你觉得二人是依何等本心行事?”

  小李治愣了一下。

  他看向大兄,又看了眼远处正在捕蝶的阿耶阿娘与小兕子。

  随后又看向大兄。

  李承乾既然看着手里奏章,时不时点头或摇头,偶尔批上一句。

  好似那句话完全是随口一问。

  小李治按下心绪,认真回答道:

  “策楞、玉保中计一是缘于立功心切,但最主要的还是缺乏进取心。”

  李承乾停止动作,看向小李治。

  小李治看着大兄的眼睛,继续道:

  “玉保想的是如何可以不战而胜,不劳而获。而策楞也是一样。”

  “一日行程而已,就算是阿睦尔撒纳真的已经被擒,也完全可以赶上前去与玉保会合。”

  “但他却顿兵不进。”

  “这二人有一个算一个。”

  “都是贻误军机!该斩!”

  李承乾眼带笑意的点了点头。

  ……

  【因清军止步不前,阿睦尔撒纳乘机逃脱,等到策楞、玉保发现所谓阿睦尔撒纳被追及擒获一事纯属子虚乌有,阿睦尔撒纳已率残部北越库陇癸岭,趋近哈萨克南境。】

  【三月,清军收复伊犁。】

  【但在阿睦尔撒纳漏网的情况下,收复伊犁的意义已被大打折扣,乾隆坚持“擒贼先擒王”,指示策愣等人“此时所有伊犁应办事宜,尚可稍缓,唯当以追擒逆贼为第一要务”】

  【策楞等人本应全力追击,将功折罪,但策楞却以“收集流亡,抚慰喇嘛,安插失业贫人”为由,驻守伊犁不动,只传令玉保负责追击。】

  【玉保与策楞不和,两人平时就互相钳制,接到命令后玉保勉强追至库陇癸岭便不再深入,仅遣一副都统乌勒登率五十人追击,之后即班师返回,以马匹粮草不济为借口,驻兵不动了。】

  【被推到最前面去的乌勒登一看上司们都是如此,他也有样学样,擅自停止了西进。】

  【清军将领的彼此推诿,一误再误,致使阿睦尔撒纳从容远遁,直至到达左哈萨克境内。】

  【哈萨克与准噶尔毗邻,清廷平准,让它有唇亡齿寒之感,故而左哈萨克汗阿布赉对阿睦尔撒纳表示欢迎和支持,还将女儿嫁给了他。】

  【乾隆对此气愤不已,认为阿睦尔撒纳本已穷途末路,却仍能逃至哈萨克,完全是前线将帅庸懦无能所致。】

  【他降旨将策楞、玉保革职,解京治罪,另由达勒党阿接替策楞的定西将军一职,继续向哈萨克追索阿睦尔撒纳。】

  ……

  大明·洪熙时期

  朱高炽仔细打量着天幕。

  “承平日久,毫无斗志。”

  “将领素质连雍正之时也不如了。”

  朱瞻基同样感叹着:

  “真是,如出一辙啊。”

  清朝开国之时,八旗兵势若破竹。

  但到了乾隆时期,也一样堕化了。

  “真是想不通,汉唐之时兵力是怎么保持的……”

  ……

  大清·太宗时期

  皇太极知道八旗子弟一定会腐化。

  他怎么也想不到会腐化的这么快!

  “这俩人根本没有活的必要!”

  “准噶尔……”

  皇太极背负双手,来回踱步。

  乾隆现在就像是在照李隆基这面镜子。

  准噶尔若是彻底被灭,乾隆会不会也像李隆基一样呢?

  ……

  【阿布赉极力庇护阿睦尔撒纳,并替他向乾隆求情,称阿睦尔撒纳“如穷鸟投林,擒献不难,但恳求大皇帝网开一面,饶他一命”。】

  【乾隆的态度则十分坚决和强硬,见哈萨克方面不肯交出阿睦尔撒纳,便下令清军直接入境捕捉。】

  【乾隆二十一年(1756)四月,乾隆令吏部尚书达勒当阿率军一千人,傅尔丹之子哈达哈率军三千人,兵分两路进入哈萨克。】

  【南北两路清军都进入了左哈萨克境内。】

  【阿布赉见状,也决定出兵帮阿睦尔撒纳打仗,两人分路迎击清军。】

  ……

  大宋·真宗时期

  赵恒天真赞叹道:

  “这二人竟有如此情谊?”

  “与先前的达瓦齐被俘,可谓天壤之别。”

  刘娥倚着凭栏,一手托腮,一手摇着团扇冷冷道:

  “这人不过是对阿睦尔撒纳的牧地垂涎三尺罢了。”

  “两者地界接壤,他留下阿睦尔之后,下一步就该是计划吞并牧地了。”

  赵恒愣了一下,喏喏道:

  “但有这个勇气……就很值得赞赏了吧?”

  刘娥无奈的瞥了他一眼。

  “这什么阿布赉敢拒绝清朝的要求,完全就是因为还没有领教过清军的厉害。”

  “接下来,清军就该给他上一课了。”

  “这课上完,再谈勇气的事吧。”

  ……

  【七月,清军与阿睦尔撒纳及哈萨克军队连战三场。】

  【第一战,地点在雅尔,清军定西将军达勒党阿率领一千人,阿睦尔撒纳率领哈萨克军队两千人。】

  【清军胜,斩杀五百七十余人。】

  【第二战,地点在努喇,达勒党阿率领一千人,阿睦尔撒纳率领哈萨克残军一千余人。】

  【清军胜,斩杀三百四十余人。】

  【阿睦尔撒纳险些被擒,化装成哈萨克民众逃走。】

  【第三战,地点在巴颜山,阿布赉亲自率兵一千人支援阿睦尔撒纳,哈达哈率领清军三千人迎战。】

  【清军胜,哈萨克军全军覆没,阿布赉只身逃走。】

  【战后,阿布赉向清廷上表谢罪,阿睦尔撒纳再次向西逃遁。】

  ……

  {阿布赉:就**你叫乾隆啊?}

  {乾隆:晦气!总有拦路狗!}

  {说实话,达勒党阿不愧是策棱的哥哥,当时他与阿睦尔撒纳相隔只有一座山谷,仅二三里之遥。}

  {阿睦尔撒纳故技重施,令一名哈萨克人装扮成阿布赉的部下,来到清军军营,诡称哈萨克人已将阿睦尔撒纳拿下,但须等阿布赉赶到后,才能将其缚献清军,在此之前,请清军暂缓攻击。}

  {令人惊诧的是,达勒党阿真就再蹈策楞、玉保之覆辙,对来人的话信以为真,因为怕进击导致与哈萨克人失和,傻乎乎答应对方之请,下令全军停止追赶,驻军以待。}

  {然后阿睦尔撒纳就趁机又一次金蝉脱壳。}

  {乾隆没被气死也是心大啊。}

  ……

  【到这会儿,战局发展得很顺利。】

  【然而,就在乾隆二十一年中旬,西北局势再次急转直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