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我的计谋模拟器 第266章 大义与利益之间的抉择

小说:三国:我的计谋模拟器 作者:宸庭 更新时间:2024-12-16 04:57:01 源网站:2k小说网
  幽州当下的局势,可堪复杂又紧急。

  直至片刻过后,贾诩这才缓缓地开口道。“子坤准备将囤粮地点转移到何处?”

  李基捏在手里的折扇微微动了动,为自己扇去着不知是心态还是气温带来的些许燥热之余,道。

  “除却公孙将军所保护的港口之外,并无第二个合适的囤粮地点。”

  青州?

  这个选择看似谁具备可行性的选择,但除了公孙瓒之外,还会有哪一位幽、青两州的主官会看着如此庞大数目的粮食视若无睹?

  这么一块大肥肉,哪一位主官能经得起这种考验?

  因此,即便李基将囤粮地点转移到青州,恐怕一时半会也找不到第二个公孙瓒。

  一旁的孙策忽然想到了什么,眼睛发亮地开口道。“老师,高句丽、新罗、百济那边攻下一片区域作为囤粮点如何?”

  ……

  李基。

  赵云与孙策看了一眼并没有表态的李基,然后便各自拱手退了下去。

  “子坤先生,文和先生,云有一言。”

  赵云沉声地说着。“若是主公在此,定不会视幽州父老乡亲将受异族兵灾而视若无睹,且即便是三将军酒醒后知晓此事,也定然会闹着抗击乌桓贼子。”

  曹老板屠戮徐州之时,仅凭“仁德”二字就不惜螳臂当车而驰援徐州之人。

  而一旁向来都习惯沉默寡言,不轻易发言的赵云,却是忽然开口道。

  李基何尝又不知道这一点?

  刘备是何人也?

  因此,起码仅凭如今吴郡的四万大军想要威压半岛,不提大义不在手,就是硬实力也不一定足。

  尽管孙策一时半会完全不觉得哪里有问题,但是孙策很有自知之明李基与贾诩的脑子都在自己之上。

  等到了隋唐时期,半岛势力硬生生将隋朝给拖垮了大半不提,甚至都到了敢大着舌头吹嘘将李世民的眼睛都弄瞎了一只。

  “此刻夜也深,且幽州状况尙多有不明之处,还需待明日再做商议,你们先退下歇息吧。”

  战争贩子绝对指的就是孙策这种无疑。

  注意到李基的神色变化,贾诩的目光略微一动,朝着赵云与孙策开口道。

  且异族狼子野心,就算通过谈判交易方式换来屯粮地点,说不准什么时候就出尔反尔袭击囤粮地点。

  须知与瀛洲相比,这个时代的半岛势力更难对付,他们与大汉更为接壤,受到中原文化的影响更大,经济、**、军事上也要比瀛洲那边先进得多。

  本来幽州已经乱成一锅粥了,孙策这是顺便想把半岛也一起搅合进来是吧?

  刘备那点家底,真经不起这种程度的折腾。

  “子龙但说无妨。”李基答道。

  仅是知晓有黄巾围困青州北海郡就以数千兵力前去相助之人;

  不惜拖累撤退速度也要携民过江之人;

  而感受到了李基与贾诩那几乎一般无二投来的怪异眼神,孙策不自觉地低着头,明白自己或许是提了个馊主意。

  若是让刘备知晓幽州状况,必然不会坐视不管。

  纵观刘备一生,为了生民百姓,他做过了太多以弱击强的蠢事了。

  等赵云与孙策离开后,贾诩才接着说道。“此刻已无第二人,我有一言相告于子坤。”

  “文和但说无妨。”李基答道。

  贾诩眯着眼,缓缓地说道。

  “若是此四万大军埋葬于此地,多年以来子坤所累心累力为主公所积累的家底将一朝烟消云散,且即便最后抵挡住了乌桓,于主公而言无有丝毫益处。”

  “莫要为一时冲动而使欲成之大业就此前功尽弃,当下最佳选择便是援助公孙将军一些粮食以全主公的仁义之名,然后继续攻略瀛洲。”

  “且我相信以子坤的风格,定然不可能只准备了一个囤粮地点。”

  不得不说,若论当世最懂李基之人,除却贾诩不做第二人选。

  就算是刘备,也得排在贾诩之后。

  原轨迹之中官渡之战是如何败的,李基自然是再清楚不过,对于事关成败的囤粮点更是无比的重视。

  因此除了幽州外,李基确实还准备了其余的囤粮点。

  既非半岛,也非青州,而是在青州外选了一处荒岛存放了一定的粮食用以紧急时刻兜底。

  只是,临时开辟的荒岛自是远远难以跟这一处幽州的港口相比,且存放粮食的环境要恶劣许多。

  如果想要将囤放在幽州港口的粮食完全运往备选的荒岛上,李基还需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将荒岛的囤粮点进行修缮。

  当然,本质上这也只是借口罢了。

  真正让李基为之犹豫的,还是李基与刘备那略有些相似的心态,做不到眼睁睁地看着汉人被异族铁蹄所踏而视若无睹。

  可贾诩所说的亦不是没有道理,掺和到乌桓之乱对于吴郡而言没有丝毫的益处,反倒是很可能因此公然支持援助公孙瓒而恶了同为汉室宗亲的幽州牧刘虞。

  并且,一旦大军陷入到了幽州战争泥潭之中,很可能也将没有余力去顾及瀛洲。

  贾诩的判断,掺和到幽州可谓是百害而无一利,以至于难得地主动开口劝说李基。

  而李基沉默了片刻后,开口道。

  “文和,你也先下去歇息吧。”

  “子坤,你……唉……”

  贾诩见状,脸上流露出几分无奈之色,拱了拱手后,也随之退了下去。

  目送着贾诩离开,陷入了两难境地的李基缓缓地垂下眼帘。

  两难之境地啊!

  这不是在对与错之间的选择,而是在大义与利益之间的抉择。

  “若是主公在的话,会如何选?”

  李基脑海里浮现这个疑问,然后又是瞬间得到了答案。

  刘备绝对是倾尽全力援助公孙瓒抵御乌桓,护佑生民百姓。

  ‘而自己呢?会阻止主公吗?’

  李基犹豫了一下,骤然笑了。

  因为李基明白自己绝对不会阻止。

  李基清楚自己心有大义,但又会不自觉地衡量得失利益,面对这等情况出现犹豫不断的状况。

  但在刘备做出了选择后,李基明白自己绝对不会反对,反而会有一种松了一口气的感觉。

  “不!”

  李基原本一直有些犹豫以及醉意的眼神渐渐变得清明锐利了起来,低声地说着。

  “基不会阻止主公去做正确之事,但定会寻求可两全之法,这才是吾之责任。”

  翌日清晨。

  李基早早便召集众将言明了当下幽州已知的局势,这让一旁的贾诩暗自叹息。

  当李基公开言明此事之时,贾诩便知李基所做出的选择会是什么了。

  异族劫掠汉土,几乎是瞬间就引发了众将的激忿。

  对于众将而言,对待异族的态度大体可以分为两类:激进派,以及嫌激进派过于保守的保守派。

  尤其是张飞,仅仅是听闻此事已然是满脸煞气。

  “子坤先生,我等既为汉臣,恰逢此事,可不能任由乌桓贼子踏我汉民。”

  “子坤先生,只要你一声令下,俺愿破乌桓。”

  “老师,策儿亦可为先锋!”

  ……

  一时间,别说是张飞、孙策,就连作为水将的蒋钦也是一副跃跃欲试,恨不得与乌桓贼子在北方大地之上厮杀一番。

  至此,贾诩已经完全没有吭声唱反调的意思了,甚至还不时附和一句赞成。

  而等诸将都表态一番后,李基一拍桌案站了起来,高声道。

  “诸将士气可嘉,且基亦此意,我煌煌大汉岂容宵小异族放肆?既然他敢劫掠汉土,既我等遇见,那我等砍下他们的头颅也就是了!”

  “只是此事还需禀于主公,我已派快船去回报于主公,以求得主公允许方可在幽燕之地助汉军破贼。”

  尽管李基清楚这只是走个流程,刘备听闻此事的反应恐怕是恨不得提着双股剑亲自赶到幽州助战,但是主动表态以求征得主公允许是臣子本分。

  随即,李基的话音一转,道。

  “只是瀛洲诸事方乃正事,亦不可置之不理,又该如何是好?”

  旋即,李基朝着贾诩看了过去,让贾诩整个人都为之一紧,不妙预感油然而生。

  就在诸将陷入了沉思之时,贾诩不自觉开始萌生出借故开溜的念头。

  就在此时,在贾诩的注视下,孙策就仿佛是开了窍似的,开口道。

  “老师,乌桓多骑兵,水军即便是上岸恐怕也难以发挥大用,不如暂且兵分两路,一路水军继续前往瀛洲,一路则是骑兵与步卒援助幽州抵御乌桓。”

  “策儿此言甚合我意!”

  贾诩看着李基那装模作样地点了点头,然后又开口问。

  “可兵分两路的话,今幽州事态更为严重紧急,基必然只能留在幽州坐镇,那前往瀛洲那一路又有何人能统领?”

  贾诩愿意以项上人头打赌,仅凭孙策自己的脑子绝对想不到分兵的想法,必然是作为李子坤的嘴替在一唱一和,并且是在暗中点自己。

  率领水军先行前往瀛洲?

  水军不过一万之数,再加上必然要留过半之数时刻留在船上,真正可用兵卒可谓是寥寥可数。

  再加上瀛洲的状况未明,贾诩才不愿意去做这等风险极高的事情。

  所以,贾诩眼观鼻鼻观心,仿佛是完全听不懂听不到那样。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