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没想到。
只是办完事回府邸,就在老师卢植的引荐下。
在青州平原郡府,见到了荀文若。
霎时间,难掩惊讶。
如果说后期难得的辅臣之才,莫过于孔明。
那前期能单独拿出来列数的,就只有王佐之才荀彧。
其一生处在汉室与曹操之间难以抉择。
最后死在曹孟德称公之前。
曹操这个人有时很迷。
心眼小起来,不管过往有什么功劳,说杀就杀。
许攸就不提了。
幕僚娄圭破马超时,立下大功,就因为一时说了闲话,结果丢了性命。
在崔琰被曹操冤杀后,昔日的重臣毛玠心有不顺,也被下狱差点步了后尘。
对比刘备的麾下即便是获罪,也不会轻易杀戮大臣,唯一死的魏延,还是杨仪私自下令。
唐时的谏臣魏征,也就是恰好遇见了李世民。
如果遇见曹孟德,早不知道死了多少回。
刘备没想过,荀彧居然会来青州。
对于士族他早些年,也想过去拉拢,后边却见豪族都据出身来决定与人交往。
何况盛名的士族?
就放弃了打算。
锤铁还需自身硬,只要势力越做越大,自然不怕没士人来投。
会雪中送炭的寥寥无几,大家只热衷于锦上添花。
等有了名气,再转换成名望,才算在士族那挂了个号。
通过某些事证明自己的能力,并在天下流传,就自然而然的进了他们的考虑范围。
士族内部族老会商议,判断值不值得去投靠。
哪一支去投,也是有讲究的。
如今的刘备已被上表为青州刺史,从剿灭黄巾的事情上看,可以说证明了自己的能力。
又有海内大儒,天下之望的卢植在身后为其撑腰。
在某种程度上,已经弥补了出身不足的短缺。
比另外的两位,领先了半步之遥。
一个还是东郡太守的曹操。
另一个是原长沙太守孙坚,可惜孙坚已无了。
刘备对于孙文台还是感到惋惜。
可两人之间并无交情,又南北相隔太远。
等听闻消息时,孙坚可能在九泉下踱步好远。
荀彧观察着刘备,却发现看不出深浅。
根据从高唐至平原这一路上的耳闻目见,睹微知著可以看出刘备此人其志不小。
身体力行的收买人心,豪族和百姓都能甘心依附。
最关键的是,笼络人心并非是件简单的事。
其中错综复杂,利益皆不相同。
能将奥妙捋清楚,更非同凡响。
荀彧听见卢公说出了许多事,都能使他耳目一新。
既然来了,那就见一见。
这天下英雄之一的刘玄德罢。
卢植还想着怎样引见。
没想荀彧主动提出,想见刘备一面,好当面请教。
而刘备闻之也欣然同意。
搞得卢植的措辞没派上用场,有点猝不及防。
“玄德公先后数次,力破黄巾声震天下而名盖海内,时人多有称赞,青州附近的州郡无不佩服。”荀彧先施礼,接着称誉道。
刘备笑道:“文若过誉了,备愧不敢当。比不上袁盟主与各州刺史讨董匡汉,那才是一腔热血,忠肝义胆。”
固然早知道,袁绍一干人是什么样子。
还是要装作未解。
毕竟千里之遥,又无故友在联盟军中,如果一副尽知天下事的模样。
那才是奇怪。
何况有些事,还极度隐秘。
若非从后世而来,谁能猜到这些诸侯真正的想法。
刘备连老师卢植也不曾透露,诸侯到底是怎样的德行。
荀彧哑然。
怎么来到青州,每个人以为诸侯联军为朝廷一心讨董?
荀彧心底感慨道:“天底下多少人被袁绍表面迷惑,只有真接触过,才能看出他的外强中干。”
忍不住肃然道:“刘公毋要过谦,彧目击耳闻不少,许多事并非浮于表面。等待日后,天下人自然会看出谁才是朝廷忠良。”
紧接着,笃定地说道:“以玄德公施政爱民,种种行为观之,必然胸怀抱负,敢问公如何看待天下之危亡?”
刘备闻言,笑道:“天下兴亡在常理之中。治乱迭乘,治与乱相寻,可以说自然之例,三代以来,一乱即有一治。”
荀彧点头,先祖荀子也曾说过,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世间万物皆有规律。
但这不是他想寻的答案。
荀彧追问道:“如何能转危为安,使亡兆于兴盛,在于权还是在于谋,亦或者在于道?”
刘备没有直接回答。
反而引用了,其他的话来回复:“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
今用刀十九年,杀数千牛,而刀刃若新。”
有的厨子一年换刀,是细心用刀去割肉。
有的厨子每月换刀,是蛮干用刀去砍骨头。
而他不单同于两者。
刘备笑着解释道:“天底下事物复杂,但掌握了规律,就能得心应手运用自如。”
荀彧隐约听懂,有些激动复问道:“如何掌握这世间规律?”
刘备笑了笑,用手指了外边。
荀彧先是皱眉,后来猛然明白,眼前的刘玄德能将青州治理的井井有条。
能维住各方利益,使得人无有怨言。
这岂不就是,具有宰天下之能吗?
想到这,荀彧眼里情绪复杂。
刘备接着道:“天下一阴一阳之谓道,兴亡也在转变之中,关键看有无人掌握运作得当,就能陷之死地而后生。”
荀彧也知道易经讲究,刚柔相推并济。
只是到底应该怎么做?
而且,刘备跟传闻中不爱学问,独喜欢狗马、音乐、美衣服,完全不符啊!
从自家祖先荀子到庄周,从庄周谈到易经。
搞得荀彧好几次跟不上,要停下来思索片刻。
想想典籍的出处。
刘玄德哪来的如此学识……
到底谁是王佐之才?
荀彧心想,怎么感觉刘氏家族底蕴,比荀氏还像士族。
莫非卢公学问渊博竟深于此?
不知荀彧心中所想。
刘备遂笑道:“此事容易,积累的弊端甚多,只须实事求是推陈出新,若重拾旧事古作今用,容易恶疾频发。”
又道:“文若何用以尊称,既已熟稔,可唤为玄德便好。”
“察言观行,无所隐藏其庸。新事能行之有效,文若不妨先留下来,观青州变化,便可知晓。”
“我知卢师喜在他人面前称赞于我。可备认为英雄者必胸怀大志,腹怀救天下之良策,有包含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
眼下刘备还甚远,等数十年,国富民安之后,再与文若来论这天下豪杰可好?”
刘备眼角带笑意,真挚地说。
只是办完事回府邸,就在老师卢植的引荐下。
在青州平原郡府,见到了荀文若。
霎时间,难掩惊讶。
如果说后期难得的辅臣之才,莫过于孔明。
那前期能单独拿出来列数的,就只有王佐之才荀彧。
其一生处在汉室与曹操之间难以抉择。
最后死在曹孟德称公之前。
曹操这个人有时很迷。
心眼小起来,不管过往有什么功劳,说杀就杀。
许攸就不提了。
幕僚娄圭破马超时,立下大功,就因为一时说了闲话,结果丢了性命。
在崔琰被曹操冤杀后,昔日的重臣毛玠心有不顺,也被下狱差点步了后尘。
对比刘备的麾下即便是获罪,也不会轻易杀戮大臣,唯一死的魏延,还是杨仪私自下令。
唐时的谏臣魏征,也就是恰好遇见了李世民。
如果遇见曹孟德,早不知道死了多少回。
刘备没想过,荀彧居然会来青州。
对于士族他早些年,也想过去拉拢,后边却见豪族都据出身来决定与人交往。
何况盛名的士族?
就放弃了打算。
锤铁还需自身硬,只要势力越做越大,自然不怕没士人来投。
会雪中送炭的寥寥无几,大家只热衷于锦上添花。
等有了名气,再转换成名望,才算在士族那挂了个号。
通过某些事证明自己的能力,并在天下流传,就自然而然的进了他们的考虑范围。
士族内部族老会商议,判断值不值得去投靠。
哪一支去投,也是有讲究的。
如今的刘备已被上表为青州刺史,从剿灭黄巾的事情上看,可以说证明了自己的能力。
又有海内大儒,天下之望的卢植在身后为其撑腰。
在某种程度上,已经弥补了出身不足的短缺。
比另外的两位,领先了半步之遥。
一个还是东郡太守的曹操。
另一个是原长沙太守孙坚,可惜孙坚已无了。
刘备对于孙文台还是感到惋惜。
可两人之间并无交情,又南北相隔太远。
等听闻消息时,孙坚可能在九泉下踱步好远。
荀彧观察着刘备,却发现看不出深浅。
根据从高唐至平原这一路上的耳闻目见,睹微知著可以看出刘备此人其志不小。
身体力行的收买人心,豪族和百姓都能甘心依附。
最关键的是,笼络人心并非是件简单的事。
其中错综复杂,利益皆不相同。
能将奥妙捋清楚,更非同凡响。
荀彧听见卢公说出了许多事,都能使他耳目一新。
既然来了,那就见一见。
这天下英雄之一的刘玄德罢。
卢植还想着怎样引见。
没想荀彧主动提出,想见刘备一面,好当面请教。
而刘备闻之也欣然同意。
搞得卢植的措辞没派上用场,有点猝不及防。
“玄德公先后数次,力破黄巾声震天下而名盖海内,时人多有称赞,青州附近的州郡无不佩服。”荀彧先施礼,接着称誉道。
刘备笑道:“文若过誉了,备愧不敢当。比不上袁盟主与各州刺史讨董匡汉,那才是一腔热血,忠肝义胆。”
固然早知道,袁绍一干人是什么样子。
还是要装作未解。
毕竟千里之遥,又无故友在联盟军中,如果一副尽知天下事的模样。
那才是奇怪。
何况有些事,还极度隐秘。
若非从后世而来,谁能猜到这些诸侯真正的想法。
刘备连老师卢植也不曾透露,诸侯到底是怎样的德行。
荀彧哑然。
怎么来到青州,每个人以为诸侯联军为朝廷一心讨董?
荀彧心底感慨道:“天底下多少人被袁绍表面迷惑,只有真接触过,才能看出他的外强中干。”
忍不住肃然道:“刘公毋要过谦,彧目击耳闻不少,许多事并非浮于表面。等待日后,天下人自然会看出谁才是朝廷忠良。”
紧接着,笃定地说道:“以玄德公施政爱民,种种行为观之,必然胸怀抱负,敢问公如何看待天下之危亡?”
刘备闻言,笑道:“天下兴亡在常理之中。治乱迭乘,治与乱相寻,可以说自然之例,三代以来,一乱即有一治。”
荀彧点头,先祖荀子也曾说过,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世间万物皆有规律。
但这不是他想寻的答案。
荀彧追问道:“如何能转危为安,使亡兆于兴盛,在于权还是在于谋,亦或者在于道?”
刘备没有直接回答。
反而引用了,其他的话来回复:“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
今用刀十九年,杀数千牛,而刀刃若新。”
有的厨子一年换刀,是细心用刀去割肉。
有的厨子每月换刀,是蛮干用刀去砍骨头。
而他不单同于两者。
刘备笑着解释道:“天底下事物复杂,但掌握了规律,就能得心应手运用自如。”
荀彧隐约听懂,有些激动复问道:“如何掌握这世间规律?”
刘备笑了笑,用手指了外边。
荀彧先是皱眉,后来猛然明白,眼前的刘玄德能将青州治理的井井有条。
能维住各方利益,使得人无有怨言。
这岂不就是,具有宰天下之能吗?
想到这,荀彧眼里情绪复杂。
刘备接着道:“天下一阴一阳之谓道,兴亡也在转变之中,关键看有无人掌握运作得当,就能陷之死地而后生。”
荀彧也知道易经讲究,刚柔相推并济。
只是到底应该怎么做?
而且,刘备跟传闻中不爱学问,独喜欢狗马、音乐、美衣服,完全不符啊!
从自家祖先荀子到庄周,从庄周谈到易经。
搞得荀彧好几次跟不上,要停下来思索片刻。
想想典籍的出处。
刘玄德哪来的如此学识……
到底谁是王佐之才?
荀彧心想,怎么感觉刘氏家族底蕴,比荀氏还像士族。
莫非卢公学问渊博竟深于此?
不知荀彧心中所想。
刘备遂笑道:“此事容易,积累的弊端甚多,只须实事求是推陈出新,若重拾旧事古作今用,容易恶疾频发。”
又道:“文若何用以尊称,既已熟稔,可唤为玄德便好。”
“察言观行,无所隐藏其庸。新事能行之有效,文若不妨先留下来,观青州变化,便可知晓。”
“我知卢师喜在他人面前称赞于我。可备认为英雄者必胸怀大志,腹怀救天下之良策,有包含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
眼下刘备还甚远,等数十年,国富民安之后,再与文若来论这天下豪杰可好?”
刘备眼角带笑意,真挚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