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到王云芳,赵春来也极是高兴;三儿和军儿打小关系就好,赵春来看着郑卫民找到对象心里一样高兴。
“听说你和三儿是一起插队的时候认识的?好啊!真好啊!”赵春来觉得这两个人简直就是天作之合,能一起去插队,还能一起考回来。
王云芳脸有些热,她可是半路先离开的,但郑卫民没有纠正赵春来。
赵春来和王秀霞都没有打听王云芳的家庭状况,看到王云芳的样子他们就觉得不会差。
吃完饭送两个人走的时候,王秀霞还在反复叮嘱郑卫民:“三儿,对人家可好一点啊!”
“王阿姨您放心,下回我们还来呢。”
“那就好!”
目送着两个人离开,王秀霞对赵春来说道:“你说什么时候开始,孩子们都长大了?”
三儿去插队的时候还是个闷头葫芦,再次见到的变化竟然如此之大,而且每次见面都有变化。
赵春来手里拎着酒,得意地说道:“长大了好啊!就是军儿不在身边,要是俩人都能在北京就好了。”
“哎,三儿可是说了,让军儿好好学习文化,在部队里争取获得进修的机会。”
“他是大学生,重视文化太正常了。我也得给儿子去封信,听说了没有?往后再想提干,难度可不是一般大了。”
不提干,怎么能回北京?
去进修就是一个契机,一个可以提干,再一个往哪里调动也方便。
赵春来看着郑卫民骑车带着王云芳,心里羡慕得紧。
“这酒咋办?”王秀霞问道。
“到底还是三儿送来的。我琢磨着,回头找个由子,让老郑来一起喝了它。”
王秀霞犹豫道:“行么?别的我不担心,我就担心你喝多了说走了嘴。这要是让老郑知道是三儿送的酒,那桌子不得给掀了?”
赵春来呵呵一笑:“他要是敢掀桌子,那往后想给三儿递话就得找别人喽。”
要是今天王云芳没来,那这个酒赵春来就不会找郑刚喝;可王云芳出现了,赵春来就得多往后想想,比如三儿结婚的时候,双方父母总要见一见的吧?
有些事情他能代劳,有些事情他不能;不管三儿是怎么想的,他都得多想一些。
夫妻两个慢悠悠地回了大院,大院门口,有不少小孩在享受最后的欢乐——敢这么玩的其实也没几个了,很多人的作业都没写完,在家里补作业。
拐个弯遇到了袁秋和郑卫红,看样子是要出去。
“买菜?”
“买菜!哟,你们这是打哪儿来?”
赵春来把手里的酒举了举,笑道:“秀霞她侄子托人送了点东西过来,还有两瓶酒,过两天我让秀霞弄俩菜,你们都来家里吃饭。”
“这多不好意思啊……”
“这有啥?不就是两瓶酒么?放心,没什么好菜,白菜豆腐,豆腐白菜,呵呵呵呵。”
把王云芳送回家,郑卫民又蹬着自行车回了学校。
吃饱喝足,浑身都是力气,虽然自行车是韩亚文的,但郑卫民觉得和自己的也差不多了。
那小子一旦尝到了甜头,之后估计就会住在火车上,哪还有功夫来骑自行车?
回到宿舍,大家都回来了,热热闹闹地聊着天。
“卫民,回来了?好像没晒黑嘛!”
“你们怎么样啊?家里嫂子可好?各位侄子侄女也好?暑假作业都写完了?”
蔡志勇便笑:“卫民,你是哪壶不开提哪壶啊!回来之前,我还逮着我儿子揍了一顿,整天就知道玩。这小子,不打不成器!”
王乃强马上接口道:“我也动手了……本来不想动手的,真的气人!”
孙东风呵呵笑着,他和郑卫民还没结婚,只能想象,但他很喜欢看小孩子淘气;暑假回村,他几乎都要成孩子王了,村里的人都喜欢让孩子同他玩。
“哎,你们那边责任制怎么样了?”郑卫民换了个话题,这个应该比较轻松一些。
但没想到,几个老大哥依旧开心不起来。
“大队不敢搞……风声是听说了,但没有人开这个口子。”蔡志勇尤其遗憾,看来想吃饱饭,还得等等。
“这也太稳了吧……”
“那没办法。等就等吧,无非就是晚个年把两年,这总比进去蹲班房来得强吧?”
郑卫民也愁道:“这也太稳了吧……志勇哥,这一步慢步步慢。不行,我得给陕北写信,可不能让他们慢。”
一群室友都上下打量着郑卫民,蔡志勇叹道:“卫民,你可真能行。你是不知道,要是真有人能带个头,这个事情就推行下去了。”
“我给陕北写过信了,不知道那边怎么样。”
“那我建议你先等等,着什么急?你往南方一跑,人家都找不着你,先等等啊!”蔡志勇话是这么说,但心里也挺期待,要是陕北那边真搞成了,放寒假的时候他就得回村宣扬一番。
郑卫民盘算了一番,还是准备给徐秀莲写封信,问一下状况;徐秀莲毕竟上了大学,眼界宽。
陈宣从外面进来,手里拿着一叠的信,一个个地发着。
“卫民,都是你寄的明信片,每人一张,倒是不缺。哎,不对,我的没东风的好看。哎,卫民带来的点心呢?”
郑卫民刚发现,点心快见底了。
孙东风说道:“什么点心?这是朝廷给的赈灾粮!”
“赈灾粮也没你们这么吃的……好歹撑过今天呀……”
发完明信片,陈宣也坐在下铺加入了聊天。
“卫民,你快成名人了,别的系也有很多人知道你了。”
“怎么说?”孙东风很感兴趣。
“还能怎么说?你多背点单词也能有你。”
孙东风郁闷了,他的单词都是跟着沈招娣一起攒的,考试够用,但交流有点难度。
陈宣对郑卫民说道:“你这当事人够淡定的。刚刚去拿信的时候我听到几个人聊天,看上去像是学生会的。”
“有新的活动了?”郑卫民能想到的就是去火车站和汽车站接新生,最近好像也没有什么特别的——还有一件事,那就是建国三十周年了,学校估计会有大型活动。
“要不说你是名人了么?小道消息,这不马上就有新生入学了么,学生会肯定要再吸纳一波新生进来。那几个人说你要被提到副部长。”
郑卫民抓抓脑袋,觉得这个事情的可能性还是比较大的;就像陈宣说的那样,人手多了,那他肯定要带几个人,所以在职位上会有变化。
另外一个,他琢磨着自己的那份工作记录也不白写,学校肯定要给他加点担子,看他能做多少。要是能扛得住,那之后就会作为优秀毕业生来进行分配;要是表现一般,那就再说。
看来还真得给自己再加点强度了,他一定要给自己上点强度。
之后不管分配到哪里,肯定都要走上干部岗,郑卫民要是连几个新生都带不好,那就干脆跟着韩亚文一起去当倒爷算了。
“听说你和三儿是一起插队的时候认识的?好啊!真好啊!”赵春来觉得这两个人简直就是天作之合,能一起去插队,还能一起考回来。
王云芳脸有些热,她可是半路先离开的,但郑卫民没有纠正赵春来。
赵春来和王秀霞都没有打听王云芳的家庭状况,看到王云芳的样子他们就觉得不会差。
吃完饭送两个人走的时候,王秀霞还在反复叮嘱郑卫民:“三儿,对人家可好一点啊!”
“王阿姨您放心,下回我们还来呢。”
“那就好!”
目送着两个人离开,王秀霞对赵春来说道:“你说什么时候开始,孩子们都长大了?”
三儿去插队的时候还是个闷头葫芦,再次见到的变化竟然如此之大,而且每次见面都有变化。
赵春来手里拎着酒,得意地说道:“长大了好啊!就是军儿不在身边,要是俩人都能在北京就好了。”
“哎,三儿可是说了,让军儿好好学习文化,在部队里争取获得进修的机会。”
“他是大学生,重视文化太正常了。我也得给儿子去封信,听说了没有?往后再想提干,难度可不是一般大了。”
不提干,怎么能回北京?
去进修就是一个契机,一个可以提干,再一个往哪里调动也方便。
赵春来看着郑卫民骑车带着王云芳,心里羡慕得紧。
“这酒咋办?”王秀霞问道。
“到底还是三儿送来的。我琢磨着,回头找个由子,让老郑来一起喝了它。”
王秀霞犹豫道:“行么?别的我不担心,我就担心你喝多了说走了嘴。这要是让老郑知道是三儿送的酒,那桌子不得给掀了?”
赵春来呵呵一笑:“他要是敢掀桌子,那往后想给三儿递话就得找别人喽。”
要是今天王云芳没来,那这个酒赵春来就不会找郑刚喝;可王云芳出现了,赵春来就得多往后想想,比如三儿结婚的时候,双方父母总要见一见的吧?
有些事情他能代劳,有些事情他不能;不管三儿是怎么想的,他都得多想一些。
夫妻两个慢悠悠地回了大院,大院门口,有不少小孩在享受最后的欢乐——敢这么玩的其实也没几个了,很多人的作业都没写完,在家里补作业。
拐个弯遇到了袁秋和郑卫红,看样子是要出去。
“买菜?”
“买菜!哟,你们这是打哪儿来?”
赵春来把手里的酒举了举,笑道:“秀霞她侄子托人送了点东西过来,还有两瓶酒,过两天我让秀霞弄俩菜,你们都来家里吃饭。”
“这多不好意思啊……”
“这有啥?不就是两瓶酒么?放心,没什么好菜,白菜豆腐,豆腐白菜,呵呵呵呵。”
把王云芳送回家,郑卫民又蹬着自行车回了学校。
吃饱喝足,浑身都是力气,虽然自行车是韩亚文的,但郑卫民觉得和自己的也差不多了。
那小子一旦尝到了甜头,之后估计就会住在火车上,哪还有功夫来骑自行车?
回到宿舍,大家都回来了,热热闹闹地聊着天。
“卫民,回来了?好像没晒黑嘛!”
“你们怎么样啊?家里嫂子可好?各位侄子侄女也好?暑假作业都写完了?”
蔡志勇便笑:“卫民,你是哪壶不开提哪壶啊!回来之前,我还逮着我儿子揍了一顿,整天就知道玩。这小子,不打不成器!”
王乃强马上接口道:“我也动手了……本来不想动手的,真的气人!”
孙东风呵呵笑着,他和郑卫民还没结婚,只能想象,但他很喜欢看小孩子淘气;暑假回村,他几乎都要成孩子王了,村里的人都喜欢让孩子同他玩。
“哎,你们那边责任制怎么样了?”郑卫民换了个话题,这个应该比较轻松一些。
但没想到,几个老大哥依旧开心不起来。
“大队不敢搞……风声是听说了,但没有人开这个口子。”蔡志勇尤其遗憾,看来想吃饱饭,还得等等。
“这也太稳了吧……”
“那没办法。等就等吧,无非就是晚个年把两年,这总比进去蹲班房来得强吧?”
郑卫民也愁道:“这也太稳了吧……志勇哥,这一步慢步步慢。不行,我得给陕北写信,可不能让他们慢。”
一群室友都上下打量着郑卫民,蔡志勇叹道:“卫民,你可真能行。你是不知道,要是真有人能带个头,这个事情就推行下去了。”
“我给陕北写过信了,不知道那边怎么样。”
“那我建议你先等等,着什么急?你往南方一跑,人家都找不着你,先等等啊!”蔡志勇话是这么说,但心里也挺期待,要是陕北那边真搞成了,放寒假的时候他就得回村宣扬一番。
郑卫民盘算了一番,还是准备给徐秀莲写封信,问一下状况;徐秀莲毕竟上了大学,眼界宽。
陈宣从外面进来,手里拿着一叠的信,一个个地发着。
“卫民,都是你寄的明信片,每人一张,倒是不缺。哎,不对,我的没东风的好看。哎,卫民带来的点心呢?”
郑卫民刚发现,点心快见底了。
孙东风说道:“什么点心?这是朝廷给的赈灾粮!”
“赈灾粮也没你们这么吃的……好歹撑过今天呀……”
发完明信片,陈宣也坐在下铺加入了聊天。
“卫民,你快成名人了,别的系也有很多人知道你了。”
“怎么说?”孙东风很感兴趣。
“还能怎么说?你多背点单词也能有你。”
孙东风郁闷了,他的单词都是跟着沈招娣一起攒的,考试够用,但交流有点难度。
陈宣对郑卫民说道:“你这当事人够淡定的。刚刚去拿信的时候我听到几个人聊天,看上去像是学生会的。”
“有新的活动了?”郑卫民能想到的就是去火车站和汽车站接新生,最近好像也没有什么特别的——还有一件事,那就是建国三十周年了,学校估计会有大型活动。
“要不说你是名人了么?小道消息,这不马上就有新生入学了么,学生会肯定要再吸纳一波新生进来。那几个人说你要被提到副部长。”
郑卫民抓抓脑袋,觉得这个事情的可能性还是比较大的;就像陈宣说的那样,人手多了,那他肯定要带几个人,所以在职位上会有变化。
另外一个,他琢磨着自己的那份工作记录也不白写,学校肯定要给他加点担子,看他能做多少。要是能扛得住,那之后就会作为优秀毕业生来进行分配;要是表现一般,那就再说。
看来还真得给自己再加点强度了,他一定要给自己上点强度。
之后不管分配到哪里,肯定都要走上干部岗,郑卫民要是连几个新生都带不好,那就干脆跟着韩亚文一起去当倒爷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