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第一公 第三十二章 奉旨贪污(2)

小说:大明第一公 作者:岁月神偷 更新时间:2024-12-05 15:00:38 源网站:2k小说网
  “一开始咱是不同意的!”

  老朱说着,忽然道,“使劲儿捏,干啥呢?”

  “是是!”

  李景隆忙回过神来,仔细的给老朱捏着肩膀。

  “你还是太小!这个官职又太重要!”

  “别的事,你要是办砸了,咱都好说!”

  “可这涉及军中利器国之重器的事,咱也得慎重!”

  老朱微微闭眼,脑袋轻晃。

  “而且你资历太浅,军中那些杀才,可不管你是什么公爵侯爵,没有资历在他们眼中,说话就没分量!”

  说到此处,老朱睁眼,再次扭头看着李景隆,“你说,你能胜任吗?”

  “臣万....”

  李景隆本想说万万不能,但不知为何对上老朱的目光之后,一句话直接脱口而出,“臣,必能胜任!”

  “哦?”

  老朱微感意外,“你小子吹牛逼...你怎么个胜任法?”

  “臣虽没去过火器铸造局..”

  李景隆垂手正色道,“但昨日在演武场看了他们做铸造的火器,就知道火器铸造局....有些..”

  老朱追问,“有些啥?”

  “官僚习气太重!”

  李景隆看着老朱的眼睛,“火器是将士们用的,火器是工匠们铸造出来的,应该以这二者的意见为先!”

  “但火器铸造局现在确是官员们做主,那些官员们一没上过战场,二不懂冶炼铸造之法!”

  “墨守成规,不肯改良!”

  “没有创新,固步自封!”

  “且造出来的东西,材料抛费过多,合格品太少。”

  “最主要的,是他们做铸造出来的火器,制式不一!”

  “哦?”

  老朱的神色,渐渐郑重起来。

  他指了下边上的圆凳,“你坐那好好说!”

  “谢皇爷!”

  李景隆半个**沾着凳子坐了,“假如臣主管火器铸造局,上任之后第一件事,就是统一制式!”

  “如此,可以杜绝浪费,避免残次品!”

  “而后改良铸造局各个作坊!”

  “比如敲炮管的就专门做炮管,做弹丸的就专门做弹丸,分类管理提高效率...”

  “第三...”

  说到此处,李景隆心中突然灵机一动。

  “以前,凡是火器铸造局所铸造的火器,都是试射之后,大批量的铸造,然后发配军中!”

  “在臣看来,这有些轻率了!”

  “连铸造之人都不了解所造火器的射程和威力,还有耐久性!”

  “往小了说,就是给军中将士们手里送烧火棍!往大了说,那不是拿军中将士们的性命当儿戏吗?”

  朱标沉吟片刻,“那依你之见?”

  “臣以为!”

  李景隆又道,“当选拔骁勇之士,单独成军,日常操练演武专门使用火器。”

  “如此,既可以考察火器铸造局所造之火器的优劣,又可以为我大明军中,培养一批善用火器的人才!”

  “这些人放在京营也好,调拨到边军之中也罢,都能做到教授寻常士兵火器使用之法。”

  ~

  殿内,略微有些沉默。

  朱标的目光看向老朱。

  而后眯着眼,深思良久,而后微微点头。

  “那你再说说,选拔火器军的话,多少人合适呀?”朱标又道。

  “臣以为!”

  李景隆心中盘算片刻,“不宜太多,但也不能太少。三千人之数,最好不过!”

  朱标微微颔首,“那就从你的金吾卫挑三千人!”说着,笑笑,“这支火器军,你管着!”

  “这万万不可!”

  李景隆忙摆手,“还是太子爷您另选贤能为好?”

  “耶?”

  老朱在旁笑骂,“你小子还整上避嫌这套了?让你管就你就管!”

  说着,看向李景隆,“这些事,是你刚才临时想到的?”

  “倒也不是!”

  李景隆笑道,“是...臣其实平日就爱瞎琢磨!”

  “这可不是瞎琢磨呀!”

  老朱摇头道,“即便是多年的老行伍,也说不出这样的话来!”说着,深邃的目光又开始在李景隆身上打量。

  忽然间,李景隆被他看得有些发毛。

  老朱那目光跟刀子似的,就在他身上来回的割!

  “想不到呀!”

  老朱忽然长叹,“咱看着你长大,却没有徐天德看的清楚!”

  说着,他站起身来,朝外走,“老大,拟旨!”

  “您说,儿臣听着呢?”朱标亦步亦趋,跟在他身后。

  “着,曹国公李景隆为五军都督府前军都督佥事...”

  “我曹!正二品?”

  闻言,李景隆心中一惊,暗道,“我直接成了大明帝国,前军都督府的参谋长?”

  所谓参谋不带长,放屁都不响。

  前军都督府,在京统属留守前卫,龙骧卫,还有豹韬卫。

  在外领湖广都司,湖广行都司。江西都司,广东都司,兴都留守,直隶九江卫....

  李景隆这个一天都没打过仗,没上过战场的人,直接成了大明朝一大**的参谋长?

  “让他以前军都督佥事之身,领火器句铸造局督办大臣,直接咱还有你这个太子负责!”

  “二丫头!”

  朱标已把老朱送到门外,回头道,“还不谢恩!”

  “臣,谢主隆恩!”

  ~

  “不是...”

  “我这又升官了?”

  从紫禁城中出来,李景隆一直晕晕乎乎的。

  “正二品,前军都督佥事..”

  “直接对皇帝和太子负责的火器铸造局督办大臣!”

  “还要挑选三千精兵,组成大明朝第一个全部用火器的火器军?”

  “嗯,等会!”

  李景隆心中一动,“老朱看似是给我升官了,但其实是直接把火器铸造局抓在他们爷俩手里了!”

  “而单独成一军火器营,也是等于给他们爷俩多了一个直属的亲卫?”

  “哎哟,这俩老谋深算的!”

  李景隆脑中想着,目光忽然落在马车里,放在一角的木箱子上。

  “以后能奉旨贪污?”

  李景隆心中再次疑惑,“这钱,拿着烫手呀?”

  正想着,马车停住,却是光禄寺衙门到了。

  李景隆刚迈步进去,就听见远远传来李至刚的咆哮声。

  ~

  “有李某在一天,光禄寺上下,就不允许有人行贪腐之事!”

  李至刚站在大堂之中,对着数十名官员,愤怒的咆哮着。

  “我等身为朝廷官员,受皇上和太子爷的隆恩,所食禄米,乃是天赐!”

  “而这些腌臜之物...”

  说着,就见李至刚指着大堂之中,数口箱子,数个鼓鼓囊囊的袋子,大声骂道,“他人必有所图,才有所授....”

  “不是..”

  李景隆随手拉住一名书办,“怎么回事这事?”

  “回公爷的话!”

  那书办低头,叹息道,“湖广商会江西商会,一大早给咱们光禄寺送了三车特产!”

  说着,又道,“不是什么值钱的东西,就是些腊肉腊鱼腊鸭之类,说是孝敬咱们光禄寺的,请光禄寺各位大人尝尝鲜!”

  李景隆明白了,就是有人给光禄寺送了点免费的福利。

  “李大人听了,急了!”

  书办又是叹息,“本来是准备给大家伙分发拿回家去的,谁知李大人,竟然直接开骂了!”

  “呵!”

  李景隆咧嘴无声一笑。

  “我等乃朝廷命官,岂能为这些东西所收买?”

  “来人呀,给本官把这些东西扔出去!”

  他在堂上骂得欢,下面人虽都低着头肉,但眼神之中都是一副,你李至刚真清高的嘲讽!

  你李至刚出身松江豪门,家里有的是钱,在京师有大宅子,仆人成群,丫鬟成双。

  可你身边这些同僚,哪个不是清苦的京官儿!

  说句不好听的,过年过节多买几斤肉都得好好掂量掂量!

  好不容易有人给送点特产,你不要也就罢了,你还不许别人要,还上来就扣大帽子?

  你真是损人不利己呀!

  就这时,忽有人看见了从门外进来的李景隆。

  顿时好似见着了救星一般,大喊道,“卑职等,见过曹国公!”

  “呵呵呵!”

  李景隆一身蟒袍,背着手满脸笑容,“都在呢?哟,这怎么了?什么东西扔出去?”

  “公爷,您来的正好...”

  李至刚一个箭步上前,叨叨叨把事情的原委又说了一遍。

  “嗨,我以为多大的事呢?”

  李景隆瞅瞅众人,板着脸道,“你们别以为李大人在这是危言耸听!你们今儿可以收他们的特产,,明儿就能收他们的钱...”

  “对!”李至刚一拍大腿,附和道。

  “咱们都是朝廷命官,缺什么用得着他们送吗?”

  李景隆又道,“还不是要巴结你们,有所图?”

  “正是这个道理!”

  李至刚在旁,得意洋洋,又道。

  光禄寺一众官吏,低下头去,心中暗暗叹气。

  “你们也别怨李中丞,他这人心直口快,其实没什么坏心眼!”

  闻听此话,李至刚眼皮一顿,“啊?对!我是没坏心眼!”

  “他也是以防万一!”

  “您说的是,卑职就是这么想的!”

  “但是...”

  李景隆话锋一转,众人齐刷刷的抬头,“既然送来了,丢去干嘛?”

  说着,摆手道,“给大伙都分分,眼看中秋节了,大家伙平日生活清苦,都一大家子人靠那点俸禄养活,好不容易有福利了,还给扔出去像话吗?”

  瞬间,所有人眼睛又是一亮。

  “公爷,可这不等于贪...”

  不等李至刚说完,李景隆已是骂道,“等于什么?东西送来了,咱们不白要不就完了吗?”

  说着,转头道,“老歪,去...那几张银票,回头给这几家商会送去,就说算我买的!”

  “公爷,这可使不得!”

  有官吏忙道,“平日属下等受惠您良多,哪能再让您花钱....”

  “一家人说什么两家话?”

  李景隆笑道,“不就是钱吗?有钱不花**...哈哈哈!”

  “卑职等多谢公爷!”

  “来人!”

  李景隆又道,“去街上寻个米面铺子,按人头,每人一百斤大米五十斤白面三十斤菜籽油....”

  “公爷高义!”

  “公爷英明!”

  “哈哈哈!”

  李景隆心中大笑,“老子刚贪污三千两黄金,这点钱算啥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