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武的话说的很大,也让杨荣一众文官们嗤之以鼻。
朱武就算对朝廷有些贡献,有些功绩,可说到底也不过是一个二十不到的年轻人。
这样的人他知道什么叫国家朝廷吗?
杨荣同是冷笑回道:
“真是可笑,朱武,就算你推出心学,有几分才能,可你不过一个二十未到的毛头小子,又岂会明白什么叫国家?”
“你所说,不过纸上谈兵,你有何资格在这里品头论足?”
杨荣这一次反击倒是强度不低,朱武虽然有才学,可毕竟年纪在这里,很多事情他没有经历,没有接触,所说的也就是空谈。
杨荣的反击让文官们瞬间兴奋起来。
自从朱武在朝堂上各种弹劾以来,愣是没有人能反抗一下。
而今,杨荣的表现直接让朝堂上的局势发生了变化。
并且只要杨荣获胜,那么他们就能以此为准,迫使朱棣放弃北伐的决定。
如此一来,文官集团就大获全胜!
“嗯,杨荣说的也不无道理,朱武,你如何作答?”
朱棣倒是不慌不忙,难得看到朱武吃瘪,他也好奇这小子能有什么手段扭转这种局面。
朱棣问起,朱武看了一眼杨荣,心里倒是有些意外。
毕竟是内阁大臣,后世有名,的确是有几分本事。
只可惜,朱武有国士无双加持,完全不惧!
朱武上前拱手道:
“回陛下,以年龄评判一个人,这观点本就不正确,且不说古之圣人尚且有因孩童而受启发的事,古之往来可从不乏神童出现。”
“再者,既然杨大人说我不懂国家朝廷,那我倒是好奇,杨大人所说的国家朝廷是什么?”
朱武没有急着解释,而是对着杨荣提问了起来。
这一问,杨荣顿时冷笑起来。
“胡搅蛮缠,你不懂,就该虚心求学,却行事张扬。”
“也罢,本官今日就教教你!”
杨荣说着,随后上前几步,气派十足,朗声说道:
“所谓国家,下敬上为一体,上御下为上发展,太祖征战,收复乱世,便是以士臣构造朝廷,从而形成国家。”
“而朝廷,自然是领导国家发展,任何方面,都该以国家为重。”
杨荣说的振振有词,可朱武却是听的直翻白眼。
就这?
还内阁大臣?
在朱武看来,这不过是被士族儒家思想禁锢的可怜人罢了。
“杨大人的认知原来就这么点,还是我高估了内阁大臣的水准?”
朱武毫不客气的反驳回去,这话说出,文官们一个个坐不住。
纷纷眼神不善的盯着朱武。
见状,朱武也是不慌不忙的说道:
“不管是国家还是朝廷,都是相互服务的角色,百姓服务朝廷,朝廷服务百姓,才能构造出国家,这也才是国家。”
“皇帝身为朝廷国家的领导者,为的就是做出能让百姓以及朝廷有益的决定。”
“杨大人的说辞,不过是一个劲儿的抬高你们这些士族官员,认为国家需要你们,至于百姓,就完全是服务你们的,对吧?”
“我记得,太祖便是因为上层迫害才推翻了暴元,建立大明,且太祖时期也是以民为重,而不是以士族为重。”
话说到这里,朝堂上每个人的神色都变得精彩了起来。
尤其是朱武提到太祖的时候,朝臣们一个个面色具变。
因为太祖时期,官员的处境可以说是最低的,别看有的如日中天,权势惊人,可实际上,全都被太祖掌控,生死一念之间。
朱武的言论,让杨荣脸色难堪,随即反驳道:
“照你这么说,这国家难不成是百姓做主不成?那还要朝廷,陛下何用?”
这一句反驳,立马就让现场氛围变得更加紧张起来。
朱武要是承认了,那得罪的不仅仅是朝臣,还有皇帝!
朱棣面容不变,也没说话,就这么静静的注视着朱武,显然在等待他的回应。
朱武笑道:
“我刚才说了,这是相互的,即便陛下也不能只顾满足自己而不顾百姓。”
“不知各位可还记得,唐末时,世家把控了上升通道,就如同宋朝施行的保举制度,这种制度将所有功名都把控在士族手中。”
“说白了,就是百姓只能是百姓,永远没有出头之日,而朝廷国家,乃至皇帝,都得受世家士族的把控。”
“皇帝为百姓考虑,百姓则拥护皇帝,这么浅显的道理,你们不明白?”
朱武的正面回应,让文臣一方很是不爽,相反,不管是朱胖胖还是朱棣,对朱武的回答却是十分满意。
宋朝的保举制可以说是罪魁祸首。
哪怕是到了如今的永乐一朝,朝中不少官员其实还是一样,没有功名,有人做保就能做官。
“朱武说的不错,朕之大明,是百姓的大明,若是没有百姓,又何来大明?”
“难不成,你们想让朕的大明一个人都没有吗?”
朱棣发话,顿时就让这场弹劾争辩步入尾声。
此刻,朱胖胖也是识趣的走出来。
“父皇,儿臣认为,小朱先生所说言之有理,朝廷应当多以百姓为主,北伐一事,是为剔除北方威胁,保护北方百姓安危,儿臣觉得,可以出征!”
太子发话,文官们个个脸色难堪,要知道他们多数都是支持太子的。
说他们是**也不为过。
可如今,想要阻拦北伐,已然不现实了。
“陛下,臣有一个想法。”
然而,朱武的说辞还没结束。
朱棣一听他有想法,顿时就好奇了起来。
抬手示意他说下去。
朱武说道:
“陛下,臣觉得,官员之间可施行连坐制,比如杨大人包举的官员做错了事,那么,杨大人也要受处罚,这样一来还能监督。”
“当然,这是针对没有科举考入的官员。”
朱武这一说,文官们瞬间大眼瞪小眼,内阁大臣们更是脸色难堪。
这操作,不是要让文官集团彻底没了脾气吗?
就此刻站在朝堂上的文官,超过八成都不是通过科举进来的!
朱武这举动,无疑是直接把他们按在了刑架上面,要不要处罚,怎么处罚,那都是一句话的事儿!
“陛下,此举……”
三杨同时走出,异口同声的想要反驳,只是话还没说完,就被朱棣抬手打断。
朱武就算对朝廷有些贡献,有些功绩,可说到底也不过是一个二十不到的年轻人。
这样的人他知道什么叫国家朝廷吗?
杨荣同是冷笑回道:
“真是可笑,朱武,就算你推出心学,有几分才能,可你不过一个二十未到的毛头小子,又岂会明白什么叫国家?”
“你所说,不过纸上谈兵,你有何资格在这里品头论足?”
杨荣这一次反击倒是强度不低,朱武虽然有才学,可毕竟年纪在这里,很多事情他没有经历,没有接触,所说的也就是空谈。
杨荣的反击让文官们瞬间兴奋起来。
自从朱武在朝堂上各种弹劾以来,愣是没有人能反抗一下。
而今,杨荣的表现直接让朝堂上的局势发生了变化。
并且只要杨荣获胜,那么他们就能以此为准,迫使朱棣放弃北伐的决定。
如此一来,文官集团就大获全胜!
“嗯,杨荣说的也不无道理,朱武,你如何作答?”
朱棣倒是不慌不忙,难得看到朱武吃瘪,他也好奇这小子能有什么手段扭转这种局面。
朱棣问起,朱武看了一眼杨荣,心里倒是有些意外。
毕竟是内阁大臣,后世有名,的确是有几分本事。
只可惜,朱武有国士无双加持,完全不惧!
朱武上前拱手道:
“回陛下,以年龄评判一个人,这观点本就不正确,且不说古之圣人尚且有因孩童而受启发的事,古之往来可从不乏神童出现。”
“再者,既然杨大人说我不懂国家朝廷,那我倒是好奇,杨大人所说的国家朝廷是什么?”
朱武没有急着解释,而是对着杨荣提问了起来。
这一问,杨荣顿时冷笑起来。
“胡搅蛮缠,你不懂,就该虚心求学,却行事张扬。”
“也罢,本官今日就教教你!”
杨荣说着,随后上前几步,气派十足,朗声说道:
“所谓国家,下敬上为一体,上御下为上发展,太祖征战,收复乱世,便是以士臣构造朝廷,从而形成国家。”
“而朝廷,自然是领导国家发展,任何方面,都该以国家为重。”
杨荣说的振振有词,可朱武却是听的直翻白眼。
就这?
还内阁大臣?
在朱武看来,这不过是被士族儒家思想禁锢的可怜人罢了。
“杨大人的认知原来就这么点,还是我高估了内阁大臣的水准?”
朱武毫不客气的反驳回去,这话说出,文官们一个个坐不住。
纷纷眼神不善的盯着朱武。
见状,朱武也是不慌不忙的说道:
“不管是国家还是朝廷,都是相互服务的角色,百姓服务朝廷,朝廷服务百姓,才能构造出国家,这也才是国家。”
“皇帝身为朝廷国家的领导者,为的就是做出能让百姓以及朝廷有益的决定。”
“杨大人的说辞,不过是一个劲儿的抬高你们这些士族官员,认为国家需要你们,至于百姓,就完全是服务你们的,对吧?”
“我记得,太祖便是因为上层迫害才推翻了暴元,建立大明,且太祖时期也是以民为重,而不是以士族为重。”
话说到这里,朝堂上每个人的神色都变得精彩了起来。
尤其是朱武提到太祖的时候,朝臣们一个个面色具变。
因为太祖时期,官员的处境可以说是最低的,别看有的如日中天,权势惊人,可实际上,全都被太祖掌控,生死一念之间。
朱武的言论,让杨荣脸色难堪,随即反驳道:
“照你这么说,这国家难不成是百姓做主不成?那还要朝廷,陛下何用?”
这一句反驳,立马就让现场氛围变得更加紧张起来。
朱武要是承认了,那得罪的不仅仅是朝臣,还有皇帝!
朱棣面容不变,也没说话,就这么静静的注视着朱武,显然在等待他的回应。
朱武笑道:
“我刚才说了,这是相互的,即便陛下也不能只顾满足自己而不顾百姓。”
“不知各位可还记得,唐末时,世家把控了上升通道,就如同宋朝施行的保举制度,这种制度将所有功名都把控在士族手中。”
“说白了,就是百姓只能是百姓,永远没有出头之日,而朝廷国家,乃至皇帝,都得受世家士族的把控。”
“皇帝为百姓考虑,百姓则拥护皇帝,这么浅显的道理,你们不明白?”
朱武的正面回应,让文臣一方很是不爽,相反,不管是朱胖胖还是朱棣,对朱武的回答却是十分满意。
宋朝的保举制可以说是罪魁祸首。
哪怕是到了如今的永乐一朝,朝中不少官员其实还是一样,没有功名,有人做保就能做官。
“朱武说的不错,朕之大明,是百姓的大明,若是没有百姓,又何来大明?”
“难不成,你们想让朕的大明一个人都没有吗?”
朱棣发话,顿时就让这场弹劾争辩步入尾声。
此刻,朱胖胖也是识趣的走出来。
“父皇,儿臣认为,小朱先生所说言之有理,朝廷应当多以百姓为主,北伐一事,是为剔除北方威胁,保护北方百姓安危,儿臣觉得,可以出征!”
太子发话,文官们个个脸色难堪,要知道他们多数都是支持太子的。
说他们是**也不为过。
可如今,想要阻拦北伐,已然不现实了。
“陛下,臣有一个想法。”
然而,朱武的说辞还没结束。
朱棣一听他有想法,顿时就好奇了起来。
抬手示意他说下去。
朱武说道:
“陛下,臣觉得,官员之间可施行连坐制,比如杨大人包举的官员做错了事,那么,杨大人也要受处罚,这样一来还能监督。”
“当然,这是针对没有科举考入的官员。”
朱武这一说,文官们瞬间大眼瞪小眼,内阁大臣们更是脸色难堪。
这操作,不是要让文官集团彻底没了脾气吗?
就此刻站在朝堂上的文官,超过八成都不是通过科举进来的!
朱武这举动,无疑是直接把他们按在了刑架上面,要不要处罚,怎么处罚,那都是一句话的事儿!
“陛下,此举……”
三杨同时走出,异口同声的想要反驳,只是话还没说完,就被朱棣抬手打断。